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卷1 (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1934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卷1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卷1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卷1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卷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B液氧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从物质中是否含有氧气去分析【解答】解:A、水不是氧气,所以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B、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正确;C、过氧化氢中不是也不含有氧气,所以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D、高锰酸钾汪是也不含有氧气,所以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要含有氧分子,就要含有氧气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离子【难度】易【专题】微观模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定义及有关的性质分析有关的叙述: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A不正确;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故B正确;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C正确;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原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由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要认识微粒的客观存在,建立微观粒子的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3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考点】元素【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产品这里的钙、碘、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解答】解:A、碳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A错;B、氧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B错;C、氧分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D、二氧化碳分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5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决定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D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的结构;离子;元素;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说法正确,故A正确;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B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C正确;D、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构成和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知识应用6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八月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C、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氧分子的浓度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考点】元素【难度】易【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AD钙奶”中的“钙”是宏观概念,指的是元素,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区别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以水为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8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属于同种元素C都属于阴离子D属于同一种原子【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解答】解:A、前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两者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2,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后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两者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3,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的粒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黄金C金刚石D干冰【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已知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6B56C82D86【考点】相对原子质量【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题意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中子数为26+4=3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30=56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1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从图示看出:水分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说法正确;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能根据图示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和癌症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A核外电子数为34B核电荷数为79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考点】原子的结构【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B、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电荷数为34,故说法错误C、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质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D、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中子数为7934=45,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13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4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AH2O1个水分子B1个钠离子C3Fe3+3个铁原子D2H2个氢元素【考点】元素符号;离子【难度】易【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A、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即可,1一般省略不写;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2H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不论个数,只论种类【解答】解:A、H2O1个水分子,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故A正确;B、1个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Na+,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合,故B错误;C、3Fe3+表示3个铁离子,而3个铁原子的化学符号为:3Fe,故C错误;D、2H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不论个数,只论种类,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15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化学式可以进行有关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分子的构成可以判定有关微粒的数目【解答】解:A、氧分子数:由于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只含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所以选项错误B、氧原子数: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氧原子数为2个所以含氧原子数相同因此选项正确;C、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不含氧离子,所以选项错误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含有相同的氧元素,此项说法错误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的认知情况,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整体认知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16(12分)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 ;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 【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原子的结构;离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分子、原子、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填:;(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故填:;(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填:;(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质子故填:;(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故填:;(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离子故填:【点评】解此题要了解各种微粒的电性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内容,难度较小17(10分)(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填空:2个磷原子 ;4个五氧化二氮分子 ;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2)请用物质构成与组成的理论回答: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考点】元素;离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中【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2P;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五氧化二氮分子可表示为4N2O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KO4;(2)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是指元素;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1)2P;4N2O5;KO4;(2)元素;氢原子和氧原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8(10分)如图中的、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4)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考点】元素周期表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意义进行解答,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填:19.00,20;(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10+x=18,x=8,故填:8;(3)B和C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填:BC;(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B和A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三、实验题(共23分)19(23分)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其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难【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解答】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