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55901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1,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2,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注意观察,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北半球昼夜长短和极昼极夜的变化情况。,提示: 1、昼夜长短状况包括昼夜状况(昼夜等长,或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及昼夜变化(昼变长,夜变短;或昼变短,夜变长) 2、根据昼弧夜弧判断昼夜长短: 3、极昼极夜状况是指出现极昼或极夜的范围,以及范围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3,4,5,1,2,6,总结,夏半年,冬半年,7,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地方时)进行计算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1、太阳直射点上一定是昼长夜短吗?为什么? 2、南极点出现极昼的时间要比北极点出现极昼的时间长还是短,为什么?,8,1甲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图示五地中( ) A地纬度高于地纬度 B地位于赤道附近 C地、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地位于极圈之内 (3)若甲图中地与乙图中P点相吻合,且昼长为图中最大值, 则( ) AM、N昼夜长短相等 BQ点昼长为6小时 CP点经度为15W D上海(30N)夜长为10小时,跟踪训练,9,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0,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 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达到最小值:,达到最大值: 达到最小值:,11,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xy x为当地纬度,y为直射点的纬度; 两者位于同一半球,则用,两者位于不同半球则用+。 (2)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1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楼间距: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射,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 (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2)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H90(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H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13,5太阳高度变化、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极昼地区:,极点:,春秋分: 夏半年: 冬半年:,14,15,5太阳高度变化、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极昼地区:,极点:,春秋分: 夏半年: 冬半年:,16,17,(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18,(教师用书独具) 【信息提取】 图示为甲、乙、丙、丁四地6月22日与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1)6月22日太阳直射 ,此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以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 ,并且与该点相差相同纬度的南北两点,正午太阳高度 。(2)12月22日太阳直射 ,也存在上述相同递变规律。(3)纬度位置越高自转线速度越 。,北回归线,90,递减,相同,南回归线,小,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