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4(沪教版第五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62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教案4(沪教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伶官传序》教案4(沪教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伶官传序》教案4(沪教版第五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伶官传序教学目标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作者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迩怼鸥叩热宋筇谱谒孕也贾掳苷夜氖肥怠:秃芏嗍费乙谎费粜薇嘧肥榈哪康氖俏饨弁跆峁持尉楹屠芳洹虼耍思切鹗肥抵猓钩浴奥邸薄靶颉钡男问椒碜约旱募狻酒闶恰读婀俅非暗男蚵邸?br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人。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史传。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令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四、时代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五、学生自读课文正音。强调:矢(sh) 盛:shng(盛衰之理);chng(盛以锦囊) 函(hn)六,课文上的知识点原: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函:动词,装在木匣子里。原意是匣子。本: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同。七、自读要点(学生讨论)。找出论点。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葸在强调后者。找出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文章如何通过正反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的?文章在叙事中融人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惶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 “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八、讨论:如何理解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伶官的情况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实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1九、介绍新五代史,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74卷,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为有薛居正编篡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旧史记载了大量帝王“受命于天”等荒诞不经的事,欧阳修以为此书不宜于“垂劝诫,示后世”,故重新编写了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有家人一行义儿伶官等传。推荐阅读伶官传及其他篇章。十、板书设计 胜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可知)恪守父命 仇雠已灭意气之盛 何其衰也得之易 守之难 成败皆人谦受益 满招损历史教训: “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十一)、语言训练示例将下面两段话改成对偶句,并试析两种表达的优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修改_。试析:_。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修改:_ 。试析:_。参考答案修改:庄宗受矢,太庙藏之,每逢出征,则遣从事。以太牢告祖庙,请三矢于灵前。盛以锦囊,负以己躯。统师前驱,士卒争先。凯旋而还朝,纳矢而入庙。试析:全部使用对偶句,显得板滞。奇偶并用,长短错落,给文章注入灵动之气。修改: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未及辞庙,仓皇东出,贼未及见,军已溃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试析:答案可参照(1)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