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8836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廊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廊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廊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工程一包土方开挖及边坡防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十月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工程(第一批)一标段 龙凤路 文件审批表编号: 年 月 日文件名称土方开挖及边坡防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工程(第一批)PPP项目一包龙凤路工程编制说明:本方案适用于项目中的土方工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项目经理部(盖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 月 日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年 月 日审查意见: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 月 日-可编辑修改-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第二章 编制依据 .3第三章 基坑开挖专项方案.4 第四章 边坡防护方案设计 .5第五章 施工组织保障体系 .6第六章 安全应急预案 . 7第七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3 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龙凤路管廊建筑结构形式为全预制混凝土构件,长度865.407m,起止点为K0+0.795K0+866.202。龙凤路管廊由南北两舱布置,管廊内管道类型为通信、电力、给水、热力。热力舱标准段内净尺寸B*H=2.25*2.75米,电力通信给水综合舱标准段内净尺寸B*H=3.25*2.75米。工程名称: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一包ppp工程项目龙凤路设计单位: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包单位:哈尔滨市龙胤管廊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黑龙江正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龙凤路(化工路东化工路) 合理使用年限:100年(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抗震设防烈度:7度 抗震设防类别:重点设防类防火设计:通信电力舱室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热力舱室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 龙凤路综合管廊:起点化工路,终点东化工路,管廊长度865.407米,管廊宽度6.7米,管廊高度3.35米。管廊内管道类型:通信、电力、给水、热力。第2章 、编制依据1. 建设主管部门(发改委)批复文件,城市规划部门的审批意见,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2. 设计任务书及建设方意见的会议纪要和文函3. 现行的国家有关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规定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093-2013)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2010)第三章、土方开挖专项方案 一、方开挖前的准备工作1、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开挖的地质、水文情况、运输道路、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情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地面及地下障碍物。2、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份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3、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4、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二、土方开挖原则(一)、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基坑土方开挖量大,基坑采取井点降水方式,经分析认为,土方开挖是能否实现工期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土方开挖能尽早插入,为后续工程创造工作面,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循以下原则:(1)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方结合人工修整、平底的施工方法。(2)基坑支护结构尽快插入挖槽工序,为后续工序创造工作面。(3)在基坑南北两侧两边的迎水面上,增加明截水沟,以保证基坑边坡安全。(4)基坑开挖,从一端像另一端开挖,边掘进边支护,以保证施工安全。三、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1、人工挖基坑,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2、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面进行作业。3、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具体加固支护措施详专项防护方案。4、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5、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通道。6、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位置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第四章 边坡防护方案设计一、边坡防护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和总则1、本工程为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工程(第一批)设计(一标段)(龙凤路)段基坑支护 ,设计地面标高0.00见各节点具体说明,基坑支护6.67.1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 r=1.0,基坑坡堆载不允许超过20KN/m2;注:基坑周边条件复杂,有近距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需要保护时,基坑安全等级按一级,基坑支护方案需经专家评审论证, 方案由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确定.2、支护结构体系: 管廊基坑均采用钢板桩围护,沿长度方向5m设置一道钢管水平支撑。3、本围护结构除按本设计说明及有关节点详图施工外,未详部分应由设计人员现场解决或按现行有关规范, 规程执行.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相邻建筑有关资料;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工程(第一批)勘察第一标段-龙凤路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7-28 证书编号: B1230098222、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015版)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三、基坑支护安全保证措施1、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避免一下事故发生。(1)、放坡开挖时坡度不能过陡,以防土坡丧失稳定性(2)、基坑周围堆土距坑边在0.8米以外,高度不能超过1.5米,以防引起边坡失稳。(3)、挖土速度不能过快,以防改变图层的平衡状态,造成滑坡(4)、基坑周围停放机械设备要远离基坑,以防增加荷载。(5)、基坑时间暴露时间不能过长,以防造成坑底回弹增大,影响支护结构的稳定性。(6)、配合施工及清槽(坑)作业人员要在机械旋转半径以外工作,以防造成机械伤害。(7)、基坑槽必须做到随挖随清,堆土要及时排到指定地点2、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要点(1)深基坑开挖前先采取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2)深基坑开挖前,必须掌握场地的工程环境,如了解建筑地块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线、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等。(3)深基坑开挖,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随后根据设计要求做锚杆、土钉、喷浆护坡等,确保边坡整体稳固。严禁掏挖和超挖。(4)悬臂式支护结构过大,内倾变位时。可采用坡顶卸载,桩后适当挖土或人工降水、坑内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增设撑、锚结构等方法处理。为了减少桩后的地面荷载,基坑周边应严禁搭设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弃土,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施工机具不得反向挖土,不得向基坑周边倾倒生活垃圾和生产用水。(5)有内撑或锚杆支护的桩墙发生较大的内凸变位。要在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桩前堆筑砂石袋,严防锚杆失效或拔出。(6)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应在有可能条件下降低土中水位和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第5章 施工组织保证体系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低耗、按期”的完成本项目工程施工,我部将组建“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期工程(第一批)一包项目经理部”。由参加土建工程施工多年,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管理机构设项目经理1人、总工1人、副经理2人领导结构。职能部门设置工程部部、物资部、设备部、安全部、财务部等,共5个职能部室,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指导施工队施工。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财务部安全部工程部设备部物资部第六章 安全应急预案一、编制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自2004年2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是建设工程领域贯彻落实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的具体表现,标志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定期组织演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结合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特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二、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给作业人员和周边区域居民,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保证各种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消防设施能正常运转,防止和避免应急救援行动组织不力或者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的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三、基本原则与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员,优先保护贵重财产。四、人员配置若发生事故有人受伤可到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若伤情严重必需向外部请求援助。现场依据工程情况配备了应急救援人员:1)、设立的安全领导小组。组 长:宋勋副组长:刘延兵、简辉、唐超成 员:王魁林、李志伏、张雪峰、吴文彬、王海鑫2)、全体人员应认真执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3)、施工前,施工负责人要向操作人员做专项技术安全交底,关键部位要下技术指导书。施工负责人必须做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专项交底。4)、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服从安全员的指挥和监督。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符合有关黑龙江省劳务人员用工的有关规定及条例,证件齐全。5)、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挖机开挖时工作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6)、土方开挖后,按现场安全防护要求在基坑四周做安全护栏,立杆打入土层中深600以上,间距2000,高1800,上下用涂有黄黑色漆的钢管连接,并用围板封闭。各施工人员不许翻越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避免人员跌落坑中。7)、土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进场前进行彻底的检修和保养,确保施工期间机械的正常运转。五、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和影响本工程施工场地较狭窄、管廊结构较复杂,基坑支护范围广,施工班组多、人员复杂,工程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坍塌事故、高处坠落、触电事故、机械伤害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导致影响施工等。六、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条件时,有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操作副指挥同时启动应急反应行动,项目经理部二级反应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反应行动。根据事态发展需求,及时启动应急救援器材,物资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系统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七、应急预案的终止1、对于事故现场经过应急预案的实施后,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的控制,完全消除;2、应急救援行动已经完全转化为社会的公共救援的;3、局面已经无法控制和挽回的,危险区域内的作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已经全部撤离;4、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态的发展认为应急行动必须终止的,有总指挥下达应急反应终止令或者授权事故副总指挥明确应急预案的终止。八、应急预案的应急救援机构建立和职责 哈尔滨市龙凤路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应急救援机构框架如下:事故现场抢险组事故现场救护组事故现场保护组应急救援小组事故现场通讯组1、组织机构2、通讯联络方式序号专业处置组负责人联系电话1组长宋勋133145020022副组长刘延兵136846331013副组长吴文彬158463427684事故现场抢险组唐超151464321115事故现场保护组李志伏183451665676事故现场救护组简辉137964378807事故现场通讯组王魁林136746831193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1)、重伤或重大事故发生后,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保证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2)、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3)、保证现场救援所需材料、经费、人员的落实;4)、与上级安全管理机构及时保持联系并将救援情况及时汇报,负责向相邻可依托力量联络求救;5)、负责工程项目生产的恢复工作,并明确后续处理中各专业救援组的临时负责人;6)、事故现场抢险组,由项目经理任小组长,技术、施工、材料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等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设备及物资等的抢救、清点、危险品的转移等。7)、事故现场救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准备现场使用的医疗器械,对现场人员的伤亡实施救治和处置,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并引导外部救援进入现场。8)、事故现场保护组,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不被破坏,帮助疏散转移存在事故扩散范围内的人员、设备、物资等,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配合上级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9)、事故现场通讯小组负责收集相关紧急情况的预报(如暴雨、雷电预报等)以及与相关单位部门的通信方式,保证各级通讯联系畅通,做好联络工作。九、通讯报警及急救路线 (1)、通讯报警: 消防报警:119 公安报警:110 医疗报警:120 就近急救医院:黑龙江省第四医院分院 急救电话:0451-57631120十、事故应急与救援程序及措施(1) 事故应急与救援程序 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立刻报警-打求助电话,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上报有关部门-善后处理。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施工;2、注意观察基坑周边建筑物或设备;3、要求心肺复苏坚持不断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意的放弃;4、施工现场常备应急物资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物资。(二)施工现场常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坍塌倒塌事故应急措施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基坑坍塌、设备倒塌的可能性,应立即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隐蔽。现场人员应迅速通知班组长或施工员,并打电话及时向项目应急抢险领导小组领导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请求项目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支援。根据现场情况,若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求救。应务必讲清受伤人数、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急救车尽快赶到事故现场。同时,现场急救人员在急救车到来以前,应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基坑应加强排水、降水措施;加强支护和支持加桩板等,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迅速运走边坡弃土、堆料和机械设备等重物;削去部分坡体,减缓边坡坡度。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现场安全总监应对倒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伤亡事故报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公司及相关主管部门。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责任人(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获得求救信息并确认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以后应:立即组织项目职工自我救护队伍进行施救;向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并寻求支持;立即向当地医疗卫生(120)、公安部门(110)电话报告;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受抢救以后,指挥部即指令善后处理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按职能归口做好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3、触电事故应急措施触电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责任人(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获得求救信息并确认触电事故发生以后,应立即采用绝缘材料等器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组织项目职工自我救护队伍进行施救;并立即向当地急救中心(120)、电力部门电话报告寻求支持,同时严密保护事故现场。若有人员受伤,必须及时派人送入医院接受抢救,指挥部即时指令善后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按职能归口做好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4、机械伤害(1)一般措施:1)机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转部分(如传动带、转轴、伟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防护网或防护罩)。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固,并且性能可靠。2)为防止运行中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可靠的限位装置。3)机械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有效的制动。4)机械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构,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露等装置。5)机械设备在高速运转中容易用出的部件,应设置防松脱装置,并配置防护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6)机警设备应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械设备的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7)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设在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护颜色鲜明、清晰、持久。8)机械设备中发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9)有电器的机械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10)在安装机械设备的场地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11)制订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附近张挂操作规程牌,坚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2)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女工防护帽等。(2)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的预控措施:1)起重机械、牵引机械和辅助重要工具,要标明最大负荷量,以避免超载运行。2)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如限位器、控制器、联锁开关等)要保持齐全、灵敏、可靠。3)起重机械的紧急开关、信号装置等应工作正常。4)起重机械外露旋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5)起重机的前轮挡板、轨道末端车挡立柱、缓冲器等应齐全可靠。6)起重机桥架、平台上应设栏杆,防止人或物坠落。7)钢丝绳(链条、麻绳)、吊钩(吊环)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定。8)起重机械的制动装置应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9)起重机械的起重的牵引能力应符合出厂要求,不得任意变。1O)所有起重机械就经常进行检查、按期及时进行保养,保持起重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11)对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12)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违章操作,严禁无上岗证(无操作合格证)的人员上机操作。第七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施工措施1、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足够安全标志,在基坑顶部周围要设置围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配备专职安全督导员,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文明三级教育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2、司机、电工等特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机械设备要有年检合格证。3、开始挖土前,需对机械进行检查,完工后对机械进行保养,施工中按安全操作系统进行机械操作。4、晚上施工时,照明系统必须保持良好状态,照明要充足。5、因场地内地质条件较差,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切实保证机械人员施工安全,由专人负责指挥挖机操作,挖掘机上基坑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坡度,挖掘机行走地方土层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强度不够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铺设钢板、碎石、砂袋等。6、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劳保用品,严禁赤脚或穿拖鞋上班,有关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交接班手续,班组应定期进行安全活动,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7、开展安全文明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配足专职安全员和安全协管员,做到每个施工点有一名安全协管员。8、采用钢板桩支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尽量减少打桩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仪器设备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2)当土质较差,开挖后土可能从桩间挤出时,宜采用啮合式板桩; (3)在桩附近挖土时,应防止桩身受到损伤;(5)拔除桩后的孔穴应及时回填和夯实。(6)钢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次序进行。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拆除支撑时,应防止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产生下沉和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换、移支撑时,应先设新支撑,然后再拆旧支撑。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进行。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拆除支护结构时,应密切注视附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其它保证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二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头手勿伸进有击动位置,班长应集中精神,注意攀登的操作人员的动态,避免击伤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所有工具物品要放好,防止下落,上下物品要传递,不得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严禁无关人员操作机械设备;、每天开工前检查各项机械、勤加油、勤保养,发现故障要及时修理、排除; 、每日早上开工前,机械设备必须空运转510分钟,并检查各部分连结件是否牢靠,液压系统各元件是否松动、破损、漏电的现象,各仪表是否正常; 、钢丝绳、夹头、卡环等起重用具要经常检查,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更换;、氧气瓶、乙炔瓶应妥善存放,远离易燃易爆物,无关人员不准使用气割设备;、雨天施工,应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经常检查电缆绝缘层有无破损,配电箱要安装漏电开关,电源必须架起3m以上,严禁拖拉,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人人注意防火,不准在禁区动火烟;、施工期间遵守文明施工的规定,做好文明施工工作;、施工和生活产生的垃圾不准随地倾倒,应堆放在指定地点;、施工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时不准长时间鸣笛,出现场时应清扫轮胎上沾粘的泥土;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