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4507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8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弟子规节选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同学们,你会读弟子规吗?谁还会背弟子规? 二、范读、领读弟子规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弟子规的含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四、朗读弟子规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完成书上的拓展活动 1.想一想:看书思考,图上表达了什么意思?(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2.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要尊敬父母、关爱同学) 六、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七、欣赏弟子规的其他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板书设计:1、弟子规 尊敬父母 关爱他人 学习文化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小儿语节选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三、领学生读词句 四、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轻薄、安详。 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大意:一切言语行动,要稳重,从容不迫;我们出现的差错,都是由于慌慌张张造成的。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大意:站立要平静,说话要不快不慢,平平和和。言语和动作不要轻佻,让人笑话和骂你。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大意:首先要学会不怕麻烦,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性格急躁和粗心大意也不行,这样,一生也不会有好的时候。 五、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检查背诵七、完成书上的拓展活动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八、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板书设计:2、小儿语 从容平和 有耐心 不能任性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3课 续小儿语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大人的处事经验和处世哲学。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理解“夜来省己、过后羞惭”等。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简介续小儿语 续小儿语形式与小儿语相同,仍分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不过内容比小儿语更成人化了。二、教师范读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夜来省己、过后羞惭”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想想哪些事做得对,哪些事做得不对,并改正。要虚心,不能夸耀自己,不能说无礼的话和狂妄大话,过后往往后悔莫及。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1.说说书上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3、续小儿语 改正错的 要虚心 不骄傲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4课 大林寺桃花一课时教材分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大林寺桃花和绝句。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4.教学生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5.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大林寺桃花。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1.课件:盛开的桃花。喜欢吗?2.古时候有一位诗人描绘了这种景象,让我们走进诗中,领略一番。 二、古诗分析 1.课文引入:出示春景图,导入新课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芳菲:盛开的花 春归:春天结束了 觅:寻找 (2)重点句子: (3)翻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里,山下世间的花儿都纷纷落尽了;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却刚刚灼灼盛开。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之时,没想到在高山古寺中,遇上又一片春景。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曾为春光易逝而叹怨。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春景映入眼帘时,该是多么惊喜!这两句中,“芳菲尽”与“始盛开”,在对比中遥相呼应。字面上是纪事写景,而言外是写感情和思绪的跳跃:由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转为惊喜之情。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斟选 “人间”二字,似乎是在表达一种特殊感受:这一奇遇、这一胜景,让人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神话中的仙境。“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天归去的时候,我常常怨恨无处把她寻找;谁料得到,她竟悄悄地溜到这深山寺庙来。正是在这一突来美景的刺激、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致怨恨春去的无情,谁知却是错怪了。这里把春光拟人化,仿佛她真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而且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3.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4.总结: 这首诗以趣胜。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似乎都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但细读之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它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喜出望外之情,而且蕴含了人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诗人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如果没有对春的留恋与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启人神思。可谓唐人绝句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三、日积月累 背诵大林寺桃花 板书设计: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5课 山居秋暝(节选)一课时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秋天山中景色的特点。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和初夏游张园。3.教学生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4.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山中美景。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唐代诗人王维用诗歌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课文讲解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 (三)诗歌解析,以整体把握诗歌 (四)品味鉴赏,具体分析诗歌 1.品味鉴赏, 感受诗中图画美。 (1)意象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 空山 新雨 明月 松林 竹林 莲 石 浣女 渔舟 (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单叙述,再由教师描述)。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2.具体分析, 领悟诗歌主旨。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明确: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四、课堂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板书设计: 5、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6课 柳桥晚眺一课时教材分析 柳桥晚眺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诵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了解古诗诵读的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古诗里包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6.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和背诵诗歌。 2.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配乐播放柳桥晚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宋朝陆游的诗。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柳桥晚眺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3)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水边听到鱼儿从水面跃起,在林字里等待鹤鸟的归来。悠闲的云儿下不了雨,偏偏要贴着青山飞过。 4.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三、日积月累 补充陆游的的其他诗词。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四、学习夜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是说,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五、拓展延伸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出示白居易的诗句。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多背些名诗名句。 3.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古诗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柳桥晚眺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7课 衣冠服饰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的好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基本的礼仪和常规的习惯,看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让自己变的更文明、礼貌赢得别人的欢迎和喜爱。板书课题,齐读二、学习周总理的故事1过渡:说到穿着的学问,这里有一个周总理的故事,请小朋友自己读读。2学生自由读故事。自己轻声读几遍,把故事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交流感受。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小结:周总理的故事的确非常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他深深地明白仪容的重要。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美丽的仪容呢?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对仪容的理解?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是啊,衣服的穿着在于整洁、大方得体、追求华丽名牌的想法是不对的。2你打算怎么做呢?四、学习课本,明确要求1读读书上的句子,是怎样说穿着的。2怎样对待自己的衣物呢?(常换洗,叠整齐,及时缝补)五、拓展活动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2自我评价。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六、作业设计: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板书设计:7、衣冠服饰 整洁、大方得体常换洗,叠整齐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8课 言语应对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好习惯的养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1.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对话,文明的言语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获得别人的爱戴。2老师讲故事:魏昭成大器的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理解文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使用文明的言语,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课文。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教师读文,学生认真听。3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结合课文的三幅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该怎样说话?图片中那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对照课文说说自己平时的表现。小结:我们一起学习有魔力的文明用语。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根据老师的要求请学生上台表演几种不同场合的对话方式。(1) 学生点评。(2) 讨论哪些地方说话不够合适。2展示弟子规里的内容,加强印象。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2总结谈话。作业设计:背诵弟子规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8 言 语 应 对 说话文明、态度温和 赢得尊重 言语粗鲁、说话莽撞 令人讨厌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9课 读书写字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快两个月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知道了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二、看图说活:请小朋友把书打开,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1出示挂图,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1)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有一尺远?(2)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同座互相量量,看有没有达到要求;(3)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4)胸离桌子约有多远?点名说。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2.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1)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2)点名说。(3)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3.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1)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2)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3)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4)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5)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1看图,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地方。2点名说。3. 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4小朋友们能按要求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同桌互查,纠正错误。五、训练读写姿势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好字。(板书:读书写字)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生。)六、总结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板书设计:9、读书写字臂肩脚 要摆平离笔端 约一寸用左手 轻按本学用品 放有序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10课 洒扫清洁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洒扫清洁的基本要求。2.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3.喜欢清洁,愿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4.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爱清洁的表现及爱清洁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出投影片(“想一想”中2幅图).整洁、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生活舒适;脏、乱、差的环境,有害健康,使人心情不愉快,生活不舒服。2.怎样才能有这样的环境?二、比一比师:同学们,让咱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手、脸、衣服最干净?1.同学互相比。2.请做得好的同学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师:这些同学真是爱清洁的好孩子。板书:爱清洁三、看一看:1.出示乱涂乱画墙壁、文具摆放杂乱的图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讲一讲这样做对吗?2.怎样才能成为爱清洁的好孩子呢?让下面这些同学告诉你。四、帮一帮(通过分析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1.学生四人一组说说:他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你能帮帮他们吗?2.小结: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清洁卫生,是一个人勤劳、文明、有修养的具体表现。五、活动1.出示教材25课文,指名读、齐读。2.完成27页拓展活动及自我评价。六、总结:爱清洁、讲卫生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是一个人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相信大家都能做这样的好孩子。保持清洁卫生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很是必要。环境指周围的地方,人们生活周围的地方就是人生活的环境。人需要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持,这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的。因此保持环境卫生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之一,这种公德,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风貌,反映我国人民道德水准。因此,必须对小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板书设计: 10 洒扫清洁扫干净摆整齐 讲卫生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11课 年画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年画的构图及其所要表现的含义。2.引导学生欣赏年画的主要色调,感受年画色彩所呈现的快乐、喜庆、吉祥的气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年画的主要色调,感受年画色彩所呈现的快乐、喜庆、吉祥的气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听放鞭炮的声音,随着金蛇狂舞的音乐,教师身穿唐装带领学生在活动室的门窗上张贴年画。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鞭炮声我们感觉要过年啦!过年啦,我们一起来贴年画吧。二、欣赏年画,了解年画的构图及要表现的含义。1.欣赏年画的内容。(1)引导学生分散自由讨论欣赏。师:这么多画贴在窗上真漂亮呀,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看看这些年画上画了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年画中的主要内容)(2)集中欣赏,请个别观察几幅典型年画并讲得较好的学生交流。师:你看了哪幅年画,画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年画并展示在黑板上)生1:我看的这幅画上中间有个金黄色的“福”字,边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鱼,还有一曲一曲的波浪。生2:我看的这幅画上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盆,里面有许多的珍珠和元宝,闪闪发光,边上围着三只羊。生3:我看的这幅画上有一个财神爷,手里有个如意,还有两个小孩,一个手里拿着做官的帽子,一个手里拿着金元宝,上面还有一棵树,树上都是钱。生4:这幅画上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手里都提着钱,还有用金子做的鱼,身上穿着幸福的衣服在恭喜别人。2.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年画所表现的含义。师:刚才我们看了许多年画,每一幅年画上的内容都不一样,那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上这些东西呢?他要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这幅画表示三羊开泰。师:你怎么知道呢?生1:上面画了三只羊。师:你们觉得呢?生:三羊开泰。师:还有几幅呢?生2:这幅表示年年有余,上面画了许多鱼。师:年年有余是什么意思呢?生2:希望我们每一年有很多钱多出来到明年用。生3:这幅表示财源广进,恭喜发财,上面有许多的金银珠宝。师:有谁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生4:还表示万事如意,升官发财,上面有如意还有官帽。生5:这幅画我觉得表示龙马精神。生6:这幅画上有小女孩小男孩我觉得是祝愿我们新年万事如意,羊年喜气洋洋。生7:还祝福我们身体健康,发大财。3.教师小结:这幅画上有几个仙人,一个仙人手里拿着桃子,一个拿着钱。这幅画上有一匹马在跑,马背上有元宝,地上也有金银珠宝。这幅画上有一个小女孩骑在凤上,脸上笑眯眯的,手里拿着一个彩带好像在说祝福的话,还有一个小男孩骑在龙上,脸上笑眯眯的,手里也拿着一个彩带好象也在说祝福的话。原来这些年画都有一定的含义,它可以表示一种祝愿也可以表示一种希望。三、欣赏年画的色彩,感受色彩所带来的喜庆、吉祥、欢乐的气氛。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年画,你发现它们大都用了什么颜色?生1:红色最多,还有金黄色生2:红色最多,还有他们的衣服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师:红色、金黄色给你什么感觉呢?生1:很热闹、很开心生2:很快乐生3:很吉祥四、交代要求,指导学生自由创作。师:如果请你来设计一幅年画,你想在上面画些什么?(学生交流)为什么要画这些?生1:我要画许多鱼,祝爸爸妈妈年年有余。生2:我要画一个“福”,还有许多元宝,祝爸爸妈妈发大财。生3:我要画摇钱树,还有珠宝,还有小人在祝我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也来设计一幅年画,先想想你的年画上要画些什么,表达什么愿望,然后想想用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过年时热闹、欢乐、喜庆、吉祥的气氛,看谁设计得和别人不一样。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12课 剪纸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2.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l.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二、学习新课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2请学生欣赏课本(P32)剪纸作品。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三、介绍最早的剪纸作品。(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介绍)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古城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反映在剪纸艺术上,徐州剪纸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艺人们根据生活感受信手剪出,出手流畅,作品栩栩如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艺术与生活的链接,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郭沫若有诗云:“一箭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徐州剪纸粗看之下,线条简洁,形象写意,高朴似不着痕迹。细品之间,手法游刃有余,仿佛浑自天成,却别具精准洗练之技巧和天真俊美之意趣。四、介绍山东剪纸特色:结合课本P31 学生自读课文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板书设计:12 剪纸中国 民间艺术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13课 风筝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作用,让学生对这一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有初步的了解。2.通过探索风筝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3.通过对风筝这一传统工艺品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作用 难点:体验这一传统工艺品的魅力教学准备课件 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问:对于风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了解风筝的起源、演变过程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2.课件展示:风筝由木鸢到纸鸢再到风筝这一演变过程。3.指名读文:分组读课文33页文字,进一步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三、知识链接: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对风筝这一传统工艺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四、拓展活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风筝以及潍坊风筝节盛会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动手做一做的冲动。五、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自我评价。六、布置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简易的风筝,放飞到天上去。 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第14课 泥塑一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我国制泥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泥塑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泥塑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泥塑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泥塑及成型方法,培养对泥塑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泥塑之美,培养对中国泥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泥塑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教学准备(学生)泥塑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泥塑一件,导入新课。二、欣赏、激趣:1.欣赏彩泥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泥历史和古代泥塑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泥塑,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泥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泥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彩泥作品,深入了解彩泥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泥塑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泥塑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泥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泥塑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泥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泥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泥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泥塑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三、了解泥塑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1)提问:泥塑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2.探究学习泥塑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4)通过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5)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探究成型方法。 (6)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五、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六、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泥塑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泥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泥塑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板书设计: 14. 泥塑民间艺术 无锡 惠山泥人 天津 “泥人张”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课题15孔子(上)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孔子的生平极其“仁”的思想。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礼仪之道,学会人“仁爱”,以“礼”待人。4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的生平极其“仁”的思想。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礼仪之道,学会对人“仁爱”,以“礼”待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二、朗读课文,自学生疑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2小组交流。3汇报。(1)孔子生平。(2)“仁”的思想。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 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 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 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怎样做?五、拓展延伸1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