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6765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军事地形学 - 地形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地形分析研究作战区域的地形类别和分布特点,判断地形对作战行动影响的过程,称为地形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定下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决心提供依据,保证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战斗的胜利。地形分析,是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作战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是军事地形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了解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熟悉地形分析的内容,掌握地形分析的方法步骤,是合成军队师(旅)团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节 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原则和方法一、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是敌情和我情。敌情,包括敌人的企图、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它是有针对性分析地形的着眼点。在敌必选的作战地形上,取地利于我,弃地弊于敌,加速敌我力量的消长转换,是研究地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情,包括任务、上级意图和编制装备。任务,规定了夺取或扼守的具体区域(地形),它决定了地形分析的范围和重点。即重点研究本级任务地域;辅助分析友邻任务地域,以便于相互协同。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分析地形的侧重点,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上级意图,是指导地形分析的主线。主、次作战方向的确定,夺取或扼守的重要地形的选择,都必须符合上级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保证上级作战意图的实现。编制装备,既是部署兵力的依据,又受制于地形条件。二、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地形,应遵从以下原则:(一)整体综合分析地形分析,要从整体出发,从参战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的角度研究地形。既分析战场地形对每一兵种作战的影响,又要从诸兵种合同作战的角度,综合分析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的形成;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既要单要素分析,更要从它们相互关联和制约的角度,从整体上综合分析。.例如,分析地形的机动程度,要把实际地形影响机动的所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并进行合理的综合,不能简单地叠加。譬如重36吨的坦克,在平坦地能撞倒胸径18厘米的树木,爬坡能力可达30。但同样胸径的树木,若位于坡度超过1O的斜面,即对坦克机动构成障碍,不能通行。再如某条公路,通行能力为2000辆/日,若再增修一条并行公路与其共用桥梁,则某公路的通行能力就会下降。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二)辩证地分析利弊地形,往往利弊相随,具有两重性,必须依敌对双方的实际,辩证地分析利与弊,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例如,山顶,便于观察,有瞰制作用,但目标暴露,易遭袭击,若设置观察所,可设在山顶稍下的部位,做到趋利避害。山地、丘陵挖掘堑壕时,山脚便于构筑隐蔽、低下的工事,能以低伸火力有效杀伤敌人,但防坦克能力差,与后方交通困难;而山顶,便于构筑视射条件好,防坦克能力强的工事,但隐蔽条件差,不能低伸射击。它们各有利弊,这就应以前沿地形对坦克机动的适应程度,确定挖掘工事的位置,当然也可构筑在山腰。再如机动条件好的通道,对方常有重兵把守;而难以机动的地形,如沼泽,敌人往往疏于戒备,各有利弊。这就需要依敌对双方的实际,作出正确抉择。(三)有联系地客观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决定其性质和作用。分析地形的类型,要从诸地形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构特征去分析。判定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要与天候季节相联系,防止片面性。例如雨雪天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越野机动或沿土质路面机动,都很困难。北方的江河,雨季河水暴涨,可能冲毁道路、桥梁,变通为阻;冬季河面结冰,桥梁、渡口的作用降低,变阻为通。平原,冬春季节视野开阔,利于观察射击;夏秋季节农作物茂密,视射界受限。分析地形要客观。既要站在己方的立场上,更要从敌方的角度,分析地形的利弊和可能的利用程度,不能一厢情愿。(四)注意发展变化地形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地形资料都存在现势性问题,特别是地形图,成图周期长,现势性差。但相对而言,其中的地貌、江河、湖泊和大面积森林,变化较大,而居民地、道路网和某些独立地物,变化较快。所以分析利用地形时,应注意这种发展变化,必要时辅以侦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新式武器装备不断出现,注意依其技术战术性能,分析地形的制约,并进行相应的地形分析,不要停留在对原有的武器装备的分析上。(五)把握重点地形分析,应依指挥层次、任务性质和作战方式,把握分析重点。战役军团,重在分析战场地理环境,以判明地形对战法选择和实施战役的影响,特别是战场地形对战役布势的制约,以及沿通道机动和实施保障的程度。战术兵团和部队,重在分析战场地形对战斗行动和武器装备运用的影响程度,从而制订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计划。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以依此确定地形分析的重点。如机降作战,分析的重点是机降地域和应该首先夺占的地形。迂回包围,重点分析行动方向上地形的机动与隐蔽程度。非线式机动作战,在对战场地形进行整体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重点地区和适于选做要点、要塞的地形,以及可能成为作战方向的地形。线式作战,防御时,重在分析适宜建立“道带式”防御体系的地形,特别是有利于选做第一阵地的地形;进攻时,重点分析敌防御地形,以企判明敌防御的强点和弱点,以及分析夺取敌核心要点接近路的地形。三、地形分析的方式与方法地形分析的方式有直接分析和间接分析两种。直接分析,是指挥员受领任务后,为了解战场地形特点和判定适宜遂行作战任务的地形,在现地勘察过程中实施的地形分析;或在定下初步决心后,为进一步核实、修正决心,在现地对战场地形所作的校勘性地形分析。这种分析地形的方式,真实、直观,但范围和时间受限。间接分析,是通过各种地形资料和沙盘,在识别战场地形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判定双方可能采取的部署与行动。这种分析地形的方式,最基本也最常用。地形分析的方法,随部队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按以下方法、步骤实施。1.资料准备通常选用近期出版的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通过图廓外说明注记,了解等高距、成图方法和时间,以及地形符号所表示的地物,判明地图的精度和现势性。如果有地形录像资料、近期摄像的航空像片或侦察像片,亦应同时准备。2.确定分析范围在概略阅读地图的基础上,依上级明确的任务、编成和战场大小,在图上标绘分析地形的范围。进攻时,敌方地形从障碍区起,到我任务纵深止;我方地形,由敌障区外沿起,到我后方配置地域止;必要时,包括开进地域。防御时,在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敌方地形,从敌障碍区起,到敌地对地战术导弹发射阵地止;我方地形,由我障碍区起,到后方配置地域止。在非直接接触青况下,敌方地形甚至扩大到待机地域;我方还应分析前沿地形。此外,无论攻防,对翼侧、接合部以及完成任务有关地形也应研究。3.修正地形信息,标绘敌战术目标将近期获取的航空像片与地形图对照,修改图上变化了的地形信息,提高其现势性;将已掌握的敌情标绘在图上,供有针对性地分析。4.分析地形从识别地形、判定战场地形的类型人手,在总体上判定地势的升降方向和战场地形的结构特征,明确对当前作战行动的总体影响;再对各单要素和地形单元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对当前布兵设阵的利弊所在,然后结合上级意图、任务及部队编制装备等,反复分析比较,最后判断出敌我双方可能采取的部署和行动。5.整理地形分析报告以文字、图表和要图的形式,简要地阐明地形概况,对敌我双方战斗行动的影响,双方可能采取的部署与行动,以及利用、改造地形的建议。军、师分析地形,还可使用数字地图,由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地形分析地形要素地形单元二、问答1.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简述地形分析的方式与方法?第二节 地形分析基础地形对部队机动、观察、射击、隐蔽、伪装、防护、通信和工程构筑等方面的影响,是最基本的影响,称为地形的基本作战性能。依照地形诸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制约要素与影响规律,对战场实际地形的基本作战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是战场地形分析的基础,是评价战场诸地形单元的战术价值、判定敌对双方对战场地形的利用程度和可能采取的部署与行动的前提。因此,又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分析地形对机动的影响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分析地形对机动的影响,重点是研究地形对车辆机动的影响,它包括沿道路机动和越野机动。(一)沿道路机动程度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条线路的通行能力,即一昼夜(或每小时)所能通过的车辆数。铁路的通行能力,可直接向铁路部门查询。这里重点分析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通行能力。1.分析公路的通行能力平时,公路特别是新建公路,可依道路的等级或地形图上注记的路面材料与行车宽度,由表9.9查取相应的行车速度和一昼夜能通过的车辆数;旧有公路,可依路面被损情况,依表9.10作必要的修正。战时,公路会遭破坏,出现困难路段。此时,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按以下步骤确定。(1)确定通过困难路段的时间。首先通过调查或依航空像片分析(参照表9.10与表9.11),确定出通过困难路段可能达到的运动速度v,而后按(10.1)式计算出通过该困难路段所需的时间t。t=(s+L)/V=(S+n(1+d)/V式中,1为长,d为车距,n为车辆数,L为车队长径。(2)计算通过全线路的时间与平均速度。通过全线路的时间T,应为按条令规定的行车速度V,行驶完好路段s,所需时间与通过各困难路段之时间t之和,即T=(S+L)/V+t通过全线路s的平均速度V,由下式决定Vp=K(S/T)式中,K为不同地貌类别和道路条件,对行车速度的影响系数。它由表10.1确定。表10.1不同道路的影响系数地貌与道路条件K值公路干线和允许速度大于50公里/时的道路0.9平原、丘陵地上的道路0.85山地中的道路0.75(3)计算通行能力: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N,由下式决定N=Vp/(1+d)QHK式中,N为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内通过的车辆数;Q为相向行驶的影响系数,可取值1.6;H为一昼夜会让火车的影响系数,其值可按表10.2确定,K为纵队行驶通行能力的降低系数,其值按表10.3确定。表10.2 会让火车影响系数列车运行密度(对/昼夜)3040506070H值0.750.650.570.500.40表10.3 纵队行驶能力降低系数行驶速度(公里/小时)304050K0.500.560.62计算出N值后,再乘以24,即为一昼夜通过的车辆数。例:某条公路,允许行驶速度为30公里/时,在同一平面上穿过铁路(一昼夜通过50对列),求保障车队(车长6米,车距75米)纵队行驶的能力。解:由(10.4)式中有,N:(300001.60.570.5)/(6十75)=169(辆)若需求运输量时,N值乘以车的载重吨数,即得每小时相应的运输量。2.分析公路附属建筑物通行能力(1)分析桥梁通行能力。桥梁是公路能否畅通的关节点,其完好程度,可通过实地侦察或调查了解;载重量,可按建筑年代和公路等级,由表lo.4和表lo.5查取。由此判定部队重装安全通过的程度和确定加固措施。表10.4 1981年后各级公路桥梁设计荷载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四设计荷载汽-超20级汽-超20级汽-20级汽-20级汽-20级汽-15级汽-10级表10.5 设计荷载相应的载重(吨)设计荷载单车主车履带车平板车汽-超20级5520120汽-20级302080100汽-15级20156080汽-10级151050例:1983年修建的某一条国家三级公路,桥梁设计荷载为汽-15。由表中查得:该线路上的桥梁,能通过主车重15吨的车队;或20吨重的单车;或60吨重的履带车;或80吨重的平板拖车。(2)分析渡口的运输能力。渡口运输能力,指24小时内向同一方向运送的吨数。尽管地形图上载明了渡口的类型、载重及河流的有关数据,但欲确定渡口的运输能力,尚需了解渡船的种类、数量、装卸方式、往返渡送时间,以及渡河器材藏载地和隐蔽疏散的待渡地域。设渡船一个航次所需时间为t(分),航速为V(米/分),装卸所需时间为t。(分),河流宽度为D(米),流速为v(米/秒),渡船数为n,每只渡船的载重量为q,则渡口的运输能力Q为Q=(24/t)qnt=(2D/V)(1十0.3v)+t。例:某渡口河宽360米,流速2.5米/秒,装卸时间为12分钟,渡船航速133米/分,载重量40吨,有2只渡船,求该渡口的运输能力。解:依(10.5)式有3.季节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受天候、季节的影响很大。雨季,洪水可能冲毁路基、冲断桥梁,徒涉场会因河水上涨而不能徒涉,增大了障阻度。冬季,寒区河面结冰,可能变阻为通,一旦桥梁被毁,车辆可由冰面上通过。人员和不同车辆,安全渡河所需的冰层厚度,可由表lo.6查取。表10.6 人员和车辆通过冰层及冻结沼泽所需的厚度(厘米)项目履带车辆(坦克,装轮式车辆用履带和轮甲运输车,拖拉机)(汽车,装甲运输车)式牵引车牵引的火炮步兵全重(吨)610162025304050602468106810203040一路二路四路平均三昼夜0-10243140444954637077直8243034392225284048564710的量度(摄氏)-10以下222836404549576470162227313520232536445l469零度以上短时解冻28354550566171808820283439442529314555645811行进间最小间隔距离(米)重52025303035404045151S203235丑52020303535555通过冻结沼生长草本植物、灌木的沼泽16至1825至2835至4012至15泽所需厚度生长苔藓植物的沼泽2530至354515至20(摘自军用道路教范,工程兵司令部.1979.9)积雪对车辆行驶速度有较大影响,通常按表lo.?规定允许的行驶速度。表10.7 不同积雪深度允许的行驶速度车辆种类坦克汽车积雪深度(厘米)30304040505060608080以上05510102020-25允许行驶速度(公里/时)2025101579685一般不能行驶4015行驶困难一般不能行驶(二)越野机动程度的分析不沿道路的机动,叫越野机动。其机动程度的分析,就是在图上标出战场范围后,把道路以外的其它影响机动的因素,按能通行、通行困难和不能通行划分成三个标准;再针对战场实际地形在地形图上标绘出相应范围,从而绘制成越野通行图,如图l0.1。制约部队越野机动的地形因素如表lo.8。分析时,以地形图为工作用图和底图,用近期摄得的航空像片(如果有的话)先对地形图进行修正,然后按下列因素分析。表10.8 越野机动分析的地形因素要素分析因素地貌坡度、特殊地貌分布、土质类型居民地类型、密度、建筑物性质水系江河、水渠的宽、深、流速、底质和岸况,湖泊、水库的分布与水障范围,沼泽的水深与泥深植被森林的株距、胸径、树种;密集灌木林的性质与高度1.地貌相关因素分析坡度,依机动车辆爬坡能力划分的易于通行、通行困难和不能通行的坡度限值a,在坡度尺上量取或按式l=0.2ctga算出它们在地形图上相应的等高线间隔l,然后依此在地形图上圈出相应范围。最后把不能通行的区域,涂染成红色;通行困难的区域,涂染成淡红色;易于通行的地域,不着色。例如,坦克越野机动,170以下能通行,1730通行困难,30以上不能通行。则图上相应的等高线间隔大于0.65毫米、0.65o.35毫米、小于o.35毫米。可依此用目视比量的方法,先在图上圈出等高线间距大于0.35毫米的范围,涂以红色,再圈出0.350.65毫米的范围,涂以淡红色,其余范围,即为能通行地域。特殊地貌,依机动车辆的克障能力,区分为能通行和不能通行两个层次。凡高度和沟渠宽度不超过表9.7所载限值的,为能通行;否则,为不能通行,按规定的颜色在相应范围内涂染。土质,依地形图表示的土质类别和范围进行分析。一般视盐碱地为不能通行,沙、砂砾地、石块地为通行困难,一般土质为易于通行,并注意季节与天气的影响。其染色规定同上。2.居民地相关因素分析越野机动一般应避开居民地,因此,通常把密集居民地视为不能通行地域;散列式和分散式居民地视为通行困难地域。3.水系相关因素分析江河、水渠等线状水体,依图上注记的宽、深、流速、底质和河岸状况,按对车辆涉渡的影响规律,凡不需做较大准备即可涉渡时,为易通行水体;若需作泅渡和潜渡,为通行困难;如果只能依靠渡河器材和工程保障才可渡河,则为不能通行。湖泊、水库,均视为不能通行(船渡例外)的水体。水库溃坝可能形成的水障范围,应以红色虚线圈出。沼泽,地形图上对能否通行的表示,是针对步兵运动区分的。对坦克机动,泥深不超过20厘米的,为易通行;泥深2040厘米的,通行困难;泥深大于40厘米的,不能通行。对轮式车辆,沼泽为不能通行地域。4.植被相关因素分析森林,株距大于6米,或株距在46米之间,而胸径小于坦克自重的l/2,且坡度小于10时,能通行。株距在46米之间,而胸径值为坦克自重的1/2至全重值,且坡度小于lo时,通行困难。其余情况为不能通行。密灌,对坦克为通行困难,对轮式车辆为不能通行地域。对上述诸因素分析并染色后,凡两个通行困难叠加的地域,应视为不能通行的地域。二、分析地形对观察的影响观察,是军事行动的前提。对地形观察条件的分析包括:两点问、方向线上和规定的视界范围内通视(或遮蔽)情况的判定。(一)两点间通视情况的判定两点间能否通视,主要取决于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三者的高程(含其上的地物高度)和相互关系位置,其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判别法在图上将观察点与目标点连一直线,称为展望方向线。沿该线查出观察点、目标点和中间最高、影响最大的遮蔽点的高程。若遮蔽点的高程低于或等于观察点、目标点中最低点的高程,如图10.2(a),则一定通视;若高于或等于观察点、目标点中最高点的高程,如图10。2(b),则一定不通视;如果遮蔽点的高程介于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则可能通视,也可能不通视,而取决于遮蔽点的位置。当遮蔽点的高程为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中数时,若遮蔽点的位置靠近高点,能通视;靠近低点,则不通视,如图10.2(c)所示。2.图解法当遮蔽点的高程介于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用判别法不易判定能否通视时,可采用图解法判定。其方法以图lo。3为例说明。(1)在图上由观察点至目标点画出展望方向线,找出该直线上影响最大的遮蔽点,并分别判定三点的高程(图中观察点为70米,遮蔽点为60米,目标点为50米)并以最低点的高程作为零,求出其它两点对最低点的高差(如图10.3中,把最低点高程50米当作零,则对于遮蔽点的高差为10米,对于观察点的高差为20米)。(2)过最高点和遮蔽点分别作展望方向线的垂线,其垂线的长度可按其高差缩绘(如以1毫米代表高差2米,则该例观察点和遮蔽点的垂线分别为10毫米和5毫米)。(3)过最高点和遮蔽点垂线顶端作展望线,若最低点低于展望线,则不通视;若等于或高于展望线,则通视(图中为不通视情况)。3.计算法如图l0.3,图上绘出展望方向线后,查出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以观察点、目标点中最低点做基准点,分别量算高点、遮蔽点对于低点的水平距离D1、D2和高差h1、h2,并计算相应于实地展望线的竖角a1、a2的正切,若t8a1tga2,则通视;否则,不通视。如图例有tga1=hl/D1=20/1037二0.019tga2=h2/D2=10/500=0.02因tga1tga2,故不通视。(二)观察方向线上通视情况的判定判定观察点对某观察方向上诸地面上的通视情况,通常采用断面图法。即通过绘制观察方向所在铅垂面对地表的切割线(叫断面图),判定通视情况。以图10。4为例,其方法为:绘断面直线(展望线),截绘等高线。如(a)图,从观察点向远目标绘展望线,由此得该直线与诸条等高线和地物轮廓线的一系列交点;取毫米方格纸使一边线与展望线重合,并将上述交点转标在边线上,注出其高程(若为地物的交点,其高程应是地面高加地物高)。确定垂直比例尺,画诸交点的高程垂线。通常以方格纸的格距为准,确定一格代表多少米(或多少等高距);并在方格纸的一侧,从略低于所绘的最低高程起,由下而上依次注出每条横线所代表的高程,如(b)图;再由下方各交点,按其相应高程向上引画垂线而定高。绘断面曲线。以光滑的实线连接诸垂线的顶点,即成断面图,如(c)图。标绘遮蔽界。在断面图上,由观察点向诸遮蔽点画展望线,则得相应的遮蔽界,如(d)图中的晕线部分。按此即可判定观察点对该方向上诸地面点的通视情况。如需将遮蔽界描到地形图上,可由遮蔽界的始、终点向下方图上的展望方向作垂线,即得地图上相应的遮蔽地段,并以红色短线表示。(二)遮蔽(或通视)地区的判定遮蔽地区,是指在规定的视界范围内,被地物、地貌遮挡而观察不到的地区。遮蔽地区以外的视界范围,即是通视范围。作战中,为有效组织观察配系,或利用敌方的观察死角计划自己的行动,常以双方可能选做观察所的位置为准,为正面范围判定遮蔽(或通视)地区。依地形图判定遮蔽地区的方法如下:选画展望线。以观察所的位置为顶点,在划定的视界范围内,以一定的角度间隔画展望线,特别是对遮蔽地区的形状、大小构成较大影响的地形点(如山顶、鞍部、村庄、森林等)画展望线。确定各展望线上的遮蔽界。用作断面图的方法,确定出各展望线的遮蔽界在地形图上的遮蔽地段,如图10.5。标绘遮蔽地区。参照图上表示的地形情况,把诸遮蔽地段的相邻地点与相邻终点连以光滑封闭曲线,即为相应的遮蔽地区。而以外的地区,为通视地区,如图10.6。三、分析地形对射击的影响主要研究地形对间瞄火炮射击和对运动目标射击的影响。(一)分析地形对间瞄火炮射击的影响1.计算遮蔽深度选择炮兵阵地时,为了避免射击时的火光和烟尘被敌地面观察发现而暴露阵地,要求阵地具有一定遮蔽深度。所谓遮蔽深度,是指通过遮蔽物顶点的敌方视线至炮兵阵地的铅垂高度,如图10.7所示。由于不同火炮发射时的闪光亮度和烟尘大小不同,白天与夜晚的暴露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火炮阵地对遮蔽深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表10.9为几种火炮白天射击所需的遮蔽深表10.9 几种火炮白天射击要求的遮蔽深度炮种遮蔽深度(米)炮种遮蔽深度(米)120毫米迫击炮6152毫米榴弹炮10160毫米迫击炮12152毫米加榴炮15122毫米榴弹炮8152毫米加农炮15122毫米加农炮12107毫米火箭炮20130毫米加农炮15130毫米火箭炮20注:在尘土地上或夜间射击不加消烟剂时,还要增大50%。利用地形图计算遮蔽深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图解法。该法与判定两点间通视情况中的图解法相似。以图10.8为例说明。在图上从炮阵地至敌可能配置观察所的地点连一直线,在该直线上找出遮蔽点。判定炮阵地、遮蔽点和敌观察点的高程;以炮阵地为准,算出遮蔽点、敌观察点对于炮阵地的高差。如图中所示三点的高程分别为12米、40米、54米;相应的遮炮高差为28米,观炮高差为42米。根据高差按适当比例(本例以11厘米表示高差20米),于遮蔽点和敌观察点向上作连线的垂直线段;过两垂线的端点向炮阵地方向画展望线。量取展望线至炮阵地的铅垂距离,并按原比例换算成实际米数,即为遮蔽深度。如图中量得距离为1.05厘米,则遮蔽深度为21米。为提高作业精度,保持地图整洁,也可在方格纸上按炮阵地、遮蔽点和敌观察点三者间的距离和高差,作放大图解。(2)计算法。如图l0.9,设敌观察点对于遮蔽顶的高差为H,遮蔽顶对于炮阵地的高差为h,遮蔽深度为h,。则由画晕线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有h=h-(dH/D)(10.7)式中d、D分别为遮蔽顶至炮阵地和敌观察点的水平距离。如图解法中的实例,除高程外,设d、D分别为1000与2000米,则h=(40-12)-1000(54-40)/20002l(米)2.确定遮蔽角为充分发扬火力,要求炮阵地满足一定的遮蔽角要求。所谓遮蔽角,是炮口至遮蔽顶的连线与过炮口的水平面的夹角,如图10.10所示。它是地面炮兵确定最低标尺和高射炮兵选择阵地的依据。确定遮蔽角的大小,通常用计算法。设遮蔽顶对于炮阵地的高差为h,水平距离为d,则由图得遮蔽角。为a=(h/d)1000(密位)a=arctg(h/d)(度)3.判定射击死界与死区受地貌、地物和弹道性能等的限制,使火炮射击不到的射程区段,叫射击死界,如图10.11.它等于过遮蔽顶的最低弹道的弹着点至遮蔽顶的水平距离。其中,弹道低于目标高度的地段,叫危险界;高于目标的地段,叫死角,目标在该地段内能受到很好的遮蔽。在横向范围内,火炮射击不到的射击死界所形成的区域,叫射击死区。作战中,为缩小射击死区范围和区分射击任务,需对欲选的炮阵地可能形成的射击死区进行判定;为利用敌方的射击死区而计划自己的行动,也需以敌可能选做炮阵地的位置为准,判定其射击死区。其具体判定方法为:依所选炮阵地位置,在图上对整个射击地带范围,判定可能形成射击死界的遮蔽顶。依地形图算出它们的遮蔽角,并按下式算出它们的最小射角或最低标尺。最小射角=遮蔽角a十(炮遮距离+安全距离)所相应的高角最低标尺n=遮蔽角a相应的标尺分划+(炮遮距离+安全距离)/50利用射表或弹道束图解表,按最小射角或最低标尺,查取相应的最小射程。由于同一射角不同装药相应有不同的弹道与射程。装药量少,弹道弯曲射程近;反之,弹道直伸射程远。故通常以四号装药查取射程,它与炮遮距离的差值,即是死界值。在图上以炮阵地为圆心,最小射程为半径,在相应遮蔽顶方向作圆弧,其至遮蔽顶的距离为射击死界的图解值,而圆弧与遮蔽顶界线的范围,即为该遮蔽物所形成的射击死区。如图10.12为122榴弹炮,按四号装药所绘的射击死区示意图。4.分析地形对火炮射击效果的影响山区炮阵地与目标间通常有若干遮蔽物,按测定的最低标尺确定的弹道,虽可使弹丸越过阵地前的遮蔽物顶,但却不能保证弹丸超越炮阵地与目标间所有遮蔽物顶而命中目标,如图10.13所示。因此在选择炮阵地位置和区分任务时,必须顾及此种情况。目前较为简便的方法是利用“弹道束图解法”进行分析。该表系以不同炮种的不同装药为基础,在一页上绘出不同标尺(射角)相应的弹道轨迹柬,并装订成册。其分析步骤如下:在地形图上查出炮目距离、炮目高差以及炮目间诸遮蔽物的炮遮距离、炮遮高差。通常先在四号装药的弹道束图解表上,依规定比例标绘出诸遮蔽顶Zi与目标M的位置。如图lo.14为122榴弹炮图解分析示意图。判出过诸遮蔽顶的最低弹道和相应的影响最大的遮蔽物。如图10.14中遮蔽物Z4的影响最大,过诸遮蔽顶的最低弹道为PZ4。查取最低弹道相应的射程;然后加上400米安全距离系数作为最小射程。如图例中最低弹道相应的射程为5500米,加400米后的最小射程为5900米。依最小射程反查相应的弹道,如图例中的弹道Px。此即为过诸遮蔽顶的最低安全弹道(图例中相应的标尺为435)。判定命中目标的程度。若目标位于安全弹道上方,则地形不影响火炮射击命中目标;若目标位于弹道下方,则不能命中目标。遇此情况,可重新在小号装药的弹道柬图解表上分析;或由高射界火炮承担射击任务,并在相应的弹道束图解表上分析。(二)分析地形对运动目标射击的影响通视是构成直瞄射击的前提。但对运动目标的瞬间通视,并不一定能保证射击有效。因为射手从发现目标、准备射击目标直至弹丸飞抵目标需要一定时间,而在此时间段内快速冲击的目标已经行驶了一段距离。若地形条件能使这段距离连续通视,则能构成射击有效和命中的可能;否则,即使实施了射击,而当弹丸飞抵或尚未飞抵目标时,目标将因被地形遮蔽而使射击归于无效。据此,对火器位置而言,构成射击方向上连续通视的距离段,称为暴露行驶距离;而其中能使射击有效的暴露行驶距离,称为有效暴露行驶距离。1.确定有效暴露行驶距离有效暴露行驶距离1的大小,取决于发现目标的距离L、目标运动速度V。、射手临战状态准备射击的时间t。、弹丸飞行速度Vf和发现目标方向与目标运动方向间的夹角a0。对纵向运动目标(a=0)有l=t。+(L-Vmt0)/(Vm+Vf)Vm例:设敌坦克冲击速度为20公里/小时,反坦克导弹飞行速度为200米/秒,射手射击准备时间为14秒,求在3000米距离上发现敌纵向冲击坦克所需的有效暴露距离。解:l=14十(3000-5.5614/(5.56+200)5.56=157(米)即反坦克导弹在3000米距离上,要求有效暴露行驶距离为157米。据统计,目前几种常用的地面反坦克武器,由于中等水平的射手操作发射一发弹的完成时间及要求的有效暴露行驶距离如表10.10。表10.10常用反坦克武器的有效暴露行驶距离武器反坦克导弹防御中的坦克加农炮无坐力炮火箭简单兵火箭有效射程(米)500-30001070950300300发射一发弹的完成时间(秒)142410.512.510.58.58有效暴露行驶距离(米)921575869)5847442.判定可射击概率为评价火器发射位置的优劣和防区内配置某种火器的合理性,需要计算可射击概率。对火器发射位置而言,某一射击方向上的可射击线段d(等于或大于有效暴露行驶距离的线段)之和与有效射程D之比,叫做发射点在该方向上的可射击概率P,;在其射界内,诸方向上的可射击概率的平均值,叫做该发射位置的可射击概率P,它的大小是衡量发射阵地位置优劣的标志。对防御地域而言,对某种火器所选诸发射阵地的可射击概率的平均值,称为该地域配置此种火器的可射击概率P,它的大小是衡量该地域配置此种火器是否合理的依据。即方向可射击概率:p=d/D位置可射击概率:p=p/n地域可射击概率:P=p/N式中,n、N分别为p,与P的个数。目前只对反坦克导弹的使用进行可射击概率的计算。其具体作法是:先按战术要求和地形条件,在防御地域内选定发射位置;而后逐点、逐方向绘制遮蔽断面图;再逐次在每一方向断面图上量取大小或等于有效暴露行驶距离的通视线段长d;这样即可按(10.11)式计算射击概率,进而对发射位置和使用反坦克导弹的合理性作出结论。四、判定地形的隐蔽、伪装程度(一)分析地形的隐蔽程度通常所说的地形隐蔽,实际上包括隐蔽、遮蔽和掩蔽三层含义。隐蔽,指利用天然地形条件,把部队的行动、部署隐藏起来,不被对方观察发现,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对方的火力杀伤。如植被多具有此种作用。遮蔽,主要指能遮断对方地面观察和直瞄火器的杀伤。其遮蔽物主要是地褶和人工建筑物。掩蔽,主要指能遮断对方空中和地面观察,并具有一定的防范炮火毁伤能力。如人工构筑的各种掩盖工事和天然洞穴等。1.分析隐蔽程度地形的隐蔽程度,主要取决于植被中的森林、疏林、密灌、高草和农作物的状况。具体分析方法为:用近期摄影的航空(侦察)像片,对地形图上的植被分布范围、类别进行修正;确定森林、疏林的分布范围与面积;依被隐蔽目标的性质,确定图上密灌、高草地可纳入隐蔽范畴的分布范围与面积。依作战季节农作物的生产状况,估算可用于隐蔽的范围;按下式计算该地区的隐蔽率隐蔽率=有隐蔽作用的面积/分析地域总面积(10.12)2.分析遮蔽程度地形的遮蔽程度,取决于起伏的地貌、沟壑、堤坎和居民地建筑物。判定地形遮蔽程度的目的,主要是查明敌我双方为躲避对方的观察和直瞄火器杀伤而可利用的地域与程度。其分析方法为:依图选择可能的观察与直瞄火器的发射位置;然后按“遮蔽地区的判定”方法绘出遮蔽地区,同时把沟壑、居民地的分布范围视作遮蔽地域;最后按下式计算该地巨的遮蔽率遮蔽率:诸遮蔽地域面积之和/分析地区的总面积3.分析掩蔽程度分析地形掩蔽程度,主要查清欲设阵地范围内,已有的可供掩蔽的洞穴、坚固建筑物、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矿井等的分布与数量。分析的目的,是判定这些地形元素可供掩蔽的容量和可资利用的程度,并计算掩蔽率,为制订工程构筑计划奠定基础。掩蔽率计算公式为掩蔽率=已有可资掩蔽的容量/需要掩蔽的总量(二)估计地形伪装程度伪装,是示假隐真欺骗对方,达到保护己方目标的一种措施。对地形伪装程度估计,就是对战区内的天然伪装物的分布、性质和可利用程度作出评估;判定实施人工伪装的难易程度。其判定原则是:森林郁闭度大于0.5时,为天然伪装地域,能隐蔽部队的运动与集中;郁闭度在0.250.5之间,只能隐蔽点状目标;郁闭度在0.25以下,目标与部队运动需作人工伪装。疏林、零星树木,只能为实施植被伪装提供和谐的背景。密灌、高草地,当高度能淹没目标时,可对付空中可见光与雷达侦察,可视为天然伪装地域;否则,只能成为伪装的和谐背景。森林、密灌分布面积大于总面积的1/2时,地形条件利于伪装;小于1/10时,伪装困难,其余则属伪装条件一般。雏谷、冲沟、陡壁和起伏较大的山区,应视为利于伪装的地貌元素和地区。五、分析地形的防护性能核袭击不仅使部队遭到杀伤,还会使地形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部队的行动。研究地形防护性能的目的,是借地利以减少被杀伤;预测地形的被破坏程度,以争取主动。(一)分析防护性能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核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以巨大的超压和动压杀伤人员和破坏地形。在沿地面传播过程中,遇高地、土丘和坚固建筑物时,朝向爆心的一面,因冲击波受阻而超压增大,杀伤破坏力增强;冲击波从这些物体两侧和顶部绕过时,在物体后面超压减小,动压几乎没有,杀伤破坏力减少;在高地、土丘和建筑物后一定距离上,冲击波汇合在一起,超压又增强而增大杀伤破坏力。一般说来,物体愈高、愈宽、背向爆心面愈陡,则有利的防护区域愈大和效果愈好,如图10.15所示。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为直线传播方式,凡被起伏地貌和物体遮挡而形成的遮蔽地域,均能得到较好的防护。所以起伏较大、切割严重、地物密集的地域,以及森林、密灌、幼林分布地域,是有利的防护地形;而平坦、荒漠地域,则不利于防护。(二)核爆炸引起的地形破坏程度判定核爆炸对地形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冲击波和光辐射。其破坏力决定于距爆心投影点的距离、核当量和比例爆高。所谓比例爆高(简称“比爆心投影点的距离、核当量和比例爆高。所谓比例爆高(简称“比高”),是爆炸高度H(米)与核当量Q(千吨)立方根的比值h,即h=H/Q(开方)根据试验,建筑物受到0.4千克/平方厘米的超压时,将遭到严重破坏;森林、木质桥受到1416卡/平方厘米的光冲量时,将会引起火灾或烧毁。建筑物、森林、木桥以及永久性桥梁,对于不同当量和比高的被破坏半径如表10.11、表10.12及表10.13。表10.11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的半径(公里)比高当量12510205010000.440.540.730.931.231.611.98600.440.550.750.941.231.611.991200.470.590.781.001.331.762.192000.540.690.931.211.471.982.49注:该表由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与防护附表12线性内插求得。表10.12森林、木桥燃烧的半径(公里)比高当量12510205010000.280.380.590.831.211.792.39600.440.600,941.331.792.623.601200.430.580。9l1.321.772.603.602000.390。560.871.271.712.543.56注:该表由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与防护附表11线性内插求得。具体判定时:根据爆炸高度和当量,按(10.15)式算出比高;并由表查出相应的破坏半径。在图上以爆心投影点为圆心,按破坏半径作圆,圆内的建筑物、桥梁将遭到破坏森林、木桥将会燃烧;而圆外的物体,一般损坏不大。表10.13永久性桥梁的破坏半径(公里)当量比高(米/千吨1/3)4864米下承式桁梁桥2032米上承式钣梁桥3640米上承式钣梁桥15.831.7米钢筋混凝土梁桥(千吨)严重中等轻微严重中等严重中等严重中等轻微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10601202000.200.200.190.250.250.260.290.360.360.390.440.320。320。350.400.400.400.420.490.380.380.400.460.500.500.550.630.270.270.290.330.320.320.340.390.410.410.440.5120601202000.260.260.280.350.350.370.430.470。480.510.590.410.410.440.500.500.510.550.640.480.490.520.600.640。640,700.800.350,350.370.430,410.410.440.500.5l0.510.560.6450601202000.400.400.420.450.510.510.540.620.690;690.760.860.560,560.6l0.700.700.700.770。870.670.670.730.840,880.880.971.100.490.490.520.590.560.560.610.700.700.700.780.88100601202000.530.530.550.610.670.670.720.820.900.910.981.120,720,720.790.890.890.900.971.110.860.870.941.061.12l.131.2l1.370,630.630.680.770.720.720.790.890.900.910.981.12200601202000.700.700。740.830.890.890,951.101;181。181.271.470.940。941.011.161.141.141.23l.421.111.111.201.371.301.381.501.750.82,0,820.871.000.940.941.011.161.141.141.231.42500601201.051.051.111.321.341.421.651.661,781.311.311.401.591.601.711.561.581.681.911.922.08l.181.191.251.291.301。381.571.581.69六、分析地形对通信的影响军队通信,按运用手段的不同,分为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光通信、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高技术条件下,主要是无线电通信,且野战部队又以其中的短波或超短波通信为主。(一)地形对短波通信的影响波长10010米的无线电通信,叫短波通信。它的传播方式为天波传播和地波传播。地形对地波传播产生影响,其影响因素为:地面起伏、障碍物和地表土质的电参数。地面起伏越大,对短波通信的影响越大。收发天线间障碍物越高大,电台至障碍物的距离越近,对地波的绕射影响越大。地面土质导电性能好,通信效果就好。如肥沃农田比起伏地、居民地和森林要好;水面、湿地要比岩石地、干燥地好。因此,在分析或开设短波无线电通信时,山地、丘陵地,若通信双方位于高地附近,电台应设置在高地最高处或背向敌方的山背上,若通信双方隔着高地,电台应尽量远离山脚,至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lo倍以上;若通信双方分别位于山谷与平原,前者的电台应尽量移至通信方向上的谷口或其两侧山背;当位于金属矿区时,电台应尽量置于高处,以减少对电波的吸收。城市居民地,天线应架设在较高且隐蔽的建筑物顶部或开阔地区。要避开电器设备与公路(应在100米外)。森林地区,电台应设置在通信方向上的林缘或有利的林间空地上,并防止树枝遮盖或接触天线。附近有高压输电线或架空明线时,若通信方向与其平行,则天线应架设在其附近;如不平行,则电台应设置在靠近通信对象一侧200米以外的地方。(二)地形对超短波通信的影响波长为101米的无线电通信,叫超短波通信。它的传播方式主要为视距波和地面反射波,并有一定程度的地面波。视距波,以视线方式传播,要求收发天线间没有障碍物阻隔。反射波,受地面起伏影响,将产生扩散反射,削弱场强。地面波,仍受地表土质电参数影响衰减很大,只能传播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因此,在分析或开设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时,收发天线间应保持“通视”。要远离林区或架高天线使之露出森林。(三)远距离“通视”情况判定微波和超短波无线电通信(包括雷达探测),主要为“视距”波传播,它要求收发天线间没有障碍物阻隔。这就需要依地形图分析远距离两点间的“通视”问题。而远距离“通视”必须顾及地面点的高程起算面一一大地水准面为一曲面这一事实,并要考虑大气折射产生的影响。如图10.16(a),B为大地水准面,T为过G点的大地水准面的切平面,即G点的水平面。随着目标点M的距离D增大,水平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间隔厂、增大,厂、称为地球弯曲差,简称球差。显然,如果把以大地水准面为起算面的高程或高差,看作是平面上的高程或高差,则将含有误差1。此外,大气层随高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密度,如图10.16(b),当直线传播的可见光、超短波和微波通过时,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称为不同曲率半径R,(对短波而言,约为25000公里)的弧线GM,对G点观察而言,似乎M升至M至G的方向射来,相当于M点升高r2,有利于两点间通视,称此为大气折射差,简称气差。球差和气差的共同影响r,称为球气差。它对可见光和超短波的影响为对可见光r=0.07D2对超短波r=0.06D2以不同的D代入上式,则相应的球气差如表10.14。表10.14可见光、超短波球气差D(公里)125101520可见光r(米)0.070.281.757.0015.7528.00超短波厂(米)0.060.Z41.56.0013,524.00按此,对远距离两点间超短波的“通视”判定,可按下述方法进行:(一)图解判定法绘水平展望线。如图10.17,在地形图上将欲判定的两点G、M连以直线,然后在毫米方格纸上取一直线段GM,令其与G94等长,并由中点。起,依地形图比例尺向两端按24公里相应间隔截取分点并注以相应距离。绘大地水准折射面。计算或查出不同距离上诸点的球气差;然后由GM线上诸分点向下作垂线,依高度比例尺(通常平地取1:1000,丘陵地取1:2000,山坡取1:5000)按相应的球气差值缩截点位;再将诸截点连以光滑曲线,即得反映球差与气差共同影响的大地水准折射面。它们是图解判定通视情况的高程基准面。作平行于大地水准折射面的高程面。以大地水准折射面为基准,并令其高程等于图上GM直线所通过的最低一条等高线的高程,按高程比例尺依一定高差间隔或等高距,在其上方绘出数条平行曲线,注出相应高程。作断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