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蒜叶的生长观察物体(三)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蒜叶的生长教案教学内容:蒜叶的生长(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8到29页)教材分析:教材提出“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种三盆蒜瓣,观察、记录根须的生长情况,并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记录分别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的两盆不同蒜瓣的蒜叶生长情况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熟悉统计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地指导,激发他们的操作欲望,引导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及统计数据的工作。教学目标:1.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积极参与小组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做好实验数据收集整理,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积累统计活动经验。教学重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导入: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也有一些有趣现象,今天我们来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学科的问题。提出问题:你认为阳光下的蒜叶长得快,还是没有阳光的蒜叶长得快?学生猜测。二、分工合作,明确任务1. 明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教师:蒜叶的生长与哪些因数有关呢?我们可以研究哪些内容呢?学生猜想交流。预设:学生会说阳光、水等。教师: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蒜叶生长的问题。2. 确定实验的方法与步骤。(1)教师:我们主要研究蒜瓣根须的生长与蒜叶生长情况。其中为了清楚地看到蒜瓣根须的生长,我们将蒜瓣种在放水的盆里。学生小组操作,将选好的蒜头放在盆里,注意盆里水的深度。(2)教师:研究蒜叶的生长,主要分两盆进行对比。首先把蒜头种植在装满土的盆里,一盆放在室外阳光下,一盆放在房间内,远离阳光。学生动手种植蒜头,教师巡视指导。(3)布置收集数据。教师:实验各项工作都准备好后,接下来收集数据,小组内分一下工,谁负责收集根须生长的数据,谁负责蒜叶生长的数据。记录根须的生长。从第 2 天开始,测量并记录一个星期根须的生长情况,记录蒜叶的生长。从第 6 天开始, 每两天一次,测量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的两盆蒜瓣长出的最长叶片,记录数据。三、学生分组实验1.选择一小组的三盆,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数据。2.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四、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实验结束后,请一个小组谈谈自己的分工,实验过程,展示测量的数据。让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整理成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1.根须的生长。(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了解各小组第 3 天和第 6 天的根须长度, 分别计算平均数。观察各个小组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实验的数据。2.蒜叶的生长。(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 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 说说蒜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五、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反思(1)教师:回顾观察记录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请一个小组谈谈自己的实验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学生交流体会,教师引导小结、板书。(2)小结活动: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要坚持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准确记录。任务多时,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板书设计:蒜叶的生长1. 根须的生长。 2. .蒜叶的生长。体会: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要坚持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准确记录。任务多时,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案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业:教辅相关练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使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可以利用这一基础进行教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节课在探索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时,经历观察、独立思考、比较、同桌之间合作、小组合作、逐层归纳深化的过程;在练习巩固时,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知识向能力过渡的过程,并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小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的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问题的进一步解答,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2.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1、填空。(1)0.9表示( )分之( )。(2)0.07表示( )分之( )。(3)0.013表 示( )分之( )。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生: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师小结:所以,我们可以说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25= 29= 1112= 1649=师: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3、 = = = 师:依据的是什么?4、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小明和小刚进行跑步比赛,小明跑完全程用了0.8小时,小刚跑完全程用了 小时,哪位同学用的时间长?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生:把小数化成分数。生:把分数化成小数。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要比较两个人所用时间的长短,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这样才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和小数互化。(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1、小数化分数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师:谁来列出算式? 生:310=0.3米 310=米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生:35=0.6米 35=米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 0.3= 0.6=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07= 0.24= = 0.12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简成最简分数.2、分数化小数。(1)出示例2:把、 、 、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师:如何把分数化成小数呢?你们有什么办法?依据是什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有的分数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师:还有什么要求?保留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尝试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议。(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小数)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写成小数。生: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注意: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可以根据要求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三、 多层练习,深化知识。1、现在,同学们掌握了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了,那么我们就来解决一开始遇到的数学问题。大家按照自己的方法尝试一下,看看到底谁所用的时间长?小明和小刚进行跑步比赛,小明跑完全程用了0.8小时,小刚跑完全程用了 小时,哪位同学用的时间长?2、完成第77页“做一做”题目。 把0.7 、 、0.25 、 、 、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1) 师:仔细观察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3)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4)集体交流汇报。(5)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方法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便于比较) 3、拓展提高。刘兰不小心把作业中的一些数字弄污了。(1) 0. 2 0.4 这些数字可能是什么?(2) 的括号里填几,这个分数就可以转化成有限小数?A、直接填10,00,1000,. B、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第78页练习十九第5,8,10题。板书设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