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必修一《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512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一必修一《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高一必修一《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高一必修一《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分层训练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国都的老百姓为什么“谤王”?_(2)召公第一次进谏非常委婉地指出了厉王的过失,他是怎么说的?_(3)在厉王的高压统治下,国都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_(4)第二次进谏当中,召公用_的比喻说明厉王弭谤的危害性。可谓振聋发聩。(5)_,_,_具体说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6)召公的政治主张_,_。就是让老百姓把话都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1)谤王( )_ (2)川壅( )_(3)瞽( )_ (4)瞍( )_(5)矇( )_ (6)耆艾( )_(7)原隰( )_ (8)彘( )_3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1)A是障之也( )B衣食于是乎生( )C于是国人莫敢言( )(2)A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B其与能几何( )(3)A是以事行而不悖( )B成而行之( )4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5根据文意,补写一句带有议论和总结性的话。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弭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齐王与厉王_。(20字内)阅读与品味6从文章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厉王的词,分析厉王的性格特征。_(三个字),_(八个字)7“国人莫敢言”,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_8召公的劝谏之辞中,两处运用比喻,请分析这两处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这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_9翻译下面的句子。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_防民之口,甚于防川。_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_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_10利用简笔与繁笔中学过的知识或根据你了解的相关知识,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_拓展与创新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岁亦无恙耶:年岁没什么问题吧?岁,指年岁,一年的收成。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书未发_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12给赵威后的回答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13这段短文,反映了赵威后的一种政治思想,即(限四字)。14赵威后的思想与召公有何相同之处?参考答案:1(1)厉王虐(2)民不堪命矣(3)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5)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6)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2(1)bng,指斥别人的过失(2)yng,堵塞(3)g,盲人(4)su,无眸子的盲人(5)mng,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6)q i,六十岁的人叫耆,五十岁的人叫艾(7)x,低下而潮湿的土地(8)彘zh,今山西霍县3(1)A代词,这B代词,其中 C代词,此 (2)A代词,代土地 B代词 那 (3)A畅通(形容词)B自然流露(动词)4与:帮助 赞许 和、跟 以:认为 依据、按照 因为,“是以”即“以是”犹:如同、好像 尚且 还 流:流动 放逐、流放 流派、派别5对待谏谤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6虐、怒、杀 暴虐凶残,残忍昏庸。7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8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产生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的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地“防”。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地“防”,还必须积极地“宣”。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打比方,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9国都的百姓都不敢说话,(即使)在道路上(遇见),(彼此也只是)用交换眼光(来传达信息)。堵塞百姓的言论比堵塞河水还要严重。(百姓)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治乱就能从这里发现。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从此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10言简意赅,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末一句说明厉王和国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这中间有不少事情都被作者省略,只把事实的结果告诉大家,文章简洁到无以复加,而读来却余味无穷。11信还没有打开。难道有先卑后尊的道理吗?1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译文:话不能这么说。假如没有好年成,老百姓能活得好吗?假如没有老百姓,国君还能存在吗?所以,要是提问的话,怎么能丢开根本的事情不问,却问那细枝末节的问题呢?13民贵君轻(以民为本)14都具有一种“民本”思想,但同时又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