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检测】2013年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单元过关测评(三)(适用粤教版答案+解析)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4410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关检测】2013年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单元过关测评(三)(适用粤教版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过关检测】2013年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单元过关测评(三)(适用粤教版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过关检测】2013年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单元过关测评(三)(适用粤教版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麾下/旌旄绐骗/逮捕披靡/奢靡B丈人行/树行子 症结/挣脱 廪食/大义凛然C哂之/栖息 揆度/壬癸 舂磨/蓦然回首D编纂/篡改 杵臼/忤逆 擘画/譬如解析:选D。A项,hu/mo,di,m/m。B项,hn/hn,zhn/zhn,ln。C项,shn/q,ku/u,m。D项,zun/cun,ch/w,b/p。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解析:选B。A.“征订”是指出版发行机关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用在此处修饰“广大读者”不恰当。B.“悲天悯人”的意思是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符合题意。C.加“的”使句子产生了歧义。D.“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此处用来修饰“大自然”显然不符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B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C对在食品广告中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明确规定代言人要承担连带责任。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解析:选A。B项,“牢记”缺宾语;C项,成分残缺,应在“损害”后加“的行为”等一类的中心语;D项,两面对一面。4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解析:选C。本段主要是说一个作家写得好的文章要以白话为主,同时要辅以文言,文言是白话的良好补充。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八大山人传陈鼎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跌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性孤介孤介:孤傲,有骨气B颖异绝伦 绝伦:独一无二,无人能比C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倾倒:十分佩服D名噪江右 江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解析:选C。倾倒:使十分佩服。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合则颔之,否则摇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或师焉,或不焉C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子无畏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解析:选A。A项,“则”都表承接,就。B项,“或”有时;有的。C项,“所以”,的方法;的原因。D项,“乎”,表疑问;表感慨。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八大山人“性之颠”与“精绘事”的一组是(3分)()A性孤介,颖异绝伦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B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C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D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解析:选B。A项,不能表现“性之颠”。C项,不能表现“精绘事”。D项,都是表现“精绘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大山人从小聪慧异常,八岁就能作诗,特别擅长绘画,他画的荷花、龙,栩栩如生,极为传神。B国破家亡之后,八大山人的生活遭遇剧变,由贵族公子沦为混迹街头的乞丐。在装聋作哑十多年后出家为僧,几年后又因死了妻儿还俗。C八大山人后来常常于醉中作画,在宽大的画纸上,用破笤帚洒墨,用坏帽子涂抹,拿起笔画成山林丘壑,花鸟竹石,极为精妙。D作者认为八大山人诗画有唐宋气魄,书法有魏晋风骨,其成就后人难以企及。解析:选B。B项,“沦为混迹街头的乞丐”并非实情。9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尝 阅 山 人 诗 画 大 有 唐 宋 人 气 魄 至 于 书 法 则 胎 骨 于 晋 魏 矣 问 其 乡 人 皆 曰 得 之 醉 后。(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3分)译文:_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3分)译文:_答案:(1)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2)他身边跟随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如果合其心意,人屋就点点头;如果不合心意,人屋就摇摇头。他酒醒来了,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程度。参考译文: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其父某某,亦长于书画,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名声很响,然而喑哑不能说话。甲申年明朝灭亡,父亲随着去世。人屋继承父志,亦喑哑不能说话。他身边跟随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如果合其心意,人屋就点点头;如果不合心意,人屋就摇摇头。对宾客他用手表示寒暄之意,听人讲古今的事情,听到会心处,则不出声地发笑。这么着过了十多年,他便抛离家庭去做和尚,自己取了个号叫“雪个”。没有多久就生了癫狂病,起初是伏在地上低声哭泣,过了一会儿就仰天大笑,笑完,忽然又不断跳跃,大声叫号痛哭。有时敲着肚皮高歌,有时在市上乱舞。一日之内,癫狂之态种种不一。市上的人讨厌他的扰乱,就用酒将他灌醉,他的癫狂也就停止了。过了一年多,他的病有了好转,就更号为“个山”。过了不久又自己抚摸着头顶说:“我已经做了和尚,为什么不用驴命名呢?”便改号为“个山驴”。过了几年,妻子儿女都死了。有人对他说:“断绝对先祖的祭祀,这可不是用来做先祖后代的办法,您难道不有所害怕吗?”个山驴便感慨地蓄发娶妻生育后代,并号为“八大山人”。他自己说:“所谓八大,就是四方四角,都是我为大,而没有比我大的。”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嗜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让他作画,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右。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在宽大的画纸上泼墨作画,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抹,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然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妙绝。如果碰到他爱画,那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提起笔来,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画片刻就画成了。他酒醒来了,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程度。外史氏曰:“山人果真颠狂吗?为什么他的笔墨那样雄豪呢?我曾经阅看山人诗画,觉得大有唐宋人的气魄。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问他的同乡人,都说那些书画都是从他醉后得来的。唉!他的醉可以比得上,他的癫狂却是无法比得上的!”10阅读下面一首近代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出潼关渡河谭嗣同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崤函罗半壁,秦晋界长河。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潼关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3分)答:_(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1)莽原千里,山势嵯峨,雄关险要,高峻的山峰中间时常有巨石坠落,使得路途高低不平。景物意象硕大,构成壮美的境界,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2)用典。运用了东晋祖逖“击楫中流”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希望像祖逖一样奋发有为,迫切渴望报效国家的情感和慷慨豪放的气概。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苏洵六国论)(2)_,_;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_,_。(李白行路难)(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答案:(1)战不善弊在赂秦(2)业精于勤荒于嬉(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4)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变成另外的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某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学新论,有删改)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解析:选AE。A项,“漂亮的姑娘”是美的东西,该项把“美”与“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E项的说法和原文倒数第二段的内容矛盾。这一段说明不能用固定的东西,如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而E项是用斑马的颜色来说明斑马的美,很显然是不对的。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解析:选D。D项,中“美的问题并不复杂”是错误的。第三段中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的结果是“美是难的”,而且从全文的叙述来看,都说明美的问题不简单。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中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答:_解析:结合语境,两个“味”的意义各不相同。由“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句可知,前者指本义,后者则为比喻义。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分析时可根据第六段的内容。答案: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大学生以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寻找浪漫去锦溪田晓明有一个柔美的地方叫锦溪,这条包孕在江南水乡五湖三荡间的河流,历来就有“金波玉浪”的美誉:夹岸桃李纷披,花叶尽洒河面;晨辉夕照之中,满溪跃金,灿若锦带。这就是“锦溪”名字的由来。古老的溪流驮起了一座古老的锦溪镇。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枕河而居,与水为邻,亲密无间。街道依水而筑,房屋临水而建,桥梁越水而过;正是“春风拂指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尽,一溪烟雨当迷离。”正是早春二月,烟雨迷离时节,我们走进了江苏昆山市的锦溪古镇。小镇宁静而优雅,湖光水色里,掩映着白的墙、灰的砖、黑的瓦、栗色的门窗。青石铺就的老街,几株虬劲的老树直立在道旁,一簇簇青藤垂挂在苍颜斑驳的围墙上,一丛丛绿竹在墙角悄悄凝视着行人,一股股油煎的鱼香,一声声丝竹的音韵,从路边那半开的窗口飘逸而出看着淡雨薄雾中联袂的拱桥与蜿蜒的水巷,戴望舒的雨巷便进入了眼帘:“撑着油纸伞,徘徊在悠长悠长的雨巷,希望遇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没有碰上,年轻的导游姑娘在陈妃墓前却给我们讲了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南宋绍兴年间金兵入侵,太子赵玮带陈、葛二妃登战船,由杭州赴苏州,抗击金兵,途经锦溪。一场激战中,陈妃为保护赵玮,舍身挡箭,身负重伤,不久病殁,水葬锦溪。赵玮登基做了孝宗皇帝后,难忘陈妃,难忘锦溪!下旨在五保湖畔构筑古莲禅寺,为陈妃护墓诵经。也许是陈妃情动苍天,800多年来,不管有多大的洪水,即使湖岸上的房屋都进了水,陈妃土冢却从来没被淹没,那湖中的孤岛总是矗立在水面上,摇曳着芳草萋萋的情思。锦溪是多情而美丽的,无论是饱经沧桑的石驳岸,还是历尽岁月风霜的石拱桥,抑或庭院深深的长街水巷,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充满了迷人的魅力。“锦溪碧汤汤,落花时泛香。钓船频往返,渔唱复悠扬。”站在石拱桥上,低吟着古人的诗句,放眼桥上桥下风光,的确有一种醺醺然的感觉。锦溪的生命是水做的,锦溪最引人入胜的也是湖光水色。当我们划着小船在河里穿行,石桥的圆拱在头顶闪过,稳实的驳岸散发出湿润的气息,似乎走进了悠远的历史。一位初到锦溪的日本朋友,在水巷里流连忘返。她说:“水巷是一张柔软的床,睡在床上,能做人间最美妙的梦。水镇是飘在湖面上的一片荷叶,我真想成为荷叶上的一颗水珠”“柳带萦桥水面齐,沙明日暖鹧鸪啼。春来两岸桃争放,不是渔人也欲迷。”美丽的江南水乡锦溪古镇,引得南来北往、朝朝代代的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几多名联佳作。而小镇却像睡梦中的少女,始终不惊不宠,以她平和绵延而又柔韧坚毅的个性,不仅孕育文化,而且包容文化、理解文化、欣赏文化、保护文化。日积月累、渐深渐厚,不知不觉间,锦溪传承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内涵。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代留学生,近百年间只有4万多人的小镇,在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的留学生就有100多人,不愧为中国的“留学生之乡”。而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催生了这里一个又一个民间博物馆的诞生。从金石篆刻、古砖瓦博物馆到历代钱币、紫砂壶艺、根雕、古董博物馆,珍藏门类相当丰富。这个“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传承与延续了锦溪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脉。浓浓水乡风情包裹着的千年古镇锦溪,充满着迷人的浪漫气质。找一个烟雨飘飞或是细风斜阳的时节,去锦溪看水看景看人,读文观联听故事,划船游桥走曲巷,寻找浪漫的情调,一定很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2月26日第08版)16文章第和第段分别写了锦溪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_答案:宁静而优雅,迷离而多情;古老而悠远,浪漫而迷人。17文中多处引用诗词典故,试以第段为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答:_答案:本段引用的诗歌传达的是春到锦溪,一派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烟雨迷离的美景。引用此诗,不仅可以作为锦溪古镇历史悠久的印证,而且也衬托出了古镇的浪漫气质,暗扣标题。既丰富了锦溪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行文内容。18有人说,江南古镇大多像黑白山水画,谈不上浪漫。你是怎样看的呢?试结合本文,阐述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我认为江南古镇大多能够体现浪漫气质。浪漫是一种富有诗意、充满美妙幻想、具有美丽情调的主观感受。就本文而言,锦溪的金波玉浪、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极富诗情画意(或:这里的古代传说、文化作品等,让人心驰神往)。在这里看水看景看人,读文观联听故事,划船游桥走曲巷,如走(江南少女的)温柔之乡,情调美丽。黑白山水画之说,仅仅是从表面上看江南古镇,而无神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张露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李先生何以能够做一样像一样呢?就是因为他做一切事情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缘故。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19在丰子恺眼中,他的老师李叔同多才多艺,成就非凡。请根据文本列出李叔同先生多项的艺术成就。(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回答时要通读全文,从字里行间搜寻反映李叔同艺术成就的信息,可从音乐、美术、戏剧、诗词等方面归纳。答案: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在近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在戏剧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20文章最后一段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_解析:回答时要抓住“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进行引申,结合李叔同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答案: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21李叔同既做事,又做人。请你谈谈他在做人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发。(6分)答:_解析:找出文中提示李叔同的品格的句段,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注意言之成理。答案:具有高尚的品格,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告诉我们把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贯串在自己的事业中。深切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创作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告诉我们要热爱国家,关注民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严谨而不拘束,“做一样,像一样”。他告诉我们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这样才能成功。放弃名利,平淡清静,出家为僧,潜心钻研佛学,成为高僧。告诉我们为人要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清静。五、本大题2小题,第小题6分,共12分。22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6分)汉阙、白鹤梁、张飞庙、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王权的威严、门弟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以下定义的形式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要确定定义的大框架,“阙是楼式建筑”,接着筛选要点组成揭示其特征的定语。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23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6分)(1)伊拉克的一架美军军用直升飞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25名美军士兵无一生还,飞机失事的原因可能是恶劣的天气,也有可能是反美武装的火箭袭击。(据美联社报道)衔接语一:_(2)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衔接语二:_(3)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解析:衔接语又叫串联词,属于演讲类谈话语体,好的串联词犹如一根彩线,能将各个节目有机地串联起来,使节目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要善于抓特色、抓特点,要求语言精辟、内涵深刻、上下贯通。答案:(1)那25条年轻的生命在动荡的伊拉克遭遇了不幸,他们在本不应该丧生的地方随风而去了。但是令人想像不到的是中国的女博士后在号称法律完备、高度尊重人权的国家被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2)今天的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上帝毕竟还有两只眼睛,下面这条消息应该让人有一种轻松和喜悦的感觉,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4请以“万物静观皆自得”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