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7513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植物生理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植物生理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植物生理学教案目 录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1-4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5-7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8-10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11-13第五章 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14-16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17-20第七章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21-22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23-25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26-28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29-31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32-34题 目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的部位、途径、吸水的机理以及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适当降低蒸腾速率的途径;了解植物体内水分从地下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途径;掌握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指标及灌溉方法以及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重难点的分析重点: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作物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难点:气孔开闭的机理。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作用。导入新课由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引出植物的水分代谢。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一、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组成。二、水与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理化性质1.水的比热容高。2.水的气化热大。3.内聚力、黏附力和表面张力大。4.水是良好的溶剂。5.水是透明液体。三、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含水量不同。3. 同一器官和组织在不同生育时期含水量不同。4. 同一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含水量不同。四、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束缚水。2.自由水。五、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分。2.水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3.水对植物生存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水势的概念植物生理学上,水势的概念是“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二、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溶质(S)、衬质(m)、压力(P)、重力(g)等诸因素可视为独立变量,则这些因素对体系水势的贡献可分别称为溶质势(s)、衬质势(m)、压力势(p)、重力势(g)等。当这些水势能单独对体系水势产生影响时,则体系的水势就等于各水势之和:wsmpg。三、水的移动1.集流。2.扩散。3.渗透作用。四、植物细胞的吸水细胞吸水有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以及降压吸水之分。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以渗透吸水为主。未形成液泡的嫩细胞和干燥种子的吸水主要靠吸胀吸水。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处的水势差,水分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直至两处水势差为零。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吸水的部位根系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是根毛区。二、根系吸水的途径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转有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三、根系吸水的机理根系吸水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通常被动吸水是主要的。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凡是影响根压形成和影响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的吸水。第四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方式和指标二、气孔蒸腾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二、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机制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二、作物的需水规律三、灌溉指标四、灌溉方式课外延伸一、作业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二、讨论如何合理灌溉在节水农业中的意义如何?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预习: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作物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二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高等植物矿质营养的概念、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现的特有症状;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作物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密切关系并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能够提出合理施肥的措施。重难点的分析重点: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养分的可利用形态、缺素症状、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过程、特点及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N素的同化过程、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难点: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N素的同化过程、缺素症状的诊断。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的名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导入新课由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引出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一、植物体内的元素二、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及其确定方法三、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四、元素的重复利用与作物的缺素诊断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一、被动吸收二、主动吸收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二、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四、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五、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第四节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一、氮的同化二、硫的同化三、磷的同化第五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一、作物需肥特点二、施肥指标三、发挥肥效的措施第六节植物的无土栽培一、无土栽培的种类和设施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三、无土栽培的优点课外延伸一、作业为什么在叶菜类植物的栽培中常多施用氮肥,而栽培马铃薯和甘薯则较多地施用钾肥?二、讨论植物失绿的可能原因。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二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预习: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植物的无土栽培。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养分的可利用形态、缺素症状、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过程、特点及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N素的同化过程、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学时8教学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研究历史、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光合色素的种类;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能量吸收转变的情况;了解光合碳同化的基本生化途径以及不同碳同化类型植物的特性;理解光呼吸的含义、基本生化途径和可能的生理意义;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理解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与措施。重难点的分析重点: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叶绿素的性质、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的生物产量的关系。难点: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的机理、C3、C4途径的调节。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导入新课由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出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二、光合作用的意义第二节叶绿体和光合色素一、叶绿体二、光合色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机理一、原初反应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三、碳同化第四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第五节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一、光能利用率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课外延伸一、作业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二、讨论产生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如何缓和“午睡”程度?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预习: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叶绿体和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叶绿素的性质、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的生物产量的关系。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时8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了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了解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了解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和呼吸代谢的调控;了解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的关系,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重难点的分析重点:有氧和无氧两大呼吸类型的特点、反应式、生理意义和异同点,主要呼吸途径的生化历程:糖酵解、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等,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种子的安全贮藏与呼吸作用、果实的呼吸作用。难点: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氧化磷酸化机理、呼吸代谢的调节。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导入新课由呼吸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出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一、呼吸作用的概念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第二节植物的呼吸途径一、糖酵解二、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三、三羧酸循环四、磷酸戊糖途径五、乙醛酸循环六、乙醇酸氧化途径第三节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一、电子传递二、氧化磷酸化三、末端氧化系统第四节呼吸代谢的调控一、能荷调节二、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三、三羧酸循环的调节四、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五、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调控第五节呼吸作用的指标和影响因素一、呼吸作用的指标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三、影响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第六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一、呼吸作用与栽培管理二、呼吸作用与种子储藏三、呼吸作用与果蔬储藏课外延伸一、作业为什么说油料种子播种时应注意适当浅播?二、讨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何区别与联系?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预习:第五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植物的呼吸途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呼吸代谢的调控、呼吸作用的指标和影响因素、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有氧和无氧两大呼吸类型的特点、反应式、生理意义和异同点,主要呼吸途径的生化历程:糖酵解、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等,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种子的安全贮藏与呼吸作用、果实的呼吸作用。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五章 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了解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了解光合细胞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重难点的分析重点:源和库、P蛋白、胼胝质、转移细胞、比集转运速率、韧皮部装载和卸出、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源强、库强、信号转导、G蛋白、钙调素、蛋白质磷酸化等概念,韧皮部运输的机理,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库细胞中淀粉的合成,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特点,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难点:韧皮部的装载和卸出、光合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和调节。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系统。导入新课由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系统引出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系统一、短距离运输系统二、长距离运输系统第二节韧皮部的物质运输一、韧皮部中的运输物质二、同化物的运输方向和运输量第三节韧皮部运输的机理一、韧皮部装载二、韧皮部运输三、韧皮部卸出第四节同化物的配置一、光合细胞中同化物的配置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配置第五节同化物的分配及其控制一、源库特点和相互关系二、同化物的分配及其影响因素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课外延伸一、作业如何证明高等植物的同化物长距离运输是通过韧皮部途经的?二、讨论维管束系统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哪些功能?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五章 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预习: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系统、韧皮部的物质运输、韧皮部运输的机理、同化物的配置、同化物的分配及其控制。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源和库、P蛋白、胼胝质、转移细胞、比集转运速率、韧皮部装载和卸出、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源强、库强、信号转导、G蛋白、钙调素、蛋白质磷酸化等概念,韧皮部运输的机理,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库细胞中淀粉的合成,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特点,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学时8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性运输、生长素的“二重作用”及乙烯的“三重反应”、偏上生长、激素受体等基本概念;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类、结构和性质;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的基本特征;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过程和作用机理;熟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自的主要生理效应;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重难点的分析重点: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脂、茉莉酸甲酯等植物激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理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运输,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难点:植物激素作用机理、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导入新课由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具有重要的应用引出植物生长物质。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二、植物生长物质的检测方法第二节生长素类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二、生长素的分布和代谢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第三节赤霉素类一、赤霉素的发现和种类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运输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四、赤霉素的作用机理第四节细胞分裂素类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二、细胞分裂素的运输和代谢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第五节脱落酸一、脱落酸的发现和结构特点二、脱落酸的分布和代谢三、脱落酸的生理效应四、脱落酸的作用机理第六节乙烯一、乙烯的发现和结构特点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和运输三、乙烯的生理效应四、乙烯的作用机理第七节油菜素内酯一、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和种类二、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和分布三、油菜素内酯的生理效应四、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第八节其他植物生长物质一、茉莉酸类二、水杨酸三、多胺四、其他第九节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三、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课外延伸一、作业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哪些注意事项?二、讨论农业上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在作物生产上有哪些应用?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预习:第七章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其他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脂、茉莉酸甲酯等植物激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理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运输,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七章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光敏色素的性质及其在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了解植物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概念及其向重性和向光性的机理。重难点的分析重点:光形态建成、光敏色素、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生物钟等的概念,光敏色素的性质及其在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植物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事例。难点: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植物向重性和向光性的机理。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光敏色素与光形态建成。导入新课由光敏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引出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光敏色素与光形态建成一、光敏色素的发现和分布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和光化学转换三、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四、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第二节蓝光受体和蓝光反应一、蓝光受体二、蓝光反应三、紫外光反应第三节植物的运动一、向性运动二、感性运动三、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课外延伸一、作业试述植物向光性和根向重性运动的机理。二、讨论植物生物钟的特性。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七章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预习: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敏色素与光形态建成、蓝光受体和蓝光反应、植物的运动。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光敏色素的性质及其在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植物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概念。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以及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素;了解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基本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特点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了解植物的生长大周期和生长周期性的表现形式;了解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主茎与侧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了解影响生长的环境因素。重难点的分析重点:生长、分化、极性、组织培养、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生长大周期、根冠比、顶端优势、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基本过程,种子萌发的特点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影响根冠比的因素,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素、顶端优势的机理。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生长发育的概念及控制。导入新课由生长发育的概念及控制引出植物的生长生理。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生长发育的概念及控制一、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二、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控制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一、植物细胞的分裂二、植物细胞的生长三、植物细胞的分化四、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第三节植物的组织培养一、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二、组织培养的原理和特点三、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四、组织培养的应用第四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分化一、植物胚胎发生二、种子的萌发三、植物的极性与再生第五节植物生长分析一、植物的生长分析二、生长大周期与生长曲线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四、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第六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物理因子二、化学因子三、生物因子课外延伸一、作业简述植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相关性。在生产上如何调节植物的根冠比?二、讨论生长、分化和发育三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预习: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长发育的概念及控制、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体的生长与分化、植物生长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中重点介绍的是生长、分化、极性、组织培养、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生长大周期、根冠比、顶端优势、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基本过程,种子萌发的特点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影响根冠比的因素,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了解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渡、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了解一些有效的调控措施。重难点的分析重点: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春化处理、调种引种和控制花期等,光周期现象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调控措施:水肥、温度、激素等。难点:春化作用的机理、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及其调控。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春化作用。导入新课由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出植物的成花生理。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春化作用一、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二、春化作用的机理三、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二节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一、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反应类型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三、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三节花器官发育和性别表现一、茎尖分生组织的变化二、花器官发育所需的条件三、花器官发育的遗传分析四、性别分化第四节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一、光周期途径二、自主和春化途径三、糖类或蔗糖途径四、赤霉素途径课外延伸一、作业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二、讨论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预习:第十章植物的生殖和衰老。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春化作用、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花器官发育和性别表现、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春化处理、调种引种和控制花期等,光周期现象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调控措施:水肥、温度、激素等。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花粉的构造、主要成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掌握被子植物中存在的两种自交不亲和性及其特点,了解克服不亲和的方法;了解胚和胚乳的发育,以及种子中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熟悉果实的生长模式、单性结实现象和果实成熟时的变化;掌握种子和芽的休眠并了解其调控方法;熟悉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引起衰老的原因、影响衰老的因素;掌握器官脱落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并了解影响脱落的内外因素及调控方法。重难点的分析重点:精细胞有二型性和偏向受精的特性。花粉的主要成分,特别是脯氨酸、蔗糖或淀粉等与花粉的育性有关。花粉管的定向生长与Ca2+梯度有关。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被子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以及克服方法。影响受精的因素。种子的形成与成熟,外界条件对种子形成的影响。果实成熟时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种子休眠的三个原因,以及种子休眠的解除或延长方法。种子活力与种子的保存方法。引起芽休眠的原因及调控方法。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解释引起植物衰老原因的几个学说。衰老的遗传调控、激素调控以及环境调控。脱落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影响器官脱落的内外因素。难点: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植物衰老的生理机理与调控、植物激素与脱落的关系。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受精生理。导入新课由受精生理引出植物的生殖和衰老。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受精生理一、花粉和雌蕊的构造二、花粉的萌发及其影响因素三、双受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种子的发育一、胚的发育二、胚乳的发育三、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第三节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一、果实的生长二、单性结实三、果实的成熟生理第四节植物的休眠一、种子的休眠二、芽休眠第五节衰老与脱落一、植物的衰老二、植物器官的脱落课外延伸一、作业如何调控器官的衰老与脱落?二、讨论引起植物衰老的可能因素有哪些?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预习: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受精生理、种子的发育、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植物的休眠、衰老与脱落。其中重点介绍的是精细胞有二型性和偏向受精的特性。花粉的主要成分,特别是脯氨酸、蔗糖或淀粉等与花粉的育性有关。花粉管的定向生长与Ca2+梯度有关。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被子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以及克服方法。影响受精的因素。种子的形成与成熟,外界条件对种子形成的影响。果实成熟时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种子休眠的三个原因,以及种子休眠的解除或延长方法。种子活力与种子的保存方法。引起芽休眠的原因及调控方法。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解释引起植物衰老原因的几个学说。衰老的遗传调控、激素调控以及环境调控。脱落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影响器官脱落的内外因素。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题 目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学时4教学目标了解抗逆生理、逆境蛋白概念、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了解渗透调节与抗逆性的关系、膜保护物质与自由基的平衡;了解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了解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了解干旱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径;了解病虫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了解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植物抗盐性及其提高途径;了解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对植物的伤害,植物抗环境污染机理与途径,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必要性;了解抗逆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重难点的分析重点: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结构变化与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干旱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径,大气污染的种类和对植物的伤害特点。难点:植物在逆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膜脂发生相变与抗寒性的关系、抗寒性和抗旱性机理、活性氧对植物伤害的机理。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习检查提问学生植物的抗逆性。导入新课由植物的抗逆性引出植物的抗逆生理。课堂讲授设计第一节抗逆生理概论一、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二、逆境下植物的形态与生理变化三、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第二节植物的抗寒性一、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二、冻害与植物的抗冻性第三节植物的抗热性一、热害及其表现二、植物抗热性的生理基础三、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第四节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一、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二、涝害与植物的抗涝性第五节植物的抗盐性一、盐害二、植物抗盐性的生理基础三、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第六节植物的抗病性与抗虫性一、病害与植物的抗病性二、虫害与植物的抗虫性第七节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一、大气污染二、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三、提高植物抗污染力与环境保护课外延伸一、作业植物在环境保护中可起什么作用?二、讨论逆境蛋白的产生对植物有何生理意义?三、复习和预习复习: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课后小结与反思一、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抗逆生理概论、植物的抗寒性、植物的抗热性、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植物的抗盐性、植物的抗病性与抗虫性、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结构变化与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干旱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径,大气污染的种类和对植物的伤害特点。二、个人反思参考文献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版.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4.蒋德安,朱诚,杨玲.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5.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6版.6.王忠.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7.张继澍.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