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新课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224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新课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与朱元思书》新课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与朱元思书》新课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 张明雪第一课时(课前相互问好。)师:之前我们领略了三峡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图,同时播放与朱元思书的录音。)师:同学们,课前已让大家预习了与朱元思书,不知大家的自学效果如何呢?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文中“有时见日”中的“见”字有学生读成“jin”,有学生读成“xin”。)师:有时“jin”日,还是有时“xin”日呢?之前,老师跟大家讲过,由于文言文在时间上离我们比较远,现代人对文言文有些问题的理解会有不同。我们等会来解答这个问题。现在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师展示课件)师:文章的作者是生:吴均,南北朝,文学家。师:好,不错。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字音,从乐钊这里开始,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生依次回答)师:好,大家回答很不错,看来大家的预习还是比较扎实的。现在抓紧时间把不会的字音写在书上。(生做笔记)师:字音大家过关了,现在我们来检查重点词的解释。请根据课本的注释,解释课件上有颜色的词。切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生看书)师:好,我们依旧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雅颖,“风烟俱净”的“俱”。生:全。师:“全,都”,好,下一个。生:散尽。师:好,“净”是“散尽,无余”。下一个。生:一样的。师:好,“共”是一样的。下一个,“从”。生:随着。师:好,“从”是“随着”。下一个,“任意东西”的“东西”。生:向东向西。师:“东西”这个词,原本是什么词性?生:方向。师:表方向的什么词?名词,动词?生:名词。师:哎,方向名词。在这里怎么用呢?生:名词作动词。师:好,请坐。大家留意一下,课本上这个词是错的,“东西”在这里不是名词作动词,而是名词做状语。什么是名词作状语呢?请看黑板。师:“任意东西”怎么翻译?看书本。生:随意地向东向西。师:“随意地向东向西”后面还要补充什么?(生思考)“随意地向东向西”干嘛?生:飘荡。师:谁随意地向东向西飘荡?(师板书)生:船。师:“船随意地向东向西飘荡”主语是什么?生:船。师:谓语是哪个?生:随意。师:“随意”是谓语?我们说过,谓语一般表示什么?生:动作。师:谓语表示的是动作,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示动作的?生:飘荡。师:好,“飘荡”是谓语。句子成分里面,主谓宾定状补,宾语不是每个句子都有的,这个句子就没有宾语。我们说过,在谓语前面的成分是什么?生:状语。师:状语,“随意地向东向西”是状语,那么“任意东西”的“东西”是名词作生:状语。师:好,名词作状语。请记在笔记上。(生做笔记)那么,以后我们在判断文言文词的特殊用法时,也可以把它译成现代汉语之后,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来进行判断。师:我们继续。“一百许里”的“许”。生:约数。师:对,表示约数,怎么翻译呢?(生迟疑)“一百许里”什么意思?生:一百多里。师:好,一百多里。那么这个“许”也可以翻译为“左右”。师:“直视无碍”的“直”。(经引导,生回答不出)师:请坐,以后记得预习的时候再认真一点。“直”可以组什么词?生:直接。师:还有呢?生:笔直。师:哎,不错,笔直。还有没有?(生无回答)。还有“一直”。 “直视无碍”的“直”翻译为“一直”。好,下一个,“奔”。生:奔马。师:对。之前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也有这个意思的“奔”字?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师:好,不错。下一个,“负势竞上”的“负”。生:凭借。师:“相互轩邈”的“轩邈”。生:比高远。师:“泠泠作响”的“泠泠”。生:水流的声音。师:怎样的水流声?生:清越的。师:好,“泠泠”清越的流水声。“好鸟成韵”,“好鸟”。生:美丽的鸟。师:“良田美池”的“良”呢?生:肥沃的。师:非常好!婉偲,“蝉则千转无穷”的“转”?(该生存在学习障碍,老师走在学生旁边)师:我们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她。“转”是什么?生(小声答):鸟叫。师:好!大家再给点掌声她。师:“鸢飞戾天”的“鸢”。生:凶猛的鸟。师:具体哪种鸟?生:老鹰。师:不错,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课外知识。“鸢飞戾天”出自诗经:鸢飞于天,鱼跃于渊。意思是说,鱼在深渊里跳跃,老鹰在高天上飞。这里用的是比喻义,鸢飞戾天比喻追求高位。(生做笔记)师:现在,我们一起朗读回忆一下这些重点词。(生齐读)师:接下来,大家尝试一下,看看预习了,并像刚才那样学习了之后,能不能把课文背一下。第一次,可以参照课件上,用一些关键词提示自己。现在,大家自由背诵,可以看书,把声音亮出来,大声点。(生自由背诵,教师穿行课堂并指导。)师:大家都很认真,现在全班来试试背诵。(生背诵)师:大家的学习效果不错。现在,大家试试把全文翻译一下。怎么翻译呢?根据刚才重点词的解释,串连起来翻译。记得不要看课文注释,先靠自己的能力,实在翻译不下去的地方,再看看书本。好,现在开始。(生自由翻译)师:请同学注意,翻译要直译,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师:好,大家都很投入。现在请同学来试着翻译一下。来,俊芳来翻译第一段。(生翻译)师:大家觉得翻译得怎样啊?生齐:很好!师:是的,翻得不错,掌声鼓励!下一个,可敏来。(生翻译)师:不错不错,但老师有个疑问。“直视无碍”你怎么翻译啊?生:看得一清二楚。师:“看得一清二楚”是直译还是义译?生:义译。师:那直译应该怎么译?生:一直看下去没有障碍。师:第三段谁来?志林来试试。(生扭捏)不怕,来试试,人家女孩子都行,男生行不行?(男生说,不行。全班笑)师:可以的,来,跟着老师来翻译。(生在老师带领下翻译第三段。)师:好,翻译完全文。我们就来解决前面那个问题:有时“jin”日,还是有时“xin”日呢?生:“xin”。师:“jin”是什么意思?生:看见。师:“xin”呢?生:出现。师:好,“疏条交映”是在山外面看到的,还是山里面?生:山里面。师:对,人在山里面看见的,所以应该读“见”。好,全班来读一下全文翻译。(生齐读翻译)师: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着重翻译几个比较难的句子。一起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生齐翻译)师: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很快,凶猛的浪像奔马一样。师:哎,有个地方翻译得不够好,“甚箭”应该翻译为生:比箭还快。师:对,就这样翻译。好,下一个,“负势竞上,相互轩邈”。(生翻译)师:好,这几个句子大家都翻译得不错。我们这本书上有些翻译不到位,大家对着课件把它改正过来。(生做笔记)。师:这个学期,大家慢慢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自学。很多同学都会带字典来查,这很好。但大家在查字典的时候,也要学会发问,不懂就问。师:大家笔记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再次尝试,不看提示能不能背出来。开始,大家自由背。(生自发齐背)师:呀,大家很有默契嘛。既然这样,我们全班一起来背。(生齐背)师:还读“xin”日?生:“jin”日。师:不错,这次大家的学习效果挺好的。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这节课:第一,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落实字词,翻译时先对着正文翻译,再看文本注释看看自己翻译得对不对;第二,背诵时可先给自己提示,等学习完课文后再独立背诵。现在,布置一下作业:第一,找出与朱元思书的山、水的特点;第二,与朱元思书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细读文本,注意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师:好,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再见!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第二课时(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我们学了三峡,知道了三峡山美水美。昨天我们也学了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那么富春江的山、水怎样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展示图片,播放配图录音。)师:欣赏了优美的图片,听完了这么富有感情的朗诵,大家是否也陶醉在富春江的美景之中呢?在开始第二课时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PPT)全班一起来。与朱元思书作者生:吴均,南北朝,文学家。师:好,通假字,男生来。“窥谷忘反”生:反通返,返回。师:好,女生来。“蝉则千转无穷”生:转通啭,鸟叫声。师:好,看一下第三题。找出意思相同的一项,答案是哪一个?生:C。师:是吗?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风烟俱净”的“净”生:消散,净尽。师:“窗明几净”的“净”生:干净。师:“天下独绝”的“绝”生:独妙。师:“猿则百叫无绝”的“绝”生:停止。师:“负势竞上”的“负”生:凭借。师:“负荆请罪”的“负”生:背。师:对,背。那么,“水皆缥碧”的“皆”生:全,都。师:“皆生寒树”的“皆”生:全,都。师:哈哈,那么答案是什么?生:D。师:大家要注意一下,“负”这个词在文言文里常出现的义项是“背负,背”。好,下面翻译句子。个别回答还是全班?生:全班。师:好,全班一起来。“风烟俱净,山天共色”生:风停了,烟都消散净尽,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师:好,不错。有些同学是看着黑板翻译的,有些同学是看着课文注释翻译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只看答案。下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师:“负势竞上,相互轩邈”生:凭借着地势竞争向上,相互比高远。师:哎,不错,大家能根据重点词进行翻译,但少了一些成分。来,一起读一下。生: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生:像老鹰那样(生停止)师:像老鹰那样追求高远的人,怎么样啊?生:看见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求名利的心。师:“经纶”是什么意思?生:筹划。师:好,整一句来。生: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师:(展示课件)来,整句翻译一次。生: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生: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看到阳光。师:好,看来大家的复习情况还不错。这节课,我们来上一些不一样的内容。(展示课件)读一下题目。生:赏山水美,寻情。师:品什么情呢?我们这节课上赏析课,希望上完之后大家能够在这个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请大家留意一下这题目,它用了对偶手法。我们说过,对偶分宽对和严对,严对要每个词都要对上。比如说,名词对名词,动词生:对动词。师:是的。赏对寻,动词对动词,那么山水是什么词?生:名词。师:那么空格处最好能填一个什么词?生:名词。师:不错。现在我们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任务,读一下。生: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写法(情景相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山水,体会作者感情。师:好,希望通过这些课,我们能在这些方面有所得。现在,我们来细读文本。文章三个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总写富阳的山水之美。师:美在哪?生:奇山异水。师:水是什么样的?生:清、急。师:哎,清、急的水,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异”水。山是怎样的山?生:奇山。师:结构上是什么关系?生:总分。师:好。不错。现在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一段。(生读)师:这一段有没有写景的?生:有。师:哪一句?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师: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大家相互讨论一下。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烟消散了,天空与山是一种颜色?生:美。师:怎样的一种美?生:静态美。师:静态美,好。这样的美的范围大还是小?生:大。师:哎,大美。这样的美会让人感觉怎样?在书中找出原文。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师: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答)顺着水流,时东时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生:自由、洒脱。师:看到这样的景,作者心情很愉悦。开头这样写是什么写法?(生思考)师:我们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开头从大处着笔,勾勒山水画卷的整体形象。语景孕情。(生做笔记)师:好,同学笔记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再把这个段落读一次,要读出作者那种洒脱、自由的心情。(生读书)师:哎,文杰读得好,后面一句再给大家读一下。(生读)师:呵呵,读着读着就泄气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最后一个“绝”的音调是提上去的。好,第一段讲到这,有没有疑问?生:没有。师:没有的话,我们来学第二段。读第2段,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方法?生:清、急。师:哪些句子分别表现“清”的?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师:写水急的呢?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师:好,现在我们再细细品一下。“水皆缥碧”写出了水的什么特征?生:颜色。师:什么颜色?生:青白色。师:好,如果我们把“水皆缥碧”改为“水皆青白色”,有什么不同?生:缥碧更有意境。师:怎么样更有意境?(生迟疑)“缥”是什么呢?生:青白色。师:怎样的青白色?(生答不出)“缥”是一种纱,青白色的纱;“碧”是一种青白色的玉石。那么这样一来,水也具有了纱和玉的质感、美。看,简简单单两个字,便有这么多意境。师:“游鱼细石”给水加了什么?生:动感。师:好,动感。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生:比喻。把急湍比喻成箭,把猛浪比作奔马。师: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夸张。师:好,夸张。现在,我们来总结这段的写作方法: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说到这,大家对水的这样的描写熟悉不?之前在哪里还学过这些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带感情地重读这段。读静的时候,语速要怎样?生:慢。师:读动的时候呢?生:快。(生齐读)师:好,读得不错。水的情态就是清、急。现在我们来自由读一下第三段,看看作者是从什么感官角度读三段,作者从什么感官角度描写奇山?可相互讨论。(生读)师:从什么感官角度?生:听觉、视觉。师:哪几句听觉,哪几句视觉?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视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听觉。师:好,思考这个问题。这里的山给你的感觉是动的还是静的?生:动的。师:哎,作者是怎样把静止的山写成动的呢?生:拟人。师:好,拟人。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生:竞上、互相、轩邈。师:这些动作都是人才有的,通过拟人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那么,这样的山给你什么感觉?生:生动、形象。师:还有吗?生:平息下来。师:哎,平息下来,你读得很好。还有吗?生:生机勃勃。师:生机勃勃,不错。还有呢?我们读安塞腰鼓的时候,会读出一种什么?生:力量。师:非常好!有力量。请看大屏幕,我们小结一下这部分。(生做笔记)师:好,伴着雷声,我们想像一下山里的声音。泠泠作响、嘤嘤成韵、千转不穷、百叫无绝这样的声音给你什么体会?生:愉悦。师:很愉悦。泠泠,是什么意思?生:清越。师:外面的雨声,能叫泠泠吗?生:不能。师:好鸟成韵,韵是什么意思?生:音乐。师:也就是说,小鸟的叫声就像歌声一样。这么动听的声音里面,却出现了一种动物的叫声蝉的叫声。大家平常对蝉的看法怎样啊?生:很烦。师:那这样作者为什么把蝉写下去,不是破坏了那种美吗?(生讨论)师:这个问题比较难。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课外知识。蝉,在我国古代人眼中是高洁的象征。由于科学水平所限,古人认为蝉是不吃东西,喝露水和风生存的,不是人间烟火。所以,这个时候,作者听到蝉叫还会烦吗?生:不会。师:好,听了这些声音,作者就心情愉悦了。写山不直接描写山的形态,而写山的声音,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生:以动写静,以闹写静。(生做笔记)师:好,再来读一次。(生读,师打断)刚才我们说,这山给人一种生气,那么大家读的时候也要读出生气,再来一遍。(生读书)师:好,领略了这样的山水美,作者会有什么感受?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师:好,这两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望峰息心,平息了生: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师:那么,那些忙于政务的人到了这里,就会生:流连忘返。师:哎,流连忘返。这样的山给了作者这样的情,为什么呢?除了景色的影响外,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生思考,师引导)如果吴均有这样的感情,那么吴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思考,师引导)我们之前学了那么多文言文,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刘禹锡的陋室铭,那么这些人有什么特点,跟吴均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思考,师引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写的是山中的什么景?生:树枝长得纵横交错。师:纵横交错,说明树长得茂盛。树长得如此茂盛,耳边又是各种各样的声响,如果你走进这里,会有什么感受?生1:恐怖。师:呵呵,伊杰觉得恐怖,你们也是这样觉得的吗?生:不是。师:不是,那是什么呢?生2:愉悦。因为山是生机勃勃的,所以走在里面会觉得很愉悦。师:非常好。这句话是选段的最后一句,是在写景,而选段的第一句也写了景色。这在写法上叫什么?生:前后互用。师:第一句以景写情,末一句以景结情。(生做笔记)师:吴均看到这些山,心情愉悦,流连忘返,那杜甫看到山,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望岳。(生背诵望岳)师:好,杜甫看到山,想到的是会当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师:这说明当时的杜甫心里想到的是什么生:当官。师:对,当官,建功立业。吴均想到的是“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明吴均心里想的是什么?生:淡薄名利。师:伊杰很厉害!他不追求名利,渴望生:自由。师:对,渴望自由,欣赏山水。现在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要读出吴均心里的渴望。(生齐读)师:从你们读的过程中,老师知道你们领悟了吴均的一些感情。请问,文段的主旨句是什么?生(多种答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师:哎,君浩说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请你说说理由。生:课文通篇都在写景,而这个句子可以概括景色的特点。师:你说的这个是中心句,中心句跟主旨句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不一样,中心句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主旨句一般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意图。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山水的美吗?生:不是。师:不是,所以文章的主旨句不是这句,是哪句啊?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师:从这句,从课文看,吴均是一个爱慕大自然,不追名逐利的人。这种人,在古代大家会怎样称呼他们呢?生:隐士。师: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人分成三种:富贵者、隐逸者、君子。富贵者就是世俗之人,君子不同流合污还追求为社会做贡献,而隐者者是隐居避世,独善其身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可否将课堂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解决呢?赏山水美,寻什么情?生:避世情。师:迪珣说避世情,你们同意吗?生:不同意。师:为什么?生:这里应该填名词,避世是动词。师:那还可以填什么?生:万物情。师:有想法,不错,可以解释一下吗?生:因为这篇文章写的都是景色,又表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所以是万物情。师:单单是欣赏自然的心情吗?还有什么?生:归隐。师:归隐能表达吴均的追求,归隐情,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归隐情不错,为了对仗,我们改为隐士情,名词对名词。好,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山通常与隐者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学过的寻隐者不遇,大家一起背。(生背书)师:好,我们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山水美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归隐情。师:最后我们来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结构上,文章采用总分,写了奇山异水。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企图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方面,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动静转化,以闹写静,动静结合;开篇描绘大气之景,由景生情;篇中抓住山水特色,融情入景;篇末描绘葱郁之情,以景结情。师:今天的作业是:选取周围或旅途中的景色进行描写,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200字左右。下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7 页 (共 1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