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604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归去来兮辞学案课文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3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二、学习重点1理清本文的情感思路;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三、学法指津()研读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1查字典,读注释,初步了解文意。2反复吟诵,思考本文的形象及情感思路。步骤二:课文分析。1把握全文主旨,和表现主旨的方法。2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二)问题探究1本文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本文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本文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岁,因为家境贫困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的情绪,80余天后,终于桂冠而去。在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写下了这篇辞赋。文中内容夹叙夹议,想像之景,真挚之情,和谐交融,浑然为一。从我们今天来看,本文是一篇想像作文,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2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既窈窕以寻壑”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这五个部分表现的正是作者情感发展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情景描绘中,以形象托出。本文开头一句,实际是作者经历了这一番情感发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内容的话。3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发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出于真情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遥本应驾轻就熟,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情托于物:好的散文总是写得自然真切的。而要写得自然真切,必须要有寄托物,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见解、感情诉诸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真切、生动、感人,韵味悠长。而这一点,本文堪称典范。能力训练1下列四组句子中带点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B.实迷途其末远觉今是而昨非C.实迷途其未远三径就荒D归去来兮已矣乎2写出下面文言句式的名称:农人告余以春及()复驾言兮焉求()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心情是怎样产生的?表达了作者(不超过8个字)原因是(共不超过20个字)4“问征夫以前路”的原因是什么,选出最合理的一项:()A恨晨光之熹微B高兴之中走错了路C不认识回家的路D想赶快回到家中,生怕走错了路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只提松菊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松菊(限4个字),提松菊以(限2个字)6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含义相近的陶渊明其他诗篇中的两句诗是哪两句?这些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性格?两句诗是,表现了、的性格(限8个字)7作者一会儿要“息交以绝游”,一会儿又有“农人告余以春及”,这不矛盾吗?为什么?8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学了本文后,你怎么看陈的话?9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恰当的二项是:()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诗是诗人内心的呼喊,表现了作者是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在家中是一个强劳力。B“引壶觞以自酌”一句,表明作者回到家中畅饮的情状,为了喝个痛快而免去仆人侍候的俗节,自斟自饮。C“策扶老以流憩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是作者眷爱丘山的具体体现,而“无心”“知还”二语富于哲理,引人深思。D“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几句蕴含着浓浓的情趣。这几句如数家常的脉脉含情的话,正飘散着作者村居生活的一片淳美气息和盎然情味。E本文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在日常普通生活的描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并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厌恶官场,具有高洁志趣的诗人形象。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