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32492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约65课时设计日期2012年8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对所学知识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关键。从学习内容上看,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 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 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 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 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 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 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 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测量4 课时左右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 课时左右3、四边形9 课时左右4、有余数的除法12课时左右5、时、分、秒5 课时左右6、多位数乘一位数10课时左右7、分数的初步认识8 课时左右8、可能性5 课时左右9、数学广角4 课时左右10、总复习5课时左右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讲授、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读写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实施策略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 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 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 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6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8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在第三册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关于质量单位方面: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质量单位“吨”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课程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2、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3、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三)实施对策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或质量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是,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4.安排学生操作活动时,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领导。 5.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单元内容操作性很强,同时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合理安排动静时间。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8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9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从内容上看: 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课程目标: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加法3课时左右2、减法、2课时左右3、加减法验算 3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对于计算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师可在难点处适当加以引导;要注重对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帮助。 2、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计算方面的练习;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课程评价(一) 学习过程的评价(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6课时设计日期2012年10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习内容上看,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从学生方面看: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课程目标:1、初步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四边形1 课时左右平行四边形1课时左右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4课时左右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讲授、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读写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实施策略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4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9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习内容上看,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从学生方面看:“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课程目标:1. 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2.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1课时左右2、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1课时左右3、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1课时左右4.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念的形成,从而为计算教学做好准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形成之间,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在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上,教材提供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这些内容恰当真实地反映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分析和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三年级数学上册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4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10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从内容方面看: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课程目标:1. 认识秒、感知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 丰富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秒的认识1课时左右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课时左右3.计算经过的时间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十五中让学生估计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整理书包等的时间,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教学时,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更丰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11课时设计日期2012年11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内容方面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目标:1、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 2、根据情境解决问题。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口算乘法3 课时左右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3、整理复习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1 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讲授、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读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实施策略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6、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5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11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内容方面看: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从学生方面看: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课程目标:1.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3.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左右2几分之几。1课时左右3 、分数的简单计算:3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数的概念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4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11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从内容上看: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课程目标:1. 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2课时左右2、可能性的大小2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西大街下庄河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3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11月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从内容上看: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 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课程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简单的搭配1课时左右2、简单的排列1课时左右3 简单的组合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班班通,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不要提高要求。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有 效 性 评 价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 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分 5 题以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 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 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 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人教版 数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学期 复习课程纲要学校名称下庄河学校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穆彩红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5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1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通过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从内容方面看: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六部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排列、组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课程目标1、熟练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熟练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能熟练地计算 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4、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 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 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7、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 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