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3510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 三 年 级 数 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时间授课内容(课题、节次)课时备注18.289.8时、分、秒429.119.15万以内加减法(一)439.189.22万以内加减法(一);449.259.29测量459.299.30测量1610.110.8国庆放假710.910.13万以内加减法(二)4810.1610.20万以内加减法(二)4910.2310.27倍的认识;口算乘法41010.3011.3笔算乘法41111.611.10笔算乘法41211.1311.17笔算乘法41311.2011.24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41411.2712.1长方形和正方形41512.412.8分数的初步认识41612.1112.15分数的初步认识41712.1812.22数学广角41812.2512.29总复习3元旦放假191.11.5全册复习4201.81.19全册复习4211.22期末考试第( 一 )单元课题秒的认识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借助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1分、1秒的长短。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 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反馈: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如果是电子表,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4、 体验1秒钟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小结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三、 巩固练习1、做练习十四:12、补充: 3、活动:板书设计:秒的认识1分=60秒 想一想: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作业设计:a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一 )单元课题时间的计算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猜谜游戏引入: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走一圈呢?时针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4、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 )分(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小结 a、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3时=( )分 2分=( )秒3、教学例2:(1)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 讨论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4、请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2、填空:3、竞赛: 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例1:2时=( )分a、 60+60=120分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 4530=15,是15分钟。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一 )单元课题时、分、秒的巩固练习课型练习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巩固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完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二、补充练习1、我能填得准(1)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 )针,它记录的时间比( )针和( )针都短。(2)80秒=( )分( )秒2、我能算得快5秒5=( )秒 50秒18秒=( )秒15秒+40秒=( )秒 3时+65分=( )时( )分1时30分+2时25分=( )时( )分3、我能更细心(1)小明每天睡眠约9( )。(2)小兰玩跳绳,跳20下大约用10( )。(3)小刚吃一顿饭大约用20( )。三、梳理本单元内容 指名板演大纲四、小结板书设计:时、分、秒的巩固练习1时=60分1分=60秒 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 2892连加、连减:5230757305 553067210786207 75408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3534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观察、总结2练一练,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3、出示例题:39+44交流的算法:39+40+4=83 40+44-1=834、小结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1530425408 39206 2415372683172442443972362、P12第1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计算下面各题(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3534=69 39+44=8335+30+4=69(34+30+5=69) 39+40+4=83(44+30+9=83)35+4+30=69(35+4+30=69) 39+4+40=83(44+9+30=83)35+35-1=69 40+44-1=83(30+30)+(5+4)=69 (30+40)+(9+4)=83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二 )单元课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2、口算:76-20 45-30 25-4 89-3二、新课1出示例2(1):6454(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2.出示例2(2):65-48=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方法: A65-40-8=17 B65-8-40=17 C65-50+2=17D(15-8)+(50-40)=173观察对比6454和65-48两题有什么不同?4练一练: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352462-1872257528354028546430721581377218721527162.P13第5-8,独立做,再订正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70 400( )320( )538687( )50 ( )7290 63( )17四、小结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65-48=17A65-40=25,25-8=17 B65-8=57,57-40=17 C65-50=15,15+2=17D15-8=7,50-40=10,10+7=17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二 )单元课题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课型新授第3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准备1拆数游戏(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480,520,790,210,630(2)把下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360,720,270,450,840,9802口答:(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3口算:(1)2040300(2)30040020(3)6020300(4)30020060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6(1) 380550想一想380加55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计算过程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2、出示例6(2) 550380问:550减38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 分组讨论,指名说过程并板演3、小结: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退1。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三第1-3题。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 380550 930 550380170 380 550 + 550 380 930 170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二 )单元课题万以内加减法估算课型新授第4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3、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求近似数: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2.口算: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二、新知研讨1出示例4,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2延伸拓展: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分组讨论,指名回答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三、形成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2完成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三第7、8题。四、课题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共441个座位221+239=200+200=400 不能确定 221+239= 220+230=450 坐不下 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二 )单元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综合练习课型练习第5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及相应的估算。2、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教学难点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9题。先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0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完成教材P18页练习三第12题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三、技能训练。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P18页练习三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四、练习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360+280= 710+280= 490-270= 800-270=360 710 490 800+ 280 + 280 - 270 - 270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第( 二 )单元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第6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本单元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准确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总结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准备学习 1出示口算卡片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P19第1题。二、基本训练。1教材P19 “整理和复习”第2题。 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完成P20第2题。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P19“整理和复习”第3题。 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完成P20第3题。四、复习总结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650 370 840 750+ 340 + 480 - 560 - 540作业设计:a 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教学反思第( 三 )单元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师:你是怎么想的?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第( 三 )单元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引入:昨天同学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2、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3、全班交流。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用分米量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3、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四、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分米=10厘米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第( 三 )单元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认识千米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2)汇报:(1)说一说走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走1000米大约走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汇报:1千米=1000米(3)体验1000米有多远。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3、填空:1千米= ( )米 1米=( )厘米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四、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作业设计:1、 必做:练习册2、 选做:思考题第( 三 )单元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练习第4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2、选钥匙开门;第一道门: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二、巩固、运用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4、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3千米=( )米 7公里=( )米48千米40千米=( )千米7600米2600米=( )千米作业设计:1、 必做:练习册2、 选做:思考题教学反思第( 三 )单元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第5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一只熊约重多少千克?2、引出课题二、探索新知1、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1)出示例7,认识“吨”(2)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3)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2、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8,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3、吨的估算(1)出示例9,分组讨论(2)指名汇报,总结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完成P32做一做3、独立完成P34的第1-3题,集体订正4、P34第4题,指名回答。5、拓展延伸:P34第5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作业设计:1、 必做:练习册2、 选做:P34第5题第( 三 )单元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第6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4、指名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教学反思第( 四 )单元课题1、万以内的加法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运用计算方法检验和验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基础训练 口算: 求与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2、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1:271+122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小结方法。2、教学例2:271+31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书写竖式,指名板演讲评: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3、小结 三、巩固练习1、P37做一做,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P39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P39练习八第3题,连一连4、P39第5题,指名说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四、小结板书设计:万以内加法 271+122=393 271+31=302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393 302 1174作业设计:1、必:练习册2、选:思考题第(四)单元课题1、万以内的加法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运用计算方法检验和验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3、估算: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野生植物445 野生动物298,你能估计出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2、笔算列竖式做精确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3、怎样验算呢?指名说一说,并板演4、小结三、巩固练习1、P 39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P 40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P 40第8题,同桌讨论完成订正4、P40第9题,指名说一说四、小结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445+298=743(种)445 验算: 298 + 298 + 445 743 743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第( 四 )单元课题1、万以内的加法课型练习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应用法则准确地计2、 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3、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难点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复习1、用竖式计算:919+80 281+64 719+253 409+3042、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说不全再补充二、 练习1、P39练习八第2题 先估一估,再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39第6题订正时,指名说方法 3、P39第5题先说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4、P39第4题定时,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确三、拓展提高 P40第10题,分组讨论,指名汇报四、小结板书设计:万以内的加法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教学反思第( 四 )单元课题2、减法课型新授第4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教学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2、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题1(1)432-322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指名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题1(2)435-86现在我们把322改成86,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边讲边板书。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法则还用遵守吗?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三、练习1、独立完成P41做一做,板演订正2、判断对错:321 628 7324 158293 ( ) 473 ( ) - 2538 ( ) 847 ( )238 145 4786 6753、计算练习四、小结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减法435-322=113 435-86=349435 435 - 322 - 86 113 349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第( 四 )单元课题2、减法课型新授第5课时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复旧引新1、 口算78-19 50-24 130-15 280-42 31-2947+34 96+25 105+67 238+19 347+532、竖式计算680-49 290-73 169+288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1)怎样列式?你会算吗?(2)403-158,独立计算,指名板演(3)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2、怎样验算?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小结:可用减法验算,也可用加法验算。3、小结计算法则三、巩固练习 1、P42做一做,独立做,再订正2、P44第2-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改错: 1 4 7 7 8 0 4 6 4- 2 8 - 5 1 - 2 2 31 2 9 7 3 9 2 4 1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减法403-158=245 403 验算: 403 245 - 158 - 245 + 158 245 158 403 作业设计:1、必:练习册2、选:思考题第( 四 )单元课题2、减法课型新授第6课时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73-19 50-34 250-15 320-42 310-2969+34 76+25 136+67 416+19 507+532、竖式计算390-73 315-89 391+367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昨天小红妈妈去超市购物,销售清单如下: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爸爸应准备多少钱?2、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558+225+16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你最喜欢哪种方法?3、小结计算法则三、巩固练习 1、P44第2题,独立做,指名板演订正2、P44第7题,独立做,再订正3、P44第6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4、P44第8题,同桌互相检查订正四、总结: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减法558+225+166=949(元) 558 560+230+170225 =560+400 + 166 =960(元)949 作业设计:1、必:练习册2、选:思考题第( 四 )单元课题2、减法课型练习第7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利用口算卡片进行练习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法则二、练习1、P45第10题 分组计算,比一比哪组最快2、 P45第1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837 330 1081 937 230 1091 1037 2674、P46第12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5、P46第13题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6、P46第14题分组讨论,指名汇报三、 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1 5 7 7 2 0 4 0 4+ 2 8 - 5 1 - 2 2 3 作业设计:1、必:练习册2、选:思考题教学反思第( 四 )单元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第8课时教学目标1、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3、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整理归纳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对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组内交流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413+587 229+85 671+322 160+5941)哪些算式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862-715 739-58 310-224 400-3191)哪些算式的十位相减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P47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P48练习八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P48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 P48第3题 先自己改正,指名说出错在哪里4、 P49第6题 分组完成,指名回答5、 P49第7题 分组合作,指名汇报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423 500 501 301+ 349 - 453 +389 - 84 762 157 880 227作业设计:1、 必:练习册2、 选:思考题第( 五 )单元课题倍的认识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小白兔给大家带来了礼物:2个胡萝卜,6个紫萝卜。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引出课题并板书:倍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1、圈一圈:初步感知“倍”把2个胡萝卜看成1份的话,紫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圈在练习纸上。(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圈。)你是怎样圈的?小结:像这样2个胡萝卜,是这样的1份,紫萝卜有这样的3份,就说紫萝卜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3个2,2的3倍)2、猜一猜:探索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小黑兔说我拔的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出示10个白萝卜)猜一猜有几个白萝卜?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式计算吗?3、摆一摆,理解概念P50做一做,按要求摆一摆。根据自己的摆法,说一说红圆片的个数是多少,怎样算出来的?4、出示例2 你知道了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 独立思考,指名分析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小结三、层次练习,深化新知1、P53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P53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3、P53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P54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3个2根 5个2根6里面有3个2 10里面有5个2 6是3的2倍 10是5的2倍 63=2 105=2作业设计:1、必:练习册2、选:思考题第( 五 )单元课题倍的认识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倍是两数之间的比较关系,能借助图等手段表述关于倍的语言2、在经历倍的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渗透比的思想方法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能够说出算出一个数的几倍教学难点建立倍比关系的表象并加以深化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