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CK 0002 S-2015 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 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50419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XCK 0002 S-2015 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 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QXCK 0002 S-2015 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 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QXCK 0002 S-2015 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 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SOM Q/XCK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CK 0002S-2015 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2015-07-25发布 2015-07-25实施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 发布8Q/XCK 0002S-2015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山东鑫晨康药业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臣。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I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的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蛋白,乳清蛋白,乳酸菌(益生菌粉),蔬果植物酵素粉,胶原蛋白,咖啡,低聚果糖,元宝枫籽油、亚麻籽油,山竹,蔓越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烟酸,牛磺酸、磷脂,植脂末、葡萄糖酸锌、乳酸亚铁、亚硒酸钠、硒蛋白,锌蛋白,氯化钾、 L-精氨酸、木糖醇、柠檬酸、左旋肉碱,食用香精等物料,经配料、混合、成型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多维矿物粉(固体饮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T 22483 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GB 11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QB 2732 水解胶原蛋白粉GB 177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GB 478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 乳酸菌检验NY/T 605 焙炒咖啡NY/T 1884 绿色食品 果蔬粉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GB/T 5009.82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GB/T 5009.84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GB/T 5009.85 食品中核黄素的测定GB/T 5009.86 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GB/T 5009.90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GB/T 5009.91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T 5009.93 食品中硒的测定GB/T 5009.154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T 5009.169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284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脂GB/T 5009.211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B 541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6549 氯化钾GB 6781 食品添加剂 乳酸亚铁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235 亚麻籽油GB/T 8269 柠檬酸GB 88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3509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GB 147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 GB 147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GB 147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维生素B2)GB 147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GB 147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GB 147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 (dl-醋酸生育酚)GB 147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55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酸GB 17787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GB/T 23528低聚果糖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30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精氨酸GB 299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GB 7101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QB/T 1505食用香精NY/T 1884 绿色食品 果蔬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7号 卫计委关于以可食用植物或动物蛋白为原料经酶解制成物品按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卫生部关于批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1年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大豆蛋白 应符合GB/T 22483 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的规定。3.1.2 乳清蛋白应符合GB 1167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的规定。3.1.3 乳酸菌 应符合QB/T 4575的规定。3.1.4 蔬果植物酵素粉 白色稍带淡黄的粉末,淡淡的果香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3.1.5 胶原蛋白 应符合QB 2732 水解胶原蛋白粉的规定。3.1.6 左旋肉碱应符合GB 17787 食品添加剂 左旋肉碱的规定。3.1.7 咖啡应符合NY/T 605 焙炒咖啡的规定。 3.1.8 低聚果糖 应符合GB/T 23528低聚果糖的规定。3.1.9 元宝枫籽油 应符合卫生部关于批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1年第9号)的规定。3.1.10 亚麻籽油 应符合GB/T 8235 亚麻籽油的规定。3.1.11 山竹 应符合NY/T 1884 绿色食品 果蔬粉的规定。3.1.12 蔓越莓 应符合NY/T 1884 绿色食品 果蔬粉的规定。3.1.13维生素A (-胡萝卜素) 应符合GB 14750的规定。 3.1.14维生素C(抗坏血酸) 应符合GB 14754的规定。 3.1.15 维生素E (dl-醋酸生育酚) 应符合GB 14756的规定。3.1.16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应符合GB 14751的规定。3.1.17 核黄素(维生素B2) 应符合GB 14752的规定。3.1.18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应符合GB 14753的规定。3.1.19 维生素D (麦角钙化醇) 应符合GB14755的规定。3.1.20 牛磺酸(氨基乙基磺酸) 应符合GB14759的规定。3.1.21磷脂 应符合GB 284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脂的规定。3.1.22植脂末应符合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3.1.23 叶酸(蝶酰谷氨酸) 应符合GB5570的规定。3.1.24 L-精氨酸 应符合GB28306的规定。3.1.25 乳酸亚铁 应符合GB6781的规定。3.1.26 葡萄糖酸锌 应符合GB8820的规定。3.1.27 硒(硒蛋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3.1.28 木糖醇 应符合GB13509的规定。3.1.29 柠檬酸 应符合GB/T 8269的规定。3.1.30食用香精 应符合QB/T 1505的规定。3.1.31生产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3.2生产工艺原料配料混合成型包装外包装检验入库。3.3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指标项 目指 标色泽具有本品固有的色泽滋味与气味具有本品固有的滋味与气味,无异味性 状粉末状,均匀一致杂 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3.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营养素参考值(NRV)水分/(g/100g) 9.0/灰分/(g/100g) 7.0/总砷(以As计)/(mg/kg) 0.5/铅(以Pb计)/(mg/kg) 1.0/维生素A,mg/100g 0.41.7 1.6 RE维生素B1,mg/100g 0.92.2 20维生素B2 ,mg/100g 0.92.22.0维生素B6,mg/100g0.72.212.0维生素C,mg/100g100.0225.0200.0维生素D,ug/100g10.0-20.019.0维生素E,mg/100g7.618.017.0 -TE牛磺酸,mg/100g110.0140.0130叶酸,ug/100g60.0600.0550.0 DPE左旋肉碱,g/100g0.63.02.8铁(以Fe计),mg/100g 9.522.021.0锌(以Zn计),mg/100g 6.018.017.0硒(以Se计),g/100g 50.0200.0180.0钾(以K计),g/100g 0.710.08蛋白质/(g/100g) 6.06.O3.5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微生物指标项 目指标菌落总数/(CFU/g) 1000大肠菌群/(MPN/100g) 40霉菌/(CFU/g) 50致病菌沙门氏菌n5 c0 m0金黄色葡萄球菌n5 c1 m100cfu/g M1000cfu/g3.6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4 食品添加剂4.1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4.2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 GB 14880及卫生卫计委关于食品添加剂公告的规定。5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14881,GB7101的规定。6 检验方法6.1 感官检验随机取5袋最小包装产品,于自然光或相当于自然光的室内,打开包装,将其置于白色搪瓷盘上,嗅其气味,观察色泽、组织形态、杂质,温水漱口后尝其滋味。6.2 理化检验6.2.1 水分 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6.2.2 灰分按GB 5009.4规定的方法测定。6.2.3 总砷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6.2.4 铅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6.2.5维生素A、E 按GB/T 5009.82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6维生素B1 按GB/T 5009.84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7 维生素B2 按GB/T 5009.85食品中核黄素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8 维生素B6 按GB/T 5009.154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9 维生素C 按GB/T 5009.86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规定的方法测定。6.2.10维生素D 按GB 5413.9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1 牛磺酸 按GB/T 5009.169-2003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2 叶酸 按GB/T 5009.211食品中叶酸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3 左旋肉碱 按GB29989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4 铁 按GB/T 5009.90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5 锌 按GB/T 5009.14食品中锌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6硒 按GB/T 5009.93食品中硒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2.17 钾 按GB/T 5009.91食品中钾、钠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6.3 微生物检验6.3.1菌落总数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检验。6.3.2 大肠菌群按GB 4789.3规定的方法检验。6.3.3 霉菌按GB 4789.15规定的方法检验。6.3.4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按GB 4789.4、GB 4789.10规定的方法检验。6.4 净含量检验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7 检验规则7.1 组批同一班次,同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包装完好的同一种产品为一组批。7.2抽样批量在250箱以下,随机抽取6箱,每箱取样2盒,其中4盒用于检验,其余6盒留样备查。7.3.检验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3.1 出厂检验7.3.1.1 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净含量、水分、灰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7.3.1.2 产品出厂每批产品须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7.3.2型式检验7.3.2.1正常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 新产品投产前;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更换设备、主要原辅材料或更改关键工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停产半年及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3.2.2 检验项目 为本标准的规定的全部项目。7.4 判定规则7.4.1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7.4.2 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并不得复检。其他项目如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不合格,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复验项目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8.2 标签标签应符合GB7718、GB28050的规定。8.3 包装8.3.1产品内包装材料采用铝箔,聚氯乙烯硬片聚乙烯塑料袋(瓶)应符合YBB00152002和YBB00212005 GB9683 GB9687 GB9688的规定。8.3.2外包装箱为瓦楞纸箱,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8.3.3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异气味,能保护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8.4运输 8.4.1产品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污染,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8.4.2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8.5 贮存8.5.1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成品库中,离地离墙存放。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混储。8.5.2 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未开封产品自生产日期起,保质期为24个月。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