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应急救治工作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55742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应急救治工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核应急救治工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核应急救治工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医院开展核与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工作的讨论,目 录,一、背景-一体化应急计划概念 二、医学救援小分队 1、概况介绍 2、现场紧急处理 3、配套装备 三、核应急救治基地 1、事故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2、放射性疾病介绍 3、放射性皮肤病 4、外照测量技术 5、内照常见放射源测量技术和典型值 6、救治基地配套装备 四、基本常用术语,背 景,辐射应急可能由不同类型的危害引起或涉及不同的危害, 包括自然的(如暴风雨); 技术的(反应堆应急); 犯罪的或恶意的活动(如偷窃、破坏、恐怖袭击)。 对每一种这些危害的响应可能涉及不同的响应组织,它们有各自的响应术语、文化和计划。 因此,对所有危害的计划和程度应当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相互连结的体系。,一体化应急计划概念,一体化应急计划概念,医院主要职责-医学救援小分队/核应急救治基地,一、必要性 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和危害程度的不确定性;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一支有效的医学救援力量,在复杂的情况下完成医学应急救援活动,没有一支装备精良、行动迅速、训练有素的医学救援小分队(Medical Support Team, MST)是不可能办到的。 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负有责任的国家和地方医学应急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建立并维持医学救援小分队的运行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背景介绍,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在2003年组建了一支核应急医学救援小分队,下设两个行动小组,以期为我国的放射事故、核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医学应急响应服务,并争取加入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网络组织中,参加国际性的应急救援活动。 经考察认证,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于2004年初被指定为WHO辐射应急医学准备与救援网络(WHO/REMPAN)的成员,成为WHO/REMPAN在中国设立的联络机构。,医学救援小分队与临床医院中的救援工作,医学救援小分队应在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赴事故或事件现场,担负对非放射损伤和放射损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初步分类诊断、初步去污处理或促排、受污染人员的检测、发放抗辐射药品和现场采样等方面的工作。 与在临床医院中的救援工作相比,现场救援有其特殊的要求,无论在仪器装备、人员组成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是在应急救援方案、人员的分工合作和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心的准备 临床治疗中有其特殊性,要求能够正确判断、预后判断和正确治疗,需要注意初始的生物、临床和剂量数据及详细事故经过的收集,除核损伤专业分析外,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送至相对应科室,医学救援小分队,一、成员 医学救援小分队队长(MST-1)承担小分队的组织和指挥等全面工作,是事故现场医学救援的决策者。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对放射损伤和非放射损伤人员的分类诊断和现场的紧急医学处理等工作。 临床医生(MST-2)主要负责受伤人员的初步分类诊断和紧急医学处理,并作为MST-1的助手。 保健物理人员(MST-3)负责受伤人员的放射性污染检测和初步的放射性去污处理,以及事故现场的放射性样品收集。 护理人员(MST-4和MST-5)主要负责外伤和其它受伤人员的处理,受照人员和受污染人员的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技术人员(MST-6)主要是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负责事故现场的辐射水平监测和救援人员的放射防护监测等。,小分队成员准入通用标准 (a)有效护照(国际救援小分队); (b)免疫接种证明; (c)身体状况适合野外作业的医学证明; (d)相关的个人信息(血型,紧急联系方式,过敏史,语言等); (e)本人签字的自愿参加医学救援小分队的知情同意书。,1 应急照射必须事先经过周密计划,由本单位领导及防护负责人批准。参加应急的人员是受过专门培训或熟悉情况的专职人员,一生中只限于一次 2 应急人员在一次应急事件中的受照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水平。 全身:0.25Sv; 四肢:1.0Sv; 眼晶体:0.15Sv;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0.50Sv。 3 为了抢救生命或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有必要接受高于5.2条所列的剂量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本文附录A所列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4 应急人员在参与抢救工作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内、外照射和表面污染。 5 接受应急照射前,可事先使用抗放射药物。 6 对接受应急照射的人员给以医学观察,并将其受照剂量和观察结果详细记入健康档案。,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放射性污染的控制,1 发生污染性事故时,首先控制污染,保护好事故现场,阻断一切扩散污染的可能途径。如暂时关闭通风系统或控制载带放射性核素的液体外溢,或用物体吸附或遮盖密封,防止污染再扩散。 2 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现场。或用路障、或用明显线条标记出污染的边界区域及其污染程度。由隔离区进入清洁区,要通过缓冲区,确保清洁区不受放射性污染。 3 进入污染区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具,通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 3.1 从污染区出来的人员,要进行个人监测,手、脸、头发、鞋要给以特别注意,其次是臀部、膝、袖口等处。 3.2 由污染区携出的物品、设备,必须在缓冲区经过检查和处理,达到去污标准后,才能带入清洁区。 3.3 污染的监测结果必须记录,用一定面积的平均计数率值表示之,如监测地板、天花板墙表面用1000cm2上的平均计数率值,桌、衣服等用300cm2,皮肤污染测量用100cm2,最容易受污染的手指尖和手掌,按30cm2计算。,4 任何表面受到放射性污染后,应及时采取综合去污措施,尽可能清洗到本底水平或按表2列出值进行控制。 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控制水平 单位为Bqcm2 污染表面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 手、皮肤、内衣、工作袜 0.04 0.4 工作服、手套、工作鞋 0.4 4 设备、地面、墙壁 4 40,a 污染时间愈久,愈难以去污。手、皮肤受到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去污效率高、对皮肤无刺激、不会促进吸收的去污剂进行清洗。其他表面污染,应采取适当措施清除污染。对固定性污染,控制水平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表中列出值的5倍。 b 对最大能量小于0.3MeV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其表面污染的控制数值可以为表中列出值的5倍。 c 对低、中毒组放射性核素,控制水平可放宽10倍。 d 设备与用品,经仔细清洗后,其污染水平不大于表中所列出值的五十分之一时,经防护部门测量许可后,可在一般工作中使用。,5 个人去污时用肥皂、温水和软毛刷认真擦洗。洗消时要按顺序进行,先轻度污染部位后重度污染部位,防止交叉污染。要特别注意手部,尤其是指甲沟、手指缝。必要时可用弹力粘膏敷贴23小时,揭去粘膏再用水清洗,对去除残留性污染有较好效果。或采用特种去污剂,见附录D(资料性附录)。 擦洗头发一般用大量肥皂和水,要特别注意防止肥皂泡沫流入眼睛、耳、鼻和嘴。 每次洗消前后要进行监测,对比去污效率。除污染的废水须收集,经监测后方可酌情处理。 6 受过严重放射性污染的车辆或设备,其表面虽然经除污达到了许可水平,但是,当检修、拆卸内部结构时,仍要谨慎,防止结构内部污染的扩散,要进行监测和控制。,核事故应急基本事项,一、隐蔽 二、个人防护 三、服用稳定性碘 四、撤离 五、避迁 六、控制食物和水,使用贮存的粮食和料 七、控制出入 八、人员除污染 九、地区除污染 十、医学处理,不要因为人员除污染而延误撤离或避迁。,仪器装备,1、现场急救仪器和器械 a)输血装置; b)血细胞计数器; c)生物显微镜; d)制作血液涂片的设备; e)收集和储藏生物样品(血液、尿、便等)的容器; f)心脏除顫器,电池和充电器; g)综合急救器械箱,2、应急药箱和急救箱 (2-1)放射应急医学处理箱 由防治急性放射损伤的药品组装而成 包括急性放射病预防药、急性放射病早期救治药、主要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药品、加速体内排泄的药品等 主要用于放射事故时应急医学处理和放射损伤病人的早期救治 每箱内药品可供10人使用1天。,(2-2)常规急救药箱 止痛剂 强心剂 抗低血压和抗高血压药 止吐剂 抗生素 利尿剂 局部抗生素药膏 生理盐水 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要求所有的药品均在制造商标明的有效期之内; 应对药箱进行定期盘点、核对并及时更新。,3、辐射测量仪 (a)多用途/巡测仪; (b)/表面污染监测仪 (c)/表面污染监测仪 (d)场所辐射监测仪; (e)中子当量仪; (f)刻度源 所有仪器应每年校准1次 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做质量控制(QC)检查, 每年维护保养2次。,4、个人防护用具 (a)自读式剂量计 (b)累积剂量计 (c)防护服 (d)防护靴 (e)棉手套 (f)塑料手套 (g)橡胶手套,5、现场去污箱 5的氢氧化钠溶液 5的NaHSO3 0.2N的H2SO4 饱和高锰酸钾溶液 0.1N HCl溶液 去除污染伤口和皮肤的消毒剂 无菌蒸馏水 无菌洗眼液 外科棉签 鼻拭子,遮蔽胶带 标记笔软毛刷子 石蜡砂布敷料 拖把 指甲刷 鼻腔导液管 头发剪子、刮胡刀、肥皂和刷子 清洁剂,6、普通装备 笔记本电脑 备用电池 塑料布 外科手术服 床单和毯子 便携式担架 不同规格的塑料袋 帘子 废物袋 装运箱 手电筒 辐射警示标志(普通和荧光的),不同规格的塑料绳 标签和带不粘胶的标签 事故照射资料收集、记录表 医学资料收集、记录表 生物剂量测量/估算工作表单 生物样品采样和检查指标登记表 体表放射性污染及去污记录单 分区标识(普通和荧光的) 识别标记 辅助资料,包括:操作手册,程序文件,病人运输报告表格,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联系目录等。,7、运输工具 应急救援装备车; 救护车(有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8、通讯设备 (a)可调频率的便携式无线电台; (b)移动电话; (c)对讲机; (d)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e)手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GPS); (f)备用电池。,9、生物样品采集设备 一次性注射器,2ml、5ml、10ml、20ml 止血带 75%医用酒精 3%碘酊 试管架 酒精灯 无菌肝素抗凝试管 抗凝试管 不抗凝试管 可收集24h尿的容器 可收集24h粪便的容器,鼻拭子 收集唾液、痰液、呕吐物和其他体液或分泌物的容器 收集指甲、毛发、衣物、口罩、饰品等的容器 标签和带不粘胶的标签 空塑料容器(容积2030升) 剪刀、指甲钳 一次性乳胶手套 塑料绳 透明胶带 标记笔,10、其它装备 移动医院; 帐篷; 供暖装置; 空塑料容器(容积2030升)。,1、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113-2002 2、职业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12-2002 3、放射性疾病名单GB/T18201-2000 4、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 GBZ166-2005 5、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 WS/T186-1999 6、过量照射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GB18196-2000 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3-2002 8、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2-2002 9、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4-2002 10、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96-2002,医院临床医学诊断及处理,1-7 事故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7.1 一般原则 7.1.1 首先应尽快消除有害因素的来源,同时将事故受照人员撤离现场,检查人员受危害的程度。并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7.1.2 根据事故的性质、受照的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病程,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和治疗措施。在抢救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和休克等,对估计受照剂量较大者应选用抗放射药物。 7.1.3 对疑有体表污染的人员,首先应进行体表污染的监测,并迅速进行去污染处理,防止污染的扩散。 7.1.4 对事故受照人员逐个登记并建立档案,除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外,尚应根据其受照情况和损伤程度进行相应的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远期效应,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7.2 外照射事故照射人员 7.2.1 早期剂量估算可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并参照物理剂量的估算结果,迅速作出病情的初步估计,参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有条件者可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适用剂量范围为0.255.0Gy)和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等作进一步的生物学剂量估算。 7.2.2 受照剂量小于0.1Gy者可作一般医学检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予以对症治疗;对受照剂量大于0.5Gy者应住院观察,并给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于1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 7.2.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人,应根据GBZ 104采取综合性治疗。 7.2.4 对伴有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病人,应根据GBZ 106进行分度诊断和治疗。,7.3 内照射事故照射人员 7.3.1 放射性核素可经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甚至完好的皮肤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损伤。 7.3.2 内照射放射病人应根据GBZ 96诊断治疗。 7.3.3 内照射的判定可依据污染史(事故性质、事故现场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入体途径等),生物样品的测定分析(如血、尿、粪及其他内容物等)和全身或靶器官的放射性测量及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依据体内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器官内沉积量及受照时间估算剂量。 7.3.4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医学处理 a)尽早清除初始进入部位的放射性核素。包括:彻底洗消体表污染,防止污染物的扩散。疑有吸入时,应清拭鼻腔、含嗽、祛痰,必要时使用局部血管收缩剂。有摄入时,可催吐、洗胃、使用缓泻剂和阻吸收药物。 b)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进入量,尽早选用相应药物进行促排治疗,见附录D(资料性附录)。有放射性碘进入体内时,应力争在6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有氚进入体内时应大量饮水或补液。,7.3.5 对超过2个年摄入量限值(ALI)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人员应进行医学观察及相应的治疗;超过20个ALI者属于严重内照射,应进行长期、严密的医学观察和积极治疗,注意远期效应 7.4 内外混合照射事故照射人员 内外混合照射时的医学处理可参照7.2及7.3条进行。伴有体表创伤时,可用生理盐水、络合剂反复冲洗。对用生理盐水和络合剂难以去除的污染,可考虑手术切除。,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病情估计的依据,根据早期症状、血象变化以及受照剂量来判断事故受照人员的病情。在小剂量照射情况下,症状的发生率与受照剂量的关系不如大剂量照射时明显,血象变化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但就个体来说波动较大。在大剂量照射情况下,上述变化与受照剂量之间的关系较为明显,但仍存在着特异性较差、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判断时,必须结合受照病史、剂量,参考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小剂量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早期病情判断 大剂量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早期诊断 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分度诊断,小剂量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早期临床表现与受照剂量的关系 受照剂量下限 (Gy) 早期症状和血象变化 0.10 无症状,血象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0.10 基本无症状,白细胞数变化不明显,淋巴细胞数可有暂时性下降 0.25 约有2人员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略有减少 0.50 约有5人员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轻度减少1.00 多数人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下降明显,血小板数减少,大剂量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早期诊断,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其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1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hematopoietic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是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 2 肠型急性放射病 intestin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假愈期和极期三阶段病程的严重的急性放射病。 3 脑型急性放射病 cerebr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是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注:按照后12h或2448 h内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该时间内病人出现过的最重症状(图右柱内侧实线下角)作一联线通过中央柱,柱内所标志的程度就是病人可能的诊断;如在照后6 h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则仅根据病人出现过的最重症状(图右柱内侧实线的上缘)作一水平横线至中央柱,依柱内所标志的程度加以判断,但其误差较照后2448h判断时大。第一次淋巴细胞检查最好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辐射药物前进行。,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定义 1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及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 2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chronic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 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3 放射性皮肤癌skin cancer induced by radiation 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外照射测量技术,全身表面污染测量仪,技术上来讲,测量方法有两种: 直接(活体)测量和间接(离体)测量 对沉积于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或X射线光子(包括轫致辐射)的直接测量通常称为活体测量、或全身计数。间接测量是测量样品中的放射性活度.样品可以是生物学样品(包括:尿、粪便、呼气、血液、鼻涕、组织样品)或者实物样品(如空气过滤器及空气样品、表面样品)。每种类型的测量各有它们的优缺点,选择何种测量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测量的辐射的类型。,直接测量,具有快速和方便地估算出测量时体内或身体规定部位的内总放射性活度的优点,因此,当它足够灵敏时,总会优先被采用。但 直接测量只对那些发射足够能量和足够数量的光子从而能从体内逸出并被外部探测器测得的放射性核素有用。许多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属于这一类。不能发射高能光子的放射性核素(例如3H、14C、90Sr/90Y、239Pu)通常只能用间接法测量。但是,有些发射体,特别是那些能发射高能的发射体,诸如32P或90Sr/90Y,有时能通过产生的轫致辐射直接测量,但由于其最小的可探测放射性活度较大,通常不适用于常规监测。,直接测量对于定性及定量确定可能已被吸入、食入或注入的混合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是有用的。另外,直接测量可通过体内放射性分布的测定,而有助于识别摄入的方式。序列性测量,如可能的话,能揭示放射性的重新分布,并给出有关体内总滞留量和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生物动力学行为的信息。,间接测量主要是指生物样品分析,也叫离体测量。它们的优点是不限于贯穿性辐射(,),成本低,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干扰较少,但需要利用一个放射化学分析实验室,费时长。排泄物测量可测定放射性物质通过某一特定途径排出体外的速率,并且必须通过生物动力学模型将它同体内含量和摄入量关联起来。由于放射化学分析能探测出低水平的放射性活度,所以排泄物的测量通常能灵敏地探测体内放射性活度。,1、 137Cs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谱活体测量 全身 50Bq 谱样品分析 尿 1 Bq/L,内照射测量,常见核素测量技术和典型探测限,2、 90Sr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化学分离后计数 尿 1Bq/L,3、 60Co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谱活体测量 全身 50Bq 谱活体测量 肺 100Bq 谱样品分析 尿 1 Bq/L 谱样品分析 粪 1 Bq/每个样品,4、 152Eu和154Eu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谱活体测量 全身 50Bq 谱样品分析 尿 1 Bq/L 谱样品分析 粪 1 Bq/每个样品,5、 234U、235U和238U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谱活体测量 肺 4Bq(235U ) 谱样品分析 尿 10m Bq/L 谱样品分析 粪 1 0mBq/每个样品,6、 239Pu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谱活体测量 肺 2000Bq 化学分离仪谱样品分析 尿 10-3 Bq/L 化学分离仪谱样品分析 粪 10-3 Bq/每个样品,7、 241Am的测量技术 测量方法 测量 对象 典型探测限 谱活体测量 肺 4Bq 化学分离仪谱样品分析 尿 10-3 Bq/L 化学分离仪谱样品分析 粪 10-3 Bq/每个样品,常规监测适用的方法和最大时间间隔,Controlled area Radiation,核损伤专用检测设备,配置: 便携式发泡机,数秒内即可设置 3.6米长通用车载电源线 可折叠水箱、洗消液罐 洗消液包括表面污染洗消液、专用皮肤洗消液和手部洗消液 便携式加热器系统,可连续提供360加仑/小时的热水和加热洗消液 可迅速展开和安装人员洗消帐篷、洗消工作服 出口放射污染监测设备 简易废物处理系统 核化急救包 现场用各种警示标志及警示绳,移动式洗消系统配置,固定式洗消系统洗消室,对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为洗消废水提供条件 进一步为实验室提供采集样品,洗消室局部,专业洗消床,通道式检测仪,固定式洗消系统配置方案,可根据用户和房屋设计完整得洗消系统 基本配置: 1.通道式检测仪(入口处):用来扫描个人物品的放射 性污染情况,自动扣除本底 2.表面污染监测仪(出口处):对洗消完毕的人员进行更加精确的表面污染测量 3.剂量率监测仪(工作人员工作区):双探头进行区域监测,防止二次污染 4.洗消处理设备(包括洗消液) 淋浴装置(眼耳鼻头冲洗、花洒、足部清洗盆) 手持式微雾洗消器(用于严重污染处洗消) 5.洗消床:用于放射性病人洗消,带废水回收装置 6.便携式辐射巡测仪:对整个区域进行巡测 7.污染衣物收集装置 8.其他:污水采集装置、样本收集、废水处理池,常用的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1、稀释法,在放射性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将放射性污水兑入自来水进行稀释后直接排放。,2、衰变法,经过谱分析,污水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期短,此时可采用衰变法,经一段时间衰变后进行排放,3、化学沉积法,在放射性活度比较大而且放射性核素衰变期长的情况下采用,使放射性核素经过化学方法沉积下来再将废水进行排放,通常情况下,多种方法综合采用,实验室系统-分析研究及数据管理,一、实验室能谱仪 二、计数器 三、低本底液闪分析仪 四、全身计数器 五、染色体分析系统 六、血球分析仪 七、生化分析仪 八、核应急监测车 九、剂量估算软件 十、现场监测/处理设备,一、实验室高纯锗能谱仪,N型高纯锗探测器1个; 冷指,杜瓦1个, 液氮填充装置一套; 屏蔽铅室1个; 数字化多道谱仪1台; 系统操作及谱分析软件1套; 计算机及打印机各一台,探测器 N型高纯锗探测器(同轴型) 测量能量范围:3keV10MeV 相对效率大于40%; 能量分辨率FWHM1332keV 小于1.9keV; 峰康比: 60 : 1 液氮制冷装置:1个30L杜瓦,冷指和冷指延长棒; 铅室:采用低本底老铅制成,铅板厚度10cm,带吸收Pb的X射线的衬层 数字化多道谱仪 具有自动极零功能和最优化功能 具有零死时间校正功能;具有弹道亏损和电荷陷获校正功能。,二、 、计数器,低本底、高灵敏度,特别适用于测量大量样品或灵敏度需求十分高的场所. 测量模式: 、/同时或先再 本底:0.05 CPM;: 0.5 CPM 串道率:1/105,大大优于通常仪器的1%左右 每路测量室完全独立;系统采用并联气路,即使其中一路出现故障,不影响其他测量室继续测量;各路测量室之间用10cm铅屏蔽,避免测量室之间的相互干扰;各路探测器可以分别取出. 气路保护技术:在气路出现故障时自动暂停测量,避免由于气路而导致的错误结果. 维护方便:在换样或换窗时不用抬起屏蔽铅砖,三、低本底液闪分析仪,生物样品以及环境样品分析 效率:3H(018.6keV)60 14C(0156keV)95 能量范围:02000keV 优值(正常计数方式): 3H(018.6keV)400;14C(0156keV)1000 优值(超低水平计数方式):3H(018.6keV)880;14C(0156keV)6000,四、全身计数器,WBC-200G系列全身计数器 两个高纯锗探测器(型号可由用户指定),一个甲状腺探测器; 升降、转动灵活,能快速定位于喉部、肺部和腹部 低本底不锈钢挡板与弧形准直器一同构成良好屏蔽 配备ORTEC的DSPEC-jr-2.0数字化谱仪 SMART-1技术大大简化电缆线的布置,并及时读取基本信息 可配备电致冷X-COOLER-II,人员防护装备,核应急防护服 全身防护服,质轻、耐用的聚合脂物(添加特殊的钽材料),无铅污染和生物学危险,对从低到中等能量的辐射、X线、高和低能粒子和粒提供屏蔽,防化性能高于NFPA1994要求,散热能力强。,铅防护服 进口材料,柔软舒适 0.35mm铅当量或0.5mm铅当量可选,个人剂量报警仪 能量范围:10KeV-20MeV 剂量率范围: 0.01uSv/h0.2Sv/h 报警阈值可调 红外传输数据,个人剂量报警仪 带手表功能,防水,电离辐射事故 radiological accidents 电离辐射源失控引起的异常事件,直接或间接产生对生命、健康或财产的危害。 事故照射 accidental exposure 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事故情况下受到的非自愿的、意外的照射。 应急照射 emergency exposure 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情况而有计划地接受的过量照射。 放射性核素体外污染 ex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放射性核素污染于体表。 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 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指体内放射性核素超过其自然存在量。 急性照射 acute exposure短时期内受到的大剂量的照射。 慢性照射 chronic exposure 在低辐射水平下长时期连续或间歇地受到照射,又称持续照射。,术语和定义,半数致死剂量half lethal dose 在一定时间内使群体中50的成员致死所需要的剂量,通常用LD50表 干预水平 intervention levels 在放射防护中,预先规定的某些核辐射剂量水平。超过或预料将超过这种水平时,就需要考虑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大型核设施 large nuclear installation 即重大的核设施,包括:核动力厂(核电厂、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制造、贮存及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其他需严格监督管理的核设施。 随机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 发生机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对这种效应一般认为不存在剂量的阈值。主要的随机性效应是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 非随机性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的生物效应(如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等),这种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阈值。,宫内照射 irradiation in uterus 由受精卵着床到新生儿出生之前,在子宫内所接受的照射。 关键人群组 critical group 在某一给定实践涉及的各受照人群组中,预期受照水平最高的人群组,他们受到的照射可用以量度该实践所产生的个人剂量的上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