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26775.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40716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2677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2677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2677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二、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共有4个班。“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三、教学要求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1“植物”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生活周围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的特征,植物间的不同和共同点。2“动物”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让学生亲历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3“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用途。 4“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理解。5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四、具体措施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五、教学进度安排分单元(课)授课计划:单元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植物我们看到了什么1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在校园中确定数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校园的树木1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师课前选定几棵校园里的树,作为课堂中观察使用.大树和小草1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几种常见的小草观察水生植物1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植物的叶1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学生准备:拣一些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植物的共同特点1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动物寻访小动物1蜗牛(一)1蜗牛(二)1蚯蚓1蚂蚁1金鱼1动物的共同特点1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谁更硬一些1比较柔韧性1它们吸水吗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砖和陶瓷1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水和空气水1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谁流得更快一些1比较水的多少1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有重量吗1周次时间单元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一四9.1-9.5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各一朵,一株凤仙花。9.9-9.12种植我们的植物1学习掌握播种的技能。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9.15-9.19我们先看到了根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大白纸、长出许多根的种子、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一支试管、植物油。9.22-种子变成了幼苗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记录纸。植物光合作用相关资料。茎越长越高1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生长了四周左右的凤仙花。光合作用的课件开花了结果了1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花包括花兽、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各一朵,一株凤仙花。我们的大丰收1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五十3.25-3.29动物的生命周期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4.1-4.5蚕的生长变化1学习养蚕的技能。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放大镜,直尺,天平;多媒体资料。4.8-4.12蚕变了新模样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4.15-4.19蛹变成了什么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蚕蛾。4.22-4.26蚕的生命周期1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学生的观察记录、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课件。4.29-5.3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给动物分类。收集一些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我们的生命周期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收集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影像资料。十一十四5.6-5.10温度与水的变化温度和温度计1观察和研究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气温计、体温计各1支,水温计。自制温度计模型5.13-5.17测量水的温度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4杯不同冷热的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5.20-5.24水结冰了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冰块、保温杯杯、试管1支、纯净水、水温计5.27-5.31冰融化了1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烧杯(内盛冰块),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水珠从哪里来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水和水蒸气1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1小杯热水。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云、雾、雨、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十五十八6.3-6.7磁铁我们知道的磁铁1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准备一些生活中不同用途的磁铁6.10-6.14磁铁有磁性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磁铁和被测试物品等;杯子和水。6.17-6.21磁铁的两极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磁铁有两个磁极。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6.24-6.28磁极的相互作用1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无标识的磁铁。磁力大小会变化吗1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4个一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指南针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指南针。影像资料。做一个指南针1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十九二十7.1-7.5总复习5对本学期的知识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复习纲要7.8-7.12总结 2013年3月教案部分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能够用自己可以表达清楚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大树,学会与同伴交流;会拓印树皮;会写树的观察记录。 3、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树木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描述一棵大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的描述。 【教学准备】 用于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描述观察所见。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真正的大树。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观察到的那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2、描述建议:要用你们认为最能够说清楚的方法来描述。通过你们的描述,要尽可能地使大家想象出你们的那棵大树的模样来。描述要先从树的整体方面进行(树的高矮、树冠的模样、树干的粗细),再介绍局部(树叶、树皮、果实种子等)。 3、学生自由描述后,集体交流。 二、再观察描述大树的活动。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树的观察记录。 2、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记录课本第6页? 3、介绍拓印书皮图案的方法,课本第6页。 三、实地观察大树。 1、收集素材、完成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记录。对典型观察记录进行展示。 四、小结思考。 1、我们观察了很多棵大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关注像小草这样的小生命。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小草活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和狗尾草;一条树枝(樟树枝)和这种树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1、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小草?说说你们认识的小草。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二、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1、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木质茎、草质茎。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 三、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1、师:讲述维恩图的作用。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们记录观察的结果,两个图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大树的特点和只属于小草的特点,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2、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相同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3、师:指导学生填P9页的维恩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水上水生植物活动;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师:你认识哪些水生植物?(了解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情况) (2)、师:指导学生认识水生植物: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1)、师: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 (2)、生:画图。 (3)、交流: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1)、生:(猜测)水葫芦里面的结构 (2)、生:(观察)用小刀剖开水葫芦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学生用小刀时,教师要提示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 (3)、生:(交流)水葫芦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所以,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 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师:水葫芦和金鱼藻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生:(讨论)讨论水葫芦和狗尾草的不同和相同。 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狗尾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3)、生:填写维恩图。 作业:预习第5课:植物的叶;准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捡一些落叶。为每小组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 (2)、生: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要知道: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2)、生: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去发现: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预习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3、师:我们怎样观察? (1)量量:树干是否变粗了。 (2)看看: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3)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落下。 (4)瞧瞧:狗尾草会不会枯死。 (5)找找:树叶的变化。 二、观察树叶的生长变化 1、师:用直尺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2、生:量树叶的长和宽并记录。 3、师:感觉一下,这条树枝上大小不同树叶的软硬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4、师: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树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 5、师: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树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6、师:从树叶的大小变化、软硬不同、颜色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树叶都有一个生长过程就是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师:分小组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生:(交流)汇报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1、师: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我-的变化记录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变化记录表 树干 树冠 叶子 其他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2、师:这样坚持下去,我们还可以知道大树或小草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作业:预习第7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1、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你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生:回忆记录: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P17页书上的记录单里。 3、师: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呢?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4、生:学生思考后,交流、填空。阅读P21页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 5、师:你能用维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6、生:画维恩图,师检查。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师: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2、师:先来了解向日葵的一生。 (1)师:请看课文P17页插图: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2)生:看图观察、思考、汇报。 (3)师: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师:再来了解一棵大树的一生。 (1)师:看课文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 (2)生:看图后说出自己的意见。 4、师:你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和大树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5、生:向日葵和大树,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6、师:请大家看资料库:课文P19页:“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7、师:看完后,你们有什么体会? 8、生:汇报。 9、师:(学生汇报后)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10、生:(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师:请大家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生:(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植物的共同特点 3、生:(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师:(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作业: 1、阅读P19页资料库里4篇文章,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第2单元:动物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三课蜗牛(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第四课 蚯蚓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认真观察,有目的的有序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能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与本组成员合作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喜欢观察和研究动物。3、科学知识目标:能够知道蚯蚓的身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及其他相关知识。能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蚯蚓若干条、毛巾、沙子、土、水、纸盒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猜蚯蚓” 课前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这是什么?”接着检查学生准备材料情况,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好准备。二、观察提问“问蚯蚓”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蚯蚓,大家最想知道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三、玩中探究“玩蚯蚓” “这节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你们喜欢吗?” 让各小组学生开始思考探究办法,制定探究计划,并进行探究活动。提醒学生每组可以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议题来探究;巡视各组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师发下几条蚯蚓,激起其他同学迫不及待地也想要领走蚯蚓:“谁敢自己上来抓一条蚯蚓下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分组探究:蚯蚓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你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比谁的实验设计得好,谁的发现最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小结:各组汇报,交流讨论“我们发现”教师表扬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实验的小组。对于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应注意提示,例如“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可以提示学生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本活动的重点不是要测量出蚯蚓的准确身长,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测量的方法。第二课时四、交流学习“说蚯蚓” 1、谈话,引入新的探究活动蚯蚓的生活习性。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关于蚯蚓的各方面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形成对蚯蚓的整体认识。完成实验报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实验目的,切实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2、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你认为?”“你想研究?”“怎样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方法,找老师领取器材,展开研究“蚯蚓喜欢温暖的还是寒冷的环境?”“蚯蚓喜欢阴暗的还是明亮的环境?”“蚯蚓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的环境?”“蚯蚓喜欢土还是喜欢沙子等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实验活动的开展。各组填写实验记录。交流汇报。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五、实践探索“养蚯蚓”尽管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出结论,对蚯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比如:蚯蚓吃什么?怎样繁殖等等。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学会养蚯蚓。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记下蚯蚓的新发现、新感受,培养他们认真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直接兴趣。课外活动:饲养蚯蚓,观察蚯蚓能为人类做什么?总结时渗透环保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好机会。第五课 蚂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学难点:对观察方法的探究。教学准备: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教学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们带来了什么?2、出示课题:蚂蚁。二、激发探究欲望。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五、课外延伸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第六课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七课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