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1.2《双语言时代》(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984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1.2《双语言时代》(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1.2《双语言时代》(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双语言时代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二、学习阅读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的文章,从中筛选内容要点。三、了解现代社会语言日趋国际化的特点,了解我国双语言发展状况。教学难点一、认识文章各部分的逻辑联系,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二、理解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听说过“双语言”吗?双语言时代是个新颖的说法,大家对此说法有什么感受?本文是一篇论文,大家对论文有多少了解?二、介绍有关论文的一些知识。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从观点和内容上看,要有相当的创新性;从材料占有上看,要有相当的可靠性;从论证过程上看,特别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上看,必须做到准确、恰当和流畅;从文章结构上看,往往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三、快速阅读课文(15分钟),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双语言时代?双语言时代有什么特点?2、本文的七个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联系?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第1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主要应当了解地球村和国际共同语两个概念。第2组问题比较复杂,要正确回答这几个问题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路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第七部分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结论。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国际共同语”下一个定义。2、“英语的洪水泛滥”应如何理解?造成这种现象有哪些方面的原因?3、法语为什么在与英语的竞争中失败?4、给东南亚国家的双语言化列一个一览表,表中应反映两方面的内容国家语言和英语的地位。5、印度与日本的英语发展有哪些不同之处?6、在改革开放时代,形势对我国的双语言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参考答案:1、国际共同语是一种由历史逐渐形成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方便使用的语言。注意,要点在“一种”。2、指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原因有政治、经济、英语本身的优势和美国的推动等。3、原文中有四条明示信息。(略)4、略。5、印度:英语长期作为教学语言得以流通;英语成为有利可图的商品。日本:受美国影响;受旅游影响;受大企业用人制度影响;受教育影响。6、内外并举,兼程前进。五、教师总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获得了两方面的收获。一方面,我们对信息化时代的当今世界对语言的要求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对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尤其是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广泛地接触这种问题(特别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同学),希望今天的学习对你们有所帮助。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