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教案(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621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寂寞》教案(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寂寞》教案(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寂寞 教案课 题寂寞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梭罗的自然观过程与方法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为我们营造的精神家园教学重点梭罗自由洒脱的文风和明丽的语言教学难点梭罗的自然观教学关键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课 型讲课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师生讨论教 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梭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17岁进入哈佛大学,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的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他在木屋中住了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登湖。他认为人惟有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怀抱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些字容易读错,请您注意积累涟漪 y摇曳 y蓊郁 wng鳘鱼 mn忧悒 y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怎么理解“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而梭罗不是“泯灭差别”,而是“创造审美”,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以非功利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怎么理解梭罗的“德”呢?这是作者的世界观、自然观;人与自然是应该是平等的;人是自然的一员;世界应是纯洁干净的;“寂寞”是指谁的寂寞?为什么远离社会生活的梭罗没有感觉到孤独和寂寞?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平常所说的寂寞,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并不寂寞,而大自然是寂寞的。这是梭罗基于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受。文中,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作业:联系写一篇家乡自然风物的散文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板书设计寂寞生存的境界 精神的享受课后记事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