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的异议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2183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的异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的异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的异议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确切的写作背景,史料并无记载。历代学人大多根据本诗题目的含义及文中“不事权贵”的思想粗略推论,认为本诗的写作时间应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即李白被从长安“赐金放还”的第二年,具体应为起身南游吴越之际。但这种推论只是一种可能,如果我们细究李白生平个性,精研诗文脉理扣合,就会发现,本诗更有可能写于唐天宝元年李白辞别东鲁,应诏西赴长安之际。理据如下:其一,题目有“梦游天姥”,未必就暗示诗人一定将赴游天姥。诗中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此句是诗人在“提起并回答”朋友的询问,“你问我别君而去何时才能回来?那么,暂且把我的白鹿放养在青崖之间吧,等我回来就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弄明白此处“去兮”的“去向”,即可略窥诗人的写作背景了,是去远游吴越呢,还是西行入京呢?要弄清“去兮”的“去向”,就要看下文“何时还”的“还向”了。诗人说,暂且把我的白鹿放养在青崖之间吧,等我回来就骑上它去寻访名山。这儿说回来时才去寻访名山,浮游江湖;也就是说此去不是寻访名山,浮游江湖;也就是说此去不是南游吴越,因为南游吴越本来就是寻访名山嘛。那么,与浮游江湖相对的,就应当是去官场名利之地了。据李白生平可知,李白真正进入名利场的远行,也只有天宝元年的那一次,即辞别东鲁,奉诏入京。其二,本诗题目也写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是“别东鲁诸公”未必就是“赴吴越而别东鲁”,更可能是“赴长安而别东鲁”。天宝元年,隐居东鲁的李白,在几乎已经看穿功名的时候,终于接到皇帝的诏书,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奔赴长安。而且 “别鲁入京”的背景,与文末“不事权贵”的警句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更加互证成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对上句“回还”的原因的回答。这里被诗行跳跃过去的潜台词是说:“你们问我为什么还要回来”,作者回答说“我怎能奴颜婢膝地事奉权贵,使自己不开心呢”。言外之意是“假如让我奴颜婢膝地事奉权贵,我就会很快回来” 。这正是对自己“西行”命运的预测。“决不摧眉折腰”正是他赴京临行的许诺,而不是后来辞别名利官场的解释。试想,假如是后一种情况,那么被“赐金放还”足足一年的李白,该解释的怕早就说腻了,这儿还用得着再次絮道吗?其三,“不事权贵”也不是远游江湖的辩白,而是赴京前对宦游生活的推测。即推测自己如果被要求做“摧眉折腰”的事,就立马回家,骑鹿远游。众所周知,李白的目光是犀利的,他阅事入木三分,下笔警策千年,官场的尘沙,怎能阻隔他的透视。他二十出头年纪即仗剑出川,辞亲远游,寻求致仕之路,时经近二十年,致四十二岁时才被征召做官。其间他两次入京,弹铗公候,均告惨败。这使得他对官场的黑暗,朝廷的荒淫,不能不有一个客观的估计。虽然半生阻雍,猝临佳讯,李白难免会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放纵狂喜,但这只是“白酒新熟山中归”突接喜讯的初始反映。平静之后,面临“东鲁诸公”的送别,李白对西行的前程,就不可能不有一个客观的估计了。于是他设想“假如世事浮华就像一场游仙之梦,假如那官场的生活是让他摧眉折腰,他马上就会回来寻访名山,浮游江湖”。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其四,“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也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观点。此句应当译为“人世间的享乐之事也是象这个样子啊,从古到今万事万物都像东流之水一样,日夜飞逝,一去不返。” “象这样”是指象哪样啊?显然,是指象前文讲的那样,即“行乐之事”就像“梦游天姥,遇仙盛会”一样,很快就会过去,一旦醒来,结局就是“惟觉时之忱席、失向来之烟霞”。如此看来,“梦游天姥”的景象,根本就不是诗人真正的人生向往,否则,作者就不会说“世间行乐亦如此”了。合理推测,这正是作者西行赴京前对长安官场的一种想象。如果不是这样的,此句就违悖人情事理,无法解释通达。难道前面写的是人生的向往,后面还可以发出“都是如此虚幻”的消极感叹吗?其五,如果仔细推敲课文,就会发现,“天姥仙境”正是“京都朝堂”的象征,“梦游天姥”正是宦游长安的暗示。首先,开篇交代那天姥仙境耸人听闻的高度,不正是暗示宫廷朝堂高处不胜寒的政治位置吗?那“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中飞度,不正是世人眼中诗人此刻平步青云的情状吗?那“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行径,不正是“官场路途曲折艰险”的暗示吗?那“迷花倚石怱已暝”的遭遇,不正是说“世人追逐功名直到生命的黄昏才可以问津吗”?其次,看那仙境出现的场景,是“能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分惊层颠”,这样的恐怖,让人不能不想到奸侫把持的人仕之门吧;那“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让人不能不想到那“庙堂之路”的仓皇惊变和猝然大开时给人的感受吧?再次,看那仙人出现的状况,不过是住着金银筑就的宫阙,穿着纷移豪华的衣物,乘着威武奢华的车马,观游纸醉金迷的乐舞。这不正是达官贵人当时的生活方式吗?哪里有“佛转法轮”,“天花乱坠,仙乐飘飘,祥云笼罩”等那些对仙人生活的传言呢?难怪这种生活会让作者“怱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难道不是诗人对自己将来可能会“官场惊变,黄粱梦醒”的结局预测吗?如此看来,作者真的是用“游梦仙境”来象征一场想像中的赴京遭遇。难怪诗人在下文要告诫朋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告诫大家不必太艳羡自己眼前的风光,其实这一切都可能只是一场人生的梦幻啊。其六,如果真的是用“梦游仙境”来象征“游宦官场”,那么作者有必要表达得这么隐晦吗?我们的回答是“当然”。除了“诗贵蕴藉”的要求之外,时势的风霜刀剑也在严严相逼啊。历史上“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的因言获罪,武则天时代,酷吏兴狱,名士断笔的横祸殒身,那一点不能让灵敏的诗人学到一点乖觉呢?再说,诗人好友孟浩然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一句牢骚,开罪皇帝而遭终生禁用,身边的例子,也起着警策的用呢!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