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0495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难点: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教具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教具:多媒体资料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介绍宇宙在运动 星系图像(书图2-1)。 太阳系图像(挂图)。 大陆板块的运动图像。2生命的运动(1)动物奔跑图像。(2)奥运会径赛刘翔获得110m跨栏世界冠军。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并讨论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问题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学生见学案共同讨论)(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 对 李 明 位置不变小王 对 自行车 位置不变 静止坐椅 对 汽 车 位置不变 物体 物体李 明 对 学 校 位置改变自行车 对 树 木 位置改变 运动汽 车 对 电线杆 位置改变 物体 物体【问题二】 (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讨论的比较热烈一些。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了去,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请你躺在床上让地球带你开始这次旅行吧,你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感到受骗上当,于是告到法院,说是商人犯诈骗罪。问: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审判?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案子吗?你认为商人有没有犯诈骗罪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有声音,有争执)讲述: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算不算旅行。如果躺在床上算旅行,这四分之一法郎就该商人所得,商人没犯罪。如果躺在床上不算旅行,这四分之一法朗说是被商人骗走的,商人犯诈骗罪。什么叫旅行呢?人必须离开家,乘车、船、飞机到目的地观光才叫旅行,也说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的位置有变化才叫旅行。所以商人犯了诈骗罪。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中参照物选择不同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所于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他有罪,法官也要懂的物理知识。【问题三】(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作一总结。给出规律性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四、知能应用,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5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学案中智能应用第6、7题。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六、导学归纳七、布置作业P18:1、2、3八、板书设计第一节 动与静一、运动的世界二、运动的描述音乐家:画家:作家:诗人科学家:机械运动: 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 导学提纲一、自主学习1、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人用_和_ 赞美运动;画家用_和_描绘运动;音乐家用_和_表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_、_及_来描述与研究运动。2、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_叫做参照物。4、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_来说的。二、合作探究1、运动的世界: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2、运动的描述:人们怎么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画家、音乐家)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 3、认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三、重难点知识突破例:想像下面三种情形。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练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四、知能应用1、小青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1)以她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小青是 . (2)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小青是 . (3)驾驶员说小青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 (4)马路上的行人说小青是运动的,参照物是 . 2、有关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以有利于研究运动为好D.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变3、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上海终于来到了我身边。”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4、春天,我们远离鲜花也能闻到花香,这说明构成花香的微粒能够 ,蓝墨水滴到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蓝了,说明构成墨水的微粒是 ,潮起潮落说明海水是 ,斗转星移说明星星是 ,四季更换说明地球是 ,因此,我们生活在 的世界里。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6、下列哪两个物体,可以彼此认为是相对静止的( )A.地球和太阳B.人挑着两桶水往前走时的两个水桶C.人行走时的左脚和右脚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与地面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的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语言的韵律 意境 形态 色彩 旋律 节奏 概念 数学工具 实验方法2、位置的改变 3、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4、参照物知能应用:1、(1)静止 (2)运动 (3)汽车 (4)马路 2、C 3、船4、运动 运动的 运动的 运动的 运动的 运动 5、船 河岸 6、B7、C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刻度尺的使用。难点:单位的换算;特殊测量。教具学具: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怎么样的呢?答案:静止、向南行驶、向北行驶我们为了更好研究运动的知识,这节课需要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大家先来看看下面的问题。1、四种不同事物的两两比较。 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两枝粉笔与一盒粉笔。 两个田径运动员一快一慢地跑步。 两杯水冷热不同。提问: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学生答案可能有:长短不同、多少不同、快慢不同、冷热不同)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比较随处可见,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测量。2、用投影显示两张图。提问:图1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图2中横线是否平行?图2图1(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要求学生用尺加以确认。小结: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测量的意义)你测过身高吗?是多少?教师板书,故意不写单位,引导学生认识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二、出示导纲,引导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此时先不对学生所测量的过程进行过多的评价。三、导学互动生生互动1、刻度尺的种类:介绍几种常见的刻度尺以及它们的用途和优缺点,如:直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然后让学生完成学案重点难点突破1、长度的测量工具,并请学生讲解解法。2、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先让学生完成学案重点难点突破2、刻度尺的使用的例题,师生共同评价。找两位同学到讲台演示如何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哪位同学放得好?怎样放?哪位同学观察示数的方法好?怎样读数?强调估读。完成巩固练习。师生互动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提问请同学们想办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提问结果,询问测量方法。告诉学生对于一些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物理可以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见学案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中的说明。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想办法测量练习或者再加一些其它的需要特殊测量的问题。提问:如果没有刻度尺,如何知道物体的长度呢?估测法: 让学生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的长度为:1mm 1cm 1dm 1m总结本节课里所涉及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4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学案中智能应用第5题。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六、导学归纳七、布置作业P24:1、2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长度的测量一、测量单位1km=_m 1dm=_m 1cm=_m1mm=_m 1m=_m 1nm=_m二、测量方法1、用刻度尺测长度使用前: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放: 观: 读:2、特殊测量:3、估测:教学反思:导学归纳一、自主学习1、你知道哪些长度的单位?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_、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_、_、_、_和_等。光年是天文学中的_单位,1光年=_。3、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有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4、请同学们把下列单位与基本单位m的换算关系写出来1km=_m 1dm=_m 1cm=_m 1mm=_m 1m=_m 1nm=_m5、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填入下面的空格:(1)某人的身高1.72_;(2)物理课本的宽度171.9_;(3)课桌的高度为80_;(4)某同学头发的直径约为75_。6、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所在的直线),读数时_要与尺面垂直,要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二、合作探究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2、认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是_,宽度是_。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长度的测量工具说明: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常见的有:直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例:为测定某学生的跳远成绩,应使用下列哪个测量工具( )A.米尺B.卷尺 C.直尺 D.游标卡尺练习:一同学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记录中,单位为米的数据为( )A.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0 B.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C.姚明的身高为2.26 D.一只新铅笔的长度为1.752、刻度尺的使用说明:1)使用前: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如图所示。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刻度线间的长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2)使用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_要与尺面垂直,要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是 mm.。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练习:如图所示,读出下列物体在刻度尺上的读数:A_cmB_cmC_cmD_cm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例: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练习:你能测出一根较细的细铜丝的直径吗?四、知能应用1、张强同学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木块的长度是_cm,合 m。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可以利用身体上的 估测 。3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mm,合_nm。4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重测珠峰高度的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了珠峰的顶峰,据权威科学家预测,此次测量结果将高于以前所知的高度8848.13_(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5、如何从地图上知道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说出你选用器材和实验的步骤。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略 2、米 m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长度 9.460531015米3、刻度尺 4、103 0.1 10-2 10-3 10-6 10-9 5、m mm cm um 6、视线 估读四、知能应用1、1mm 2.30 0.0230 2略 3105 4 米5、提示:可以采用化曲为直法。用棉线沿着地图上铁路线描下来,然后将线取直测量棉线的长度,再利用地图比例尺计算出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4、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测量时间、知道误差。难点:误差的产生。教具学具:钟表教具:录音机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请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下,黑板擦的长度,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是否有不当之处。总结,长度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学习一下另一个重要的测量。哪位同学能说出从上课铃响到现在时刻,经过了多长的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时间的测量分小组,宣布探究的形式由于本节与上节学习的知识类似,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二、出示导纲,引导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此时先不对学生所测量的过程进行过多的评价。三、导学互动生生互动1、时间的测量。问题:(1)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2)人们是怎样估测时间的?学生先完成重点难点突破第一题。教师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请一部分学生用停表来测量老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间,另一部分学生用手表测量时间。记下停表和手表测量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用停表或手表先测脉搏跳动10次所需的时间,然后找一个同学用他的脉搏跳动次数来估测另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时间,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小结:测量时间工具是多样,但是结果精确度是不度的。2.误差。我们从黑板上的记录发现虽然测的都是老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间,但每一个同学测量结果不相同。请几个同学将上节课所测量的物理课本的长宽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发现也不相同。请同学们发表不同看法找出原因。(1)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测量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通过我们的测量活动,又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现在我们知道了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3)误差与错误是一样的吗? 师生互动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说明: (1)辅助法:测量一些不平直物体某部分长度时,除用刻度尺外,还需要其他辅助测量工具如测量圆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等,一般需用三角板与刻度足配合使用。(2)化曲为直法:用纸条、棉线等软的材料,附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记下位置,展开后用刻度尺测纸条或棉线的对应长度,如测圆柱的周长、曲线的长度地图上的铁路线长等。(3)累积法:当被测物的长度很小时,可将同类待测物集中,测出总长度后再求出每个被测物的长度,如用刻度尺测一张纸厚度,测细金属丝的直径等都用此法。(4)滚轮法:当被测物的长度很大时,可用滚轮沿曲线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即为被测物的长度,如汽车里程表就是应用了此法。例: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练习:你能测出一根较细的细铜丝的直径吗?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3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第4、5题。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六、导学归纳七、布置作业: P24:3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测量单位时(h) 分(min) 秒(s) 1h=_s 1min=_s二、测量方法1、钟表: 2、估测:三、误差1、定义2、产生原因3、减小方法4、与错误的区别教学反思:导学提纲一、自主学习1、你知道哪些是时间单位?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它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h=_min=_s=_ms=_s。3、实验室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钟表、日晷、沙漏等。4、_和_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误差_(填“能 ”或“不能” )绝对避免。通常我们可以通过_测量工具,_测量方法,选用_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_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二、合作探究1、认识时间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2、认识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钟表、秒表、停表等。 3、测量一下你身体上的钟表脉搏,平均1分钟脉搏跳动 次。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停表的使用例:右图所示是机械停表的实物照片。(1)说说如何按动停表按钮正确操作使用停表。(2)停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2、误差1、_和_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只能_,不能消除。选用测量精度高的工具,改进测量方法,_能减小误差。例: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练习:小明测量课本长度,得到如下四个数据:2.67cm,12.66cm,12.68cm,12.99cm。那么课本的长度的测量值为_cm。四、知能应用1、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2、某同学用停表测时间,计时开始后15s按了下按钮,又经过10s后又按了一下按钮,则这时停表的示数是( )A、15s B、10s C、25s D、0s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的时间是2700_; (2)人步行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5_;(3)唱一支歌的时间约为3_;(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_;4、小明脉搏跳动次数为68次/min,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小明用自己的脉搏为同班的王华计时,测出跑一圈脉搏跳40次,则王华跑一圈所用时间大约是 。5、使用受潮而膨胀了的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测量结果()A、比真实值大B、比真实值小C、跟真实值一样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略 2、秒 s 60 3600 3.6106 3.6109 3、秒表 4、测量值 真实值 不能 校准 改进 精度高 平均值四、知能应用1、D 2、A 3、s min min h 4、35s 5、B第三节 快与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3、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重点、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公式的应用;难点: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及运动状态判断教具:多媒体素材学具:玩具小车(每组一辆)、停钟、卷尺、桌面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给你一张纸条、一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学习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就可以更好研究物理学里面更精彩的内容了,大家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吧。利用vcd播放动画片乌龟赛跑;警察骑摩托车追击乘卡车逃跑的犯罪分子;竞赛场地激烈奔跑的各班运动员。二、展示导纲,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导纲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三、合作互动生生互动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见学案)甲同学2s跑了10m,乙同学2s跑了8m,哪位同学跑的快?为什么?甲同学3s跑了10m,乙同学2s跑了10m,哪位同学跑的快?为什么?甲同学3s跑了10m,乙同学2s跑了8m,哪位同学跑的快?为什么?以上你发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几种?(1)方法: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相同比较路程。2、速度(此知识点最好由概念入手,逐步推进,自然过渡,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变形公式)(1)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2)公式: (3)单位:m/s km/h(进行单位换算: ,则 )(4)物理意义:5m/s的物理意义:1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5m路程2m4m6m8m10m时间1s2s3s4s5s速度2m/s2 m/s2 m/s2 m/s2 m/s(5)变形公式:s=vt (6)计算及应用出示课本P25例题,教师板演,强调做题规范性。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导纲重难点突破2,并请两同学到黑板板书,注意纠正学生的做题规范性。师生互动3、速度的测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建议:强调如何测时间;如何测路程(见学案重难点突破3)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3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第4、5题。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并板书,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六、导学归纳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还有公式的应用,你学会了吗?还有什么问题?七、布置作业P28:1、2八、板书设计第三节 快与慢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方法2、速度 (1)概念(2)单位(3)公式(4)意义(5)应用(6)测量教学反思: 导学提纲一、自主学习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_的长短。(2)相同的路程比较_的多少。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_时间内通过的_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_。公式:_,公式变形为:_、_。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读作_用符号_或_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_,读作_用符号_或_表示。4、实验室中常用_和_测量物体的速度;条件好的学校在精确测量时往往用_来测量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而生活中往往在车辆上安装_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二、合作探究1、甲同学2s跑了10m,乙同学2s跑了8m,哪位同学跑的快?为什么?甲同学3s跑了10m,乙同学2s跑了10m,哪位同学跑的快?为什么?甲同学3s跑了10m,乙同学2s跑了8m,哪位同学跑的快?为什么?以上你发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几种? 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的公式是_。换算:1m/s=_km/h。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速度的意义例:飞机的速度比汽车的大,下列对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是( )A、飞机比汽车运动的路程长 B、飞机比汽车运动的时间长C、飞机比汽车运动的快 D、以上分析都不对2、速度的计算例:一个人在10min内,步行通过的路程是1.2km,求这个人的速度是多少m/s?3、速度的测定(一)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方法:(1)原理:_(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玩具小车。(3)方法: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经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公式_算出速度。(二)用速度仪可直接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是用来测量速度的速度仪。例:如右图所示的速度仪的示数是 。四、知能应用1.1m/s= km/h 1km/h= m/s2.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3.正常运行的客运火车的速度一般为40,读做( )A.40米 B.40米每秒 C.40每秒米 D.40米除以秒4.人步行的正常速度大约是( )A.4.5km/h B.15m/s C.20km/h D.9m/min5、敏捷的雨燕每秒能飞行48m,凶猛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达2700m,比一比,它俩谁飞得快?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运动路程 所用时间2、单位 路程 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s/t s=vt t=s/v3、米/秒 米每秒 m/s ms-1 千米/时 千米每时 km/h kmh-14、刻度尺 秒表 光电计时器 速度仪四、知能应用1、3.6 1/3.6 2.物体运动快慢 3. B 4. A 5、雨燕: 48m/s 鹰:2700m/60s=45m/s 鹰快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问题:1、常用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什么?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3、一个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常用测量速度的方法有哪些二、展示导纲,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可以讨论交流。三、导学互动生生互动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一)组织学生分析课本P27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由图中内容和数据算出v1、v2、v3;比较v1、v2、v3的关系;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这辆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如一,即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小车的这种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教师解释: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引出下一个内容。(二)组织学生分析课本图2-26。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由图中数据算出v1、v2、v3;比较v1、v2、v3的关系;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故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巩固练习:在生活中,你见过匀速直线运动吗?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引导:速度是否变化?(1)一定时间内,路程是否相同?(2)一定路程,运动时间是否变化?完成重点难点突破师生互动(二)图像法判断师生共同讨论重点难点突破2,主要介绍清楚图像中各坐标轴所表达动态变化的含义。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4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第5题。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并到黑板板书,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注意纠正学生的做题规范性。六、导学归纳 你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吗?你能正确做出判断吗?你还有什么问题?七、布置作业1. 了解P28信息窗,完成“请提问”。2. 课后练习2 、3八、板书设计第三节 快与慢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2、测量方法3、判断方法教学反思:导学提纲一、自主学习1、物理学中,把物体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2、试着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完成课本P27页图225、图226内容。3、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 B、10 m/s C、5 m/s D、无法确定二、合作探究1、根据课本图225、图226的数据能发现什么规律呢?2、在生活中,你见过匀速直线运动吗?请回答: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_。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一般_,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例: 一辆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北京驶往上海,平均速度是110km/h,那么这辆汽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A、一定是110km/h B、一定不是110km/hC、可能是110km/h D、以上都不对练习:1991年,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当时100m跑的世界记录(图2-3-2),下表记录了他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距离/m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时间/s0.001.882.963.884.775.616.467.308.139.009.86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你的判断依据是: 。2、利用图像法判断物体运动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例: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分析出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练习: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2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四、知能应用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直线运动B、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的直线运动C、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D、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的运动2、图3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1)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2)两物体都做 运动。3、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7.7m/s B.8.5m/s C.10m/s D.11m/s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了4m路程,那么它前2m内运动的速度是( )A、0.5m/s B、1m/s C、1.5m/s D、2m/s5、某段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如图4所示.根据图回答:(1)50表示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此标志牌到上海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速度变化 2、略 3、C 四、知能应用1、D 2、大 匀速 3、B 4、B 5、以下路段限速50km/h,4h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过程与方法: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2.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学具: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1、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把速度的公式拆开来看有哪些物理量组成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启示:速度公式可知:里面有长度和时间组成,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把这两都测量出来,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速度。实际生活中怎么做的呢?我来先来看一段电影吧。利用vcd播放径赛场地正在奔跑的长跑运动员影像,同学可以看出来在跑动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什么时间快,什么时间慢呢?引出实验测量。二、展示导纲,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明确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三、导学互动1、实验设计请同学根据学案中合作探究的内容设计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重新设计,脱离学案)完成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的实验探究方案。请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叙述一下,并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完善实验过程。2、实验的过程和方法:A、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B、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强调:(一)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二)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1)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2)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 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 v1=s2=s-s1t2=t-t1v2=s=t= v全(3)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4)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结论:_。完成重点难点突破内容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导纲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3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导纲中知能应用第4题。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六、导学归纳 为了测量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我们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_、_,然后用公式_就可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八、板书设计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制定方案:1、_ 2、_ 3、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教学反思: 导学提纲一、自主学习1、进行科学探究的环节有: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_、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观点或看法。这些观点或看法是否正确需要寻找_来证明。3、收集证据的方式有:_、_、_。在收集证据时,应_、_、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4、探究报告应包括:_、_、_、_。5、为了测量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我们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_、_,然后用公式_就可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二、合作探究1、完善科学探究的过程(一)提出问题:_(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原理:_(2)器材:_(3)收集证据的方法:_(三)实验探究:(1)记录数据的表格(分解路程)(2)探究的结论:_.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实验:测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斜面、小车 (2)实验原理:_ (3)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车从斜面顶部滑下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测得更准将金属片移至中间某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面前一段路程s1及所用的时间t1算出小车通过前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求出斜面的后一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格中,比较v1、v2可得出结论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例:两个同学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秒表的分度值是每小格代表1s,其他资料如图,则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练习:一辆卡车在平直马路上行驶,起动后,第1s内经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经过的路程是4m,第3s内经过的路程是6m,第4s内经过的路程是6m,由此可见,卡车( )(A)在最初1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最初2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C)在最初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D)第3s和第4s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四、知能应用1、甲、乙两人并肩沿平直公路行走,第1min走40m,第2min走30m,走190m用4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他们在第2min内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他们走完120m的平均速度为O.5ms C他们在第1 min和最后1 min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D在行走中,甲相对乙的速度是02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主要的测量器材是 和 ,其作用是测_和 ,然后用公式 来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在1min内走了90m,已知它在前lOs内通过20m的路程,这个物体做的是 运动,其1min内的平均速度是 ,后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照片序号123456时间t/s01020304050路程s/mm012.022.248.761.2(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m/s。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