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2017精品.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1296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2017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2017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2017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一章科学入门课 题1.1 科学并不神秘日 期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重点难点分析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比如把夹气球的橡皮筋用软夹子代替,同时可以适时的提出潜水艇的概念,说明此原理从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引入:科学入门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 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 火山爆发,地震等用视频呈现 不明飞行物(UFO)、含羞草、间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图片呈现 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PS:突出变化的 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 3、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4、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P5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做,同样下面的同学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此做出假设(注意看清楚实验条件)。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 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 四、课堂练习:P7 课堂里做,如果来不及让学生回家去做。五、课后作业:1、作业本第1节第三题的实验做简单的说明:没有铁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设是在做实验之前提出的。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 题1.2走进科学实验室日 期教学目标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1、教具:P6 图1-13 、P7图1-14 、P8 图1-15 、放大镜12个、课件用到的2、2、一些网址:可从新浪网的科技频道里找到3、用到的课件,主要是判断,下载地址 http:/www2.dhxx.net.cn/zxzr/kejian/41.rar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常用仪器介绍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2、停表3、天平和砝码 (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4、电流表电压表 (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5、显微镜 (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6、酒精灯 (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1、鸡蛋上浮实验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5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6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三、判断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指纹实验2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把指纹映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五、其他测量工具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六、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2节 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这节课考虑到学生刚进中学,没有过化学实验的经验,所以,先通过老师的师范和个别学生的动手示范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里。让学生知道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时间比较紧,因为学生的操作有快有慢,所以,用放大镜看指纹这点,可以在以后的实验中去穿插。课 题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日 期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重点难点分析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一个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课件,避免了老师在讲堂上师范学生看不清楚的问题。找了一些特殊物体的特殊的测量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测量工具,让他们课后进行教室的测量,包括教室的门窗,课桌椅,甚至电视等等课前准备好各种尺和做测量体积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物品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测量的重要性: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 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 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 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二、长度单位: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 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 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 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 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 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1、测量工具的选择: 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P12 2、测量方法:(P12讨论) 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 2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五、现实生活中体积的印象: 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体积,小的用(ml)表示:如洗发水、可乐、牛奶等,大的用(L)表示:如集装箱、饮水机的水桶等。 比较买洗发水的时候,买大点的合算还是小点的合算。六、体积的常用单位: 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 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 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七、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1、对于规则的固体,我们可以用前面学的知识,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 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借助另一个常用的工具量筒。 (1)量筒的使用,测液体体积(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1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凸液面提及一下) 3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叫学生读数。 可以叫高点,矮点的不同的同学上来读数,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比较,有差异比较寻找原因,指出并纠正错误。(估读) (2)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把物体放入量筒,看水面上升了多少,然后叫学生上来读数 注意:不要把水溅出;思考:(1)如果量筒的水是满的,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来测物体体积? (2)我们不知道一个杯子里水的体积,但我们有一个量筒,我该怎么测? (3)给一个小圆柱,先用尺测体积,再用排水法测,比较两者结果。八、课堂练习:第6题留到课后做九、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3节;预习明天的实验。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 题1.4 温度的测量日 期教学目标1、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重点难点分析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读数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水,冰块,各种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引入 1、让学生回答以前用到过的实验测量仪器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测量?(亮度、硬度、温度、时间长短等等) 3、总结,引出温度的测量二、感觉温度实验 在两个大烧杯里分别倒有冷水、温水,另一个烧杯里放常温水。叫8个同学上来,分成两组,先分别在冷水和温水里浸一下手,然后叫学生把手放入常温的水里,并告诉大家常温水是冷是热。 答案不一样,叫学生讨论为什么? 总结: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所以,用直觉去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如:冬天感觉井水热,夏天感觉井水冷(相对论)三、温度计 我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1、温度计有哪几种呢?体温计,家庭气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等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课件)书P15 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摄氏温度:(课件) 摄氏温度的规定 (验证的方法) 实验:冰水混合物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高山上,沸点低,高压锅,压力大,沸点高) 1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份为1摄氏度。(比较不同温度计0100距离是否一样大)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在做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课件)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看书后,叫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或一定要这样操作 总结:(课件) (练习) 体温计:(课件简单介绍) 正确的读数方法五、其他温度计 我们一般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现代科技中,我们还用到其他很多测温度的工具。 1、色带温度计(婴儿) 2、卫星的遥感(拉登,卫星观测) 3、天文学(课件) 不同温度计原理是不一样的六、课后练习:作业本,并预习明天的实验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 题1.5 质量的测量日 期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重点难点分析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天平,所以,在天平的使用上,尤其是调平、游码的读数等等应该重点强调,可以在学生的错误中进行教学。对质量的认识可以适当的提出重量的概念进行区别和补充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课件,天平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引入: 举例说明生活中要用到质量的例子(P17的两个图)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质量有关的事物(克、千克) 如:买菜、体检等等二、质量的含义: 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怎么样,物体的质量都是不变的,除非物体本身发生了变化。人在月球变轻,是重力变小,质量不变。人从小到大,质量的变化,长大。一杯水一桶水比较。三、质量的单位: 介绍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国际千克原器介绍:最初,4时,1000CM3蒸馏水的质量为1千克;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高、直径都为39MM)1千克2200克2斤20两 (1000辆黄金?克)千克(Kg),克(g),毫克(mg),吨(t)之间的单位转换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准确的值为多少?如:一只苹果,0.15千克;学生体重,50千克;500ml矿泉水,0.5千克;铅球,4千克;大象,6.0103千克然后对一些不同数量级的物体进行质量的估算:可以参考P18的图140四、质量的测量: 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电子秤,电子分析天平,杆秤,物体天平,弹簧秤等等。(测量都是和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称大象?) 托盘天平(实验室常用) 1、介绍。原理:依靠横梁平衡的原理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结构:托盘,横梁,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底座和砝码。 2、操作。放平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平(调节横梁螺母)称量读数记录整理(先拿砝码)P19 3、天平的维护,注意几点。 1先看称量范围,称量的时候先估计,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2不能用手摸托盘和砝码,要用镊子。 3砝码由大到小轻拿轻放。 4读数时,右盘砝码游码(游码读左边)。 5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五、课堂练习:p19 小结 讨论:如果砝码放左边称得变大还是变小?六、课外作业:作业本,预习实验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 题1.6 科学观察日 期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科学观察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重点难点分析1.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2.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通过网络查找了一些有关时间历史、从古到今各种测量时间工具的资料,做成了PPT课件。时间特展:http:/aeea.nmns.edu.tw/aeea/Time_exhibit_c.html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设问导入: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新课题。二、新课教学: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我们的指纹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不同手指的指纹可能不同。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3. 选择个其中的一个手指(如中指),用红色印泥将那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自己的指纹与同桌的指纹印相比较是否相同?不同的人的指纹不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1观察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易引起错觉的图片),并表述观察结果。学生:表述观察结果。教师:评价同学的表述。提问: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否相同?银行教师: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不相同的,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请同学们再观察P14图133和134,回答:图133中的直线是直的吗?图134中的圆是同心圆吗?。让同学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答案的方法,并让同学进行实践。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发表意见,进行验证。根据自身体会,加深认识讲解: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2实验室里的仪器教师:利用图133,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教师:我们来研究一个关于鸡蛋沉浮的实验。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仪器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学生实验步骤: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2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现象1、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深入水底_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慢慢上浮,最后浮在水面为什么加入一定量食盐后鸡蛋会上浮?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课后探究把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 题1.7 科学探究日 期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难点分析科学探究是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为载体。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认识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如何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怎样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策略:引导一一 探索法媒体:课件科学探究教学用具: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苹果或香蕉等)。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引人新课: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曾经在我们脑海中盘旋过,例如:(1)当我们跳起后,不论跳得多高,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2)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的大树?(3)我们又是怎样从小小的婴幼儿长到现在的青少年?小结: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思考过,但你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一一科学探究。2、了解了“天花和牛痘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科学家所进行的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自己身边的探究。二、新课探究:(一)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出示两台灯。问: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台灯?生:有。问:你们会使用台灯吗?生:会。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台灯的操作。(现象:一盏台灯亮了,另一盏不能亮。)问: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生:一盏台灯亮了,另一盏不能亮。问:从观察的现象中,你思考到什么问题?生:台灯为什么不亮?问:你认为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生:可能停电了;可能开关坏了;可能导线断了;可能插座末插好;可能灯泡坏了讨论:(1)原因1:停电,不可能,其余灯都亮着。(2)原因2:电线断了,可能性极小。(3)原因3:可能是插头、开关、灯泡中某一个部位故障。问:在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中,你想先验证哪个假设?为什么?生:灯泡。因为,灯泡可能性最大,检验灯泡最简单;问:我们怎么判断灯泡的好坏?生:(1)观察灯泡。(2)换新灯泡。(3)或将此灯泡换到另一台灯上。请学生演示(怎么检验?)。观察到现象:甲台灯亮了,说明是灯泡坏了。台灯不亮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现在请你说出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1、提出问题:台灯为什么不亮?我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根据观察,观察到乙台灯不亮,提出问题的发现往往在于仔细地观察。2、建立猜想与假设: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依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日常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越多,越有利于猜想与假设的提出。3、设计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的。在实验中你是如何验证假设的。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中收集证据,验证假设。4、得出结论:灯泡坏了。小结,上述过程是我们探究台灯为什么不亮芦的基本过程,也是我们研究其他问题的一般过程,更是科学家探究科学的一般过程,只不过科学家在探究申比我们更善于发现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能设计更好的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与假设罢了。我们称这个通过发现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后,我们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身边一些有趣的现象?(二)一起探究。1、脚印的探究。问:每天,我们都在行走,都会留下一串串脚印。你是否观察和研究过自己和同学们的脚印?生:没有。问:但有些人却十分关注人们留下的脚印,他们是谁?生:警察在犯罪现场勘察罪犯留下的脚印。问:为什么警察如此关注罪犯留下的脚印?生:可能通过脚印了解罪犯的身高、体重、职业、性别等。问:除了警察,还有哪些人关注人们留下的脚印?生:考古学家测量古代人脚印,希望了解古人的身高、体重、性别等。师:可见脚印可能与人的身高、体重、性别有关。现在我们主要探究: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问:你认为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到底有什么关系?生:脚印长度可能与身高成比例或身高越高,脚印长度越长。问:你是怎么想到的?生:小时候脚印小,长大后脚印大。问:你谅如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生此姐十实验脸证慢没 。通过测量不同人群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问:测哪些人的脚印长与身高的数据?生:测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多测组数据;问:测量时使用哪些测量工具?生:刻度尺和钢卷尺。问:怎么记录这些数据?(表格法和图象法)表格包括哪些内容,使表格记录有何优点?(便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何再次检验结论是否正确?(通过讨论、交流、另测数据检验等)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各部分的结构;在我们研究脚印实验中,我们可以直接测量脚印的长度。但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如当我们生病发烧时,能否直接观察到病变的器官?不能。这些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问题就家被包裹在盒子里的东西。该如何去探究呢?2、黑盒实验。出示一个盒子。问:首先从这个盒子开始。不打开盒子,该怎么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已有知识了解盒子里装的东西?生:通过实验测量与判断。问:怎么测量与判断?生:摇,感觉物体大小。移,估计物体的形状。吸,判断是否铁制物体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体验一下。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师: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盒内物体有多大?什么形状?估计是什么材料做的?并将操作记录表中,最后阐述自己探究的过程。看看哪组猜得最快、判断得最准确。请学生依据表格,阐述自己探究的基本过程当学生叙述之后,打开盒子,观察盒内物体,检验学生推测的结果。若学生判断错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判断错误?操作步骤是否合理了有没有更好、更接近被推测物体的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操作步骤)小结:对黑盒中物体的探究,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步接近盒中的物体。人们对许多问题的探究也是如此;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究也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渐逼近真理。思考:黑盒是否一定是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是黑盒问题?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台灯熄灭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所学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去探究了脚印和黑盒问题。除了今天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外,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界中,你还能发现或提出问题吗?你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轶事记录由于初一学生对科学探究较为陌生,生活经验十分有限,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有待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叙述电灯为什么会熄灭芦的探究,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产生直接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引人学生较为熟悉的台灯为什么不能发光芦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的意义;认识同学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对于脚印的了解,学生更多地是来自课本和影视的知识,属于司接经验。在课堂中可通过展示自己的脚印,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课后反思第二章观察生物课 题2.1 生物与非生物日 期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4、学会使用放大镜。重点难点分析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课件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有个形象的了解,并能根据外表或者生活习性的不同说出区别。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引入: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二、新课(1) 1、观察蜗牛 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 注意:珍爱生命 1使用放大镜 P30 移动被观察物体,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观察指甲、头发和课文上的文字已经其他。 2观察蜗牛的身体 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让学生上台指出) 【分小组进行,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纪律,发言,记录人等,可灵活一点】 3探究蜗牛的感觉 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举。 探究步骤: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1、我们的问题是: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5、我们的结论是: 小组总结,老师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其他参考课题】1、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2、蜗牛喜欢吃什么?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作业】: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PS: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规范。三、新课(2) 2、生物与非生物 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1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 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2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 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举。 【生物的基本标准】: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能进行新陈代谢要营养,要排泄会生长能生长、长大应激性对刺激有反应生殖和发育能繁殖后代遗传变异的特性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会变化,进化 4、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动物 | 植物 两界说:动物、植物 | 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获得营养的方式 P71 练习1、2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 (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 动物 | 植物 | 总结分类的理由,合并类似的区别 P34 【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四、关于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在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挖,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蚯蚓。 这种活动,学生兴趣很足,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所以,在观察前的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这样不至于玩是玩了,学没学。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 题2.2 常见的动物日 期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重点难点分析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课件的收集和制作,视频的效果会比图片更好。游戏的改编,游戏在全班进行,那种是或不是的异口同声的效果更有玩头。分类方法的突出和强调,中西方对于分类思维的差异的介绍。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引入】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先来看一个例子: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SONY摄象机 PARK钢笔 奥迪四驱车 德芙巧克力 飘柔洗发水雅戈尔西服 舒肤佳香皂 长虹彩电 罗蒙衬衫LG冰箱 电子狗 阿咪奶糖FUJI数码相机 广博笔记本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 如: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都已经被我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过了。 问: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一、动物的分类: 1、看课件,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四种动物分别具有什么特征?看哪组观察的仔细,想到的多。 2、举例: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 3、学生举例,说出分类的理由,并对这种分类方法进行命名。(逐级分法在讨论时进行引导,分两级) 大家都有自己的各种不同的分法,也就是说,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前面学过,人们为了统一的认识这个世界,设立了各种标准,同样,我们的分类也有标准林耐分类法。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那这堂课先来研究一下脊椎动物。【补充】?说明中西方对于分类的思维差异,激励更仔细的观察,更深入的去思考。 二、脊椎动物的分类: 读P36图,观察分析四种动物的脊椎骨和脊柱(由脊椎骨组成),然后摸自己背后的脊柱,感受小块的脊椎骨我们人也是脊椎动物。 列举更多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站起来分别回答) 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几大类。下面,大家就一起一边看书,一边来研究一下各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有什么特点。 全班分成6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来研究5种脊椎动物,另一组统观全局,把各种脊椎动物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的讨论交流中进行补充。在观察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各类动物页面上的问题和思考题,小结的时候先说明特点,然后交流问题。(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分钟后,开始交流。第一组讲鱼类,第二组讲两栖类,第六组归纳前两组的共同点;第三组讲爬行类,第六组归纳前三组;第四组讲鸟类,第六组归纳前四组;第五组讲哺乳类,大家一起归纳脊椎动物的特点。 (这里在分组的时候可以随意一点,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体电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搭配。但考虑到课堂不至于太乱,还是以附近为主。) 老师逐级分析框架图,强调按特征逐级分类的特点。 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对这个框架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组没有参与的其他类的思考题和讨论题。三、一起猜: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 P42。找出一种你最习惯的脊椎动物,然后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图218,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然后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 老师在一边提醒,从脊椎动物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逻辑的思维推断。四、课后练习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能看出它怎么进行分类的吗?你可以提出更好的分类方案,让它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吗? 作业本相关题目,对于班级学生的分类,可以找时间进行统一的调查。分类思想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用到,在生活,也到处存在,这里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对于人的分类,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分类的意义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从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学习动物分类。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对这四种动物有更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能提出更多的观点。强调“标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中西方文化差异课堂上没有引出,有争议。原意是想让学生能对思维方式有个感性的反思。在讲脊椎动物分类的时候,因为教材内容较多,而且很多都可以通过自己看书得出一些动物的分类特征,加上理科创新班的学生的素质,就采用了“框架式教学”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通过自己选择、讨论,然后小组交流,提问的过程后,对于脊椎动物分类特征的接受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提问的时候擦出很多火花。同时老师牵着主线,让学生感受到逐级分类的原因和意义。从课堂情况看,这个游戏是有趣,这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如果这个游戏能放在下节课,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这个游戏可以作为课堂的一个小结,看看是否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图。从生活引入,然后再让学生走向生活,经常的提醒对生活的观察,学生会有课堂上没有的收获。轶事记录本堂课有三个最亮点:1、学生在对人进行分类的时候,此起彼伏,能从性别、年龄、高矮、胖瘦、戴不戴眼镜等等进行分类,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发挥。2、学生在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时,不同小组提出的问题很多,更精彩的是回答的同学表现更出色,他们的课外知识甚至超过了老师。3、在做游戏时,全班的氛围非常好,下课铃响了,学生还要再来一次。课后反思课前,通过网络参考了不少国外的教学模式,对于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的教育,汲取了一些想法。同时结合脊椎动物分类这个重点,运用框架式教学,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是理科创新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如果换成其他班级,那本节课的教学肯定要进行不小的调整。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老师引导在本节课中充分的反应了出来。但由于内容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需要学生花时间对脊椎动物的分类进行巩固。最后要求学生将观察生活坚持到底,做到学以致用!课 题2.3 常见的植物日 期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3、说出族类植物的主要特征。4、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之区别。2、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苔藓、厥类植物,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一定程度的分类,明确种子植物与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3、植物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1、果皮与种皮的区别。(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并展示果实、种子的形成挂图来突破这个难点)2、没有种子的植物的生殖(孢子子生殖)和孢子与种子的区别。(孢子植物产生的一种进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单细胞,它没有种子复杂并展示种子结构图与袍子图的区别来突破此难点)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1、多媒体课件一一植物世界。2、挂图:植物的四大类群。3、实验器材:几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果实或果皮、种子,采集的苔藓植物、厥类植物、水绵、海带、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刀。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引入】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负责,分为(反过来) 藻类、苔藓类、厥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一、种子植物: 植物有性(种子)繁殖,无性生殖(孢子或者营养生殖的方式) 种子植物:繁殖过程中出现种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种。 花:有性生殖过程中,通常需要动物(昆虫)、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外力来传播花粉。(开花、结果列举水果和蔬菜,我们吃的果实) 1、比较果实、书上P47 1苹果的果实和种子: 种子被果皮包被,外果皮、中果皮(果肉)、种皮分别指出 2豌豆的果实和种子: 可以剥掉的是果皮,里面一颗颗的是种皮和种子 上面两种属于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注意和种皮的区别。 3红松的球果: 裸露,没有种皮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angiosperm) 水果:苹果、西瓜、桃子、李子、橘等 蔬菜:豌豆、青菜、萝卜、黄瓜、南瓜、葫芦、油菜、蚕豆、黄豆、大豆 花:郁金香、睡莲、玫瑰、白玉兰、梅花、桂花 树木:樟树、梧桐等等 3、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没有果皮包被(gymnosper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