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的故事》 教案1(沪教版第六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628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剧的故事》 教案1(沪教版第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昆剧的故事》 教案1(沪教版第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昆剧的故事》 教案1(沪教版第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姹紫嫣红开遍昆剧的故事昆剧的故事刘厚生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本文分析与综合的说明方法。2、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昆曲的基本常识,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戏曲。 3、 就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展开思考与讨论,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继承、传播、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就文本提出课堂设想;归纳文章要旨,初步了解昆曲的特点。(2)阅读课外资料,并且自己收集一些关于昆曲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 引言:1、 播放多媒体课件;2、引出课文二、 了解昆曲之美1、 通过预习课文,请同学谈谈:(1) 以前有没有接触过昆曲?你心目中的昆曲是怎样的?(同学发言)(2) 课文介绍了昆曲哪些知识?(3) 本文于一般科技型的说明文有何区别运用综合说明的方法,使文章看来生动活泼,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但是就文本而言,最大的遗憾是缺乏直观性,引出录像牡丹亭)2、 播放昆曲录像牡丹亭,让学生对昆曲之美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3、 结合录像体会昆曲的特点:(1) 昆曲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学基础文学美(2) 昆曲有成熟优美典雅舞台艺术体系音乐美和表演美。4、 教师具体分析牡丹亭中“袅晴丝”和“皂罗袍”两段,体会上述两个特点。三、 既然昆曲艺术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为何会逐渐式微呢?1、 文中是怎样概括昆曲走向衰微的原因的?(1) 外因:社会动荡,竞争激烈(其他戏曲的兴起)(2) 内因:艺术走向凝固保守,没有继续推陈出新。2、 其他戏曲取代昆曲的优势何在呢?观看录像越剧西厢记片断,结合沪剧、黄梅戏,请同学谈谈昆曲与其他戏曲的区别,体会昆曲衰微的原因。教师观点:新兴戏曲更接近于百姓生活;节奏加快,符合社会发展;师法于昆曲,又不拘泥于昆曲,保留了昆曲的优点,加以发展。3、 这两点原因与今天昆曲的境遇有没有异同之处?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4、 纵观历史,一代又一代的昆曲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昆曲的执著追求,解放初期一出十五贯曾经拯救了一个剧种,今天,上海昆剧团又新编了班昭,让我们一起走进班昭的心灵世界,去窥视一番她的心路历程。阅读班昭剧本,谈谈给你感受最深的台词。5、 今天,科技的发展为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保障,观看一段皂罗袍的MTV,与舞台剧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样式?为什么?四、拓展思考:(1)昆曲在今天究竟有没有生命力?作为一名年轻学子,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2)如果昆曲还要维持其生命力,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来保存昆曲呢?昆曲究竟该不该改革?(3)你是不是同意章培恒教授的观点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4)不仅是昆曲,其他一些戏曲乃至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今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我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