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6100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车辆102姓名:xxx学号:指导老师:韦丹柯目录1.设计题目 1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33.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44.功能分解及机构选用 55.重要机构方案评估及数据 106.总设计方案图及各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137.心得体会 158.参考书目15 1.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2. 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下冲头上冲头片坯下冲头5. 料筛推出片坯。其工艺动作的分解如图1、2、3、4料筛型腔下冲头粉料2135下冲头上冲头83 .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电动机转速/(r/min):1450; 生产率/(片/min):10;冲头压力/N:150 000; 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10; 2、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锤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 0.4 秒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 90 100mm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如图 1.2a )。(2).下冲头先下沉 3mm ,然后上升 8mm ,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 16mm ,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 21mm ,到待料位置(如图 1.2b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 8590mm ,推卸片坯(如图1.2c)图1.24功能分解及机构选用该干粉压片机通过一定的机械能把原料(干粉)压制成成品,其功能分解如下图设计干粉压片机,其总功能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工艺动作:(1) 送料机构:为间歇直线运动 , 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完成(2) 筛料:要求筛子往复震动,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完成(3) 推出片坯:下冲头上升推出成型的片坯(4) 送成品:通过凸轮推动筛子来将成型的片坯挤到滑道(5) 上冲头往复直线运动,最好实行快速返回等特性。(6) 下冲头间歇直线运动,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完成。五重要机构方案评估及数据(1)上冲头机构方案选用:方案一:方案一为一凸轮机构,能很好的实现所需要的运动变化,机构由一个凸轮为原动件带动从动件做上下移动,应用范围较广可调性高运转精度大,可完成工作需要。自由度:S=3n-2PL-PH=3*2-2*2-1=1由于上冲头总行程为100cm,使用凸轮机构会使凸轮的曲率半径变大,滚子与凸轮的压力角变大,容易磨损构件,基圆大小很难确定,设计难度高,也不容易生产加工,冲头下压力不足,导致产品不合格,所以方案一虽可行但不适用于上冲头的设计使用,暂不选。方案二:方案二为一曲柄摇杆机构,由曲柄为主动件带动摇杆摇动以及滑块上下运动,应用范围广可调性高运转精度较高计算自由度:S=3n-2PL-PH=3*3-2*4=1可实现运动需要。具有很好的传动性,结构简单,经济性好,工业制造较为简单,维修跟换方便,可大批量制造生产,暂为最佳选择。综上所述,在两个方案中,方案二为最佳方案。设定方案二中的各杆长度设定摇杆长度选取=1.5 代入公式 :r得r657 选取r=500;L =r=5001.5=750;即A=500mm,B=750mm由下图计算可知滑块行程h=1250-1153.793396mm,此时A杆转过28,即A杆右极限转角为28,满足摆角小于60的要求。又因设计要求中上下冲头需要有保压时间为0.4s,推算杆A左极限位置到垂直位置角度为2。计算形成速比系数K=180+62/180-62=2.05具有急回特性。通过图解法可以求出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与连杆的长度,如下图:如图所示,AB为摇杆,BC为连杆,ED为曲柄; 因为COS28=AB/AF+FE Tan28=(BC+CE)/AB BC=EF+EC AB=AF=500mm BC=146.2 ED=79.9 AE=566.3mm检验曲柄存在条件 ED=79.9mm,BC=146.2mm, AF=500mm, AE(机架)=566.3mm满足杆长之和定理,即AD+ABCD+BC,确保了曲柄的存在。综上所述 上冲头肘杆机构的尺寸设计如下:曲柄 79.9 曲柄连杆 146.2摇杆 500 滑块连杆D 750 (2)下冲头机构设计方案用凸轮驱动下冲头设计凸轮参数:基圆半径r。=40mm, 偏距e=0 ,滚子半径r=10mm ,推杆行程h=21mm最大压力角为28.7891,小于许用压力角30。满足要求的其运动规律为: 序号凸轮转动角度推杆运动规律10100静止不动2100120下沉3mm3120130近休止4130160上升8mm5160190保压0.4s后静止0.1s6190250上升16mm7250300远休止8300360下降21mm(3)送料机构的设计方案用凸轮驱动直杆使料筛进行送料和推片的运动凸轮设计参数:基圆半径r。=110mm, 偏距e=0 ,滚子半径r=10mm ,推杆行程h=90mm最大压力角为28.6372,小于许用压力角30。序号凸轮转动角度推杆运动规律1030停在最大行程进行送料230110退回到近休止处3110260近休止4260360推片6、总设计方案图及各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不选用该方案的原因:1、用到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配置不方便。2、上冲头不易实现保压作用。3、送料机构仅用曲柄滑块机构,难以实现送料机构的运动规律。4、方案中的三个重要机构的转速难以实现同速转动,从而不方便配置三者的运动规律来实现产品的生产。下图为方案二,即最终选用方案: 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根据选定的驱动电机的转速 n=1250r/min 和生产率为 10件/min,它的机械传动系统的总速比为:I=1250/10=145为方便配合各个机构的运动规律,总方案中的除皮带轮6以外的其他皮带轮的转速均设定为10r/min,其中皮带轮6的转速为30.2 r/min.行星轮系的齿轮设计如下:各齿轮压力角和模数均取标准值:=20 m=1 h*a=1Z1=20 Z2=100 Z3=220 Z4=20 Z5=80在行星轮系中:i1H=1- iH13=1+z3/z1=12 即 i1H= n1/nH=12计算齿轮1和2的重合度:r1=mz1/2=120/2=10 mm r2=mz2/2=1100/2=50 mmrb1=r1 cos=9.4 0mm rb2=r2 cos=46.98 mmra1=r1+m h*a=1=10+11=11 mm ra2=r2+m h*a=1=50+11=51 mma1=arccos(rb1/ra1)=31.3 a2=arccos(rb2/ra2)=22.9=z1(tana1-tan)+z2(tana2-tan)/(2)=1.731 即满足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因齿轮1和2的重合度能满足要求,其他齿轮之间的重合度也满足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锥齿轮中:i45= n4/ n5= z5/z4=4所以,i15= i1H* i45=48 皮带轮6、7中, n6/ n7=R7/R6 其中R7= 60.2mm R6 =20mm又因为n6= n5 nH= n4 n=n5=1250 r/min综上可以刚好使皮带轮7的转速为10r/min 七心得体会马上就要课程设计答辩了,回想这3周的设计过程,我感到很累很累,但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大大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给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我们平时都不太重视的东西,也遇到了有很多的难题,但我们并不退缩。每个人都是互相询问和帮助,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有的不懂我们就会再一起讨论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得出了很多很好的设计方案,这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我们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也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这是我感触相当深的。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书本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对干粉压片机的结构原理与设计分析更加清楚深刻。这次的课程设计用到的图,基本上是我们是用CAD画的,这样我更熟练地掌握了CAD画图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储备了应有的能力。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分析,选用组合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的机械系统。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体会到设计需要大胆创新这一层面。创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设计中的创新需要高度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的构思,就没有产品的创新,产品也就不具有市场竞争性。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我们的创新思路还不够好,但这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更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由于水平有限,我们的设计方案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希望答辩时,老师多提些问题,由此我可用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8参考书目机械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