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最新公路设计标准第二部分1234章.ppt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57409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最新公路设计标准第二部分1234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XXXX年最新公路设计标准第二部分1234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XXXX年最新公路设计标准第二部分1234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宣贯培训 长 安 大 学,第二部分 2014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主要修改条文及条文说明解读、新旧规范对比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二、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章节条文对比,1、2014版 1章,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1 为规范公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标准。 描述变化。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合理控制工程建设规模、规范公路工程建设行为、维护公路权益提供依据。,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3公路建设应按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功能,根据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把“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移到第三部分“一般规定”里面,增加“公路建设应按照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功能,根据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标准”。 本次标准修订的明显特点就是突出功能的地位,明确在确定公路技术标准,选取公路各部分的技术指标时,以公路及其设施的基本功能为基点,使公路建成后能够满足主要功能的需要。,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4公路建设项目应做好总体设计,使主体工程与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相互协调配套,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和项目的整体功能。 公路建设项目由主体工程(土建工程)与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构成一个整体,要使这两个部分协调配套,共同发挥作用,总体设计就非常必要。另外,这两个部分又自成体系,各自都有一个协调配套的要求,因此各自都应该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各自都应进行总体设计,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公路项目应在组合这两部分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以充分发挥项目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6 5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 公路新建和改扩建等都需要采取的大量砂石料,将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公路新建和改扩建都应充分利用公路的废旧材料,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标准修订时,自始至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7 3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可采用分幅分期修建,先期建成的一幅按双向交通通车时,应按二级公路通车条件进行管理。 理由简述:增加3款。关于四车道整体式高速公路的横向分期修建,多个项目已经证明,四车道整体式高速公路的横向分期修建并按一幅高速公路双向开放交通时,其教训极为深刻,因此,明确规定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路段不得采用横向分幅分期修建。,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8公路改扩建时,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路改扩建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服务水平宜在降低到三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二、三级公路服务水平宜在降低到四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四级公路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利用现有公路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但其长度高速公路不宜大于15km,一、二级公路不宜大于10km。 3高速公路改扩建应在进行交通组织设计、交通安全评价等基础上做出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在工程实施中应减少对既有公路的干扰,并应有保证通行安全措施。维持通车路段的服务水平可降低一级,设计速度不宜低于60km/h。 4 一、二、三级公路改扩建时,应作保通设计方案。 5 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速度不宜大于80km/h。,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9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宜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等的交通需求,可根据交通组成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理由简述:增加条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周边地区、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公路大量涌现。这些公路的功能与一般公路的功能明显不同,除机动车交通量以外,行人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量也很大。目前各地在公路建设中,都采取预留或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方式解决这一需求。,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1.0.10 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其他公路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1.0.11 有救灾通道功能需求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相应提高抗震及设计洪水频率标准。 增加条文。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公路在抢险救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对山区及边远地区,公路往往成为联系外界的唯一通道,在运送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抢险救灾的生命线。因此,本次修订提出对于联系城镇或区域间有抗震、救灾等特殊需求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提高抗震及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以提高公路抵御自然灾害、应对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2、2014版 第2章,表2.2 2章条文对比,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2014版 3章,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将“2 控制要素”改为“3 一般规定”。 3.1.1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等五个技术等级。 1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 2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 3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二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为500015000辆小客车。,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1.2 公路技术等级选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公路技术等级选用应根据路网规划、公路功能,并结合交通量论证确定。 2 主要干线公路应选用高速公路。 3 次要干线公路应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4 主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一、二级公路。 5 次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二、三级公路。 6 支线公路宜选用三、四级公路。,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2.1公路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3.2.1。,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3 交通量 3.3.1 新建和改扩建公路项目的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年; 本次修订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均规定为20年,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3.2 交通量换算,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4服务水平 3.4.1 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六级,见附录A。 公路服务水平由 “分为四级”改为“分为六级”。依据专题研究成果,将服务水平分为六级,同时采用VC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原标准四级服务水平等级划分偏粗、级差偏大,特别是设计采用的二级服务水平,交通流运行质量变化范围大,不能很好地确定改扩建时机。同时,密度作为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使用上没有饱和度(VC)方便。,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4.2 各级公路设计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服务水平由“二级”改为“三级”,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服务水平由“三级”改为“四级”。,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2.1公路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3.2.1。 大型车的“车辆折算系数”由“2.0”改为“2.5”,载质量由“7t14t”改为“7t20t”;拖挂车的“车辆折算系数”由“3.0”改为“4.0”,载质量由“14t”改为“20t”。,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5.2公路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宜小于20kmh。 理由简述:本条对公路设计时采用运行速度检验进行说明。本次标准修订明确规定公路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对线形设计进行检验,保证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提高公路运行安全和使用质量。,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5.3 公路限制速度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本条对公路限速进行说明。目前我国公路限速值多采用设计速度,由于限速值确定不合理,影响了公路的运行效率,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本次标准修订把限制速度作为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以便在设计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限速值以及限速方式和方法,在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道路的运输效率。,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6建筑限界 3.6.1 1设置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错车道、慢车道、车道隔离设施等路段,行车道应包括该部分的宽度。 5 路基、桥梁、隧道相互衔接处,其建筑限界应按过渡段处理。 为解决设施侵入限界的问题,细化了一级公路及增设慢车道的二级公路设置分隔设施时计算车道宽度的规定;新增加了隧道入口段设置护栏过渡的建筑限界规定。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质或环境因素限制,同一条公路,局部路段降低了技术等级,也就是常说的“不二不三或不三不四”,因此规定同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以保证其通过性。,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3.7抗震 3.7.1抗震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0.05小于0.40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 修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区间划分。,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1 一般规定 4 各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公路与相关路网、交通节点的关系,合理设置各类出入口、交叉和构造物。各类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 5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地形等条件,恰当选取设计速度,合理确定公路断面布置形式,正确运用各类技术指标,注意平纵线形组台、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在确保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舒适、环保与经济等要求。 修改条款。,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2车道宽度 增加条款。 “车道宽度”在论证后,有条件设置3.5m。 1 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2 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3 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4 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也采用3.5m。 5 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公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的宽度,宜视实际情况确定。,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3各级公路车道数 增加“各级公路车道数”表,高速、一级公路车道数应不小于4,二、三级公路的车道数为2,四级公路的车道数为2或1。,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4中间带 取消“中间带宽度”表和“路基宽度”表,增加“左侧路缘带宽度”表。 1 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府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 2 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5 路肩宽度应符合表4.0.5-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宜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应不小于2.5m。左侧硬路肩宽度包含左侧路缘带宽度。 修改条款。 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一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的“一般值”为3.00m,“最小值”为1.50m,主要通行小客车时右侧硬路肩也可采用2.5m。,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爬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0m。六车道以上的高速公路,可不设置爬坡车道。 修改条款。 六车道及以上的公路一般采用分车道行驶,外侧车道行驶的载重汽车对公路整体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影响较小,可不设置爬坡车道。,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10 二级公路货车比例较高时,可根据需要局部增设超车道。超车道宽度应按相应路段的车道宽度确定。 二级公路采用中间不分隔的对向行车方式,车辆需要占用对向车道进行超车。在交通量较大且货车比例较高时,由于货车运行速度较低,其后的车辆会出现大量的超车需求,使得利用对向车道进行超车难度增大,对行车安全不利。鉴于我国二级公路中设置超车道的实践较少,从安全角度,设置超车道的路段,需要对应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组织管理。,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11 二级公路慢行车辆较多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加宽硬路肩的方式设置慢车道,并应增加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组织管理。 增加条款。 二级公路在慢行车辆交通量较大或街道化程度严重时,可论证采取加宽硬路肩的方式增设慢车道,通过划线分快、慢车道进行通行管理,以减少慢行车辆对车道内行驶车辆的纵、横向干扰,但这类公路仍属双车道范畴。考虑到增加慢车道后公路路基宽度增加,可能出现车辆通行速度提升等现象,从行车安全角度,应对应增加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实施速度控制,加强交通组织管理。,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13 非机动车、行人密集公路和城市出入口的公路,可根据需要设置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根据交通功能,确定横断面布置思想。规定对于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区域承担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可根据非汽车交通需求,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论证设置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在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区域,公路两侧出现大量的非汽车交通,出现公路承担类似城市道路功能的实际需求。,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14 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超车道、错车道、慢车道、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取消对路基总宽度的指标规定。,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17 圆曲线最小半径 将“圆曲线最小半径”表中一般值和极限值改为最大超高为10%、8%、6%、4%时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增加“一般地区公路,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用8%”、“积雪冰冻地区公路或路段,最大超高值应采取6%”、“对于以通行中、小型客车为主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最大超高可采用10%”、“城镇区域公路,最大超高值可采用4%”。,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在计算最小圆曲线半径时采用了表4-1所列横向力系数及超高值。,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20 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论证采用合理的平均纵坡。对存在连续长、陡纵坡的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增加条款,这是对今后设计的原则性要求。,一、2014版与20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体结构对比,4、2014版 4章,4.0.22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取消“凸、凹型竖曲线半径的“一般值”和“极限值”的说法,统一采用“凸、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在本项条文修订保留了对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极限值”的规定,把部分影响行车舒适性的指标包括竖曲线半径和最小长度的“一般值”移至相关专业规范中。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极限值”是汽车在纵坡变更处行驶时,为了缓和冲击和保证视距所需的最小半径的计算值,该值在受地形等特殊情况约束时方可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