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环境.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4917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五章 水文环境云南地域广,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为主;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这样的条件下发育了众多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系(图5-1)。又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图5-1云南省河流水系分布图第一节 水系与河流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一、云南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图5-1),具体说明如下:1、太平洋水系 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等,注入南海。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南览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2、印度洋水系怒江(萨尔温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安达曼海。伊洛瓦底江水系:独龙江、槟榔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注入安达曼海。二、主要河流介绍1、怒江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怒江(萨尔温江)水系。1.1河流概况又称潞江,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怒江州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湖泊遍布,比较著名的有泸水县高黎贡山的听命湖;福贡县碧罗雪山的干地依比湖、恩热依比湖、瓦着低湖等。这些高山湖清澈幽静,是由长年冰蚀形成的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云南省泸水县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千米,中国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长650千米;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8.7%。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1.2水文状况怒江流域上下游气候变化较大,上游北部长冬无夏,下游则是长夏无冬。怒江流域为季风气候区,510月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也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沛,降雨集中。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加,由西向东减少。怒江进入雨季后降雨连绵不断。怒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为上游的融雪补给。受流域内地形地貌的影响,径流的补给方式在全流域内存在较大差异,上游区雪山融水、降雨和地下水补给并重;中游区以降雨补给为主,有少量的融雪补给,是流域内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下游区则全部为降雨补给。怒江流域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4.2%,而冬季枯水期(12月次年2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6.6%。怒江干流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流量出现在78月,根据道街坝站径流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洪峰为10400立方米/秒。怒江属山区性河流,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据道街坝水文站泥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6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301万吨,汛期(69月)沙量占年沙量的89.0%。1.3水能资源与开发问题(1)水能资源怒江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我国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共计46000兆瓦,其中西藏26259.9兆瓦、云南19740.1兆瓦;干流总计36407.4兆瓦,其中西藏19307.4兆瓦、云南17100兆瓦;支流共计9592.6兆瓦,其中西藏6952.5兆瓦、云南2640.1兆瓦。怒江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干流,理论蕴藏量占流域总量的80%左右。图5-2怒江(云南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怒江中下游径流丰沛而稳定、落差大、交通方便、开发条件好,水量大,淹没损失小,是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为优越的河段,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2)水能开发问题2003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了怒江中下游(干流松塔以下至中缅边界)河段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即:松塔水电站、丙中洛水电站、马吉水电站、鹿马登水电站、福贡水电站、碧江水电站、亚碧罗水电站、泸水水电站、六库水电站、石头寨水电站、赛格水电站、岩桑树水电站和光坡水电站的开发方案,全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方案推荐马吉、亚碧罗、赛格和六库水电站为怒江中下游河段近期开发工程,碧江、泸水和岩桑树等可作为后续工程。而伴随开发方案通过的,是长达数年的争辩和一度的停工。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称,我国在“十二五”将积极发展水电,怒江水电基地建设赫然在列,其中重点开工建设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入论证、有序启动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云南省政府、怒江州府自2009年以来在两会、北京等极力争取项目的建设。怒江开发“复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态、地质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依然是其难以绕开的几道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尝试探讨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认识。】1.4旅游资源与开发(1)三江并流地质奇观怒江属于的重要组成部分。(2)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全长316千米,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地奔腾向南。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据掌握的资料,这是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美国西南部长约460多千米、深达1830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三大峡谷。图5-3怒江大峡谷(3)怒江第一湾图5-4 怒江第一湾与“世外桃源”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原。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1.5怒江支流怒江的主要支流有: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2、澜沧江属于太平熟悉的澜沧江(湄公河)水系。2.1概况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六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有多种说法,而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河流长度也有多种,估测的长度从4200千米到最长4880千米不等。一种说法是: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的扎纳日根山脉的查加日玛峰南坡的莫云滩深处的扎阿曲,位于东经944144、北纬334231海拔5224米的拉赛贡玛的功德木扎山上,位于玉树州杂多县境内。遥感专家刘少创探测的结果是:澜沧江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是东经944052,北纬334548。从这里算起,澜沧江的长度是4909千米。2.2水文状况流域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毫米,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毫米,西藏区283.3毫米,云南区583.8毫米,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95立方米/秒,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2.3支流澜沧江支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41条,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千米,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在2000-3000米。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漾濞江、西洱河、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澜沧江支流特点是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补给,水量稳定,下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充沛,但缺乏调节水库,以引水式开发为主。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米。南流入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入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千米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入澜沧江。河长约500千米,流域面积16774平方千米,天然落差1898米,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理论水能蕴藏量116.91万千瓦。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全长334千米,落差1402米,平均比降4.2,流域面积11970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5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2.5万千瓦。子曲是澜沧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经青海、西藏,河长286.7千米,流域面积12645平方千米,落差1540米,平均比降5.37,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9.04万千瓦。威远江是云南境内较大的支流,全长290千米,流域面积8800平方千米,落差1700米,平均比降5.86,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3立方米/秒,理论水能蕴藏量43万千瓦。南班河(又称补远江)位于云南境内,长282千米,流域面积7750平方千米,落差1245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8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万千瓦。西洱河是支流中水能资源利用条件最优越的河流,上游有洱海作为较大调节水库(总库容约29亿立方米),河长22千米(洱海出海口以下),下游有600余米落差,河口流量约30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7万千瓦。扎曲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与昂曲汇合后始称“澜沧江”,流经昌都、察雅、左贡和芒康县,干流总长度465千米,在德钦县下盐井流入云南。2.4航运澜沧江的航运,仅限于下游干流和洱海的开发。其优势的发挥有待于航道整治、梯级电站的建设和与下游湄公河航运的联通。澜沧江下游航道有良好的通航条件,下游小橄榄坝至中老国境186千米河道,比降低于0.577,枯水期水深在2米以上,最小航宽大于40米,最小弯曲半径大于300米,共有大小险滩51处,该河道从50年代开始经多年的整治建设,现已基本达到国家六级航道标准,常年通航50-140吨级机动船舶。现有思茅港、景洪港、南得坝、大橄榄坝等港口、码头。思茅港、景洪港两港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1991年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两地州已开展到清盛、会晒、清孔、琅勃拉邦、万象的边贸客货试航运输。并与老挝、缅甸签署了通航协定,中老泰航段已实现季节性旅5-5澜沧江水能开发图游通航。2.5水能资源与开发澜沧江水能资源及其丰富,据1980年水电资源普查,澜沧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其中干流水电资源的7072%、支流水电资源的67.5%。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澜沧江-湄公河总落差5500米,其中云南省境内河长1240 千米,落差为1780 米。水量丰富,国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218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水量约640亿立方米,为黄河的1.2倍。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云南河段规划的水电站一共15级。其中上游7级分别是古水、乌弄龙、里底、托巴、黄登、大华桥和苗尾;下游8级分别是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图5-5)。总装机容量为2580万千瓦,约占86%,相当1.4个三峡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189亿千瓦时。3、元江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图(5-6)。3.1概况元江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哀牢山东麓。上源称礼社江,东南流,与左岸支流绿汁江汇合后称元江,流经河口瑶族自治县进入越南后称红河。元江为红河上游主干,位于中国境内,红河主要支流黑水河、明江均发源于中国境内,这部分位于中国境内的河流通称为元江水系。北邻金沙江流域,西与澜沧江以无量山为分水岭,东接南盘江流域,南面与越南接壤。 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狭弓带状,流域平均宽度约120千米,由于云岭余脉分成无量山和哀牢山脉南延,形成南北纵列的高山深谷相间地形,绝大部分属山区和半山区,平坝面积不到5%。中国境内河谷切割很深,流域分水岭最低的地方(河口)为70米,除戛洒、漠沙、元江等少数平坝地形较为开阔外,河道均蜿蜒于峡谷之中。各支流两岸分图5-6 元江-红河流域水系示意图水岭相隔甚近,较大支流流向大体与干流平行,小支流则多与干流垂直成梳齿状。流域内除干流元江,支流李仙江、普梅河等河床坡度较缓,变化均匀外,其余河流如盘龙江、泗南江、绿水河、南溪河、金平河、三家河、苦楚河、麻子河等河道坡度变化十分剧烈,沿河多集中落差,有利于水电建设。元江流域面积7.9万平方千米,国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4亿立方米,全程天然落差2519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3.2元江流域气候典型干热河谷分属于中部高原温和区、元江炎热地区和热带季风林区三个气候区:三江口以上及李仙江景东以上,属中部高原温和区,海拔16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及景东以下,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一带以上,属元江炎热地区,常年不结冰,年平均气温2021,年平均降雨7001200mm;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以下至国境属热带季风林区,海拔70100米,年平均气温21以上,年平均降水为15002000mm。元江流域(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深1347mm,年降水量为1027亿立方米,一般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元江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是重要的热带水果的产区。3.3降水量年内分配春季占全年降水量10%20%;夏季占55%左右;秋季20%25%,冬季占5%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7、8两月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40%50%。元江河川径流的形成以降水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流域径流丰沛,(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深为6343mm,干流为4594mm、李仙江9654mm、盘龙河6681mm。径流深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3.4水资源元江水资源丰富,径流丰沛,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84亿立方米(加上入境水量,水资源总量达147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647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是全国平均面积产水量的23倍。在西南4条主要河流中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于怒江和澜沧江,居第二位。流域内有地下水资源149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0%,其中元江干流为438亿立方米,李仙江为50.7亿立方米,盘龙江为348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地域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大致相同。干流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407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李仙江水资源总量225亿立方米(包括藤条江等),单位面积产水量96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盘龙江等河流水资源量966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65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3.5水能资源元江流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888万千瓦。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98万千瓦,占全流域蕴藏总量的151%。支流水能蕴藏量为839万千瓦,占流域总蕴藏量的85%,其中水能理论蕴藏量大于l万千瓦的河流61条,共790万千瓦,流域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59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0246亿千瓦时,其中干流为818万千瓦,占227%,李仙江水系为1042万千瓦,占291%;盘龙江水系为92万千瓦,占255%;藤条江水系为33万千瓦,占92%;其余河流为491万千瓦,仅占135%。从元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情况看,其开发重点在支流。元江流域干流拟作8个梯级开发,即:三江口、达哈河、马滩、干庄河、裴脚、乍拉、马堵山、大湾(在中越边界河上),其中,三江口、马滩和马堵山为梯级控制性枢纽。八级电站共利用落差4599米,总装机容量863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为5123亿千瓦时,均仅进行过规划阶段工作。4、金沙江属于长江水系,其支流有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为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全长2308千米。因盛产金沙故名金沙江,古代又称丽水。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段,经德钦县进入云南流于横断山区,而后进入滇中高原、滇东北与四川西南山地之间,最后从水富县流入四川境内,自宜宾以下称长江。金沙江在云南境内长1560千米,流域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8.6%,是云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沿江形成众多的以江河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区,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一是,“三江并流”即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共同在滇西横断山区内相互逼近、并行南下的极为壮丽的景观。“三江并流”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是,“金沙劈流”。江水切穿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坡陡谷深的大峡谷“虎跳峡”。峡谷长16千米,从江面至两岸雪山蜂顶高差达30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三是长江第一湾。它位于丽江县石鼓乡,在这里北来江水受岩石阻挡,掉头急转向东北,形成V形大湾,江面宽阔,适于渡江,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革囊以济”都是以此为渡口。【作业:查金沙江第一湾形成的原因。】5、南盘江属珠江水系,珠江西江的上游,注入南海。5.1概况古代称温水或盘江,珠江流域干流西江干流河段,是珠江的源头河段,1985年被确定为“珠江源”。西江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以上称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共同构成西江上游(图5-7)。图5-7云南省境内南盘江流域图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南盘江出源头后,由北往南流经云南省沾益、曲靖、至陆良上折西流,至宜良上折南流,至开远折东北流,至八大河(清水江口)南岸进入广西境,至三江口(黄泥河汇口)北岸进入贵州后折东南流,至仓梗折东北流,至天生桥复折东南流,至百口折东北流,至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纳入北盘江,称红水河。其中云南境内河长651千米,流域面积为43548平方千米。5.2河流分段与流域状况以宜良高古马铁路桥与泸江汇合口为界,将南盘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由河源于宜良高古马铁路桥,河长265千米,落差623米,平均坡降2.35。河流流行在曲、陆、宜三大盆地之中,耕地连片,是云南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中游:高古马铁路桥以下至开远泸江汇合口,河长173千米,落差488米,平均坡降2.8 ,河道强烈下切,岸坡达30-60。河谷底宽20-40米。下游:自开远泸江口至三江口,河长213千米,落差488米,平均坡降1.42 ,河道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水能资源丰富。南盘江流域石灰岩面积占1/2,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暗河交替,湖泊较多,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杞麓湖均属南盘江水系。5.3水能资源南盘江中、下游纵坡很大,水流湍急,滩险很多,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天生桥等多座水电站。南盘江中、下游河宽50100米, 纵坡很大,水流湍急,滩险很多。水能蕴藏丰富。5.4主要支流与湖泊南盘江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44条。 主要支流有曲江、南洞河、金马河、泸江、清水江、黄泥河、马别河等,以黄泥河最大。其中,在云南省境内流域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一级支流有7条,于左右两岸相间汇入干流。主要湖泊:主要湖泊有抚仙湖、通海湖,湖泊面积达730平方千米。 6、伊洛瓦底江水系主要有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汇入印度洋。伊洛瓦底江是纵贯缅甸南北的著名大河,实际上流经我省的主要是该水系的3条较大支流: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其中独龙江发源于西藏,流经怒江州贡山县,在云南境内长80千米,出境后汇入缅甸恩梅开江。大盈江、瑞丽江在德宏、保山境内,分别流入缅甸。大盈江在云南境内长186.1千米,瑞丽江在云南境内长332千米。这3条江在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仅占全省面积4.9%,但它是全省产水量最多的地区。独龙江流经地区,峡谷深切,气候湿润,森林资源丰富,沿江峡谷绝壁有“自然壁画”之美。大盈江、瑞丽江流域高温多雨,地势开阔,森林资源丰富,宜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蔗放米和咖啡比较有名。三、河流特征1、蕴藏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前景好。省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其中水能资源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有300条。全省拥有的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570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3.8亿千瓦的23.8%,仅次于西藏、四川,居全国第三位,可开发率为71%,居全国首位。全省目前水电仅开发了近1000万千瓦,仅占可开发装机容量的10%,开发潜力巨大。云南水水电开发后,可云电云用、云电东送、云电外送(越南、泰国)等。云南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许多优越条件:一是可开发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比例高;二是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选择性强;三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丰富;河流众多,地表径流量大,地表水丰富;多山地地形,地势落差大,云南属于第二级阶梯,承接了发源于第一季阶梯上的一些大河,也是一些江河的发源地,所有河流循着地势倾斜向南、东、西南三个方向渐次展开,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水量倍增。2、水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水系的形态特征,都受到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发育的深刻影响。元江、澜沧江、怒江等的流向和河网的发育都受到深大断裂构造的引导和控制;金沙江南侧支流受到南北断裂系统的影响,发育成平行水系;滇东南的河流亦是如此;滇西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的水系格局是以排列十分紧密的褶皱和深大断裂构造为基础的,形成狭长的羽状水系,到了滇西南,河流两侧展开,形成帚状水系的分布格局;滇中、滇东属于高原,又是金、元位于分水岭出,河流不大,河网多呈格子状和树枝状。滇东和滇东南的岩溶高原地区,地表河流不发育,河网密度较小,地表河流中断,伏流现象普遍。3、径流深度多寡不一,悬殊大,径流深度与经济社会空间分布不协调;径流年内变化大。平均径流深为512毫米/年,分别在1002000毫米/年之间。以哀牢山、北纬25度、怒山山脉为界,该线西侧多、东侧少;这与降水量分布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此外还受到地形结构的影响,山地普遍大于附近的平坝地区。云南中、东部高原区,降水量不多,山体不大、盆地谷地多、湖泊多,但径流深度偏低,这里是农田、人口、城镇分布集中区,水资源需求大。【查阅:云南省的调水方案;昆明、曲靖等城市和地区缺水情况】云南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湿季分明;蒸发力较高,干季尤甚;暴雨频次和量较少等因素。导致径流年内分配特征是:全年分为持续的枯水期(占全年径流量的26%)和洪汛期(74%),径流差别大。内部地域差异,受雨季开始和结束的影响,汛期和枯水期开始与结束的也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汛期基本上南长北短;枯水期径流量也是如此。4、河川径流的多年变化不大,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西南部和西部、东南部较小;中、东部较大;山地大、坝区小;总体变率较小。5、河川的泥沙含量随地质、地形、植被及水土保持等因素而变化。输沙量和河水含沙量,都是金沙江最高,元江次之。东川小江流域、大盈江流域的梁河和盈江等的含沙量都很高,2000吨/平方千米年。楚雄一带属于红岩高原紫色砂岩分布区,风化块、植被少、降水集中,也是含沙量高区,1000-2000吨/平方千米年。滇东湖盆区、岩溶区较低,100-500吨/平方千米年。西北山地区,随山高谷深、坡度大,输沙量也较低,主要是岩石属性和植被覆盖率高,100吨/平方千米年;版纳属于中等,500吨/平方千米年。第二节 湖泊一、概况与分布云南高原湖泊众多,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37个,湖泊总面积为106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900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约 300亿立方米。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滇东主要的湖泊有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杞图5-8 云南省湖泊分布示意图麓湖及星云湖等;滇西主要有洱海、程海、泸沽湖、剑湖、茈碧湖、纳帕海、碧塔海等;滇南主要有异龙湖、长桥海、大屯海等。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按容量来说,超过20亿立方米的有抚仙湖、洱海、程海、泸沽湖;从平均水深来说,超过20米的有抚仙湖、泸沽湖、程海、阳宗海;以湖面面积而论,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滇池是云南湖面最大的湖泊,在全国名列第六。抚仙湖的容水量和平均水深均名列全省湖泊之冠。它也是中国第二深的淡水湖泊。形态有明显的共性:断陷湖盆多,湖体狭长,多呈南北向,湖岸一侧或多侧较平直;湖区汇水面积一般不大,仅为3.5到10倍;入湖河流多短小,向心型水系。据此又可分为幼年型(湖水深、湖岸平直、沉积泥沙少、湖底起伏大,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壮年型(平直、尚深、湖底坡度加大,洱海、程海、杞麓湖)和老年型(一侧平直、浅、沉积物厚、湖底平缓;滇池、异龙湖)断陷湖。湖泊水文共性:水位变化较明显;补给系数都很小,入湖河流短,水情要素特征单一;湖面蒸发量都较大;入湖水量都较小。图5-9 滇池及水系和周边环境图人类活动影响情况:围湖造田、减排湖水现象,造成湖泊消失(上苍海、嘉丽泽、赤瑞湖、中原泽等)或湖面减小(滇池、异龙湖);水质恶化等。二、主要湖泊简介1、滇池滇池(英文名Tien Lake,亦作Tien Chih或Dien Chi),亦称昆明湖、昆明池(Kun-Ming Chih, 亦作Kunming Chi)、滇南泽、滇海。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图5- 10新昆明规划布局图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km,其中内湖面积10.67km,外湖面积287.1km,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降雨量为1070毫米。附近有西山森林公园(龙门)、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观音山、白鱼口、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园总会聚集成千上万只来此过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翻飞的红嘴鸥成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观。滇池污染问题: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昆明环滇池城市规划”: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官渡、西山、晋宁、呈贡、嵩明五个郊县区的41个乡镇,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计划进行环湖建设成一城四片(图5-10)。【思考与讨论:查相关资料,你是如何看待昆明的新规划的?】图5-11.洱海流域水系图2、洱海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洱海位于苍山东麓,系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南北长42.53km,最大湖宽9.19km,最窄处仅2.55km。当水面海拔在1974m时,水面面积为249.34km2,最大水深21.5m,平均水深11.52m,蓄水量28.8亿m3。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发源于洱源县的芘碧湖,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直河注入。汇入洱海的河流,除苍山十八溪外,主要有弥苴河和波罗江,另有东岸的玉龙河、凤尾箐和海潮河等。波罗江发源于大理市凤仪镇后山,自南向北流入洱海,全长17.5km。弥苴河发源于洱源县的牛街乡北东的长木箐北山,由北向南径流汇入洱海,全长71km,汇集支流51条,径流面积1233.6km2,年平均径流量5.59亿m3,占洱海入水量的57%,是洱海的主要源流(图5-11)。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西洱河为洱海的唯一自然出水口,向西汇入澜沧江支流黑惠江(漾濞江),境内全长23km,总落差660m,西洱河四级电站是大理市主要电能。洱海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鲤鱼、弓鱼、鳔鱼、细鳞鱼、鲫鱼、草鱼、链鱼、青鱼、虾、蟹等十余种。年产数十万斤,其中以弓鱼最为著名,身形长瘦,鳞细肉鲜,号称鱼魁,当地称为“鱼土锅”,是洱海的特产。水生植物有海菜花、菰(茭笋)、慈菇、荸荠等,珍稀水禽有棕头鸥、一翘鼻麻鸭、灰鹤、普通秧鸡、红胸田鸡、黑水鸭、彩鹬、凤头麦鸡、灰鹬、红嘴鸥、银鸥灰背鸥等34种;药用价值的有鸬鹚秋沙鸭、黑水鸡等15种。洱海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是云南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和元代以前的政治中心,白族的集聚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到今天留下了大理古城、喜洲古城等。图5-12 洱海及周边旅游示意图旅游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三岛:金梭岛、赤文岛、天儿岛;四洲:青莎鼻、大贯础、鸳鸯、马帘;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联株湖、龙湖、波洲湖;九曲是:莲花曲、大激曲、皤肌曲、凤翼曲、萝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岩曲。洱海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其中较大的有海东湾、挖色湾、康榔湾、双榔湾。尤以海中三岛,使洱海变得更加绮丽。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明代诗人冯时可滇西记略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刚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下关风,下关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时风力达八级以上。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劳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大风吹的人站立不住。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闰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3、抚仙湖唐樊绰所写的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宋大理国在澄江设罗伽部,故称湖为“罗伽湖”,明时始称“抚仙湖”,又称“澄江海”。抚仙湖得名由来,据旧说有二种:一说据澄江府志记载:湖东南诸山,岩壑磷响,悬窦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相传石、肖二仙慕“湖山清胜”,忘了回返天廷,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站立在湖的东南方。在湖上驾舟遥望,还隐约可见。有此仙人遗迹,故名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其中大的河道有27条,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汇入南盘江,归南海。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抚仙湖水质为I类,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2013年12月通过了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国家15个重点湖泊支持范围。4、程海程海湖,古名程河,又名黑伍海。明代中期以前,湖水南流30多公里汇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之后,湖周烟户,日渐稠密,湖水下隆,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图5-13)。图5-13 程海鸟瞰图程海湖位于永胜县中部,梁官、星湖区之间。程海南连期纳河谷,北临三川盆地,东西两侧青山对峙,湖水透明如镜。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期(距今120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形成断裂地堑,中陷低凹之处聚水成湖。程海湖程海水主要靠地下水、降水补给,并有团山、季官几条河流汇入,南岸有三处天然硫矿温泉,北部沙滩洁净,长达数里。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流域面积318.3平方公里,湖泊面积74.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蓄水量19.8亿立方米。程海地处金沙江干热地带,湖面蒸发量大约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长期入不敷出,导致湖泊水位持续下降,直至1994年“引水补海”工程完工后,湖泊水位趋于稳定。湖畔利用湖水进行人工养殖螺旋藻成功,程海便成为世人瞩目的“蓝色聚宝盆”。5、泸沽湖图5-14 泸沽湖遥感影像图及旅游景点线路图图5-15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三大深水湖泊(图5-14、15)。湖面面积50.1km2,其中云南境内30.3km2。流域面积247.6平方公里,云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亿立方米,泸沽湖水质为类。6、杞麓湖九个高原湖泊中最小的一个,位于玉溪市通海县,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积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三条,洪水年湖水经湖东南面的岳家营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7亿立方米。7、星云湖位于江川县城北部,又称江川海。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通过2.2公里的隔河与抚仙湖相联。湖泊面积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十四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68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入抚仙湖水量约2400万立方米/年。8、阳宗海湖泊面积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积192 平方公里,蓄水量6.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9、异龙湖是九个湖泊中最小的湖泊,湖泊面积30.6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3亿立方米。三、湖泊的开发利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涉及昆明、大理、玉溪、丽江、红河五个州市的17个县(市、区)。九大高原湖泊从整体上看具有四大功能:一是支持大都市发展;二是支持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四是支持特色产品的开发。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四大功能及其湖区经济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节 地下水一、形成条件及特点云南降水量充足、径流深度较大,但地形起伏大、地层复杂、断裂多、水文地质单元的范围大都比较狭小,所以地下径流的流程大都很短。只有在岩溶地貌面积较广的地区,地下径流的流程较长。云南各地没有形成大范围的连续而完整的地下水基准面。多以附近的河谷和盆地为宣泄场所,形成泉水出露。岩溶地区会形成较大的泉眼(龙潭),如巨泉(香格里拉)。雨季降水后地下水位迅速上升,矿化度低;干季相反,干季后期尤甚。多山、坡度大,地下水径流流动快,排泄通畅。山间盆地则相反,易形成良好的含水层。因地质条件,地下热泉及矿泉很多,如怒江地区的澡堂会、腾冲、安宁、弥勒等。(参见第一章部分内容)二、地下含水岩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类型分布在山间盆地内部,第三系、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区。如冲积扇等。2、碳酸岩类岩溶含水岩类型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部分地区。3、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类型面积占全省的42%,云南中部红色砂岩高原区,滇西红层区。主要为陆相碎屑沉积的泥岩、砂岩区。4、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类型云南大型侵入岩体主要分布在西部,云县到勐海等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5、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类型第四节 水资源、水能与水环境一、水资源1、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1.1地域分布不均云南省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由于受地形地貌及气候因素的影响,趋势与降水基本一致,不同地域水资源量悬珠量大,南北相差达100多倍;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并呈现出明显的高低相间的特点,由西向东可划分为多、中、少水带,各带间既有明显的界线,又有插花性的交错分布。(1)三个多水带的出境水量较,并主要分布在国境线及省周边一带、三江并流的江河密集区及远离坝区和城镇的偏辟山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较高,达 300万m3。(2)两个中水带的岩溶地貌较发育,但流域不闭合,径流不能被当地截获利用;地表径流小,地面严重缺水,水资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一个少水带的现状水资源匮乏,产水量最少的德钦奔子栏一带,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仅2.5万m3 ;分布在我省主要工农业生产的平坝区和城镇,地多水少,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分布在仅占全省地表面积不足6的平坝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匹配。1.2垂直分布不均云南省水资源垂直分布的变化远大于水平变化,其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主要取 决于降水随高程变化的情况。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内,水量随高程增加的垂直变化规律在省内各地都普遍存在 。1.3干流水资源丰富,但河谷深切,开发利用困难;支流短小,水资源贫乏而需水量大。六大水系的干流水资源都较为丰富。但由于山岭纵横、河谷渊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 度很大。如独龙江境内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产水量很大, 据考察, 年降水量可达3000m m 以上,但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水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其它干流都具有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困难巨大的特点。而在支流短小的平坝区,水量较少,由于人多地多,需水量较 大而出现严重的资源性缺水问题 。1.4岩溶地区地表水较缺在滇东岩溶山区,降水产生的径 流强 度远 不如地面入渗力,绝大部分径流都渗漏到几百米或上千米的地下, 远流它处而无法形成地面径流,使当地成为地表水奇缺的无河区。在红河下游区及右江上游区,是100不易保水的陡坡山区,这些山区虽然江河密集,但夹带着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严重不足 。1.5水土资源自然配置不平衡西部水多地少,东部水少地多;坝区地多水少,山区地少水多,使得云南省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占全省土地面积94%的山区和高原,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水流湍急,基本没有开阔的淤积平原,虽然水多,但既无舟楫之便,也难收农业之利。占全省土地面积 6%的坝区,是全省城镇和工农业活动的主要集中之地,所形成的“平坝经济”是云南省经济的支柱,但大多数分布在各大流域的分水岭附近,或是分布在二、三级支流,一级支流的源头水量匮乏,水资源十分短缺,其承载能力已不足以支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1.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布差异较大云南省人均自产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4倍,但全省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都集中在仅占土地面积6%的坝区,人多水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加剧了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程度,如昆明市的滇池流域,人均年占有自产水资源量仅为300m 3,只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l18,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 l31。占全省土地面积 94的山区,水资源量占全省资源总量的 95%以上,达 2ll0 亿 m 3, 由于人少水多,人均水资源指标较高,怒江州人均水资源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7.2倍,是昆明市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的 127 倍,人均水资源分布差异之大,为全国少见的。1.7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匹配云南省的l6个地 (州、市)中,国内生产总值排列前7名的地 (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82.3%,然而这些地 (州、市 )都处于我省水资源分布的少水带或中水带,每平方公里产水量在2040万m3 。云南省经济社会较发达、人口较集中的五个地(州、市)是滇中腹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0.6%,但这些地 (州、市)的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匹配,自产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l9.5%,造成经济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是很有限的,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2水资源年内变化显著云南省水资源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干湿季节分明,各月径流量相差较大。2.1旱季旱季一般始于每年l1月,到翌年4月结束,少雨,径流主要 靠地水和 河调量退水给年114月水量占年水量的 l528%,农业生产用水量最大的45月,水量仅占年水量的9 l4。在旱季,水量常常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春旱和夏初连旱特别严重,甚至出现冬春夏三季连旱。旱灾频次高,60%的县春旱发生频次几乎为 100%;范围大,干旱区约占全省面积 的80%;持续时间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2.2汛 期汛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5l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的7285%,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占年径流的6570%,容易形成频次高,破坏性大的洪涝灾害。在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使讯期径流成为过境水而不能利用。3、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7mm,水资源总量2222亿m3,按2000年全省总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5240 m3。但时空分布不均,雨季(5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5%,干季(11月次年4月)仅占年总量的15%;地域分布上表现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省境内实测多年平均降雨量在300400mm之间,不同地域的最大最小降雨量悬殊10多倍。全省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78万亩,占当年耕地面积的33%;全省建成堤防累计达到7824km,保护耕地550万亩,保护人口521万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09万km2。3.1供水工程不足,供需水矛盾突出水利建设同社会需求相比,严重滞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滇中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而经济又相对发达。全省现状水平年需水154亿m3,可供水量只有130亿m3,缺水24亿m3,农业是缺水的主要部门,遇旱则受灾严重。反映水利调蓄能力的水库库容占总径流量的比值,云南只有0.039,全国平均值为0.099,最高的黄河流域达到0.613。因此,总的来说现阶段云南以工程性缺水为主。3.2防洪能力低重点江河的部分河段可达10年一遇标准,大多数江河只能通过常遇洪水;全省98个县级以上城市(镇)有防洪任务,只有昆明等16个城市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其余仅达到510年一遇标准;云南省汛期点暴雨降雨量分布面广,洪灾常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串,造成局部范围灾情加重;防灾、减灾建设方面十分薄弱,测报手段落后,尚未建立起全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应急能力低。3.3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3.4病险工程多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不完全统计结果表明,中型水库的4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