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240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可编辑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一)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能实现大批量的生产,那么文化产业也就没有产品可出售。因此文化产业也就不具有发展的可能。同时文化的传播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正在迅速的崛起。(二)文化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文化产业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犹如灵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能是一具空壳,没有任何生机,如果一个国家缺乏文化作为支撑,那么他最终也只能从这个世界消失。在不同的时期,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是不同的,如封建时期我国的封建统治者一直倡导的儒家文化。它是这一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又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倡导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仅仅是为人名群众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产品具有可复制的特征,使我们借助于现代的科技手段大批量的复制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以此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文化产业还没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15%,到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得比重将超过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成本不高,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少,无形经济附加值高。同时,文化产业还能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自身产业的价值上,更体现在与他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上。文化产业可以提高与他相关的产业的文化含量,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与文化产业犹如两姐妹,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这么说,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产业,文化得不到传播,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文化流失。发展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播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有效的打造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当然在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要充分发掘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走出去,同时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以文化为纽带,提高我国在世界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文化金融发展所面对的基本态势文化金融在大的环境及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已逐步由概念的生发、产业的萌生,不断进入到一个新生业态的培育与生发过程中。可以说,我国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态势,而这一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一个高的关注度,还在于文化产业及金融业创新水平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发展的基本态势:1首先,发展文化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化金融的发展,是中国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的一个必然选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内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超高速增长,促成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改变。然而,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没有代价,从要素投入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必须要改变的极限。这种转变面临两个大的背景:一是从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来看,正处于一个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阶段,其中,文化消费是重要的一个转型取向。二是必须实现新的发展与转型。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已经造成我国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生产产品的大量积压。到了今天,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要尽快加以改变的时候了。而这种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型。转型的基本含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展方式的改变,另一个就是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与新的资源。关于发展方式的改变,诸多学者的已有研究多有涉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而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与新的资源,毫无疑问,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就是最重要的选择。为什么我们找到的是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而不是其他呢?因为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量多面广,储藏丰厚。另外就是由文化资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即复用性、增值性、再生性、环境的友好性。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物理性的资源有所不同,它越开发越多,越系统发展价值越高,越深度开发价值越大,并且,这种开发不仅不会造成环境问题,而且还会使环境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这是文化资源与传统资源相区别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作为新时期经济转型重要选择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引发文化艺术消费的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的连续高速度增长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资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文化金融也不失时机地开始孕育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其次,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方向越来越清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力:一个是科技进步,特别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融合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作用;另一个是金融推动,特别是文化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对文化艺术资源的聚合作用。在这一进程中,科技进步是基础,金融推动是牛鼻子,是关键;也就是说,资源是基础,创意是灵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其发展的战略方向。第三,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路径与问题意识越来越清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状况与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与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发挥市场机制来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的对接,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由“资源形态”向“资产产业形态”的转化,从而较好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与内在规律;二是如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怎样构建文化类无形资产流转评估体系,为金融业产品创新创造条件;四是如何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使政、银、企融资对接中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四,要切实关注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内在规律,重视发展过程中将可能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文化金融产业资源从价值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金融产业资源价值的发现与实现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金融业是在寻找、发现与整合价值;艺术是在创造价值,市场机制是在实现价值,文化金融业就是在发现价值与整合、实现价值的节点上找到了文化与金融对接的关联点。因此,金融与文化的结合,要防止强势资金及强势运作对文化的伤害,要强调尊重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内在的发展规律,重视文化资源价值的完整性。三、文化金融业态的基本特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形式,其认知基础是明晰的,那就是这一新业态所独有的基本特质。这是我们认识与挖掘文化金融及其产业业态规律的基础。文化金融是金融业,但它不是普通的金融业,而是以金融服务为基石的特种金融业,而这种特殊的属性,不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而是由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文化金融的业态特质所规定的。对这一问题,目前虽然还处在研究与总结阶段,但其主要的特征或是特性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新特质,特别是资源的非标准特性、复用性、消费过程的增值性、价值的复合性、环境的友好性等,是新业态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质,也是文化金融区别于其他金融形式的根本原因。2.价值链条的独特性特质,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的系统化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这一价值传递链条。3.成长机制特质,取决于需求的规模与业态成长规律,特别是需求的个性、多样性与业态的大众化、规模化要求对成长机制的内在要求。4.动力机制的高端性特质,文化金融产业可以说是产业之上的产业,其动力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文化、金融与产业动力机制整合的过程。5.业态聚合力特质,表现在业态的复杂性与融合能力强,新业态需要在产业体系中生长,以及高度依赖产业支持体系。6.文化金融的创新对政策的敏感与依赖性较强的特质。7.资源的流转及金融化对平台化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的特质。目前,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意义有目共睹,文化金融的业态特质,要求我们不断地去拓展文化金融创新实践的视野。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没有现代化的金融业,就很难有称得上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发展文化金融的道理也同样如此。文化金融创新实践既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是文化经济研究及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文化金融的建构与快速发展过程中,急需研究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的总结提高。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下几方面理论研究的支撑:一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按照文化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推动文化金融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创新,为文化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有效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二是理论研究应为打造文化金融产业理论与研究高地,重点是着力打造文化金融产业高层人才培养与急需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以及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服务,其关键是要整合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产业政策探讨。三是针对难点、热点及需求点开展研究与咨询,在服务产业的同时,引领文化金融业的发展。四、文化资本市场与文化金融发展研究文化金融就不能不涉及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市场与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关系,最关键的不外乎三个层面:一是文化资本市场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资本及其市场,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发展;二是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及其支撑系统,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三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是文化资本及其市场发展壮大的保障与产业支撑,更是文化资本及其市场生发的主要领地。文化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文化金融产业体系的支持和支撑,更离不开文化资本血液的滋养及文化资本市场的驱动。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特性及其规律,可以说更多地取决于文化资本的基本特性。在分析金融资本特性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资本的主要特征。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具有增值性、安全性、运动性和主体性特征,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在这里不再展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资本的一些独特性,一定不会背离资本的主要特征,而是在资本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的一些生发。我们认为,文化资本更多的特性体现在其独有的基本特征中。通过对文化资本的内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资本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由其内在的特性与外在的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具体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只能在文化市场化过程与文化精神消费过程中去探寻。对文化资本的分析,当然也不能例外。1.追求价值增值过程的复杂性文化资本增值过程的复杂性是由文化资本的复杂生存状态及其实现过程所决定的。首先文化资本的构成是多层次、多极化结构的一种价值生存状态,在某一时空条件下,很难确定其主导性的价值构成导向机制,在这种复杂的生存状态下,我们难以用一种模式或者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衡量。再加上文化资本运动与增值实现的过程更多的是在非理性的精神消费过程中形成并拓展,我们已有的在实物经济领域的经验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新的认识与规律的形成又是一个过程问题,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这种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在实际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人类认知的复杂性上。2.价值增值构成的多维性文化资本的价值构成特征与状态,阐明了文化资本是一种具有复杂构成状态的价值,这在很大方面是由文化资本的取向性决定的。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资本所具有的一般取向性的特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精神消费过程中不断生长的文化资本,它同时还受到诸如文化、历史、心理等诸多软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别的领域可能是间接性的,但在文化资本的运营中,这些因素在很多时候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文化资本的价值构成往往会显示出多维性、多层次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多维性的状态,可能会成为我们深入研究文化资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与切入点。3.运动的特殊性我们知道,资本的增值是在运动中孕育与完成的,也就是说,资本增值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这是我们研究与分析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前提和基础。文化资本是在精神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运动,与一般的资本运动性质所不同的是,文化资本的运动有其更为特殊的性质与背景。这首先表现在文化资本的运动是在以精神消费为背景的大势下完成的,同时精神消费也是文化资本运动的载体与土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精神消费的兴起与发展,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就很难走入我们的生活。文化资本在精神消费中成长与运动的现实决定了文化资本的精神取向,这是其价值建构与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分析与研究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着力点。4.价值表现的状态性文化资本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价值存在状态,文化资本的价值呈现是在精神消费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但其实现的形式往往是一个结果,或以物质呈现,或以货币呈现,但承载这一结果的价值表现却是一个重要的状态,我们不可能用单一的思维与表现去简化文化资本的价值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一个状态之中,才能够真正地发现与认识文化资本所应有的价值体量与结构。既然文化资本价值是以一种状态的形式显现的,那我们就不能忽视这种价值状态所赖以生存的具体时空与环境,状态一定是存在于一个特定时空的生态之中的。5.精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文化资本在精神消费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这就决定了其除了基本的物质属性之外,可以更加强调资本增值过程中的精神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这样说,精神性是文化资本运动与增值的基础,而文化资本的创造性则可以称为文化资本的增值源泉,也许正是站在创造这么一个结合点上,文化资本才真正与艺术创作以及审美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创造。文化资本是精神资源与创新能力的相互支援与推进,所以在研究文化资本的增值过程中,要将创造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核心位置,否则,研究与分析文化资本就难以切中命门。6.艺术与话语能力的支配性文化资本是一种文化意识能力的话语支配权力,资本一旦参与到建构的过程之中,它就会通过对资源所具有的匹配能力与权力来发挥其支配权与话语权,这是资本对社会与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与机制。这种机制当然也会对文化资本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文化资本的视野中,除了物质性与货币性的显性资源以外,当然也包含有精神范畴的一些资源,如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意识形态的取向等,都是文化资本可以整合的资源,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利益目标下会有不同的利益整合与调适。随着现代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化,资本机制及其力量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等的方方面面,资本的作用日益显现并多元化。因此,如何发挥文化资本话语能力的支配效应,是目前我们应高度重视的课题。7.禀赋的世界性文化资本是文化艺术生产可以呈现出世界性的场所与平台。禀赋的世界性源于文化资本的一般资本的特性。我们知道,资本的要义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所有资本的一个最为直接与深刻的使命,而这一资本的特性,使资本拥有了一种特别的能力,那就是它能够轻易地穿透不同区域、不同政策,甚或是不同文化的阻隔,而按照自己的法则去运作,从而使不同的区域与条件在资本的整合之下形成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状态,或者是融合,这是资本的力量。文化资本的这一特性当然是最为突出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利益结构中,可能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文化资本上的利益可能会是多目标的,这就决定了在评判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之中,会有一个利益目标博弈的过程。但文化资本这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在一个更为理性与原则的平台上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包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进程,这也是难以回避的。在中国,尽管资本理论是最年轻的,尽管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而又“变幻莫测”,许多方面还处在试验、争鸣、探索的过程中,但是,资本市场作为一种新兴市场,却依然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市场形式如果不发展资本市场,就没有光明与前景可言。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其中,文化资本市场正在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后起之秀。但是,站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高度来审视,目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显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本市场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既需要有宏观高度的总体指导思路,也需要根据各个子市场的特征,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现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之发展方略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找出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治理,从而使资本市场处于有序、稳定、健康、高效的运行状态。基于此,文化资本不仅仅是一种物的或货币的存在形式,更是一种可以推动市场规范、组织形式、政策体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变化的社会力量。可以说,文化资本的发展不仅仅对当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对市场及其社会转型作出积极的努力。五、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分析当然,我们在关注文化资本及其特性的同时,更应关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问题。我们讲,文化金融的根本是发现并整合价值。文化金融既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是文化经济研究及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归纳以上的一些分析,我们认为,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1.文化金融的提出与实践是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前提文化金融是一个尚处于经验形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很多,其稳定性与学科支撑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特别强调理论前沿与实践前沿的一体化。可以这样说,文化金融的前沿实践亟需理论的引导,而文化金融的理论前沿研究也更需要来自实践前沿的支撑。从金融的角度讲,文化金融是金融业及其衍生工具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所进行的金融创新;而从产业的角度讲,文化金融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文化金融产品与文化金融资源经营上,以文化为主线与基本特征的市场主体、单位或机构及其活动与环境的集合。所以,可以看出,发展中的文化金融产业,既不是宏观概念,也不是微观概念,同文化产业一样,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它研究与揭示的是文化金融产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趋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2.文化金融是一个新的金融业态,也是一个特种金融业特就特在文化资源的特性上,文化资源最为重要的是具备两种基本特质:第一种是资源的非标准化特性;第二种是资源的系统可复用性。文化金融业包括文化证券业态、文化银行业态、文化金融保险业、文化信托业、文化担保业及文化租赁业等几个方面,其本质是建立在服务这一基石之上的规模化、社会化、大众化发展的核心点与基本趋向。3.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文化产业战略的方向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意是其灵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其战略的方向。其中,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力,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价值发现价值整合价值实现”是其内在驱动力。4.文化金融的发展必须用产业的理念来推动在我们重视用新的产业理论来构建与培育文化金融体系之外,更应将着力点放在文化金融市场体系及主体的建设上,重视文化金融产业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制定,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金融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并以最大的力度整合与搭建文化金融产业资源平台。目前,我们应重点抓住一条主线和四个关键点。一条主线就是抓好文化资源产权化文化资源资产化文化资源资产金融化这一条主线,不断推动文化金融的发展进程。四个关键点是:(1)金融体系的融合,特别是银、证、信、保四大金融体系的介入与主导,这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关键,重点在于突破点与顶层设计;(2)文化产业体系的发育,特别是市场支撑与中介体系的支撑作用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前提;(3)文化金融的对接交易体系的建设与专业化的运营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基础;(4)发展环境特别是风险意识的培育是文化金融发展的保障。5.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状况与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当下,我国文化金融产业所服务的市场主体一是资产特性“轻”,影响了金融资本的进入;二是发展规模“小”,金融支持规模有限;三是配套支持“弱”,这也制约了资本与文化金融产业主体的对接;四是文化金融主体的发育还处于萌生阶段,力量单薄,抗风险能力差。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创新少,企业数量不足、规模小、实力弱,市场集中度低,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在发达国家,围绕科技金融、环境金融、文化金融三大主体进行金融创新,是世界金融新格局构建的关键。其中,文化金融已经成为推动其文化产业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及产品开发营销的最重要手段。6.文化金融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文化金融的发展既要重视政府财政创新的支撑,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与提升中国文化金融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在文化金融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投资需求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产业运作的系统化、规模化、社会化、大众化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解放与发展文化金融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政府财政创新的作用,即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创新政府财政的文化投入规模与方式,引导并促进金融体系及各类资本参与到文化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文化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尚处于初创期的文化企业及其支撑体系提供投融资支持,以及做好一系列文化金融服务的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市场机制是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能较好地解决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下,有效率、公平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很好地实现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问题。也就是说,既要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要有战略与顶层设计。第三,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定要与区域政府的政策与投入相衔接,发挥市场机制不仅仅是市场化,但也决不能理解为政府办项目、办产业,靠政策办项目、办产业,而是重在依靠市场机制培育文化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六、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新业态的战略问题与路径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这重点之中,发展机制及业态的进化规律又是核心。我们在对文化金融进行研究时发现,作为一种新的产业业态,文化金融在当下还存在一些重要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概括为:首先,也是最为突出的,就是社会及大众对文化金融的多样化、多层次、规模化的需求与文化金融体系发育滞后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文化金融的支持与支撑,但由于目前文化金融体系与服务能力的缺失,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瓶颈,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必须依赖于顶层设计的推动。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对相关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时,必须将文化金融的发展纳入其中。其次,文化金融的服务能力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点少、量小、质差,发展缓慢。第三,文化金融产品匮乏,种类单一,并且随机性强,很难达到机制化、系统化与常态化的业务运作层面。第四,文化金融产业的价值链条建构能力弱,特别是以创新的姿态来整合文化产业支撑体系的意愿不强,平台化建设的战略意识薄弱等,这都使得价值链条的建构能力无法释放或有效地形成。第五,文化金融服务的环境有待优化,特别是相应的文化建设、文化教育、人才培育与成长环境等,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在对待文化产业问题上,当今文化领域有部分人,将文化发展的自足性和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对立起来,这个观念必须转变。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