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同步训练4(沪教版第三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72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同步训练4(沪教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游褒禅山记》同步训练4(沪教版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一、知识与能力1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舍于其址(舍:屋舍)B比好有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得:取得)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到悲伤)2下列“其”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距其院东五里D其孰能讥之乎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所谓前洞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此余之所得也。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石钟山记苏 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始访其遗踪(访,寻访)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坐船;适,到)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2)下列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C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3)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说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二、发散与迁移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研究一下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和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一、1A 2D 3C 4(1)D (2)A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二、略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