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78743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使学生通过旋转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使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圆柱和圆锥教具和学具模型、长方形小旗、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想象引入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2、找一找,屏幕中这些物品哪些是圆柱形状的?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圆柱。(板书:圆柱)二、认识圆柱。(一)对比观察,初步感知。1、我们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大家一定能发现圆柱的特征。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3、梳理发现(1)认识曲面:用手摸摸这个面,有什么感觉?长方体、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这个面是平平的吗?这是一个曲面。我们把这个曲面称为圆柱的侧面。(课件动态显示:侧面)(2)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做圆柱的底面。(课件动态显示:底面)(3)两个圆形底面有什么关系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们是完全相同的呢?每两人一组,选择一种方法验证一下两个圆是否完全相同。(二)、通过旋转,深入探究。1、整体感知旋转(1)我们已能想象出这个长方形小旗绕这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能形成圆柱。屏幕上的这个圆柱我们能不能把它想象成是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的呢?(2)闭起眼睛想象:首先在头脑中想象一个长方形,以长方形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开始旋转,形成圆柱。(3)课件演示长方形绕轴旋转形成圆柱。2、分步显示旋转(1)点的旋转。A、B是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注意观察A点和B点旋转后分别形成了什么?(底面圆周)(2)线的旋转。观察上下一组对边绕轴旋转后分别形成圆柱的哪个部分呢?(上下两个地面)如果不测量,也不直接比,看这旋转图你能证明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吗?圆柱的侧面是那一条边旋转形成的呢?当长方形的这三条边同时绕轴旋转一周后,形成的是圆柱的三个面,(3)面的旋转当长方形作为一个整体的面在旋转后,就形成了整个圆柱。(演示面动成体)(三)、认识圆柱的高。1、课件演示三个重叠在一起的长方形,宽一样的,长不同。如果分别绕各自竖着的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想象一下,形成的3个圆柱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等底,高度不同。)2、指一指圆柱教具的高?你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揭示: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3、屏幕上哪一条线段是这个圆柱的高?你还能指出一条吗?能再画一条高吗?演示长方形旋转、暂停,旋转后的这两条线是圆柱的高吗?圆柱的高究竟有几条?4、我们一般这样标注圆柱的高。(课件标注高。)5、量圆柱的高。(多媒体演示两种量法):学生动手量一量桌面上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6、高的拓展。圆柱的高在生活里还有另外的名称。如:一枚硬币的高(厚),圆柱形钢材的高(长)圆柱形水井的高(深)(四)、运用特征判断。出示一些立体图形,根据圆柱特征判断这些立体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为什么?三、认识圆锥1、由圆柱过渡圆锥如果把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缩短一些,旋转一周,还是圆柱吗?把上面一条边继续缩短,直到缩成一点,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了什么形体?(板书:圆锥。)2、自主探究圆锥特征。(1)在生活中有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2)出示导学提示:圆锥的面有什么特征?想象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形成圆锥的过程,说说圆锥的各部分是怎样形成的。圆锥的高在哪里?什么是圆锥的高?(3)学生利用圆锥学具和直角三角形硬纸板自主探究圆锥的特征。(4)组织交流:围绕导学提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5)标注圆锥的高(课件标注高。)(6)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量法)思考:圆锥的高在里面,为什么能在外面量出圆锥的高?学生动手量一量手中圆锥的高。四、对比小结: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善板书)五、拓展延伸1、多角度观察:平行光线从上面和侧面分别照射圆柱和圆锥,屏幕上会留下什么图形?2、演示不同的长方形绕轴旋转形成不同的圆柱,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绕轴旋转形成不同的圆锥。思考:它们的高矮、粗细和什么有关?3、超级想象:通过旋转其他平面图形,我们还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形体。根据提供的平面图形想象:绕某一条轴旋转会形成什么形体?六、总结全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是圆柱圆锥的启始课,安排在圆柱表面积等课之前,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重要的一课,所以此节课中的设计应多下功夫,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青岛版教材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原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新教材集中认识圆柱和圆锥,而原教材圆柱和圆锥是分别认识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更好的进行对比,通过两种形状的联系加深对两种形状的认识。教案设计过程中本课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而难点是圆柱与圆锥高的认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2、动手实践,探索对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通过对两个高度不同的圆柱让学生比较引出圆柱高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思考圆柱有几条高。3、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4、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编排的特点,有层次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的“度”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使我深深的意识到这节课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再次,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太少。比如: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这个环节,在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1、将圆柱形容器的盖子取下与底面相比较;2、用圆柱形实物的底面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将另一底面和画好的圆作比较;3、用尺子量出两个底面的直径或半径作比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从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角度的说法就没有在我的预设之中。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对教师把握课堂水平的一次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生3回答之后,我竟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我用沉默这盆冷水,浇灭了该生创新的火花;我的无动于衷,击退了该生答题的热情。这就暴露了本节课的另一个问题,缺乏评价性语言。这样一来,创设一个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的课堂学习气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后来的评课中,是呀!一次次精彩的回答,独辟溪径的思路,我却视而不见,至今我还后悔不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有时没有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处,关注课堂的进程比关注学生多一些。因为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便敷衍了事,心里更想听到的是预设中的答案。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表现,重视教师评价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