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6.古诗两首 教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4398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36.古诗两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36.古诗两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36.古诗两首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返、苔”2个生字。2通过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句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庐山瀑布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诗仙”李白写的。看课件,直观感受。学生介绍作者,听。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瀑布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3学生自由读诗。4检查自读情况。5全班齐读。自由朗读朗读,评议,读准确。齐读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阳光照着香炉峰,香炉峰升起紫色云烟,远远望去瀑布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3)这么绚丽壮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4)学生自由练读。(5)指名读。(6)男女比赛读。2指导朗读三、四句。(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激流从三千尺的高空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飞落下来。)(2)指名反复读。读出壮观的语气。(5)全班朗读。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指明读进入情景,感受自由练习比赛读反复朗读朗读整首古诗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1全班比赛背。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壮丽神奇、气垫磅礴)3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勒出庐山瀑布气垫磅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比赛背诵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理由五、七、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2、画画你心中瀑布。教学目标1. 朗读、背诵古诗;2. 会写4个生字;3. 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4.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5. 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教学内容(1)掌握生字;(2)理解诗句;(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方法传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时间分配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教具板书1分钟1分钟15分钟20分钟1分钟2分钟导入语:“在我国陕西辋川有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那儿有连绵的山、有流淌着的溪水水、有茂密的参天大树。请同学翻开书本,老师所描述的就是书上的山水画面。有一天,诗人王维来到这个地方,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鹿柴,请大家齐读课题。”刚才有的孩子读的是请大家翻开书自己看看注释,再读读。柴:柴,读zhai,鹿柴是辋川地名,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外号“诗佛”。你们知不知道“诗仙”是谁?李白;“诗圣”是谁?杜甫;大家有学过他们的诗吧。苏轼曾说:“其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那么我们来学习感受一下王维诗佛在这首诗中是否有画。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古诗边听边把陌生的字词圈画出来鹿柴 唐 王维空山 不见人 但闻 人语响 返景 入深林 复照 青苔上同学们可以像老师那样,把句子按意思断开,帮助大家理解记忆。下面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在学习古诗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生字。那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生字,“鹿”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怎么写的.下面是一个比。老师示范了,大家在课本上自己认真的写一遍。给“鹿”组词(鹿角、鹿茸、指鹿为马)第二个生字是“柴”注意它在诗中的读音zhai,而不是chai。它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木。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的。下面是“返”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反”,注意捺要变点!然后再写走之底。给“返”组词(返回、往返、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接着是“复”,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写得对不对。老师写的是错的,“复”的意思是又,再。我们常说“日复一日”就是“一日又一日”的意思。所以大家要记住了,复中间是一个“日”,不要多写一横变成了“目”。这是错误的。没注意听的,默写写错了,老师要严厉地批评。它可以组词(重复、反复、康复、复苏)下面学习“照”,这一列的同学轮流给“照”组词(照片、照相、照亮、照射、按照、照顾、依照)注意照的写法。下面老师带大家理解诗句的意思。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空山不见人”。(空山见不到人的踪影)有没有同学知道下一句“但闻人语响”的意思?(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第一句直接描写空山的寂静。山为什么是空的呢?山里是不是真的什么也没有啊?不是,是因为杳无人迹,诗人看不到人,诗中“不见人”三个字,将“空”具体化。第二句“但闻人语响”,没有看到人,却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山里是不是很寂静?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没有人,但不会没有声。大家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声音。“但闻”就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开,只听见偶尔产来的“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怎么样,作者就用了这么几个字,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空旷幽静的山林。下面接着学习后面两句。“返景入深林”,西斜的夕阳映入了深林,这里“景”通“影”,“返景”就是夕阳的回光返照。这一句的意思是,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复照青苔上”,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大家想象一下浓密的森林应该是怎样的?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老师完整地翻译这篇古诗:“幽静的山谷里看不到人的踪影,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映入了深林,重新照射在地面的青苔上。”同学们在诗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那么同桌之间互相一句一句地翻译,背诵这首诗。(自由背诵)能背诵的来试着一起背一遍现在你能看到诗中的画了吗?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诗人写了20个字,通过反衬的手法,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我们也应该学会留心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四季不同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心情,多用心体会,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情境式导入注意引导同学回答;范读古诗注意用节奏带动学生的感情注意边讲解边示范注意对比讲解边讲解边示范引申解释词意 注意运用教学陷阱提问式讲解提问 翻开书本读标题回答“李白”、“杜甫”;背诵静夜思、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圈画生字词断句朗诵古诗一笔一划地在课本上写“鹿”发散性回答标注拼音跟读zhai一笔一划地在课本上写“柴”在课本上写“返”发散性回答回答“不对”或者不确定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回答回答记笔记记笔记想象记笔记记笔记回答: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自由翻译、背诵全班一起背诵鹿柴唐 王维空山 不见人,但闻 人语响。返景 入深林,复照 青苔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返反错误的“复”复照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情景交融,意味深长板书设计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 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 但闻/人语响。 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返景/入深林, 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 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复照/青苔上。 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