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顺序加工阶段及加工余量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49313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顺序加工阶段及加工余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艺顺序加工阶段及加工余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艺顺序加工阶段及加工余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4 工艺顺序的安排,1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 (1)先加工基准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为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当加工面的精度要求很高时,精加工前一般应先精修一下精基准。 (2)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原因:以平面定位较稳定可靠;毛坯上钻孔易偏。 (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主要表面指设计基准面,装配基准面或主要工作面; 次要表面指键槽、螺孔等表面。 (4)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注意:“后加工”的含义并不一定是整个工艺过程的最后。 根据上述原则,作为精基准的表面应安排在工艺过程开始时加工。精基准面加工好后,接着对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并穿插进行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然后进行各表面的精加工。要求高的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一般安排在最后进行,这样可避免已加工表面在运输过程中碰伤,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有时也可将次要的、较小的表面安排在最后加工,如紧固螺钉孔等。,1,2热处理工序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 (1)改善切削性能的预先热处理(退火、正火、调质等)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2)消除内应力的(前期)热处理工序(人工时效、退火、正火等)最好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零件,有时也可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3)提高表面硬度的热处理(中间)(淬火、渗碳淬火等)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4)提高零件尺寸稳定性的冷处理(后期)安排在淬火后(如量块、量规、铰刀、样板、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等) (5)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或耐腐蚀性或以装饰为目的的热处理(最终)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例如: 铸铁件自然时效粗加工时效半精加工时效精加工 锻件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精加工(磨) 锻件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精加工 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氮化精磨(研磨),2,3. 其它工序的安排 (1)检查、检验工序 下列情况下应安排检验工序:零件加工完毕之后;从一个车间转到另一个车间的前后;工时较长或重要的关键工序的前后。 检查和检验工序包括:1) 尺寸和形位误差检查;2)工件( 毛坯)内部的质量检查(用X 射线检查、超声波探伤检查等);3)工件表面质量的检验(磁力探伤、萤光检验);4)密封性检验、零件的平衡、零件的重量检验; (2)切削加工之后,应安排去毛刺处理 (3)工件在进入装配之前,一般都应安排清洗,3,4.2.5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1工序集中 每道工序中包括工步内容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短、工序少,夹具数目和工件的安装次数也相应地减少。 特点:(1)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2)有利于减少机床数量,节省装夹工件次数和辅助时间; (3)生产适应性强,转产相对容易,但设备价格昂贵(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2. 工序分散 将零件加工内容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工艺路线长,每道工序的工步少,工序多。 特点:(1)使用的设备和夹具比较简单; (2)机床调整、对刀比较容易,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3)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但适应性较差,转产较困难; 3. 应用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工序分散的组织形式;数控机床 (包括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采用工序集中的组织形式;零件的加工精 度要求比较高时,常需把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加工阶段(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精密加工),这时,工序必然相对比较分散。,4,4.2.6 加工阶段的划分,根据精度要求的不同,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 (1) 粗加工阶段 以提高生产率为主。 (2) 半精加工阶段 减小粗加工中留下的误差,为精加工做好准备。 (3) 精加工阶段 以保证达到或基本达到图纸要求为主要目的,兼顾加工生产率 (4) 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 针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达到零件最终的精度要求。 如果不划分加工阶段则存在下列弊端: (1) 难以保证高精度要求零件的质量; (2)后续加工容易把己加工好的加工面划伤; (3) 不利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 (4)不利于合理地使用设备; (5) 不利于合理地使用技术工人。 注意:高精度零件的中间热处理工序,自然地把工艺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5,4.3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4.3.1 加工余量的概念,1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与工序余量 (1)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 (2)工序余量每一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加工总余量和工序余量的关系: Z0 Z1 Z2 Zn Zi (公式1) 式中 Z0加工总余量; Zi工序余量; n机械加工工序数目。 (3)工序余量与相邻工序基本尺寸的关系为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根据此定义,工序余量可分为: 单边余量(见图10a)零件非对称结构的非对称表面,其加工余 量一般为单边余量,可表示为:,6,a) b) 图10 单边余量与双边余量,Zi = li-1 - li (公式2) 式中 Zi 本道工序的工序余量; li 本道工序的基本尺寸; li-1 上道工序的基本尺寸。,双边余量(见图b)零件对称结构的对称表面,其加工余量为双边余量,可表示为: 2Zi = li-1 - li (公式3) (4)工序尺寸公差的标注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被包容尺寸(轴的外径,实体长、宽、高),上偏差为零;对包容尺寸(孔的直径、槽的宽度),下偏差为零;毛坯尺寸公差按双向对称偏差形式标注。 2工序余量的影响因素 (1)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 (2)上道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Ry (轮廓最大高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Ha ; (3)上工序留下的需要单独考虑的空间误差a;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b。 综合上述,可有如下余量计算式: 单边余量: Zmin TaRyHa十|e a b| (公式4) 双边余量: Zmin Ta /2 RyHa + |e a b| (公式5),7,4.3.2 加工余量的确定,1计算法,单边余量: Zmin TaRyHa十|e ab| (公式6) 双边余量: Zmin Ta /2 RyHa +|e ab| (公式7) 实际应用时,应针对具体的加工方法对计算公式进行一些修正,例如: 采用浮动镗刀块镗孔或采用浮动铰刀铰孔或采用拉刀拉孔, 不能纠正孔的位置误差,且无装夹误差,因此: Zmin Ta/2HaRy (公式8) 无心外圆磨床磨外圆,无装夹误差,因此: Zmin Ta/2HaRy |e a | (公式9) 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抛光等加工方法, 目的是提高尺寸及形状精度时: Zmin Ta/2Ry (公式10) 目的仅用于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时: Zmin Ry (公式11) 用计算法可确定出最合理的加工余量,既节省金属,又保证了加工质量。但必须要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资料,且费时间,因此适用于大量生产。,8,2. 查表法 工厂中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表格是以工厂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所积累的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具体加工情况加以修正后制定的,如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3. 经验法 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靠经验确定加工余量,因此不够准确。为保证不出废品,余量往往偏大。,4.3.3 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现介绍基准重合(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情况下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方法: (1)确定各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 (2)计算各工序基本尺寸(包括毛坯尺寸) 从设计尺寸开始, 逐次加上每道加工工序余量 ; (3)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各加工工序按各自所采用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确定(终加工工序的公差按设计要求确定); (4)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按“入体原则” 标注。,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