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案7(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247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罗庚》教案7(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华罗庚》教案7(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华罗庚》教案7(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华罗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2、学习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引用诗句和故事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教学重点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2、学习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引用诗句和故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位75岁的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也就在这一天,他去世了。生前,有记者采访过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华罗庚)很好,看来大家对华罗庚这位科学教都很熟悉,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好,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一起来了解华罗庚的人生与精神!(板书题目:华罗庚)二、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华罗庚就是其作品的一篇。三、大家都预习过了教学设计文章,知道了课文讲述了主人公华罗庚从小就显示出对数学的喜爱,成绩相当好。可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在家里帮父亲做生意记帐。之后,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苦难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得到了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认可,他献身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同学们先来梳理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完成课后第三题的表格。时间主要事件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第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1937年从英国回来,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1941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950年从美国动身回国1957年获得国家科学奖一等讲并发表数论导引1985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同学们,不要怕这篇教学设计文章长,我们不要先急着通读全文,只要按照上面的空格,每个空格代表不同的时间段,抓住给出的资料,在课文中找出关键的信息,我们就能够完成表格了,也就找出了华罗庚一生的主要成就,课文也就读懂了一半了。好,现在让一位同学来说说他完成的结果。(同学回答)不错,华罗庚一生中取得了很多惊人得成绩,发表了很多论著。当然,他还在实践中指导他人成才,指导生产,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课文中哪里就表现了他这一方面的成就?同学们找出来。在课文的后部分,华罗庚培养了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优秀的科学家,把研究优选法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了,华罗庚不但是一个自身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个善于培养学生的好老师。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方面,华罗庚的优选法就是一个创举,就是一个典型!四、我们已经整体地把握了课文,那现在来看看这篇教学设计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又什么好处呢?1、刚刚通过表格的填写,大家知道这篇课文是采用什么顺序叙述的吗?(时间顺序)作者按照主人公的出生直到了他取得成就,从1910年到1985年,沿着成长一路追随下去。同学们翻到课文的30页,课文的最前部分“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为什么这里刚刚开头,就到了1930年呢?他采取的是什么手法呢?(倒叙)倒叙,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所以说,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教学设计文章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中,组合在华罗庚生命的转变中,所以,教学设计文章的脉络仍然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一种写作形式。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2、老师想问同学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们觉得有趣吗?为什么有趣呢?老师觉得教学设计文章中讲述了许多华罗庚的小故事,增加了教学设计文章的活泼度,使教学设计文章具有生动的可读性。我请同学们来讲讲,教学设计文章中的小故事哪个最有趣?哪个给你印象最深刻?(例子:P30教学设计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1930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他到清华来”;P31姐姐华莲青回忆当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情景;)同学们今后如果再写人物传记中,也可以学习本文的方法,穿插一些小故事,会增加教学设计文章的可读性。3、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了,课文还多处引用了华罗庚的诗句,给给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诗句对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起到什么作用?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P31(神奇妙算古名词)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第二处P33(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此诗还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国土比喻为金瓯,生动形象。第三处P36(向在城市里,金来大地边)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P37(五十年来心愿)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这篇教学设计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来。五、同学们,至此,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华罗庚的爱国情怀。罗庚作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特别爱国的人。对于华罗庚爱国情怀的表现,教学设计文章也是在时间顺序的框架之中表现的。如:(1)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鹰鸇铺地飞”现实的愤慨和忧虑。(2)、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他在公开信中说到:“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P34(3)把数学知识运用下乡。1958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此,我们基本上学习了整篇课文。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意一辈子从实而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华罗庚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生涯中,最深的体会是科学根本是“实”,实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同学们,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们求学之道,也要戒空戒松,从实而终!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