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背影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1745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背影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 背影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 背影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背影教学目标课题背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线索,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文中父亲的形象。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朴实自然的语言,学习文章在记叙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赏析散文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对长辈的敬爱之情。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背景材料1917年,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读准字音搀扶(chn) 交卸(xi) 奔丧(bnsn) 狼藉(j) 赋闲(f)迂腐(y) 栅栏(zh) 琐屑(suxi) 差使(chi) 典质(din)踌躇(chuch) 蹒跚(pnshn) 颓唐(tu) 举箸(zh)簌簌(s) 拭泪(sh) 游逛(un)辨清字形簌(s)簌簌 藉(j)狼藉 籁(li)万籁俱寂 籍(j)籍贯躇(ch)踌躇 琐(su)琐屑箸(zh)举箸提笔 唢(su)唢呐著(zh)著书立说 锁(su)锁链理解词语【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亏空】所欠的财物。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惨淡】凄凉;萧条;不景气。【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勾留】短时间停留。【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车船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妥帖】妥当合适。 【踌躇】犹豫。【脚夫】 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小费】顾客、旅客额外给饭馆、旅馆等行业中服务人员的钱。【警醒】睡眠时容易醒来。文中是不要睡得太沉的意思。【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料理】办理;处理。文中指照顾。【月台】火车站的站台。【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拭】擦。 【一股脑儿】通通。【颓唐】衰颓败落。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膀子】胳膊。 【箸】筷子。【大去】委婉语,指死亡。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触目伤怀】文中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朱自清的背影就像这两首歌一样,曾深深地感动过几代人。这是因为,情到深处自然真;这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美好在漫长而短暂、匆忙而平淡中遗失。让我们在赏读背影中,学会珍惜,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感动。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记叙了作者与父亲奔丧完毕,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这些背景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第三部分(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品味亮点词语】1.体味“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一句中“蹒跚”一词的妙处。“蹒跚”一词很关键,父亲在平地上走路都是蹒跚而行的,可想而知上下月台就更加难了,更加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一句中,为什么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3.“两脚再向上缩”,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集中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地紧张啊!4.“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倾”字妙在哪里?“倾”字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感悟精彩句子】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为儿子着想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关心。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5.“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6.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真是太聪明了”是反语,表达了对父亲临行前细心关照中所蕴涵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7.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两个“自然”表现了对父亲老年性格发生变化的理解,比在浦口车站时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分析主体形象】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四次。(1)第一次:点题的背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此处的“背影”,只是开门见山地引入文章。作者的意图在于为后文做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2)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买橘时的场景之中。作者先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勾画出父亲的大体外貌,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然后作者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3)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与儿子告别后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此时依依惜别,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4)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出现在读父亲来信的情景之中。父亲老境颓唐,信中寥寥几语,令人酸楚不已。同时父亲对儿子的惦记依然如故,这就使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我”对父亲的殷切怀念和感受交织在一起。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了“我”的哪几次流泪。(1)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眼泪”,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景伤情的悲哀。(2)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感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理活动。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3)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4)第四次的“泪”,是接到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浓烈的思念之情。写作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线索明晰,结构严谨。“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开篇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成功地表达了父子情深的主旨,同时照应了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2.在记叙和描写中抒情。本文有着很浓的抒情气氛,但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刻意渲染。本文所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等),但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父子间的深情。例如,父亲的爱子之心、儿子的无限感动,都融合在了父亲爬月台时“攀”“缩”“倾”等动作之中;父亲的一句句叮嘱,饱含着对儿子的关心和不舍之情。教学板书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首先理清课文线索,分析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五句朴实的话语。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导入课文。教学中运用了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出现的“送别背影”、父亲说的“五句话”,品悟情感的跌宕。选用语言实例赏析,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感恩与回报。传统文化 “背影”的文化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多是“严父”,母亲才是“慈母”,更有“君子抱孙不抱子”的说法,因而孩子对父亲往往是敬多于亲,畏多于爱。在中国传统中,父亲并不擅长正面、直接地表达对子女(特别是儿子)的爱,背影中的父亲很爱儿子,但分别时叮嘱的话却极少、极平常;子女也不习惯正面、直接地表达对父亲的爱,背影中儿子因看到父亲的背影而流泪之后,赶紧拭干了泪,怕父亲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因此,“背影”就成了表现中国父子之情的绝佳形象。一方面,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行胜于言”,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另一方面,儿子对着父亲的背影流泪,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父子双方表达的情感并不是由“背影”而来的,但情感强烈而又富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表达本身却是因“背影”而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