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语的特性.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8471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家语的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诗家语的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诗家语的特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家语的特性(一)形象性(二)精练性(三)跳跃性(四)含蓄性(五)反常性(六)生动性(七)流畅性(八)色彩性(九)音乐性(一)所谓的形象性 就是写诗词要用韵文,属于艺术语言;其思维多用形象思维,寄情于景物,状物抒怀。用形象表现概念,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形象语言,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来牵动读者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如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说明爱的真与深。(二)精练性。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如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仅十个字,就把诸葛亮的卓绝功绩及其卓越军事才能概括出来了。(三)跳跃性。诗呢和文章不一样,受字数的限制,所以在叙述上,无关的话,不要描写。并且叙述上还可以有一定的跳跃。(四)含蓄性。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有人说诗词与其它形式的文体在语言上最大的区别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理解这一点是解读诗意、领悟诗情的又一个层次(五)反常性。诗词语言是一种最不科学、最不规范、却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诗家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肯受逻辑和语法的约束,常常有悖于常理。记得 老毛曾经说过 诗词 就是形象思维 不是逻辑思维六)生动性。“诗家语”要让形象给人以动感,巧妙地运用动词,能使全诗生辉,产生魅力。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堪称巧妙运用动词的典范。这一点 就是 常常说的 虚词的妙用会使诗词具有灵性。(七)流畅性。诗词语言要自然流畅。如李煜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语言自然流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八)色彩性。诗是抒发感情的文字,诗的语言也带有感情色彩,而色彩本身也能有力地表达感情。如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来使人胸襟豁达,清心明目,这与它巧妙地显现黄、翠、白、青四色是分不开的。九,音乐性诗词要寻求节奏的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有用诗家语写出来的东西才具有诗歌的魅力,让人赞赏不已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一定要自觉地学习掌握好诗家语的运用,这才是正路子。1、 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 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chen)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 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 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 “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 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卢纶2、 7、细节逼真 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 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3、 13、以实写虚 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14、虚实相间 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15、乐景写哀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越调平湖乐王恽yun16、巧用问答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17、巧用比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8、巧用讽喻 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4、 19、巧用借代 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宜。20、巧用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21、巧用夸张 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22、巧用拟人 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23、巧用对比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雁歌行高适)24、巧用白描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5、 25、巧用典故 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26、巧用象征 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纱行贺铸)再如:如 “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27、巧用反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钗头凤陆游)28、巧用互文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白居易)29、巧用曲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30、言有尽而义无穷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6、 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2、开门见山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33、卒章显志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34、首尾呼应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rui。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36、平中见奇 如:“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过山农家顾况) ;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关于诗的30条箴言1.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2.声韵是诗的外壳,意境是诗的灵魂;对联也如此。所以意境和表达的内容是第一位的,好多人认识偏差,把声韵平仄放在第一位。记得红楼梦中说到,遇上好的句子,平仄声韵可以灵活3.艺术造诣是修炼来的,装深沉玩清高者自误;自卑虚荣爱面子不敢交流者,也会使自己原地打转而进步很难;自己闷头在那闭门造的车,多是上不了大路的。4.我们说楹联用语,需用律句,也就是应该遵守诗语那样的平仄规范。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对于趣味联,机关联一类的楹联,是不做那样强行要求的,大体上平仄分布通顺就可以了,只是要求联脚必须上仄下平,这一点是必须死守的。5我们可以平和地看待“律句”之律,律,其实不可以看做是限制人们语言的死的框架,所谓的“律”,其本质意义体现的是一种语音上的节奏感,因为这种节奏感的存在,即使你在心里默读,也能感觉到一种起伏有致的韵律美。而这种谐趣之联,对平仄放宽,其目的是为了不影响其“谐趣”的主旨,也更多适用在寻常朋友间逗趣取乐或文字游戏之中。6.楹联律之宽窄的讲究,其实多与此有关。楹联之所以如此普及,爱好者多,也概因这种“不拘”的存在,这反映了楹联“俗”的一面。反过来说,如果你做的联,既趣味横生,又在格律上无可挑剔,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高境界,那不更是两全其美吗?7.诗有“四不”:一不-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二不-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三不-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四不-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8.诗之用语追求的是风雅,即使达不到萧散之别趣,也须避开“细碎卑冗”,诗法有云“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则其诗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矣”。9.“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10.常听有人说意为先,这话初听是很有道理的,写诗嘛,不就是为了表达一个“意”吗?所以,强调意是没啥错的。但是,说这话的人,往往目的不是在如何重视这个意的表现,他的真正目的,只是在于他对形式(格律等)的轻视或惧怕,以强调“意”来掩饰他不懂“形”的尴尬。11.什么叫“意”啊?没有形的承托,意在哪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所说的“意”是孤魂野鬼没形体吗?-其实,形在意中,意在形中,不能分开的。12.诗品,其实就是人品。诗中表现的风味和格调,就是人的风味和格调。不同的人,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立意表现,不同的视角描写,写出来的情调品位自然就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自己的诗词创作时,追求的首先应该是自己的本真。立足于自己的视角,去表达视野中的万千情态。13.我们学诗,不妨从诗里跳出来,去感受文字外的大千世界,然后,再回诗里去,用大千世界的精彩再来丰富我们的诗意。让诗从文字跳出去,再回到诗中来。14.诗写的精彩不精彩,并不在于你掌握的华丽词儿多少。要自然流露,自然表达,自然的,就是最美的!所谓炼字,就是把这最自然最逼真最贴切的字找出来,用在我们的句子中。最贴合自己诗意的词字,才是最华丽的,不贴合自己诗意的,再耀眼的词也是累赘。15.写诗写到真正的奇险之妙,反而没有那种偏僻参差的生涩词字或意象,写到极端的美丽时,往往表现的是非常自然流畅的语句。写到很深远高大的意境,使用的物象或意象景观,往往就是你寻常所见到的普通之物16.写出新颖奇妙的意境,其实真的不在于使用多么偏僻华丽的词,而在于自己对作品立意构思的精巧几何。17.写诗写到真正的奇险之妙,反而没有那种偏僻参差的生涩词字或意象,写到极端的美丽时,往往表现的是非常自然流畅的语句。写到很深远高大的意境,使用的物象或意象景观,往往就是你寻常所见到的普通之物。18.律诗要求的是连贯一体性,前言要搭后语,围绕着主题而谋篇,每一句之间,甚至不相邻的两句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脉络或呼应的存在。19.初学写诗,喜欢追求辞藻的华丽,专爱找那些偏僻难懂的词来塞进自己的诗词作品里,然后,常常以得意自豪的心态去让别人看,其实图的就是一点小虚荣心。去写景言情时,也沉湎在华丽词语中出不来,好词堆了满篇,其实细看来,一句有用的都没有。20.诗,在原则上要求我们,用辞自然,取意合体,戒用那些虚浮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我们自然真情的流露。就像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本有玫瑰般的颜色,可是,她却涂上了胭脂。21.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22.诗,以小写大,那是真的大,以大写大,那是虚的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是初级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高一级的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则是返朴归真的达境化境的阶段。世事事理,其实就是诗理。去看你眼前的山水,去看你门前的小花,把他写出来,用心的写,那就是在写世界。23.论英雄,不问出身是啥;修佛道,不看你曾红尘几何(放下屠刀,尚可立地成佛);进诗境,不在于你如何搬弄典籍(诗有别才,非关书也)。24.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看,要完成一首诗的创作,需要多少道“工序”?需要考虑多少方面的因素?诗的魅力所在,不也正是如此精炼艺术的精工细做吗?25.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26.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27.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28.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29.由心造,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30.择高处翼,居中间坐,向宽处行,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古诗要法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覆优游,雍容不迫。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观魏、汉古诗,蔼然有感动人处,如古诗十九首,皆当熟读玩味,自见其趣。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叙,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惟李、杜也。绝句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荣遇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早期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讽谏讽谏之诗,要感事陈辞,忠厚恳恻。讽谕甚切,而不失情性之正,触物感伤,而无怨怼之词。虽美实刺,此方为有益之言也。古人凡欲讽谏,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但观魏、汉古诗及前辈所作,可见未尝有无为而作者。登临登临之诗,不过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讥刺归美,有一定之法律也。中间宜写四面所见山川之景,庶几移不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宜叙说起。第二联合用景物实说。第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却不可用硬事。或前联先说事感叹,则此联写景亦可,但不可两联相同。第四联就题生意发感叹,缴前二句,或说何时再来。征行征行之诗,要发出凄怆之意,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发兴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或悲时感事,触物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一切哀怨,吾无取焉。赠别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shu,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如杜公唯待吹嘘送上天之说是也。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第一联叙题意起。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咏物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要二句咏状写生,忌极雕巧。第一联须合直说题目,明白物之出处方是。第二联合咏物之体。第三联合说物之用,或说意,或议论,或说人事,或用事,或将外物体证。第四联就题外生意,或就本意结之。赞美赞美之诗,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第一联要平直,或随事命意叙起。第二联意相承,或用事,必须实说本题之事。第三联转说要变化,或前联不曾用事,此正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大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夏荷赓和赓geng和之诗,当观元诗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则更新奇。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元诗脚下走,则无光彩,不足观。其结句当归着其人方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哭挽哭挽之诗,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义深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作,要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是哭挽某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伤感之意总论诗体三百篇,流为楚辞,为乐府,为古诗十九首,为苏、李五言,为建安、黄初,此诗之祖也;文选刘琨、阮籍、潘、陆、左、郭、鲍、谢诸诗,渊明全集,此诗之宗也;老杜全集,诗之大成也。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或感古怀今,或伤今思古,或因事说景,或因物寄意,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结,三致意焉,则工致矣。结体、命意、炼句、用字,此作者之四事也。体者,如作一题,须自斟酌,或骚,或选,或唐,或江西。骚不可杂以选,选不可杂以唐,唐不可杂以江西,须要首尾浑全,不可一句似骚,一句似选。诗要铺叙正,波澜阔,用意深,琢句雅,使字当,下字响。观诗之法,亦当如此求之。凡作诗,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阔,血脉欲其贯串,风度欲其飘逸,音韵欲其铿锵,若雕刻伤气,敷演露骨,此涵养之未至也,当益以学。诗要首尾相应,多见人中间一联,尽有奇特,全篇凑合,如出二手,便不成家数。此一句一字,必须着意联合也,大概要“沉着痛快”、“优游不迫”而已。人所多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则自不俗。诗有三多,读多,记多,作多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作诗要正大雄壮,纯为国事。夸富耀贵伤亡悼屈一身者,诗人下品。诗要苦思,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古人苦心终身,日炼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一生精力尽于诗”。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不学而能哉?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老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炼中间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末后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儿童诗。又曰“暝色赴春愁”,又曰“无因觉往来”。非炼赴觉字便是俗诗。如刘沧诗云:“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炼消入字。“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是炼空浩二字,最是妙处与世无争、兰亭序等1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