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6302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准备课:走进数学走进数学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2 让聋生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间:3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总第1课时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教具准备:系列学习用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做游戏,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师: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刚才有些同学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左右)二、体验感悟:1、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黑板的右边有窗户。我的左边是、。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右边有一只脚。数学书在语文书的左边;铅笔盒在语文书的右边、2、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书桌上的用品。3、同桌互动:生1:你右手拿的是数学书。生2:你右手拿的是铅笔盒。、4、体验“左右”的相对性。队列游戏: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做游戏。教师发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左转、举起右手、放下右手、举起左手教师继续发口令。通过他们的队列表演,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你说一说现在你自己的位置。教师找下边的同学说一说这位同学的位置。同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说的和他自己说的左边的同学不一样呢?究竟谁说错了?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教师给予肯定,然后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向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三、游戏。1、听口令:“我说你做”请小朋友们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右面,再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左面。请不要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右面。教师提示学生要互相检察。四、师总结:我们在楼道里的路队都要靠右走;我们吃饭时,要用右手拿筷子。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的“左右”,你们能分清吗?五、书上习题练习。“前后”教学设计 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相对性。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教具准备:系列学习用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按要求起立。师:同学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请两名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板书:前后。)二、体验感悟:1、同桌互相摆物体说一说。2、教师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学生自由发言: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3、体验相对,确定前后。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变换方向: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因为方向反了。三、游戏。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三、实践应用。“上下”教学设计 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教具准备:系列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在宿舍里,谁在上床?谁在下床?你的上床是谁?你的下床是谁?引入生活中除左右前后应用广泛,“上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板书:上下二、体验感悟:1、观察图片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书在玩具的上面;玩具在书的下面;食品也在书的下面;钟表在书的右面;(这样说也可以)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学之间互相检察,摆放情况。三、游戏游戏:摆放物品。请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把数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四、实践应用1、出示教科书的前两幅图:房间和水果架。请每小组任选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物体的位置。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2、请描述我的教室第一单元: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总时数:3课时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 (多少、同样多)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椅子数把。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课题:一、比较(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2、做游戏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4把椅子)请5名同学到前边玩做椅子游戏。(一)认识多少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5个小朋友,4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二)认识同样多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5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3、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学生动手摆,动口说。2、完成练一练第2题。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4、拓展1 摆 比 多3 个。 2 摆 比 同样多。 5、总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高矮、长短) 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二 比一比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学生自由发言。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 做一做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四 练一练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 (大小、轻重) 总第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教学用具: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1、呈现情景图。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二 比一比1、让学生观察课件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在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3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1)猜一猜,谁轻?谁重?学生猜测。(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三 做一做 练一练第一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第二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第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第四题、两组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第三单元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教学难点: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课题:分一分 总第1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教学难点: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把样子相像的物体放在一起。2、小组讨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一分。4、师生交流。(按形状分)二、研究讨论根据分组揭示物体形状名称,说出他们的大致特征:师揭出正方体的名称(板书)揭示长方体的名称(板书)圆柱体。圆圆的光光的,可以任意滚动,我们叫它球。出示一组物品图,谁能说出图中物体是什么形状。四、试做小组内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的?五、练习出示图片,图片上是各种形状的图样。出示搭好的积木图,数一数图中各种形状的积木分别是多少?六、延伸学生蒙着眼睛到前边摸课前准备的物体,说出摸的是什么形状。其余同学做裁判。七、小结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四单元:合与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知道并能写出6、7、8、9的组成;通过摆手指和按规律涂色两个活动,感受10的组成。能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两个数合与分的一个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知道并能写出2-10的组成与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总课时数:总7课时课 题:合与分(一)25的组成 总第151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且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外一种分法。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数的分与合。教学难点:如何由5可以分成4和1;想到5可以分成1和4。授课类型:新授授课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光盘、小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光盘出示:4个桃子分在两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二)、知识探索 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初步感知4的不同分法。(1)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小棒代替)分成两组,同桌交流各人的放法。(让学生在桌子上摆一摆)(2)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出放法,教师演示分成1和3。提问:把它连起说一说。(4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可以这样说4可以分成1和3。老师边说边板书: 4 1 3谁来跟着说一说。(如学生不会说的话老师带着他们说)让学生说:4可以分成1和3。(3)提问:刚才我们把4分成1和3,那么还有其它的分法吗?谁来说说怎样分?(2个和2个)学生说老师板书。你能看着分的结果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板书: 4 2 2(4)提问:还可以分吗?学生说明后,教师演示分3和1。板书: 4 3 1提问:谁再来说说4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提问:通过你们的努力,你知道4有几种分法?让学生读一读4的三种分法,体会排列的顺序。(5)观察思考,认识几和几可以合成4。提问:你能根据4的不同分法说出几和几可以合成4吗?谁来说一说。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4。师:说得很好,下面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好,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把4分成几和几,再学习几和几合成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数的分和合。板书:分与合第二课时:(一)教学 “试一试”。提问:我们通过摆一摆,用分与合的方法,知道了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4。那么你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5呢?学生操作,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问:虚线框里的分法与它左边的分法有什么关系?(分成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师总结: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二)“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摆摆填填。(2)“想想做做”2同桌合作做游戏,师生游戏。(3) “想想做做”3填一填,说一说。(4) “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 “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拓展练习下面老师出一个大一点的数:6,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分一分吗?课 题:合与分(二)6、7的组成 总第1718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经历6、7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知道6、7的两种分法。了解6、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 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授课类型:新授课前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我们学习了4和5的组成,请小朋友说说几和几合成4,几和几合成5?师:看!我这里有6小棒,我们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6由哪两个数字合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组成,解决这个问题。二、实践操作 :拿出6根小棒。1教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充分的摆,然后各自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填空。 6 662师生一起总结6的组成式。让学生学会说记6的组成。三 实践与应用1、 把6的组成填在书上。2、 同学互相考卡片,说数的组成。四、课后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实践操作:拿出7根小棒。1教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充分的摆,然后各自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填空。 7 7 72师生一起总结7的组成式。让学生学会说记7的组成。二、 实践与应用1、把7的组成填在书上。2、同学互相考卡片,说数的组成三、课后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题:合与分(三)8、9的组成 总第1920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2. 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3. 在游戏中,体会数的奥妙,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教学难点:知道8、9的组成。课前准备:小棒若干、数字卡片等。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猪妈妈有9个苹果,要分给它的两个猪宝宝,可是猪妈妈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可以怎么分。今天,我们就来帮帮猪妈妈好吗?师:我们用9根小棒来代替9个苹果,大家一起来做,看看可以怎么分?二、实践操作 :9的组成1两人为一组,每组分到9根,可以怎样分?请小朋友把所分的结果记录下来。2各组互相交流,看看都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怎样。3总结9的分解式。 9 999 1 8 2 7 3 6 4 54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棒!很快就帮猪妈妈把问题解决啦!现在小朋友再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几和几合成9呢?总结:1 8 2 7 3 6 4 5 9 9 9 9三、练一练1、 9 9 9 92、同学互相考卡片,说数的组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实践操作 :8的组成1两人分8根小棒,可以怎样分?请同学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2各组互相交流,看看都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3总结8的分解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4讨论:几和几合成8?总结:1 7 2 6 3 5 4 4 8 8 8 8二、练一练(一)在填上合适的数。 8 8 8 8 (二)综合练习。2 4 5 3 5 4 3 4 6 6 6 2 7 2 3 2 9 4 8 7四、数学游戏分组进行,拿出数字卡片,既可以说组成,也可以说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课题:合与分(四)10的组成 总第2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摆手指和把圆按规律涂色两个活动,感受10的组成。2、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3. 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会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教学难点:能写出10的组成。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填空。 8 8 8 8 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过渡到10的组成与分解。 9 9 9 9二、新授(一)做一做。1出示课件,老师先做示范,请小朋友伸出手指头,照着图上的样子做。边做边说:“有10根手指,弯下1根,还看到9根”2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来做,老师给予指导或提示。(二)找规律涂色。请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圆圈,接下来该怎么涂?(涂完后请同学说说每一排可以分成几个涂了颜色的和几个没涂颜色的。)三、试一试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 10 10 10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10的组成的掌握,了解10的组成的各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完成,在交流、讨论时说说是怎样想的,对有规律的填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练一练(一)用线连起来。谁和谁合起来是10?用连线的方式来练习10的组成,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引起学生的思考。看图填数的方式,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成式的含义。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二)看图填。 (三)在填上合适的数。 7 9 8 10 1请小朋友填好以后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填的,还可以怎样填?2老师总结这些分解式的填法。五、数学游戏猜一猜。(参见教材)自由组合,提问:“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学生的自由活动,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总课时数:10课时。课 题:5以内的加法(一)总第2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2. 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3. 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教学难点:了解加法的意义。课前准备:课件、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1和( ) 2和3合成( )( )可以分成1和3 2和()合成43可以分成()和1 4和1合成()复习上一单元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本课所学内容做好铺垫。二、知识新授(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观察情景图,并说说同学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二)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摆的方法,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三)在小朋友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左边3根小棒红色雪花片、右边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5根小棒。同时板书该加法算式:3+2=5。并教学生认识加号及读法,以及算式的读法。用小棒来代替图中的内容,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列加法算式的过程。(四)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男女同学的人数提问,列加法算式。三、算一算看图列算式。(一)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二)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1+3= 2+2=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三)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根据图来列加法算式,形象且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四、练一练(一)先摆一摆,再算出得数。1+1= 2+1= 2+3= 4+1=(二)先画,再写算式。53+=542+=452+=5(三)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填空。(参见教材后的练习题)1+2= 2+3=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课题:5以内的加法(二)总第23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3.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二、知识新授(一)根据图中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几棵大树、几只兔子、几个兔笼、几个萝卜等,这些物体的颜色、大小、形态等信息,进而提出问题。(二)根据图中内容提问:有几只兔子?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例:1. 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还可以是3只小兔和2只大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分别可以列式为:2 + 3 = 5或3 + 2 = 52. 4只灰兔和1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列式为:4 + 1 = 5或1 + 4 = 5 。(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计算。老师给予指导。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三、练一练(一)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1 + 3 = 3 + 2 = 3 + 1 = 2 + 3 = (二)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 = + = + = + = (三)2 + 3 = 1 + 1 = 3 + 2 = 2 + 2 = (四)出示课件(参见教材),根据图中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练习题由易到难,可以充分看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消化。课 题:5以内的减法 总第24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了解减法的意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小棒若干、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观察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可以请两位同学根据情景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并提出问题:小明还有几张?学生可互相交流、讨论做题的方法。(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用画图来表示,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根据情景图,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导入本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三)在小朋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在5个里面减掉2个,还剩下3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列式:5 2 = 3 减号读作: 5减2等于3.二、算一算(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请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再填空。4 1 = 3 2 = (二)请学生先看课件演示或教师示范演示(图像参见教材)再填空。5 3 = 5 1 = 根据图中内容来列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三、练一练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4 2 = 5 4 = 4 3 = 用摆雪花片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易于理解和吸收。四、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组合,两个同学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互相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活动充满趣味性,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字加减法的练习。课 题:0的加减法 总第25课时教学目标:1 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2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3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出示课件,看“小猫钓鱼”的动画故事或根据情景图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并展开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二)请小朋友说说小猫钓了几条,猫妈妈钓了几条,并提出问题:小猫和猫妈妈一共钓了几条?应该怎样写这个算式?0 + 3 = 3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三)观察情景图或课件,继续讲故事:“小猫等猫妈妈吃鱼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提问:一共有几条鱼?小猫吃了几条?还剩几条?应该怎样列式?3 3 = 0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二、练一练(一)观察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情景图讲故事,然后根据每幅图的内容列式,算完以后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4 1 = 3 - = - = - = (二)对号入座。出示挂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们用线把小动物们和它们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这样连。用连线的方式来把算式和得数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三)口算。2 + 3 = 5 3 = 2 + 2 = 4 1 = 5 2 = 4 3 = 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三、数学游戏以小组形式两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在桌上放若干数字卡片,一个小朋友任意抽出两张数字卡片,对方说出算式和得数。锻炼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以及5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课 题:6-10的加减法(一) 总第26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2 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出示挂图或课件,说说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计算,从男女人数想,可列式:3 + 4 = 7或4 + 3 = 7。(二)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空中还剩下几只风筝?可列式为:7 2 = 5引导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数量等不同的角度列出不同的算式,并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二、算一算出示挂图,在集合圈中有两部分蝴蝶,请小朋友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列式计算。5 + 1 = 6 2 = 41 + 5 = 6 4 = 让学生经历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算式的理解。三、练一练(一)出示挂图,在图中有两堆辣椒,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列式。3 + 3 = 6 3 = (二)7 4 = 7 5 = 2 + 5 = 6 5 = 7 7 = 4 + 2 = 四、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组合,几个小朋友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课 题:6-10的加减法(二) 总第27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2 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 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二)示例。1问题:一共有几个人?请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列式并说说为什么。如:岸上有2个人,游泳的有7人,列式为:2 + 7 = 9;或者有1名老师和8名同学,列式为:1 + 8 = 9。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2问题: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该题可请小朋友自己计算。然后老师再作解答。(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把小朋友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请小朋友进行交流、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并计算。引导学生观察图,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二、算一算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指导学生看懂题意,图中的“?”分别表示什么,图中的9表示什么,然后请学生根据题意填空。 = =根据图意来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三、练一练(一)1 + 8 = 5 + 4 = 8 4 = 8 6 = 8 3 = 9 7 = 4 + 5 = 7 5 = 7 + 2 = (二)绿色通道。(参见教材),请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数字卡片,仿照图意,做钻山洞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连线,对号入山洞。课 题:6-10的加减法(三)总第28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2能根据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3培养学生在情景图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兴趣。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有关10的问题。教学难点:会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出示挂图或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结合图上的数学信息,试着讲故事。(二)请学生根据图上内容思考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2只蓝猴加8只黄猴,2+8=10;地上4只加树上6只,4+6=10。(三)请学生根据图上数学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交流、讨论,然后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同一个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如:树上有几只猴子?请小朋友在这个式子里面填空:=。二、算一算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图中有7朵红玫瑰和3朵蓝玫瑰,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下面的算式:3 + 7 = 10 3= 7 + 3 = 10 7 = 三、练一练(一)8 + 2 = 9 + 1 = 4 + 6 = 2 + 8 = 1 + 9 = 6 + 4 = 10 2 = 10 1 = 10 6 = 10 8 = 10 9 = 10 4 = (二)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图上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朋友提出问题后可互相讨论,然后填空。 = 四、数学游戏出示挂图或课件,拿出数字卡片,根据图上信息找朋友,以小组形式进行。课 题:6-10的加减法(四) 总第29节教学目标:1. 经历自主计算、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2. 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提高计算能力。3.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教学难点:会把两个数字调换位置且得数一样。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8 + 2 = 3+ 5 = 1 + 6 = 2 + 8 = 5+ 3 = 6 + 1 =8 2 = 9 1 = 5 2 = 8 6 = 9 8 = 5 3 = 二、算一算(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有两盘梨:一盘有6个,另一盘有4个。根据题意填空。6 + 4 = 7 + 3 = 4 + 6 = 3 + 7 = 做之前请小朋友先观察两组算式,得出结论:只是算式中的两个数字调换了位置。然后请小朋友给出答案,结果是一样的,得出结论: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根据所得的结论思考一下两个算式该怎么填空。4 + 6 = + + = + 可以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说说为什么。(二)在小朋友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自己也编一道这样的题,并写在“自主小天地里”,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同学们互相评价。二、练一练(一)2 + 6 = 6 + 3 + 4 = + 6 + 3 = + 0 + 10 = + (二)出示挂图(参见教材),根据图上所示填空。8 + = = 2 + = = 8 + = 2 + + = + (三)10 2 = 1 + 9 = 6 + 4 =7 + 3 = 8 + 2 = 10 7 = 10 6 = 10 5 = 3 + 7 = 9 + 1 = 10 3 = 5 + 5 = (四)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根据图上的内容,有小朋友和跳绳,每人一根,还剩()根。根据图意填空。 = (五)登山比赛,出示挂图(参见教材),看谁能得到山上的红旗。是一道变式的连环计算,综合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登山比赛。课 题:6-10的加减法(五)总第30节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加法表的过程。2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