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测试题试卷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1798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测试题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测试题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测试题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上)期中语 文2018.10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班级、姓名、学号。2本试卷包括五道大题,共5页。考试时间120分钟。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5. 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基础知识,完成1-2题。(共20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14分)(1) 桑之未落, 。(氓)(2) 身既死兮神以灵, 。 (国殇)(3) 迢迢牵牛星中刻画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的一句是 , 。(4) 归园田居中用比喻表现陶渊明向往田园的两句是 , 。(5)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6)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 ,俯身散马蹄。(白马篇)(8)雄姿英发。 ,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9)青山遮不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2.文学常识(6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其中的诗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B诗人常因诗作特点鲜明而获雅号,如人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称王维为“诗佛”,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C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朝和唐朝以后的诗歌统称近体诗。D宋词分豪放和婉约,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易安体”风格。(2)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 ,“神瑛侍者”是 。(每空1分)(3)宝玉给黛玉起的表字是什么?( )(1分) A颦颦 B潇湘妃子 C可卿 D宫裁(4)宝钗“天生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必须吃什么药才能医治?( ) (1分) A人参养荣丸 B冷香丸 C玫瑰露 D茯苓霜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3-7题。(共11分)(一)阅读苏幕遮,完成3-5题。(5分)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 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4“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5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3分)(二)阅读出塞,回答6-7题。(6分)出 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诗歌第二句紧承上句,暗示 ,表现出诗人对 的深厚同情。(2分) 7在诗歌三四句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10题(共8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8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0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5分)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 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1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13.这个故事成为习见的成语_。 (1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6分)把栏杆拍遍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一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文章有删改)14“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5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16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3分)17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六、作文 ( 40分) 1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提起“玩”,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微笑,都会回忆,都会憧憬,都会渴望“玩”,祭奠着童年,伴随着少年,吸引着成年,刺激着老年。小小的“玩”,与人的一生相纠缠。“玩”可以组合成“玩耍”、“玩笑”、“玩乐”、“玩物”、“玩赏”、“玩味”、“玩弄”、“玩偶”含义不一;生活中还有“玩儿火”“玩儿票”、“玩儿命”、“玩儿不转”、“玩儿完”情态各异。爱默生说:“懂得如何玩乐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才能。”细细想来,还真不能“瞎玩”。因为,无论哪一种“玩”都镌刻着岁月和自我;因为,不是每一种“玩”都记录着深刻与精彩。看似简单的一个“玩”,却透着心情,透着个性,透着感悟,透着智慧,透着视野,透着境界亲爱的同学,现在轮到你来“玩”了!请亮出你的水平,“玩”出你的风采。以“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语文试题答案一、(共20分)1(1)其叶沃若;(2)子魂魄兮为鬼雄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6)无边落木萧萧下; (7)仰手接飞猱 (8)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9)毕竟东流去 (10)梧桐更兼细雨 2(1)C (2)林黛玉 贾宝玉 (3)A (4) B 二、(共11分)(一)(共5分)3、 B(1分)4、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 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1分)5、要点: 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 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喻离情 。(3分)(二)(共6分)6边防战事多 久戍边关士兵(2分,每空1分)7三四句直写古代名将李将军当年之威,一方面表达对李将军的景仰,另一方面抒发巩固边防、保卫国家的豪情。另外,语带讽刺,还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3分,每个要点1分)三、(8分)8.(2分)D 9.(2分)C10(4分)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四、(5分)11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 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3分)12. D(1分)13. 三人成虎(1分) 五、(16分)14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 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每点2分)15对比或衬托 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1分);二是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描述(2分);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1分)16“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形象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每方面2分) 17从气势上看,辛词充满金戈之声,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1分)从内容上看,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悲壮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2分)从情感上看,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1分)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