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基本性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57211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的基本性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微生物的基本性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微生物的基本性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1,第八章 微生物的基本特性,韶关学院医学院 邓文强,2,第一节 细菌,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细菌的大小:以微米(m)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形态 (1)球菌 (2)杆菌 (3)螺形菌,3,第一节 细菌,4,第一节 细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5,第一节 细菌,1.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定义 主要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外形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相关;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与细菌致病有关: 主要成分 :肽聚糖,又称为粘肽,6,第一节 细菌,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比较,7,第一节 细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8,第一节 细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9,第一节 细菌,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比较 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厚度 2080nm 1050nm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有12层 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 + - 外膜 - +,10,第一节 细菌,(2)细胞膜 定义 主要功能 (3)细胞质 1)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 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质粒 :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分子 3)胞质颗粒 :异染颗粒,11,第一节 细菌,(4)核质 定义 主要功能: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 2.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12,第一节 细菌,细菌的荚膜,13,第一节 细菌,(2)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14,第一节 细菌,(3)菌毛:电镜下可见 普通菌毛 性菌毛,15,第一节 细菌,(4)芽胞 :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16,第一节 细菌,芽胞形成的意义: 芽胞的大小、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芽胞对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较强的抵抗力 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17,第一节 细菌,二、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的化学组成 固体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等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18,第一节 细菌,(2)酸碱度 大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3)温度 最适温度为37 (4)气体 专性需氧菌 ;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专性厌氧菌,19,第一节 细菌,3.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细菌的繁殖速度 多数细菌每2030min分裂1次 (3)细菌的生长曲线,20,第一节 细菌,细菌的生长曲线,21,第一节 细菌,4.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1)与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1)毒素 2)侵袭性酶 3)热原质,22,第一节 细菌,(2)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 1)抗生素 2)维生素 (3)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 1)色素 2)细菌素 3)糖的分解产物 4)蛋白质的分解产物,23,第一节 细菌,(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菌膜生长,24,第一节 细菌,(2)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 :子代与亲代之间生物学特征的相似性 变异 :子代与亲代之间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 分类: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25,第一节 细菌,1.细菌变异的现象 (1)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2)菌落变异 (3)毒力变异 (4)耐药性变异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染色体 (2)质粒 (3)噬菌体,26,第一节 细菌,3.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应用 (2)在测定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 (3)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生产重组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白细胞介素、乙型肝炎疫苗,27,第一节 细菌,三、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致病性的概念 (二)细菌的致病因素 1.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 1)细菌的表面结构 :黏附素或黏附因子 荚膜 2)侵袭性物质:包括侵袭性酶和菌体效应蛋白,28,第一节 细菌,(2)毒素 :分外毒素和内毒素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29,第一节 细菌,2.细菌的侵入数量 3.细菌的侵入途径和部位 (三)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感染的来源与种类 (1)外源性感染 (2)内源性感染,30,第一节 细菌,2.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1)消化道感染 (2)呼吸道感染 (3)创伤感染 (4)接触感染 (5)虫媒感染,31,第一节 细菌,3.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1)按病情的急缓程度分类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2)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分类,32,第一节 细菌,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3)带菌状态,33,第一节 细菌,四、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标本采集与送检 (1)选择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部位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 (3)应在合适的时间内采集标本 (4)争取用药前采集标本并保证送检标本足量,34,第一节 细菌,.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 ()病原体检查 ()免疫学诊断技术 ()基因诊断技术 (二)细菌感染防治原则 1.细菌感染的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35,第一节 细菌,2.细菌感染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 多肽类;喹诺酮类 (2)免疫治疗: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36,第二节 病毒,病毒定义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 形态:有球形、砖形、杆形、丝状、子弹状及蝌蚪状等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核心 由核酸分子组成,37,第二节 病毒,38,第二节 病毒,2.衣壳 包围在病毒核心外面的一层蛋白质 分为螺旋对称、20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三种排列形式 3.包膜 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39,第二节 病毒,病毒的结构模式图,40,第二节 病毒,二、病毒的增殖与变异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五个阶段: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与释放,41,第二节 病毒,病毒的复制周期,42,第二节 病毒,(二)病毒的干扰现象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三)病毒的变异 1.病毒抗原性变异 2.病毒毒力变异 3.病毒耐药性变异,43,第二节 病毒,(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物理因素的影响 (1)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2)射线:电离辐射(包括、射线和X射线等)与紫外线均可使病毒灭活 (3)干燥 :常温干燥条件下易被灭活,44,第二节 病毒,2.化学因素的影响 (1)脂溶剂: 使包膜病毒的脂质溶解而灭活病毒 (2)醛类:甲醛对病毒蛋白质和核酸都有破坏作用 (3)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对病毒敏感 (4)酸碱度 :pH 5以下或pH 9以上迅速灭活 (5)抗生素与中草药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大黄、贯众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5,第二节 病毒,三、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及途径 1.水平传播 2.垂直传播 (二)病毒的感染类型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1)急性感染,46,第二节 病毒,(2)持续性感染 1)慢性感染 2)潜伏性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慢发病毒感染: 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47,第二节 病毒,(三)病毒的致病机制 1.溶细胞型感染 2.稳定状态感染 3.形成包涵体 4.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5.细胞凋亡,48,第二节 病毒,(四)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1)干扰素:分为、三种。、属I型干扰素,属型干扰素 (2)NK细胞 2.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9,第二节 病毒,四、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1)标本采集 (2)标本送检与保存 2.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50,第二节 病毒,(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病毒感染的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 2.病毒感染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免疫治疗,51,第三节 真菌,定义: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但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单细胞真菌 (二)多细胞真菌 :菌丝和孢子,52,第三节 真菌,真菌的各种菌丝 真菌的无性孢子,53,第三节 真菌,二、真菌的增殖 (一)培养特性 酵母型菌落 丝状菌落 (二)抵抗力 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对温度敏感,对2石碳酸、25碘酊较敏感 抗菌的抗生素对真菌无作用,54,第三节 真菌,三、真菌的感染 (一)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 2.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症 (二)免疫性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55,第三节 真菌,四、真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真菌感染的检查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 (二)防治原则 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56,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一、细菌的分布与人体微生态 (一)细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2.水中的细菌 3.空气中的细菌 (二)人体微生态 1.正常菌群及其分布,57,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5)抗肿瘤作用,58,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1.使用抗生素 2.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三、机会性感染 (一)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1.机会性致病菌,59,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2.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主要因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所致,60,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四、医院内感染及控制 (一)概述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系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1)内源性医院感染 (2)外源性医院感染 亦称交叉感染,61,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2.按感染部位分类 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外科伤口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微生物 主要为细菌,其次是病毒和真菌 。 (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易感对象,62,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1)年龄因素 老年人和婴幼儿易发生 医院感染 (2)基础疾病 2.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1)诊疗技术 (2)侵入性(介入性)检查与治疗 1)侵入性检查 2)侵入性治疗,63,第四节 医学微生态概述,(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消毒灭菌 2.隔离预防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64,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常见的几个概念 1.消毒 2.灭菌 3.无菌与无菌操作 4.防腐,65,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1.湿热灭菌法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煮沸法 (3)流通蒸汽灭菌法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巴氏消毒法,66,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2.干热灭菌法 (1)干烤 (2)烧灼和焚烧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1.日光与紫外线 2.电离辐射 (三)滤过除菌法 (四)超声波 (五)干燥,67,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 常用的消毒剂有重金属类、氧化物类、卤素类、醇类、醛类、酚类、表面活性剂 (二)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2.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3.影响微生物酶代谢,68,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三)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活状态 3.有机物 4.温度、酸碱度,69,谢谢!,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