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375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教学目标: 1、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2、训练书评的写作思路并作基本操练 3、让学生从明晰的指导和简单可行的训练里走近书评、喜爱书评。教学重点:用书评的相关知识梳理文本教学难点: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谈谈书评1、 顾名思义,写书评,就是要对书做什么?(评价)2、 那么,你认为书评是属于什么文体?(议论)3、 议论文要有论点,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方面作为议论的点?(形式: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等;内容:思想情感、主题等等)4、 有论点就要论证,你觉得书评和一般的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围绕书为中心展开并申发议论,引用论证是论证里重要的组成部分。)5、 有没有同学觉得这样的东西好写,大段大段的引用就好了?鲁迅评许广平的罗素文评:95分,90分给罗素,3分给你的抄工,2分给你后面的评论。 一般的书评写法分四步:a、 引:引用材料来证明自己b、 议:对引用材料进行评析c、 联:联系现实或个人实际d、 总结全文,呼应或提升论点二、以此为依据,我们来看看资中筠评史记的这篇文章。1、 总的论点是什么?即:议点的选取。2、 有没有分论点?3、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分别论证这些论点的?(讨论)板书:奇气: 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奇气三例证一李将军列传 这,也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奇气四例证二孝武本纪 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奇气五例证三项羽本纪三、读写结合。1、选一个点来评论;2、引议感结。3、50字左右。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後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襃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於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大意:(一)自“太史公曰”至“小子何敢让焉”说明作者不辞周公孔子(绍明世、继春秋)之业。(二)自“上大夫壶遂曰”至“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藉上大夫之问)说明孔子作春秋的理由(在达王事)。(三)自“壶遂曰”至“谬矣”说明史记之作,非独刺讥而已(亦是述事齐传,尽其官职之举也)。(四)自“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至“自皇帝始”说明作史记的缘由(在效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主旨:说明史记之作,意在绍明世、继春秋,以达王事。(篇首(一))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书序);内容为论说文。译文: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正定易传,接续春秋,意本诗、书、礼、乐的人吗?其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孔子说:我与其载述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在位者所做所为以见其是非美恶,这样就更加深切显明了。春秋这部书,上阐明三王的治道,下辨别人事的纪纲,辨别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平定乱世,使之复归正道,没有什么著作比春秋更切近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其要旨就有数千条。万物的离散聚合都在春秋之中。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起,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考察其变乱败亡的原因,都是丢掉了作为立国立身根本的春秋大义。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说臣弑君,子弑父,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其发展渐进已是很久了。因此,做国君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是谗佞之徒站在面前也看不见,奸贼之臣紧跟在后面也不会发觉。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如何灵活对待。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首恶之名。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好事而去做,只因为不懂得春秋大义,而蒙受史家口诛笔伐的不实之言却不敢推卸罪名。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所以春秋这部经典是礼义根本之所在。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最为纯厚,作易八卦。尧舜的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时代的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汉朝兴建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举行封禅大典,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辗转几重翻译到中国边关来,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的心意。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