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238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地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地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因为课文是原着的梗概和节选,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地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基于对教材地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学习重难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2.感悟鲁滨孙面对困难时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说教法】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2.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根据同学们的自学效果,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3.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说学情】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文中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既能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地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说过程】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孙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孙漂流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谈谈鲁滨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品读,去感悟鲁滨孙的精神。下面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4.交流成果,共享收获(1)同桌交流感受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把自己的成果与大伙分享是最大的快乐,下面谁先来谈谈,注意汇报时,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重点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独问题及解决 板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5.拓展思维,深化主题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孙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活了下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小结: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鲁滨孙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孙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