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6.半截蜡烛(含反思)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296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6.半截蜡烛(含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6.半截蜡烛(含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6.半截蜡烛(含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在话题讨论中通过挖掘“轻轻地” “从容地” “镇定地” “娇声”等词语的内涵,感悟伯诺德母子三人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 感情朗读文中关于蜡烛的语句,充分感受这些语句传递出的危急、紧张的气氛, 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性事物的反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5. 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准确生动地加以表述。 教学重点:1.在话题讨论中通过挖掘“轻轻地”“从容地” “镇定 地”“娇声”等词语的内涵,感悟伯诺德母子三人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 感情朗读文中关于蜡烛的语句,充分感受这些语句传递出的危急、 紧张的气氛, 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性事物的反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准确生动地加以表述。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画面 (出示二战画面,相机简介二战)。 2. 通过这些画面及卢沟桥烽火的学习,估计大家对战争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 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 所、家破人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战争的烟火一起来到二战时期法国的一户普通的人家里去感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4. 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 “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 、 “火” 。启发学生用“烛”组 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5. 齐读。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字词。 (1) 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 3 个人的关系? (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2) 出示:截止 楼梯 绝妙 蜡烛 危机 暴露 厄运 诺言 熄灭 厨房 强盗 烛芯 秘密 好嘛 绝密 烛焰摇曳 指名读、齐读。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填空题: 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主要写了 (什么时间)(谁)(怎么做的) , 在半截蜡烛被点燃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的的故事。 3、 品读第 1 自然段 1. 在这特殊的时间里,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是为了什么? 2. 如果你是一个遭受欺凌的法国人,你会怎样读这句话? 3. 指名读,相互评价。 4、 由词入手话“隐患” 1. 为了把强盗的德国人赶出自己的国家,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什么?为了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她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出示: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 这个主意“绝妙”在哪里呢? 2. 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3. 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4.指名读。 5.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 (引读)万一蜡烛(生齐读: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样 (生齐读: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5、 紧扣蜡烛感“惊险” 1.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桌上的这“半截蜡烛”。 播放课文 自然段配乐朗读录音。 2. 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你们选择哪个词? 出示:1.故事: (惊险、紧张) 2.人物:(机智、沉着) 3. 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词句最强烈地传递给你紧张、惊险的感觉,请找出来,在旁边用简要的词句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4. 学生读书、批注。 5. 交流。 预设:学生寻找与蜡烛有关的句子 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 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心随着蜡烛的点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 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点燃的分明是一个定时炸弹)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烛焰吞噬着蜡烛,也燃烧着我们的心)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化险为夷、如释重负) 6. 聚焦蜡烛。大家发现没有,你们所找的句子,都与什么有关?看来,文章对蜡烛的描写是有意图的,意图是什么?(营造紧张、 惊险的气氛,扣人心弦) 7.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8. 有感情朗读。 9. 写法迁移。 同学们,营造紧张惊险的氛围,作者选择的是蜡烛,如果你来写,你还可以选择什么? 预设: 墙上的一面钟, “滴答滴答” 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听着钟声,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越来越紧张。 德国军官阴险的眼睛。 让人觉得他似乎随时可能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大家虽然选择的事物不一, 风格有别, 但我觉得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心情。 ) 6、 品读言行悟“智勇” 1. 面对险情, 母子三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请您浏览 3 至 7 自然段,简要概括出人物行动。 (根据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换灯灭蜡烛 蜡烛) 2. 出示话题: 你从伯诺德母子三人的一言一行中看出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句写写感受。 待会儿重点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交流。 3. 阅读、批注。 4. 小组交流。 5. 集体交流。 预设: 伯诺德夫人 语言: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会怎样说这句话 ? 着重说好哪个字或词 ? 为什么 ? (礼貌地说 “先生们” ,不会使敌人起疑心;从容地说“瞧” ,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油灯上。镇定地来说“这盏灯” ,把敌人的注意力和视线吸引到油灯上。 ) 同学们刚才讲的都很有道理, 尽管大家朗读的方式不同,但是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什么?(机智 沉着 镇定) 动作: (急忙)取、 (轻轻)吹。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镇定。 ) 杰克搬柴移蜡烛 请求 语言: “天真冷,我到柴房” (借口十分巧妙,似乎是在为敌人着想。 ) 动作:慢慢站、端、走去、从容、生火、坐待(没有惊 慌失措,想得十分缜密,表现十分镇定。 ) 杰奎琳 语言: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 (十分有礼貌。正是她的可爱知礼才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 成功地拿走了蜡烛。) “娇声” (故意的,让自己更加可爱可人,以达到赢得敌人喜爱的目的,十分机智。) 动作:镇定、道了晚安(十分镇定勇敢,没有为了节省时间,匆忙上楼,让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 ) 6. 总结:同学们,伯诺德一家三人为了保住蜡烛,保住情报, 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进行周旋, 虽然他们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什么是相同的?(目的)还有呢? (板书:机智、沉着、镇定、勇敢) 7. 讨论:你认为,情报能保住,功劳是谁的? 预设: 杰奎琳: 是她的计谋在紧要关头骗过德军,保住了情报。 杰克:他的镇定、从容也非常重要,否则,敌人早就有所察觉。 伯诺德夫人:她吹灭蜡烛为大家争取了时间。也是她, 教给了孩子们丰富的战斗经验。 8. 总结: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 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 7、 展开想象揣心理 1. 在这场蜡烛保卫战中, 随着蜡烛的燃烧, 火苗的跳动, 烛油的流淌,屋子里是那么安静,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然而, 伯诺德一家三口的内心其实却像风暴一样, 可文章将这部分内容作为留白,没有描述出来。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走 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倾听一下他们当时的心理语言, 好吗? 2. 师先示范讲述。 好,那我就试着先把我听到的当时伯诺德夫人的心理话说一说。 这可怎么办才好?两个孩子脸色苍白。杰克、 杰奎琳,千万不能慌。得赶快想法子,不管怎样,一定要镇定,不能让敌人瞧出破绽。 哎呀,杰克,你干嘛站起来,你要干什么?杰克,真是好样的。蜡烛呀蜡烛,你烧得慢一点儿怎么,强盗们恶狼般的眼睛正盯着蜡烛, 难道他们发现了什么?就要烧到金属管了,快想法子,决不能让情报落到敌人手里! 杰奎琳的眼睛在发亮,哦,她说话了。谢天谢地,敌人没怀疑,情报保住了。 狗强盗,你们要完蛋了! 3. 请同学评价。 4. 学生练笔。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杰克、杰奎琳中任选一个,展开合理的想象,将他们的心理话写下来。 (学生独立书写, 在小组里交流, 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 板书设计: 6 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教学反思: 学生、文本、教师,语文课堂在彼此的对话中游走,总会呈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在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价值取向这两极之间追寻张力,梳理其中的教学规则和应对策略,成就教学智慧。在互相倾听、互相 吸引、互相包容、互相思维碰撞的“对话”过程中,或将学生多元解读中不违背文本价值的 “节外生枝” 联系到文本中去,巧妙“嫁接” ;或尽可能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并纠正不确切的个性感悟; 或细心关注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价值取向矛盾之中,是否还有“异中之同” ,可以包含学生的独特体验; 或善于把握学生散乱的自由感悟, 作因势利导的梳理概括,及时地依归于课文的价值取向从而在语言、思维、 情感的流淌之间真正实现师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www.youyi100.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