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公司全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全)精品.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0490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公司全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全)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机械公司全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全)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机械公司全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全)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0.1颁布令和任命书颁布令本公司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完成了质量手册第A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纲领性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总经理: 年 月 日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 同志为公司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1.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2.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3.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4.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对外部联络。总经理: 年 月 日0.3质量手册说明1手册内容本手册系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本公司的实际相结合编制而成,包括:1.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适用于公司 的生产和服务所涉及的过程和部门 。1.2删减本公司所承担的 均按 机械行业标准和固定工艺进行生产,无设计开发工作,故将7.3设计和开发章节删减,不会影响本公司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1.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程序文件;1.4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2 术语和定义本手册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术语和定义。3 本手册为受控文件,由总经理批准颁布执行。手册管理的所有相关事宜均由办公室统一负责,未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手册提供给公司以外人员。手册持有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将手册交还办公室,办理登记。4 手册持有者应使其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丢失、随意涂抹。5 在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汇总意见,及时反馈到办公室;办公室应定期对手册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对手册予以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0.3质量手册修改控制章节号修改条数修改日期修改人审 核批 准0.4企业概况企业始终坚持“礼仪智信、以人为本、踏实严谨、快速高效”的经营理念,质量可靠、服务第一、供货及时、价格合理,是我们对广大客户的承诺。务实高效、缔造一流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目标,我们满怀真诚的期待,愿与社会各届朋友精诚合作,共创美好未来公司地址:1.0公司组织结构图 财务科质检部办公室供销部车间总 经 理2.0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总 经 理 技质部办公室供销部车间管理者代表 3.0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过程责任部门标准要求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办公室供销部技质部车间4.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2.1总则4.2.2质量手册4.2.3文件控制4.2.4记录控制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策划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6管理评审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7.1产品实现的策划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3设计和开发(删减)7.4采购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4 顾客财产7.5.5产品防护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8.1总则8.2.1顾客满意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控制8.4数据分析8.5改进表中符号的说明: 归口部门 相关部门4.0质量管理体系 41 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公司按照GB/T19001-2008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为此应做到下述要求: a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公司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及其在公司中的应用进行识别,这应包括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及和测量有关的过程。应根据这些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小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b应确定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和相互作用。对产品实现的过程,公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说明主要的实现过程,并明确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过程。 c为使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公司根据必要性确定了所需的控制准则和方法,明确规定了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开展的活动和投入的资源。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对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e规定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的方法,以了解过程运行的趋势及实现策划结果的程度,并根据分析对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持续的改进。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程序文件; d)为确保过程的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其他质量文件; e)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记录。 4.2.2 质量手册。内容包括:a) 公司产品的生产与服务所涉及的过程和部门及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 b)程序文件;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文件控制 4.2.3.1 文件控制范围 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 c)其他质量文件,包括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 d)记录; e)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如标准、法律、法规等。 4.2.3.2 控制内容 a)文件发布需得到授权人员的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确保在使用处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c)根据需要公司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再次批准; d)确保文件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e)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作用; f)保持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g)具体执行 文件控制程序。 4.2.4 记录控制 4.2.4.1 控制范围 a)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 b)与产品符合性; c)与过程符合性。 4.2.4.2 控制内容 a)标识; b)贮存; c)保护; d)检索; e)保存期限; f)处置。 4.2.4.3 控制要求 保持记录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4.2.4.4 控制目的 a)证明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与要求的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b)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供信息。 4.2.4.5记录的控制具体执行 记录控制程序。5.0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 5.1.1 总经理首先树立质量意识,通过培训、会议方式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质量和法规方面的规章制度,持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并贯彻于各层次的工作之中,使员工积极参与与质量有关的活动。 5.1.2 总经理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使员工充分理解,为实现方针和目标而努力。 5.1.3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效率,总经理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 5.1.4 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即公司应理解顾客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5.2.2 公司通过市场调研、走访顾客、订货会和新闻媒体等渠道全面了解顾客目前和未来的期望,并以此作为改进产品的依据。 5.2.3 确保公司的各项质量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一致。 5.2.4 将顾客的要求与期望,在整个公司内沟通,使全公司人员都能了解。 5.2.5 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 5.3 质量方针 5.3.1 总经理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办公室负责形成质量方针的文件,并在各层次上予以宣贯。 5.3.2 质量方针应与公司总的经营宗旨相一致,方针应包括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公司自身要求以及持续改进体系的承诺。 5.3.3 方针应为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相互呼应,质量方针通过质量目标落实体现。5.3.4定期评审其适宜性。5.3.5质量方针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用户的期望为追求目标、实行科学管理、创造国内一流产品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a)总经理在质量方针基础上主持制订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质量方针的具体落实与体现,应包含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b)制定质量目标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目标即要有一定挑战性又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c)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将公司总的质量目标落实分解到各部门和车间,报总经理批准; d)办公室负责编制形成质量目标的文件并予以宣贯;e)定期组织质量目标的评审,可以与管理评审一并进行,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如期实现质量目标可以予以修订与调整。5.4.2 公司质量目标为:a)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5%;成品出厂合格率100%;b) 用户满意率达90%;每年提高1%。5.4.4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a)总经理应识别实现公司质量目标所需的全部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过程输入与输出及其相互作用; b)确定已识别的过程的目标; c)建立能实现质量目标和过程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 d)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出应形成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e)由于各种原因(如顾客、市场或机构改革)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应对现有的体系文件进行评审与调整,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a)总经理负责设置组织机构,并规定各部门的职责; b)职责权限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并逐级传达到所有员工; c)职责: 1)总经理 (1)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实施方针和目标的有关措施; (2)领导公司的日常工作,向全公司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3)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变更进行策划,以实现质量目标;(4)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及人力资源的管理;(5)主持管理评审,决定有关改进的措施;(6)任命管理者代表;(7)领导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工作,负责批准特殊合同的评审结果,对服务质量承担领导责任; (8)主持制订各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质量职责,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2)总工程师 (1)负责组织贯彻国家和上级颁布的技术、质量政策和标准,提供生产、采购、检验和试验等所需正确有效的技术文件、质量标准,并对其发放、使用、修改等进行有效管理; (2)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合理的工艺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3)及时组织处理技术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对因技术文件失误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降低质量标准负责;(4)监督、组织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并按规定要求做好标识; (5)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并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6)组织对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和统计技术的运用。 (7)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负领导责任。 3)技质部(1) 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针对特殊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质量计划; (2) 负责编写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检验规程;(3) 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文件记录的管理;(4) 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工作;(5) 负责数据收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改进的机会; (6) 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7)参与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 (9) 负责制订与本部门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4)供销部(1) 负责产品销售及货款的回收工作;(2) 负责对产品宣传,对公司的形象宣传;(3)负责用户接待; (4)负责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并组织合同评审工作;(5) 负责采购控制及采购品的处置工作;(6)负责对提供生产用原材料、半成品和包装材料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和控制;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 (7)负责售后服务、顾客意见的处理; (8)负责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办公室;(9)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10)负责制订与本部门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11)参与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5)办公室 (1) 负责内审与管理评审的归口管理;(2) 负责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3)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 (4) 负责生产环境及基础设施管理;(5)负责制订与本部门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6)车间 (1)负责按公司下达的各产品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2)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调整;(3)负责生产设备、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维护;(4)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7)仓库管理员(1) 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管理和防护工作。(2) 负责原材料、半成品的需求控制及成品的发货工作。8)内审员 (1)负责按内审计划进行内部审核; (2)负责按审核组长的分配编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9)质检员 (1)负责按检验规程进行进货、生产过程和最终的检验与测量; (2)负责记录检验测量结果; (3)负责合格品放行,签发合格证。 5.5.2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任命赵天聪为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有以下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络; e)负责组织内部审核。 5.5.3 内部沟通 a)沟通内容涉及体系进行过程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如:质量要求、过程目标及完成情况、过程有效性等; b)沟通渠道:上下级间的沟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部门内部的沟通; c)沟通方式:调度会、质量分析会、内部刊物、文件、板报、声像和电子媒体等。 5.6管理评审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总经理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体执行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0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公司应确定并提供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以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a)对承担体系规定职责和岗位的人员,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应; b)对人员能力的判断,应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培训经历、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综合考虑。选拔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和作业活动。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a)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岗位任职要求,确定各岗位能力及职责要求; b)根据人员的教育、培训、经历与技能选派到适宜的岗位以满足岗位需求; c)根据现有人员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具备满足要求的能力,也可以采取其它措施; d)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 e)对全公司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培训,使员工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而努力; f)办公室对每位员工建立员工档案,并保留员工的技能、经验与培训记录; g)具体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6.3基础设施 6.3.1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包括水、电等供应; b)生产过程运行、监视和测量所需的过程设备及信息系统。 6.3.2 对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维护,以满足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需要。 6.3.3 具体执行 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6.4工作环境 6.4.1 应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以满足实现产品符合性的需要。 6.4.2 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a)人的因素:为员工创造一个愉快的空间,采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使员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其才能;同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b)物的因素:工作场所卫生、清洁、通风良好。 6.4.3 工作环境的管理 a)生产现场由生产车间负责维护,车间会同办公室定期进行检查; b)办公环境由各有关部门负责维护,办公室定期检查。7.0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对所有的产品均应进行策划,策划的内容适当时应包括如下几点。策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A 产品、项目或合同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或技术要求B 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C 过程实施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所需配备的资源;D 应采用的工艺流程、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E 具体的试验、检验方法和监控方法以及相应的验收准则;F 证明过程和产品符合性所必要的质量记录,如工艺参数监控和检验记录;G 为达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其它措施和方法。7.1.2 对于长期生产的定型产品,现有的体系文件能满足其要求的,可不编制质量计划。 7.1.3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当现有的文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技质部组织编制质量计划。 7.1.4 质量计划 a)根据策划的内容和结果编制质量计划,它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且与现有的体系文件相适应; b)只需编制特殊要求所需的内容,其余可引用体系文件中的规定; c)质量计划由技质部组织编制,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d)各部门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逐步实施,并记录其实施情况; e)技质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总经理; f)质量计划需修改时,由技质部将修改内容报总经理批准;g)质量计划的有关文件由技质部存档。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即顾客明示的要求,包括对产品、交付和交付后的要求等; b)顾客未明示,但规定的或已知用途所必要的要求; c)必须履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d)公司的附加要求,如内控标准等。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a)评审目的:明确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保公司有能力满足; b)评审时机:在公司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 c)具体执行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7.2.3顾客沟通a)沟通目的:确保公司充分准确地了解顾客要求及顾客对公司的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b)沟通时机:在产品提供之前、提供之中及提供之后;c)沟通内容:1)顾客关于产品要求的信息;2)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3)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报怨。d)沟通途径:电话、传真、Email、信函、调查表、上门走访和用户座谈等;e)沟通方式:供销部通过市场调研、访问顾客等方式做早期沟通;通过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与修改实现中期沟通;通过售后服务,收集顾客信息,实现后期沟通。f)供销部负责保存有关顾客沟通记录。7.3设计和开发本公司产品不涉及设计和开发,该章节删减。7.4 采购7.4.1 采购过程a)控制目的:确保采购产品在质量要求、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b)控制内容:1)结合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程度,供销部组织制订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2)按照评价准则,技质部组织有关人员对选定的供方进行评价;3)根据评价结果选定合格供方,形成合格供方名录;4)对选定的合格供方进行动态控制,结合供方业绩定期对现有供方重新评价。7.4.2采购信息a)采购信息内容包括: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验收准则;2)有关产品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如工艺要求;3)有关供方销售员资格的要求;4)有关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等。b)有关采购要求的信息可用采购文件来表达。采购文件包括:1)采购计划;2)采购合同或协议等。c)采购文件发布前由主管负责人审批,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7.4.3采购产品的验证a)验证方式:进货检验,在供方现场验证,进货验证如查验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等。b)由公司或公司的顾客到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时,供销部应在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或协议中规定验证活动的安排及产品放行的方法。7.4.4 采购的控制具体执行 采购控制程序。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a)生产工艺流程:详见 附录4 产品工艺流程图b)技质部负责制订生产工艺控制指标、产品标准及检验规程等;c)车间编制生产计划和操作规程;并负责提供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车间进行有计划的实施和对设备进行维护;d)生产车间对工艺过程进行监视;技质部对工艺参数进行测量;车间对操作人员、操作方法等进行监视; e) 技质部提供适宜的监视测量设备;车间负责使用中的维护;f) 技质部负责产品放行的实施;供销部负责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g)具体执行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公司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关键过程认为:装配,特殊过程确认为:焊接。当过程结果无法用后续措施进行验证的过程时应对上述过程进行确认,以证实它们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包括:关键设备的认可、操作人员资格的鉴定、编制评价过程的准则;a)设备的认可:在新设备进公司时,经过技术改造后,超过使用期限时,由技质部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认可,保存认可记录;b)人员资格鉴定:生产操作人员经过上岗前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及实际操作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c)技质部编制作业指导书,经车间试运行评定符合要求后才正式实施。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车间标识的管理按以下要求进行标识:a)产品标识:1)标识目的:防止不同类别的产品混淆;2)标识范围:原辅材料、过程产品、成品;3)标识方法:区域、标签、标牌、记录、生产批号或沿用原标识等。b)状态标识:1)标识目的:防止不同状态的产品混淆;2)标识范围:原辅材料、成品;3)标识方式:区域、标签、标牌、记录、合格证等。7.5.4 顾客财产7.5.4.1 供销部是顾客的财产的管理部门,顾客的财产一般包括:a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物料及样件,生产、检测用的设备;b顾客直接提供的包装材料;c服务,如代贮存、来料加工所涉及的材料;d代表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代顾客托运;e顾客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信息、规范、图样等。7.5.4.2 顾客财产的验证a技质部按照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要求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b在进货、使用、贮存、搬运期间如发现不合格,应填写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连同检验报告,及时反馈给顾客,协商处理;c公司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7.5.4.3 验证合格的顾客财产入库贮存时,应将其放置于专门指定的区域,或在其收料单上注明为顾客提供的产品。7.5.4.4 对于顾客财产的贮存和维护,应根据产品的特点,或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控制,并定期检查产品状况,防止由于贮存、维护不当造成变质、损坏或丢失。对使用顾客提供的设备,应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对测试设备应按期校准。7.5.4.5 顾客的财产应按顾客指定的用途使用,未经顾客同意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7.5.5 产品防护a)防护目的:结合产品特性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持产品的符合性;b)防护范围:从公司内部处理直至成品完成交付到预定地点;c)防护内容: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d)防护对象:原材料、半成品、成品;e)具体执行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a)控制目的:配置适宜的监视与测量设备,确保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测量要求;b)控制内容:1)监视与测量设备在使用前由技质部负责送检并按规定的周期校准,保存检定和校准记录;对于无法溯源的,技质部负责制定自检依据,并按形成文件的自检依据进行检定,保存自检记录;2)使用人员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调整和使用,防止因操作或调整不当造成设备失准;3)采用不同颜色标签的方式对监视与测量设备进行标识,以表明其标准状态;4)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监视与测量设备损坏或失效;5)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其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采取措施;c)具体执行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8.0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对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并予以实施,以达到: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2监视与测量8.2.1 顾客满意对顾客满意进行监视与测量是测量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方法。a)目的:对顾客满意信息进行监视,以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可改进的机会,从而增强顾客满意;b)信息来源:1)对顾客和使用者的调查;2)有关产品方面(质量、价格、交付和服务)的反馈;3)顾客需求的变化;4)服务提供数据;5)竞争方面的数据等。c)信息收集方式:1)通过市场调研、媒体或行业交流收集信息;2)顾客沟通,如走访顾客、电话回访、发放调查表和传真信函等方式;3)接受顾客投诉或抱怨。d)供销部定期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进行收集,信息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可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得出顾客满意程度的趋势,找出与顾客要求及竞争对手的差异,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8.2.2 内部审核a)内部审核的目的: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和公司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b)内部审核控制内容:1)对内审进行策划,内容包括:审核的频次、目的、审核依据、范围和方式等;2)明确审核的职责,保持审核的合理性和客观性;3)实施审核,记录审核结果;4)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5)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c)具体执行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8.2.3 过程的监视与测量a)目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保持预期的过程能力,确保产品的符合性;b)监视与测量对象: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c)采用的方法包括:内部审核、过程能力分析、工作质量的检查、过程有效性的评价等;d)对于产品实现过程,由技质部通过抽样检查、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等方式进行监视与测量,其他过程可采用工作总结与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质量检查等方式进行监视与测量;对于过程的有效性可通过内部审核予以评价; e)通过监视与测量,当发现过程未达到预期结果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纠正措施。8.2.4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a)目的:验证所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b)控制对象:原材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c)控制内容:1)技质部负责按照产品实现策划的结果以及在产品实现的适当阶段进行监视与测量;2)技质部负责规定接收准则;3)技质部检验,并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4)总经理对负责放行产品的人员予以授权;5)对于特殊放行(未经检验或未检验完毕放行产品)的规定。d)具体执行 产品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8.3不合格品控制a)控制目的: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b)控制对象: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不合格、成品不合格以及交付到顾客手中以后发现的不合格;c)控制活动包括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d)具体执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4 数据分析a)数据分析目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b)数据收集:1)供销部负责收集有关供方产品、顾客满意方面的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信息;2)车间负责收集与生产过程控制有关的数据;3)技质部负责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4) 技质部负责收集产品改进的数据;5) 办公室负责收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c)数据分析:技质部对各部门收集的数据,每半年汇总一次,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以寻找改进机会,并将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管理评审。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a)目的:采用适当的方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增加顾客满意的机会;b)持续改进途径:1)日常工作中渐进的改进;2)突破性的改进。c)持续改进活动步骤:1)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识别存在的问题;2)选择改进的区域,确定改进目标;3)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4)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5)实施解决办法;6)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的决定。8.5.2 纠正措施a)目的: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b)活动步骤:1)识别和评审不合格:产品质量方面的不合格(包括顾客报怨)由技质部负责评审与分析,对于反复出现或影响重大的不合格,填写“纠正措施通知单”,通知责任单位;体系运作方面的不合格由办公室将有关不合格报告发到有关责任部门;2)各责任部门接到“纠正措施通知单”或不合格报告后,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记录调查分析结果;3)针对原因责任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并子以实施和记录;4)技质部和办公室负责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c)采取纠正措施时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d)具体执行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8.5.3 预防措施a)目的: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b)活动步骤:1)技质部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找出潜在的不合格,并进行原因分析,组织制订预防措施并落实责任部门;2)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并记录实施结果;3)技质部组织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c)采取预防措施时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d)具体执行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Q/ 1 目的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2 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文件的控制。3 职责3.1 办公室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总的文件控制清单。3.2 技质部负责外来文件的控制。3.3 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主管文件的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文件控制范围。包括: a)形成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文件; b)质量手册; c)程序文件; d)其他质量文件,包括技术文件(如操作规程、检验规程、工艺卡和产品标准等)和管理文件(如各项管理规定); e)记录; f)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 4.2 文件的编号与标识 4.2.1 文件的编号 a)质量手册编号为: b)程序文件编号为: c)支持性文件编号为: d)外来文件沿用原编号;e)方针目标文件以方针目标发布年份作为标识,不需编号。4.2.2 文件的标识文件分受控与非受控两种,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场所应用的文件及提供给审核机构的文件为受控文件,加盖受控标识;如合同需要或其他目的提供给顾客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不作标识。4.3 文件的编制和审批a)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由总经理主持制订,办公室负责编制形成文件,总经理批准; b)质量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c)程序文件由各归口部门组织编制,各机关部门会签后,管理者代表审批; d)其他质量文件由各主管部门编写,主管领导审批。4.4文件的发放4.4.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其他质量文件由各主管部门发放。4.4.2 文件发放前由文件审批人审批其适用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场所得到有效版本。4.4.3 文件发放时应标明唯一的分发号,做好文件发放登记。4.5 文件的管理4.5.1 文件采用统一归口,分级管理的办法,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文件控制清单,并报办公室一份,办公室负责编制总的文件控制清单,并于每年年初重新公布一次。4.5.2 文件使用人应保护和保存好文件,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画,保持文件整洁、清晰,并防止文件丢失和破损;文件一但发生丢失或破损严重,应说明原因向发放部门申请补发,补发时采用新分发号,同时宣布原分发号文件作废。4.5.3 作废的文件应加盖“作废”标识,由文件的发放部门收回、销毁并做好登记。4.5.4 不论因何原因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在文件上加盖“作废保留”印章后方可留用。4.6 文件的评审与更新4.6.1 由文件的主管部门组织对现有文件的适用性、充分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4.6.2 文件的更改由更改提出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由原审批部门审批(如由其他部门审批,则应附有关背景资料)后方可实施更改。文件更改后文件发放部门及时将更改内容发放到各使用场所。 4.6.3 文件更改可采用画改、粘贴或换页等方式,所有经更改的文件应注明其更改状态,并在更改一览表中做好标识。 4.6.4 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更改内容很多时应换版,换版同时作废原版文件。 4.7 记录控制执行 记录控制程序。 4.8 与QMS相关的外来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接收、登记,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存档供各部门借阅使用。 4.9 文件可以呈现为任何媒体,任何媒体形式的文件参照执行本程序。5支持性文件6 记 录 Q/JL-4.2.3-01 文件审批表Q/JL-4.2.3-02 文件控制清单 Q/JL-4.2.3-03 文件更改申请单 Q/JL-4.2.3-04 文件发放、收回记录Q/JL-4.2.3-05 文件销毁记录 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记录进行控制,以证明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 办公室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总的记录清单。 3.2 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记录的控制范围 a)与产品、过程符合性有关的记录。 b)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 4.2记录的管理 4.2.1 记录的空白表格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设计、发放,办公室备案编号,确保各有关场所得到相应的记录表格。 4.2.2 各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的记录清单,办公室建立全公司总的记录清单,并于每年年初予以公布。 4.3 记录的标识与编号 4.3.1 记录表格用编号和(或)名称进行标识。 4.3.2记录表格编号为: Q/JL 记录编号 标准章节号 记录代号 4.4.1 记录由各部门有关人员负责填写,记录填写必须及时、准确,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4.4.2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需勘误时,应在原错误位置划一横线,将正确记录写在适当位置,并签署姓名与日期。4.4.3 记录由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根据需要予以编目,以便于查找和检索,4.4.4 记录应妥善保管,并有适宜的保管环境,以防止丢失或损坏。4.4.5 需借阅记录时,由记录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借阅登记,要求借阅人按时归还并不得涂改、损坏。4.4.6 记录由主管部门规定保存期,对过期的记录由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销毁,保存销毁记录。4.5 记录可以呈现为任何媒体,任何媒体的记录参照执行本程序。5 记录Q/JL-4.2.4-01记录清单Q/JL-4.2.4-02记录(文件)借阅登记表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计划地组织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 职责 3.1 总经理亲自主持管理评审工作,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年度管理评审方案,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3 办公室是管理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准备管理评审材料、对管理评审所采取的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3.4 各有关部门准备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资料,并根据评审报告的要求制定实施本部门的改进措施。 4 工作程序 4.1 评审方式 总经理亲自主持,管理者代表、总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进行评审。 4.2 评审频次 正常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两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遇到特殊情况,由总经理决定可追加管理评审。特殊情况是指: a)企业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产品范围发生较大变化时; b)外部环境、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方向和产品方向时; c)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由于质量问题引起顾客投诉时; d)第二、三方审核等。 4.3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者代表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的管理评审方案,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范围、频次或时间、评审方式等,年度管理评审方案由总经理审批;办公室根据年度管理评审方案编制具体的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范围、时间、参加人员和内容安排等。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批准。 4.4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包括以下内容: a)审核结论。通过内、外审结论及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效果,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以及职责分工、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另应对年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输入进行评审; b)顾客反馈。根据市场信息、服务反馈,顾客满意测量结果等评价顾客满意和不满意的程度; c)过程的业绩。通过过程控制效果能否令人满意;能否实现过程的策划结果评价过程的业绩; d)产品符合性。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是否符合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的自身要求; e) 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修改现有的体系文件; f)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g)由于内部或外部等原因而需对产品、过程或体系改进的建议等。 4.5 管理评审的实施 办公室提前将管理评审计划下发至有关部门,各部门负责准备有关评审资料,办公室做好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和会议签到记录。 4.6 评审输出 4.6.1 通过评审得出结论,办公室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 a)评审目的; b)评审时间、地点; c)参加人员; d)评审内容; e)评审过程、结论及改进措施等。 4.6.2 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有关部门。 4.6.3 办公室负责保存管理评审的有关记录。 4.7 管理评审改进措施的实施 办公室组织责任部门制定改进措施计划,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办公室进行跟踪验证并总结措施的完成情况。 4.8 由于管理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时,执行Q/FYDCX4.2.32012文件控制程序。 5 记录 Q/JL-5.6-01 管理评审计划(通知) Q/JL-5.6-02 管理评审报告 Q/JL-5.6-03 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管理评审会议汇报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促进全公司职工质量意识的提高,确保规定职责和岗位的人员有能力胜任。2 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管理。3 职责3.1 办公室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员工档案,制定培训计划和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等,3.2 各部门提出本部门培训需求,必要时由办公室协助培训。4 工作程序4.1 从事影响质量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必要的能力,办公室根据岗位标准与人员能力,选择能胜任的人员。4.2 各部门负责对人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差距,根据存在的差距于每年年初提出培训申请并上报办公室。4.3 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的申请及公司发展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师资内容等。4.4 临时培训由各部门自行组织或必要时由办公室组织,保存培训计划。4.5 外委培训报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统一管理。4.6 特殊工作人员的培训4.6.1 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进行,经现场操作或笔试考核合格,持证上岗。4.6.2 内审员由国家授权的单位培训、考核并颁发证书。4.6.3 特殊工种(包括电工、热处理工和计量员等)由国家法定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和发证。4.7 需要招聘人员时,办公室负责制定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4.8 定期评价培训或招聘的有效性,可采用抽查考试、操作考核、岗位练兵等方式。4.9 办公室负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保存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适当记录。4.10 办公室负责建立持证人员登记表,对公司范围内所有持证人员进行登记,统一管理。5 相关作业文件6记录Q/JL-6.2-01 年度培训计划Q/JL-6.2-02 年度岗位培训记录Q/JL-6.2-03 培训申请Q/JL-6.2-04 员工档案 生产设备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