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3 诗词三首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299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3 诗词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3 诗词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3 诗词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课题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李白、刘禹锡、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这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三首诗词。过程与方法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多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代表作有蜀道难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手法。所作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他在散文、赋、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写作背景行路难(其一)本诗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受到权臣排挤,被“赐金放还”,被迫离开长安,友人为他设宴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艰难,满怀愤慨地写下了此诗。诗歌反映了李白愁苦愤懑、向往重返长安施展才华的复杂心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诗中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水 调 歌 头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此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离京“游宦”已有五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又七年未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词就是他为思念亲人而作。读准字音金樽(zn) 珍羞(xi) 投箸(zh) 塞川(s)柯(k) 畔(pn) 暂(zn) 长精神(zhn)阙(qu) 琼楼(qin) 婵娟(chn)理解词语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两万钱)。形容酒美价贵。云帆:高高的帆。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归去:回到天上去。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何:为什么。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出自名家之手的三首古诗词,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朗读方法: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把握节奏。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读出重音。所有的韵脚都应重读,关键词语要重读,以体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2.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自行制作的配乐朗诵带,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3.学生练读,全班齐读。【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诗词,梳理诗句内容。行路难(其一)前四句:设宴;五六句:象征仕途的艰难;七八句: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后四句:抒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水 调 歌 头上片:月下饮酒;下片:对月怀人。【品味亮点词语】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感悟精彩语句】行路难(其一)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2.理解诗中引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典故的意义。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3.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水 调 歌 头1.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又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祝愿?祝愿离别之人都能身体健康,共同欣赏月光。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关于祝福而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唯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他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每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行路难(其一)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诗中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因长期被贬异地而抑郁不平的心情,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此,而是笔锋一转,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水调歌头通过写望月问天、对月怀人,既反映了词人宦海失意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豁达乐观的胸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行路难(其一)1.用典精当自然。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姜尚年老垂钓渭水边后遇周文王得到重用和伊尹在被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这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了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以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愿望。2.虚实结合, 想象雄奇。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坚冰阻塞的黄河,一会儿飞到大雪弥漫的太行山,一会儿想到垂钓碧溪、乘舟日边,一会儿回到四顾茫然的现实,一会儿又乘风破浪、挂帆远渡沧海。诗人从现实写到幻境,从上古写到未来,虚实结合,想象雄奇。诗人的幻想是现实的折射,诗中的想象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恰当,寓理于景。 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诗人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表明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水 调 歌 头寓理于景,借景抒情。全篇着眼于中秋问月,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并借月抒情,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寓哲理于景物之中,从而以自然的深远澄净映衬出词人胸怀的超脱开阔,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示例: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思绪万千,我的思绪飞过千山万水,来到了宝岛台湾,那里的亲人们是不是也在欢度中秋呢,他们是不是也在仰望着中秋月思念大陆的亲人呢?我的思绪又飞到了城市的角落里,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师傅们也在吃着月饼,话着中秋吧!可是他们的心里又是那么的孤寂,毕竟没和亲人们在一起共赏一轮圆月教学板书教学反思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诵读、感悟、品味”是最重要的,所以古诗词教学最大的心得就是正确指导了学生诵读、背读;让学生在联想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和主旨,通过反复诵读名句,品味名句中包含的所有信息,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