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75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语文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 教学方法 在读中赏在赏中读。教学用具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互动设计1 课前背诵:CAI播放相关画面,请女生根据画面内容背诵雨霖铃(教师稍微点拨后激趣导入)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流传很广,当时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刚才十六七岁的女孩们吟咏了“杨柳岸晓风残月”,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婉约词的缠绵,现在我们来做一回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一曲“大江东去。”CAI显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教学方法在读中赏在赏中读。解说:展示相关画面,让学生课前背诵,既巩固了所学名篇,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明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有章可循。互动设计2 解题CAI:学生口述:我所知道的相关背景。教师小结补充: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于是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上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了挑战,为词坛注入了一股“雄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了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CAI:关于“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yn堵塞)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ji)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乌台即御史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互动设计3 进入词境:古人评价苏轼这首词不同凡响,请大家观看三国演义片头,体会这首词的磅礴气势。CAI: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三国演义片头,那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学生对词的豪放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得学生能很快进入词境,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生1朗读,其他学生点评。生1再朗读,其他学生再评。教师朗读,学生评点。互动设计4 在读中赏(1):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诵读点拨: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互动设计5 在读中赏(2):男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CAI: 所见 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点拨: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互动设计6 在读中赏(3):女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CAI: 所忆 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所慨 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解说:激情诵读,初步感知词风在读中赏。字面是理智的,声音才是情感的,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之后就指导学生在放声朗读中赏析全词,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感受这首词的风格。互动设计7 在赏中读(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那么,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此问由学生自由发挥,见仁见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重点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重点赏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有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板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能否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由学生表述后再播放教师设计的影像片断进行比较)CAI:(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着江水出神。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渐渐虚化,消失。)解说:引导学生想象将文字内容变成形象的画面,然后参考老师制作的形象的镜头,能较好地领会:“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一个“淘”字,形象地表露出诗人的感情。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对词作意境的把握和对词人思想感情的理解。互动设计8 在赏中读(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CAI :(江边悬崖上现出两个大字:赤壁。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点拨: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互动设计9 探究课题(1):苏轼为何仰慕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互动设计10 探究课题(2):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学生讨论:见仁见智)教师点拨: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得罪当朝,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一日,他漫步黄冈城外赤鼻矶,千里涛声在耳,赤壁旧垒在目,禁不住思接千古,将周瑜和自己相比。火烧赤壁时,周瑜为都督,上得主公信任,下有群僚敬畏,雄姿英发,春风得意,年仅34岁。而自己,47岁,华发早生。乌台诗案,朝廷见疑;湖州谢表,小人构罪。侥幸贬官黄州,谈什么建功立业!徜徉江畔,激愤满胸,不觉红日西沉,月兔东升。天上一轮,波森森,穿云破雾;水中一轮,光闪闪,破碎迷离。江水浩荡,万物载沉载浮;时局动荡,前途忽暝忽明。“人生如梦”!他禁不住长叹一声,倾洒一杯酒,聊以自慰。显然,苏轼游赤壁的感情是复杂的。“人生如梦”,这是理想的浪花在现实的硬壁上撞碎了的哀叹,是逸气豪情、鸿图大志无法施展的惋词。这中间既有苍凉落寞失去自我的凄凉,也有淘尽风流、奋发进取的高亢。“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拨形式。(张翼语)CAI:“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 “入世”渴望建功立业 互动设计11 在读中赏在赏中读:CAI播放全词画面和激情朗读,感受词的豪放意境。学生有感情地试背全词。解说:含英咀华,反复诵读。通过激情诵读,学生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气韵,这首词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磅礴的气势?词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其中的词句美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互动设计12 总结:CAI:俞文豹吹剑录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虽然苏轼是气势磅礡,飘逸洒脱的豪放派,但也有过婉约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婉约之作。互动设计13 拓展延伸:赏析江城子CAI: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点拨: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跟他的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故有此作。上片先说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次说孤坟相隔千里,欲话凄凉而不可得;末说由于自己变得苍老,即使能够相逢,对方也认不出来了。如此层层推进,自然引出梦中相逢一节。下片前五句述梦境,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后三句写作者梦醒后浓重的哀思。情词凄切,感人至深。课堂训练CAI:鉴赏并背诵苏轼词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临江仙)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解说:把鉴赏与诵读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诵读中赏析,在赏析中朗读,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自己去体悟诗歌的内涵,避免课堂上游离于学生感受之外的毫无诗味的理性分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