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动人的北平》同步 粤教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502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动人的北平》同步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高三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动人的北平》同步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高三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动人的北平》同步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1-1动人的北平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魁梧(w)木屐(j) 老妪(u)B媲(p)美 楼榭(xi) 珐(f)琅C镶嵌(qin) 墙垣(hun) 画舫(fng)D街衢(q) 芭蕉(jio) 紫禁(jn)城【答案】B(A妪:y,C垣:yun,D禁:j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洽谈厮杀方枘圆凿多行不义必自毙B讫今 睿智 骨鲠在喉 不敢跃雷池一步C商榷 通宵 鞭辟入理 置之死地而后生D膨胀 喋血 和衷共计 初生牛犊不怕虎【答案】A(B项中,“讫”为“迄”“跃”应为“越”;C项中,“理”应为“里”;D项中,“计”应为“济”)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卑污(品格卑劣,心地肮脏)摩登(时髦)B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C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景仰(佩服尊敬)D达观(性格开朗)豪爽(豪放直爽)【答案】D(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巧言令色,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B一位外地的教授朋友,同我谈起了景德镇,他对那些闻名遐迩的瓷器不赞一词,而是深情地说:你们这里的风景,真优美啊!C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止步不前。D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答案】C(C.“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A.感情色彩不当。“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B.望文生义。“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D.不合语境。“长此以往”指长期这样下去,后面引出的应是将出现的不好的结果。)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种景象,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性格”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B开篇一段,总体上写北平人的特点,写出了北平人“老成”“豪爽”“宽大”“包容”的品格。与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C第二段以下的几段就集中表达这两种特点:新与旧、雅与俗相杂共容,体现“包容”;“一株古木老树”之喻,体现“老成”。D从“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开始,文章从多个方面展现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写的方面有:宫殿亭园楼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杂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闲方式等。【答案】B(写北平的特点,不是北平人的特点)6下面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从本文看他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神韵流动其间。B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试看开篇一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C全文都是抒情的语句,前面提到的语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既是叙述,又是抒情。D全文有多种变化的句式,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答案】B(不是象征和拟人手法,是比喻)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从“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到“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原文见课本。7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_【答案】第一段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的特点。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内容的作用。8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_【答案】这两段写北平“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的特点。9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_【答案】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之所以写的非常成功,是和他善于选择特定的视角,紧紧扣住城市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分不开的。B林语堂,他以一个“老北平”的身份,要着重告诉大家的是北平为什么会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写了北平货贩众多,购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宽阔舒畅的四合院,连坐人力车也格外便宜。进而又刻画了北平人那种悠然度日的心态和模样所有这些描写,可说是原汁原味,绘形传神,给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C作者认为北平具有“老”、“多”、“新”三大特点。“老”即古老、历史悠久:“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多”即多样性,兼容并包。“新”即时髦,“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新式汽车”等。D文章进行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内容很多而篇幅有限,自然只能概括地写,但一味概括又容易枯燥,因此得在适当的地方稍作展开,形容几句,这是写此类文章应该掌握的一种艺术技巧。动人的北平写到堂倌,没有忘掉他们“肩上搭着手巾”,写到老年人力车夫,没有忘掉“一定要强拉你回家”的倔劲儿,写到居民在花园中拔白菜,不忘补充一句“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凡此种种,都是花笔不多而收效颇佳,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答案】C(作者写北平的特点有二,一是老,二是多,没有“新”)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水余显斌一场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灾难过后,小镇一片狼藉。在灾难中,他受了重伤,却幸运地活了下来。下雨了。开始是一点、两点,接着是一片,瓢泼一般落下,笼罩了整个小镇。雨,浇醒了他。他动了动身体,感觉到自己简直是在炼狱中,浑身火辣辣的疼,左腿和左胳膊仿佛已不听使唤了,但疼痛却顽强地保留下来,通过神经传遍全身每一寸肌肉,稍一动,疼痛直往心里钻,扯得他直吸气。背上,雨淋下,如针刺在伤口上,他浑身肌肉直颤。他艰难地翻过身,仰面朝天,张大嘴,接着雨水。雨水的滋润,让他头脑清醒,可痛苦也更加尖锐了,魔鬼一般顽强地缠绕着他。他喊一声:“有人吗?”声音发出,却蚊子一般。又一次,慢慢地,他走入无边的黑暗中。再醒来,太阳烤在身上,火一样蜇人,是夏天的上午。他感觉到,自己快死了,如果没人来救,自己可能活不过今天了。伤口已化脓,一跳一跳的痛,最关键的是肚子饿得难受。他不知道自己熬过了几天,但他确定,自己大概熬不过今天了。他躺在地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着死神幸福地降临。突然,一声轻轻的呻吟,炸雷一样在他耳边响起。还有人活着,在呻吟呢。一瞬间,他感到自己有了一点力气,勉强支撑着自己翻过身,抬起头。离他不远处,一个躺着的身子在蠕动着。显然那人还活着。他想,自己应当爬过去,赶快救起那个人,或许那人还有希望。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着,慢慢地撑起左胳膊和左腿,借着它们的伸缩,向前移动着。他们相隔不远,大概十来步的距离,可是,却花费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腿脚每伸缩一下,肌肉的拉扯都会触发一场铺天盖地的疼痛。汗和血,沿着他移动的地方流淌。到了,终于到了那个人身边,他慢慢检查起那人,那人的伤势很重,下身几乎从膝盖以下已断,胳膊也断了一条,骨头都露了出来。那人已陷入昏迷中,灰白的嘴唇也干得裂开,不停地动着,梦幻一般地呓语:“水水”他知道,这会儿要想救活这个人,唯一的方法,是赶紧弄来水,否则,不说别的,渴,也会把那人渴死。他焦虑地四下望望,确定着他们所在的位置。慢慢地,他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想起来了,离这儿不远处,有一个水塘。慢慢地,他又带着铺天盖地的疼痛,还有汗水和血水,向水塘边移去。到了塘边,他俯下头,狠狠地喝了一肚子水,可准备装水时,才想起,根本没什么可装。想想,他一咬牙,艰难地抬起身,脱下上衣,放进水塘中,吸饱了水,拿着放在肩头,又一寸一寸向回移。手,磨在乱石地上,血肉模糊。到了那人身边,衣裳里的水份已蒸发得差不多了。他只有把湿衣服放在那人嘴里,滋润着他的嘴唇。一次一次,那人在水的滋润下,慢慢张开了眼,向他艰难地一笑。那一刻,他流泪了,一种幸福感袭上心头。他想,他要坚持下来,如果自己死了,那人也活不了。这是一种责任,责无旁贷。他暗下决心,又一寸寸移动着,用衣服运水,一趟又一趟。两天后,救援人员赶到,发现小镇只有两个人活着:一个是他,一个是那个人。而且,他的伤比那个人的更重,背后一道长长的口子,几乎要了他的命。他本来是活不下来的,可他却创造了奇迹,活了下来。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他清楚,当时,他忍受着痛苦,还有饥饿,坚持下来,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不能死,旁边,还有一个生命依靠他。(选自北方文学2010年第9期)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反复写主人公行动的艰难,表现了他的伤势严重,进而突出他拼命救人的顽强精神,塑造主人公英雄形象,表现人间大爱情怀。B之所以主人公能够救助另一个伤者,是因为主人公的伤势较轻,才具有救人的条件;否则即使他有救人的想法,也难以实现。C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人类在大灾大难面前的团结互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两个伤者顽强地活下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D小说结尾画龙点睛,然而又不是作者直接出面进行议论,而是运用心理揭示的方法巧妙地点出了文章主题,使读者阅读至此,豁然开朗。E这篇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意义深刻,它揭示了一个道理:灾难是人生的机会,善良是生命的源泉,责任是生命的动力。【答案】AD(E“灾难是人生的机会,善良是生命的源泉”不够准确;B强加因果;C后半句不合文意)12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开端:_发展:_发展:_高潮:_结局:_尾声:_【答案】开端:遭遇灾难,死神将临;发展:听到呻吟,找到伤者;发展:思考救援,找到水塘;高潮:克服伤痛,艰难救助;结局:救活伤者,自己也活;尾声:专家不解,自己清楚。13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的人物性格。_【答案】概括性格和具体分析坚强如钢重伤之中等待救援心地善良发现生者,忍痛救助顽强坚韧(或责任意识浓,或乐于助人)剧痛中坚持救助14这篇小说以“水”为标题,但主要情节是围绕救人展开的,如果以“救”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_【答案】观点一:以“救”为题不合适。“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让人联想到“甘霖”“滋润”“上善若水”等多种含义,如果以“救”为题,只凸显主人公的行为,题意就显得单一,“水”作为故事的线索,贯穿主体,使文章结构严谨。“水”突出了危难之中挺身救助的宝贵,进而突出主题。观点二:以“救”为题也合适。“救”是主人公的行为,有利于凸显人物形象。“救”是故事情节,能够提纲挈领。救人救己,可为读者指示解读主题的方向。四、高考热点15根据情境,在两处画线的部分分别补写相关的内容。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友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_(1)_”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撞到你了。”盲人一想,对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2)_。(1)_(2)_【答案】你明知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这不是嘲笑我吗?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在生活中,我们不应局限于自身的角度,而应该系统地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16请给这则材料加一个10字以内的标题。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8日进入最后一天,超过11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峰会。会议开始之前,数十个国家领导人半夜开会讨论大会最终文件草案文本。这一尚未定稿的文本内容包括给全球升温幅度设限和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等。路透社援引大会最终文件草案内容报道,各方“承认这一科学观点”,即全球平均气温不应比工业化开始前高出2摄氏度。草案说,全球需要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不过并未提到发达国家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各方支持2020年前每年筹集1 000亿美元的目标,但以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和透明度为条件,这些钱将来自广泛渠道。标题:_(10字以内)【答案】最终草案初达共识。(意思对即可)17请仿照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要求:另选话题,句式大致相同,想象丰富而合乎情理。你曾为一朵花而陶醉过吗?假若没有被陶醉过,那么你就到小路边、山野间、河谷里,甚至屋檐下寻觅吧,这世界上,总有一朵花是为你而绽开的,总有一缕芳香会悄然地沁入你的心脾。_【答案】你曾为一句话而感动过吗?假如没有被感动过,那么你就到同学间、朋友中、家庭里,甚至街市上倾听吧,这世界上,总有一句话是为你而讲述的,总有一股温情会静静地流进你的心田。你曾为一双眼而打动过吗?假如没有被打动过,那么你就到教室里、列车上、工棚中,甚至是餐桌上寻找吧,这世界上,总有一双眼在为你闪烁着,总有一束光会一瞬间点亮你的心灯。五、读写创新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彰显了“玉”的高贵品质,喻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至尊褒奖。奥运会奖牌是每一个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追求的最高荣誉之一,也是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出色表现的标志。对于“奥运奖牌”,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以“奥运奖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写好文章贵在构思,要构思好,贵在打开思路。打开思路的前提是看到题目后要会联想。联想是看到这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话题作文而言,就是去想到与所给话题有关的所有东西。可以想到与之相似的人或物,如由奥运奖牌可以想到各类奖牌;可以想到与之相关的人或物,如由奥运奖牌可以想到运动员、教练员;可以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想到有关的人或物,如由奥运奖牌可以想到与之有联系的人或物。打开思路我们可以从所给话题上入手。在话题前面添加词语:如本话题,通过添加词语,可以有如下构思:“我看奥运奖牌”“中国的第一块奥运奖牌”“北京的奥运奖牌”“浸透汗水的奥运奖牌”等等。在话题中间添加词语:如本话题,可以这样打开思路:“奥运的首块奖牌”“奥运赛场外的另类奖牌”“奥运、家庭、奖牌”“奥运赛场勇夺奖牌”等等。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如本话题,可以构思如下:“奥运奖牌给我鼓舞”“奥运奖牌的启示”“奥运奖牌后的故事”“奥运奖牌的价值意义”等等。【佳作赏读】奥运奖牌,见证中国体育发展宋银华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我心中的奥运奖牌情结,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越来越深厚。因为,那是见证我们中华民族体育事业繁荣富强的辉煌时刻。翻开尘封的奥运历史,如同阅读一部沧桑的史书。上世纪前半叶,积弱积贫的中国人在列强任意宰割的逆境中就开始了对奥运奖牌梦想的追逐。刘长春单刀赴会,使世界奥运赛场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符保卢沿途卖艺凑路费,以一个撑竿运动员的姿势挺直了所有中国人的脊梁。他们是中国奥运的先驱,他们把不堪屈辱的意志写进了奥运史册。但国力衰弱,中国人始终徘徊在奥运奖牌之外,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的一声枪响让全世界感到震惊,让所有的中国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刻点燃了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也照亮了中国奥运健儿争金夺银的方向。翻开尘封的奥运历史,如同阅读一首励志向上的诗篇。顽强拼搏的中华儿女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奥运传奇,以宽容和微笑展示着体育强国的梦想。从重返奥运到扬威奥运,中国人走出了一条在迂回中抗争、在历练中成熟的道路。一次次力与美的展示,一场场竞技与实力的上演,蕴藏着华夏儿女期待已久的奖牌梦想。我们有过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喜悦,有过兵败汉城的惆怅,有过五朵金花争相绽放的绚烂,有过铿锵玫瑰午夜凋零的黯然。有跳水“梦之队”的独领风骚,有田径场上“中国速度”刮起的旋风摘取奖牌让我们感动,痛失奖牌也让我们惋惜。成不骄败不馁,中国人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坚定的身影,一个美丽的微笑。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奥运烽烟百年连绵。2008年,历史选择了中国,世界瞩目着北京。经济繁荣国运昌盛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热情来装点着全世界的美丽和梦想。从北京到香港,从主赛场到分赛场,鸟巢、水立方展示了我们办好奥运的决心,奥运火炬手、助威小冠军的选拔,显示了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北京奥运会100块奥运奖牌见证了我们的体育大国的实力,我们正把理想擦亮;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逐,让奥运奖牌见证:中国已展开飞翔的翅膀。【名师点评】中国从走在奥运赛场之外,到驰骋于奥运赛场;从无缘奥运奖牌,到雄踞奖牌数目之巅。这中间包含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多少辛酸,小小奥运奖牌见证了中国的体育发展。文章第二、三两段分别用“翻开尘封的奥运历史,如同阅读一部沧桑的史书”“翻开尘封的奥运历史,如同阅读一首励志向上的诗篇”的比喻开头,领我们回顾了中国的奥运之路,接着又领我们走进北京奥运慨叹北京奥运。文章语言优美,行文自然流畅。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