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上传人:淘气 文档编号:1587982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篇一: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教材分析本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 关心天气,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同学们学习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了解恶劣天气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介绍一年四个季节天气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晒太阳看月亮数星星。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这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从课题上来看,这三课都是观察天体。这三课的能力训练定位在观察与描述上。第一课晒太阳观察描述太阳的光和热,以及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第二课看月亮,观察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以及在一天中月亮位置的变化。第三课数星星则是观察描述星星的明暗大小。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由三课组成,分别是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动起来停下来。这一单元是对力认识的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识用力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对于儿童来说,力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用力以后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感受,获得经验层面的积累。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由三课组成,分别是明亮与黑暗透明与不透明玩玻璃纸。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明亮与黑暗这一课告诉同学们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对人的眼睛都会产生伤害。透明与不透明这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透明的物体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玩玻璃纸引导学生明白,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外面的景物颜色会发生变化。教学目标与要求1. 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获得有用的信息。2. 知道天气的变化会对动植物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3. 明白一年四季天气的不同特点,了解人们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活动。4.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5.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有关力的科学现象,自然界物质的变化表现出探究的兴趣。6.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7. 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能够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认辨认方向。8. 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了解与太阳、月亮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9. 了解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对人的眼睛产生伤害,要学会保护眼睛。10. 了解物体有透明的,半透明的和不透明的,这些物体的透光度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有各自的特点以及运用。11. 知道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会使我们看到的景物的颜色发生不同的变化。12.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13.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相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教学措施1.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4.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教学进度安排篇二: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 8 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 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二、教学 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 12 课,但是却包含了 18 个主要概念的分布:物质科学领域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 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6 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生命科学领域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 植物能适应环境 & 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9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1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4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技术与工程领域16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在以上 18 个涉及的概念中, 1 、 4 、 5 、 6 、 13 、 16 、 17 、 18 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 ; 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三、教学 策略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3 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4 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5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四、学情分析二 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 一年级 相比, 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 有 了一定 的课堂常规; 但与中年级 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