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1)(沪教版第三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587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案(1)(沪教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赤壁赋》教案(1)(沪教版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赤壁赋》教案(1)(沪教版第三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前赤壁赋教学设计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3、 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本文的情感线索。2、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手段:课前印发相关写作背景资料及余秋雨散文东坡突围。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时点拨,翻译全文,疏通文意。反复采取自读、齐读等读法,使学生感受赋的音乐美。注意朗读指导。)第二课时教 学步 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1、“乌台诗案”2、苏轼曾作绝命诗(见附录),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当年苏轼因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绝命诗引起学生的读本文的兴趣。二感悟文本小结听录音 跟读播放教师自录录音构建情境思考讨论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 )(悲)(乐)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变与不变 取与不取变 不变逝者如斯(水) 未尝往也(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也(月)时刻在变 (人) 无尽也 (我)(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物 人客:无穷 不变 须臾 变化 (片面) (悲) 苏轼: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全面)(喜) 取 不取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问题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2、悲又从何而来?问题三: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2、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3、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5、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按照苏轼的心情是如何变化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的逻辑顺序来探究抓住线索注重体味深刻哲理结合生活体验深入思考生生合作第三课时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质疑 交流就文本中词句含义、主旨理解质疑思考 交流依靠生生合作、师生交流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质疑能力,教会学生读书依学生实际和课堂及时效果灵活掌控知识小结回忆旧知加强识记讲解“赋”的基本知识(见附录)知识总结知识小结归纳整理加强识记重点字词(见附录)1、一词多义2、通假字3、词类活用(1)名作状(2)名作动(3)意动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知识总结作 业背诵全文整理笔记加强理解和记忆 附录:1、绝命诗狱中寄弟子由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弟子由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2、知识小结:关于散文赋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赋本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它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到唐宋而衰微,元明清则趋于消亡。赋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后者便发展为文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3、知识小结一词多义(1)适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刚刚,才)F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2)逝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流逝)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失)D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3)曾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B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4)虽A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5)固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通假字(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 (通“缭”)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2)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特殊句式(1)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2)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w.w.w.g.k.x.x.c.o.m 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