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国际贸易要素的国际流动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55622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闻国际贸易要素的国际流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海闻国际贸易要素的国际流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海闻国际贸易要素的国际流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Productive Factors,1,Theoretical Background,传统的贸易理论通常都假设要素是不可在国家间流动的。 HOS定理 要素价格并不能完全实现均等。 要素流动影响各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2,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Labor,200,Mexico,USA,C,d,e,a,b,f,p,3,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Loan Foreign Government Loan Intl Finance Organizations Loan Foreign Business Banks Loan Export Credi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vestment Stocks and Bon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4,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Contribution 40%-50% of the global GDP 60%-70% of the Trade 90% of the FDI 90% of the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Boost production and trade globally Promote the mobility of capital internationally Accelerate the tech transmission trans-firmly,5,Spillovers of MNCs,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 Coca-Cola 非常可乐 联系效应 Boeing 人力资源流动效应 Nokia,6,Investment Theory Extended,Monopolistic Advantage 1960年,海默(S. Hymer)在由其导师查理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新领域。海默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拥有垄断优势,国际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金融资产投资,其包括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是跨国公司发挥其内在组织优势的过程。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可以是: 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 对原材料来源的垄断; 规模经济优势; 对销售渠道的控制; 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等。,7,具有某些垄断优势是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必要的主观条件。而当国际投资环境又具备赚取超额利润的因素时,就能使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成为现实。这些因素是: 某些部门的不完全竞争足以证实其垄断优势的存在; 在国外生产销售比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更为有利; 利用技术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比转让技术专利权更为有利。,Monopolistic Advantage,8,首先,根据该理论,没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无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则对此理论提出了质疑。 其次,垄断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产品出口、技术转让与对外直接投资三种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适用条件。 最后,这一理论只是说明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即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但是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进行投资。,Defects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9,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1976年,巴克莱(P. J. Buckley)与卡森(M. C. Casson)共同出版了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在其中,他们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批评。这一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中间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术、经验等)交易的低效率。跨国公司通过其有效的组织手段,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即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使中间产品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提高了交易效率。,10,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 M. Rugman)在其1981年出版的跨国公司的内幕一书中指出:市场内部化是“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调拨价格有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它能够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11,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市场内部化理论强调生产过程中,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非完全竞争带来的市场低效率。这里中间产品的涵义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原材料、资本、半成品等,还包括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知识、技术、技术诀窍、生产与管理经验、市场声誉等等。市场内部化使买卖双方对这些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有准确认识,避免因交易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高昂交易成本。内部化交易还可以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可以通过“转移价格”使税收支出最小化,正是市场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12,Comparative Advantage,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 Kojima)在1977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一书中,对日本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这一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的某些产业在本国已经或即将失去发展空间,即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成为该国的“边际产业”,而同一产业在另一些国家可能正处于优势地位或潜在的优势地位,这样一国就应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他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其市场份额,而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则应当利用其标准化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开拓海外市场。,13,Comparative Advantage,小岛清认为美国的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即美国从事直接投资的正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把生产基地移到国外,导致其优势产品的出口被直接投资所替代,从而造成贸易利益恶化。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重视比较优势原则,是“贸易创造”的,和贸易是互补型的。因为日本企业在国外投资,一般均为国内生产已丧失比较优势的部门,而东道国则有劳动成本、资源等比较优势。因此,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是补充日本比较优势的一种手段。总之,小岛清认为垄断优势并不是进行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直接投资也应遵循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原则。,14,OIL Theory,英国国际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Dunning)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随后1981年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中,邓宁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作了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阐述。 通过该理论,他试图全面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投资决策、投资方向三个主要问题。他认为以往的理论只能对国际直接投资做出部分的解释,而且未将投资理论与贸易理论结合起来,客观上需要一种折衷。邓宁的折衷理论包容了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厂商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各派思想,把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者合为一体。,15,OIL Theory,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是由该企业自身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谓的OIL模式3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邓宁认为这3类优势都不能单独全面支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3类优势时,企业才可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当然,这是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三个最基本要素。邓宁还归纳出外国直接投资两个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国外生产成本比国内生产成本要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比当地企业低。当跨国公司具备三大优势,同时又符合这两个基本条件时,就倾向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16,Investment and Trade,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资本要素流入进口商品的地区并进入相关行业就会将国际贸易地区化,同时又可以避免关税和支付高额运输成本。这一观点是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1957年提出的。作为最早对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Mundell以HO模型的假设为基础,得出结论: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将会刺激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而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将会促进国际贸易。他还继续推论,无论是那种情形都将实现贸易商品的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的均等化。,17,Investment and Trade,Mundell的这一理论由于假设前提与现实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也遭到后来一些经济学家的反驳。 Johnson(1967)指出,如果投资促进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就会减少贸易量,由此带来的贸易福利的损失有可能大于投资带来的福利增加; Bhagwati (1973)认为,如果改变大小国假设,投资导致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生产扩大,而在东道国是贸易大国的假设下,贸易条件将会恶化,从而造成“福利恶化型增长”。,18,Investment and Trade,Compensation Relationship 投资在替代贸易的同时也对贸易起到促进作用。这是后来的学者马库森(Markuson)1983年针对Mundell替代模型首先提出的。他在改变了两个国家生产技术相同的假设之后,发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不仅存在替代关系,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互补关系。由于存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异,在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生产和贸易的情况下,不同要素的回报率将发生变化。而在允许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中,要素将会流向回报率高的地区,进而强化该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该地区贸易的发展。类似的研究还有Kemp(1966)、Jones(1967)、Purvis(1972)、Svensson(1984)等,他们在放松了生产技术相同的假设后,普遍发现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将促进贸易的增长。,19,Mundell Model,Hypothesis two factors, capital and labor Two tradable goods, cotton and steel Two countries, China and USA Technology fixed and homothetic, decreasing marginal returns and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Factors are freely allowed to be mobile at home,20,Mundell Model,Free Trade before capital mobility Forbidden Tariff No Trade needed,Steel,Cotton,P,P,P,P,Y,Y,Y,Y,A,F,S,S,21,Further Research of Mundell Model,放松大小国假设,结论仍然成立 运输成本替代关税 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同样会促进贸易的扩大,22,Technology-Related Factor Mobility,理论上,如果各国的要素均为同质,而且可以在不同行业间自由转换。要素的国际流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同类要素密集型产品的贸易。 现实中,要素并非同质,而且行业对于技能的要求不同,同时,资本转移过程中,更多的技术和产业关联也被转移至东道国。 Trade btwn mother country and host country are boosted, rather than substituted!,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