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8958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 李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3.理解中国部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品诗赏画,导入新课。1.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起读读这句话。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的许多古诗都有这样的特点。昨天我们就欣赏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漫步在六月的西湖边,只见翠绿的莲叶挤挤挨挨,一直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是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这就是诗中有画。3其实赞美王维的苏轼本人,他的许多诗词也是诗中有画,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它又是一幅怎样的画呢?咱们要沉下心来,细致地欣赏、体会,才能发现其中的妙处。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这首诗的题目跟杨万里的那首诗题一样,都很长,谁来读好它?这长长的题目同样告诉了我们不少信息,你看出什么了?(六月二十七日,同样是农历六月,盛夏时节;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观景楼,地点也在西湖边,看来描写的也是西湖的景色;醉:似醉非醉,带着醉意;书:书写,写。)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这首诗)2.诗人带着醉意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自由读诗,要求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一点韵味。能把这首诗读好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你最想欣赏谁的朗读?及时评点、表扬。全班齐读。3.反复读了这么多遍,再加上之前的预习,你已经弄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吗?4苏轼的写景诗特别有名,最为人称道的又是他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在这首诗中,你看到这样的比喻了吗?(“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老师再来考考你的鉴赏力。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知道苏轼自己最喜欢哪句吗?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三十五岁,十五年后,他又一次来到杭州,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他最得意的就是这句“白雨跳珠乱入船”。5杨万里的诗,写的是夏天西湖中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苏轼的这首诗,写的又是什么?(夏天西湖边的一场阵雨)6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轻声读读诗句,用心揣摩揣摩。出示:这是一场( )的雨。急雨,来去匆匆:“未遮山”“忽吹散”大雨,声势浩大:“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乱入船”很美的雨,令人陶醉:“白雨跳珠”“水如天”“醉”(引导学生体会:这雨中的美,不是柔美,不是甜美,不是娇美,而是壮美。诗人深深为这壮美的景色而陶醉了。)三、还原画面,感悟诗情。1一般来说,人们描写一场雨,基本会按雨前、雨时、雨后的顺序来写。苏轼写这场西湖雨,是不是也遵循了这样的顺序?你能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吗?(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诗中有画,苏轼的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默读全诗,展开想象。出示:这是一幅( )的画。先采访一下我们班的两位小画家,如果让你们为这首诗作画,一幅画能表现所有的诗意吗?(有难度,因为这首诗写的不是一个时间的景色,有雨前,有雨时,还有雨后。)那咱们就来画三幅画,分别是雨前、雨时、雨后。好好思考一下,你打算画哪一幅?你在这幅画上会画些什么?(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水天一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小结:这是一组动态的、快速转换的、雄浑的、开阔的画面。)3.苏轼不愧是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短短的一首诗,描绘出了如此多的景物、如此迅速的变化,也让我们读出了不止一幅的画面。怎样读好这首杰出的写景诗呢?请大家再来揣摩着读一读,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4.练习朗读,读出诗味,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5.每一段文字后面,都站着一个具体的人。有的人如果在外出游玩时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往往会觉得扫兴,会悻悻而归;而苏轼却兴致勃勃,带着惊喜之情来欣赏这场雨,并为大自然壮美的景象深深陶醉。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补充:苏轼这一生,因为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遭到朝廷当权派的排挤打压,先后被贬官三次,被流放到八个地方,甚至因为“乌台诗案”差点被处死。尽管才华横溢,名动天下,他的官却越当越小,被流放的地方也越远越荒凉。但是,尽管一生仕途坎坷,遭遇了太多的磨难,我们在苏轼的诗词中,读到的却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旷达超脱,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清新秀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性思考,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在他的诗词中,可有醉生梦死的自暴自弃?可有凄凄惨惨的自怜自艾?可有生不逢时的怨声载道?都没有,他有的是在逆境中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豪迈,有的是在苦闷中自我排解、宽容乐观的豁达!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再加上他天生的才华,才能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吧,中国历史上虽然少了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却多出一个为我们留下无数优秀经典的大文豪,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请全体女生用你们清脆的声音齐读这首诗。请全体男生用你们浑厚的声音齐读这首诗。6.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还想问一个问题:一场写夏天暴雨的诗,与你何干?你能把它与我们的人生联系起来吗?(人的一生,难免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应当以洒脱的姿态,欣赏黑云白雨以及雨后的湖水如天。)一首好诗就是这样意蕴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反复品味。7.最后,让我们和伟大的苏轼一起,站在风云变幻的雨中西湖边,再次响亮地吟诵这首诗吧!板书设计:雨:来去匆匆,声势浩大画:充满动态,雄浑开阔人:豁达豪迈,乐观开朗设计理念:文以载道,就是要求我们学习文本而超越文本。换句话说,阅读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教学生弄清作者写作的意图,并能被作品所感染,从而追求与文本一致的思想境界。当然阅读文章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学一篇文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学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篇描绘望湖楼美丽雨景古诗。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的理解教学是一架桥梁,首先通过“醉”贯通文章内容,其次“醉”升华文章主题,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啊!另外,作为诸多描写西湖的诗中的一首,在理解的时候不应仅限于文本,可以借西湖文化这样的大平台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掌握“翻墨”与“跳珠”这两个词里的比喻修辞及其在语境中的作用。3.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并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揭题1、西湖是镶嵌在西湖边的一颗明珠,也是开在文学世界里的一颗奇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简介作者3、齐读课题4、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教师正音。2、听录音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2、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西湖的雨有什么特点?(明确:奇、变化速度快、美)3、同样的作者,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雨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呢?4、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5、学习第一句(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6、学习第二句(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1)学生自学(2)提问考察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四、古诗积累,形成共鸣1、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楼醉书,同样的西湖,同样的雨,同样的苏轼写出不同的诗,其实苏轼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诗,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出示另外四首)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杭州故人信至齐安)夜泛西湖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2、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西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你吗?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4、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豁达、豪放)5、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6、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文章我们既要了解文章写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阅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不断的求索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境界。五、作业1、搜集描写西湖的诗2、走近苏轼,阅读背诵他更多的诗词散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2作者: 加入日期:07-11-2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王继聚【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注重策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思路提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过程揭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前准备,做好铺垫.师:你们班的老师贵姓(孙)哦,那和孙悟空是一家子,今天学习的内容就和孙悟空有点关系.你看孙悟空能上天,能入地,这使我想起了音乐第8课的歌曲天地之间的歌,会唱吗(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师:我们赛赛书法如何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那老师今天就用双笔书法写下我的名字.(用双笔字写下名字)轮到我们班小书法家表演了,推荐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引入正题,学习古诗.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西湖,夏季,景色)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今天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读题,解题,了解作者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师:这是谁写的(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四,初学古诗,自己理解.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五,师生交流,理解诗意.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稍后我们来说一说.(师吟诵)2,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六,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七,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会读这首诗吗(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2,学生根据节奏读诗.3,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在诗中有几个字词表现出这个特点,如未,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学生练习读)4,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5,利用分组读,齐读,站立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6,指名诵读这首诗.八,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1,师:古人写诗是用来吟唱的,诗言志,歌咏情,比如苏轼写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王菲唱得非常好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2,师生吟唱.3,师:你如果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你就能现场为他谱曲,唱出你心中的歌,谁来试一试.4,学生自我谱曲吟唱,师生评价.九,对对子练习.1,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2,迁移:以前还见过这样的诗句吗谁来说两句!十,课堂练笔.1,师:这是一首神奇的小诗,通过学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悟,请写几句话,我们来交流一下.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十一,师生总结,扩展延伸.1,师: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陶醉)2,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性格豪放,文笔豪放.同学们以后会学习他许多诗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三位.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共写下了五首诗,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同学们课后再去查一查另外四首.大家预习第二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文以载道,就是要求我们学习文本而超越文本。换句话说,阅读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教学生弄清作者写作的意图,并能被作品所感染,从而追求与文本一致的思想境界。当然阅读文章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学一篇文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学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篇描绘望湖楼美丽雨景古诗。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的理解教学是一架桥梁,首先通过“醉”贯通文章内容,其次“醉”升华文章主题,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啊!另外,作为诸多描写西湖的诗中的一首,在理解的时候不应仅限于文本,可以借西湖文化这样的大平台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掌握“翻墨”与“跳珠”这两个词里的比喻修辞及其在语境中的作用。3.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并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揭题1、西湖是镶嵌在西湖边的一颗明珠,也是开在文学世界里的一颗奇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简介作者3、齐读课题4、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2、听录音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2、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西湖的雨有什么特点?(明确:奇、变化速度快、美)3、同样的作者,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雨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呢?4、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5、学习第一句(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6、学习第二句(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1)学生自学(2)提问考察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四、古诗积累,形成共鸣1、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楼醉书,同样的西湖,同样的雨,同样的苏轼写出不同的诗,其实苏轼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诗,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出示另外四首)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杭州故人信至齐安)夜泛西湖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2、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西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你吗?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豁达、豪放) 5、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文章我们既要了解文章写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阅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不断的求索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境界。五、作业 1、搜集描写西湖的诗 2、走近苏轼,阅读背诵他更多的诗词散文。一、课前师生交流二、古诗导入1、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听。2、你知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吗?(生:夏日西湖美丽的荷花;师:“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纯洁的荷花;夏日风起,广阔的荷塘开满了粉嫩粉嫩的荷花,被层叠的荷叶托着随风摇摆,清新脱俗,暗香浮动,这是美丽的荷花。多美丽的景致!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3、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十景之一曲苑风荷(板书)的美丽景致被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西湖自古就是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之地,除了曲苑风荷外,还有许多景点呢!如“三潭映月”“断桥残雪”等等。有一处或许大家早已知晓了,就是“苏堤春晓”(板书并出示)。你知道“苏”指的是谁吗?(板书:苏轼)苏轼在杭州时也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出示)二、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了解苏轼1、课件演示,认识苏轼及其书中山松醪赋、画枯木石竹图。2、相信同学们早就读过他的作品了,能考考你吗?一定难不倒大家的。3、(出示考考你)你能说出右边的诗句出自于哪首诗或词吗?4、(指名说)齐读诗句。(二)理解诗题1、从诗题中你知道什么?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当是已经是(板书:夏季)地点:望湖楼。(出示望湖楼)师:当时那里是一座观赏西湖的茶楼。(板书西湖)还有吗?(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后,有新的理解。2、“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三)疏通诗句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2、读诗要读出节奏,就要注意停顿。不能把诗句读破。再指名读。3、读诗还要读出韵味,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读诗的方法,叫“四声读诗法”,也就是第一、二声要稍微把声音延长,第三、四声要短促些,这样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听老师读,同学们再读读。指名读。4、藏着一个生字,把他找出来学习一下。(遮) “遮”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走之儿里面的笔画,(师板书、生空书)能组个词吗?(四)理解诗意1、这里“遮”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句。(遮:遮住、盖住)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板书:云翻)3、同学们,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卷,一幅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可以从诗句中看到那生动的画面。4、学生自由读诗,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5、指名说,师及时点拨出重点字的理解。板书:雨泻 风卷 天晴6、作者仅仅抓住“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来表现西湖暴雨。那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暴雨中的西湖会是怎样的风景呢?(指名说后指导朗读)7、正当暴雨如注,欲摧毁世间万物之时,“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吹散了什么?(黑云)吹走了什么?(暴雨)又吹来了什么?(晴朗、晴日)8、点示“水如天”水如天一样的(碧蓝、清澈)9、暴雨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绘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天空的湛蓝、荷花的摇曳、湖面的游雨、枝头的鸣鸟)(指名说后指导朗读)10、如果让你给苏轼所描绘的画面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11、齐读全诗。12、总结: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这样的景色怎能不勾起苏轼的诗兴呢?现在再来看诗题,你对“醉”字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板书:醉) 13、师: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三、拓展延伸1、中国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精致秀气,蜚声海内外;杭州的西湖则如一幅舒展的画卷,任意泼墨,淋漓潇洒,苏轼对杭州西湖可谓偏爱,这种喜爱之情可以从这首诗中窥见一斑。(出示:饮湖上先晴后雨)2、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3、这首新诗也许同学们还不太懂。老师把一些深奥的词语解释注在下面,同学们借助解释,一边读一边想像苏轼描绘的西湖风景。(点击,出示词语解释)4、师大致讲解诗意后让学生朗读。5、苏轼在杭州任了五年的知州,他疏浚西湖,成就了“苏公堤”的美名。他热爱西湖,他的名字是西湖最好的名片,他与西湖有着不解的缘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 6、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匆匆的神奇。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雨的精美诗句,送给大家,当作是给同学们的礼物,请你们用朗读来收下这份礼物。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诗) 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理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学生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全课: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韵致;古诗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韵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诗,一首美丽动人、令人回味悠长的诗。在“更多资源”中还有关于西湖的诗词、传说、风味等,我们在课后可以去查阅。西湖这首诗,有待于我们每个人去慢慢品,细细品。一、词语对接,激趣导入1、词语对接。君子一言, ;八仙过海, ;螳螂捕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子湖,才声名远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书画来赞美西湖。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是他在西湖观景时,偶遇一场大雨后,即兴写下的。3、说说你了解的苏轼。教师相机补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出题简析1.这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出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填“醉”字。2.点拨书写,理解“醉”的意思。(醉酒),如果是“陶醉”,可以肯定,但是需要验证。3.读读课题,看看课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4.能用连贯的话语说说题目的意思吗?(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5.肯定或点拨:在讲题意时要把“苏轼”加进去,才显得完整。二、了解苏轼1.对于苏轼,课前我们已经从“其人”“其作品”“其作品的风格”三个方面做了预习,现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交流。2.学生择要汇报:(见预习单)教师强调关键信息。3.苏轼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那么诗与画到底想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最高的境界呢?有原话话为证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4.明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三、读想入境1.既然这样,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实为画),学生齐诵江雪。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实为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能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探,不请学生说)3.要想把诗中的画面完整而生动地重现出来,绝非易事。这样吧,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4.出示古诗及其诵读星级。正确流利,注意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5.指名3生分别朗读,学生评价星级。如果得到三星,全班照样子齐诵。6.古语说“书(诗)读百遍,其义(画)自见”,请大家自己再逐行读读这首诗,展开想象,你能从哪一行诗中看到怎样的画面?(学生逐句交流看到的画面)四、品析悟情过渡:苏轼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他可不是普通的人,在观察的过程中,他能抓住每个精彩的瞬间,并用短短的28个字将一次急雨的奇特景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板书:奇景)1.任务驱动:请同学们默读整首诗,想想每行诗句的意思,并圈画出描写“奇景”的字词。(学生自主学习)2.逐句品读第一行:黑云翻墨未遮山(1)理解“黑云翻墨”:黑云像打翻的墨水一样。采用的是比喻。(2)“黑云翻墨”的情景,你见过吗?看图片,给你怎样的感受?(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3)乌云来势如此迅猛,算是一大奇景吗?(板书:黑云翻墨)(4)谁能读出这种气势?(个别读、男生读、齐读)(5)这句中的“遮”是个生字,学生书空,理解“遮”的意思。诗中什么遮什么?(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6)乌云还没有遮住山头,这场雨就来了,真是来得太奇特了。(板书:未)第二行:白雨跳珠乱入船(1)这行诗中哪些地方体现景色之奇?交流一:(板书:白雨跳珠)理解: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采用比喻。交流二:(板书:乱)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可以看出雨的急、快和多。(2)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看屏幕!(3)欣赏“白雨跳珠”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朗读。(4)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5)朗读,读出喜爱之情。第三行:卷地风来忽吹散(1)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这句中又出现了怎样的奇景?(板书:卷地风来 忽)(2)哪个字更能体现景色之奇?(忽)(3)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忽如一夜春风来)(4)自读比较,哪个“忽”的速度更快?(5)朗读,读出风的快和急。第四行: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句话中又有怎样奇丽的景色呢?(板书:水如天)(2)理解“水如天”,图文演示,多次朗读。3.小结,看板书讲奇景,学生改正圈画体现奇景的内容。4.诵背全诗(1)学到这里,你认为课题中的“醉”字除了“醉酒”,还有什么意思?(陶醉)(2)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题目。)(3)醉于酒,更醉于急雨之奇丽的景色,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先指名读,再齐诵全诗)(4)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生齐背全诗)五、升华拓展1.一首写西湖夏天急雨的诗歌,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讨论,出示:生命中难免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我们当以欣赏的态度去面对。)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夏天急雨的诗歌,在我们的必背古诗70首中,还有很多描写雨的诗,老师摘取了几句,请大家来读一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3.古诗永远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诵读活动中继续传承中华之经典,用经典的古诗文来滋润我们的美好童年。作业布置:必做题:认真完成一课一练中的相关习题。把这首诗描写的奇丽景色描写下来,字数在200字左右。选做题:搜集描写“雨”的古诗,进行对比性鉴赏,做成一张小报,并在班级中展示。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 未苏轼 奇景 白雨跳珠 乱 忽 水如天五联景悟情,回归整体,吟诵全诗1.师:诗人瞬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触景生情(板书:景 情),禁不住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出示全诗)指导朗诵全诗。(突出“翻”“跳”“乱”“忽”)2.俗话说,诗中有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番美景吗?3.师小结:这云,雨,山,水,风,楼,地,船,如此灵动,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宛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场骤雨来去匆匆的景象。真是叫人惊叹,叫人沉醉。此时,你明白了诗人是为何而醉了吗?(生回答)4.过渡:此情此景,深深地印在了诗人的心中,令他久久难以忘怀。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生谈感受。5.为景而醉,为情而醉,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生试背,指名背,集体背)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5.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