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精粹达标练习14《论民本》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025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精粹达标练习14《论民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精粹达标练习14《论民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精粹达标练习14《论民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达标练习14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孥(n) 粢盛(z chng) 庠序(xing) 思戢(j)B.邪侈(ch) 茕独(qing) 勿施(w) 鳏寡(gun)C.哿矣(g) 糇粮(hu) 鹯也(shn) 走圹(kung)D.爰方(yun) 戚扬(q) 仓廪(ln) 狗彘(zh)解析:B.“勿施”的“勿”应读“w”。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爰方启行(爰,于是)B.毁诸(诸,兼词,之乎的合音)C.得乎丘民(得,获得)(丘,众)D.载胥及溺(“载和胥”都是句首语助词,无义)解析:D.“胥”不是句首语助词,而是“相互”的意思。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兽之走圹也 B.思戢用光C.是罔民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解析:B.“戢”通“辑”,和睦。C.“罔”同“网”,用网捕捉;欺骗、坑害的意思。D.“颁”通“斑”。A项中没有通假字。答案:A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驱而之善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B.斯得天下矣 弓矢斯张C.为渊驱鱼 民为贵D.及陷于罪 爰及姜女解析:A项中的“之”都是“往,走向”,动词;B项中“斯”分别是连词“就”和代词“这”;C项中的“为”分别是介词“替”和助词“是”;D项中的“及”分别是动词“等到”和连词“和,在一起”。答案:A5.下列各句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而民莫之死也C.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D.于王何有解析: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而D项是定语后置句。答案:C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树之以桑 老者衣帛食肉B.死其长矣 莫之死C.从而刑之犯 罪人不驽D.无夺其时 王如善之解析:A项全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种”,“穿”;B项全都是为动用法,意思都是“为死”;C项全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施刑”,“牵连妻子儿女”;D项分别是使动用法“使丧失”,和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认为好”。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矣。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载胥及溺(2)所欲与之聚之(3)所恶勿施尔也(4)虽欲无王,不可得矣8.翻译下列句子,并说明句式的特点。(1)则诸侯皆为驱矣。(2)此之谓也。9.仔细阅读这一段文字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孟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他的主张的?7.答案:(1)到 (2)想得到的。所字结构,要解释成名词性结构 (3)厌恶 (4)称王,名词用作动词8.答案:(1)那么,诸侯都被他所驱使。 被动句,省略句。(2)说的就是这个了。 宾语前置,或倒装句。9.答案:(1)“仁义”是得民心之道。(2)首先,用“桀纣之失天下”的史实作为反证,接着用“水”向低处流、野兽奔向旷野、水獭驱赶鱼、猛禽驱赶鸟雀、桀纣驱使百姓等打比方;然后用治病得积蓄艾草来说明积德的重要性;最后,引用诗经的诗句作为总结。(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5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犹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文王之囿 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B.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猎取野鸡野兔的人。C.国之大禁 大禁:重要的禁令。D.于传有之 传:解释经义的书。11.对下列四个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方七十里 方:地方。B.不亦宜乎 宜:合适。C.臣始至于境 始:初,刚。D.有诸 诸:兼词,可译为“之乎”。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的原因是_。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的原因是_。14.本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一是用_与_对比,一是用_与_对比。15.孟子在文中要求统治者( )A.要有保民思想。 B.要实行仁政王道思想。C.要和人民利益与共,爱民。 D.要与民同乐。10.解析:D.传:此处指记载史实的书。答案:D11.解析:A.方:方圆。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参考答案:两个“是”用法相同,指示代词“这”;两个“其”用法不相同。第一句的“其”,副词,表疑问;第二句的“其”,代词,表指代。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上下文的因果关系。参考答案:与民同之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为阱于国中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要注意对比对象的正反关系。参考答案:齐宣王之囿 文王之囿 齐宣王之囿不与民同之 文王之囿与民同之15.解析:文章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人民的利益,要统治者关心下层百姓。答案:C二、语言运用16.仿照下列例句,以另一组事物重写一组句子。例句: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解析:参照高考标准,要求按照例句结构,有排比,句子内部逻辑关系要恰当。 答案:略我创新 我超越17.有论者认为:“总观孟子的民本思想,实概括现代民主思想的一切:孟德思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法国革命所争取的自由、平等、博爱,林肯不惜南北一战所换来的民有、民治、民享,国父集中外大成所首创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老子的小国寡民。成为理想的追求,或是进步的建设,皆离不开孟子以民为本的思想范畴。故孟子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保姆,也是世界先知先觉的革命导师。”那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论断?对于孟子的民本思想,你是否有自己的见解。答案:略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