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学案1(沪教版第二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8677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忘却的纪念》学案1(沪教版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学案1(沪教版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学案1(沪教版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为了忘却的记念【导学】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30年,他与共产党人在上海共同创建了进步文化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是当时反对国民党反对派文化围剿的主将。鲁迅的作品有: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多本杂文集,如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他的笔像匕首,像投枪,一如他的人生:耿介、正直、嫉恶如仇。写作背景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左联”五位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撰写了这篇纪念文章。写作目的有对反动派残暴罪行的控诉和揭露,有对烈士英勇精神的赞颂,更有自己情感的抒发。课文理解及思路(1)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五位烈士的追忆,抒发了对烈士们无限崇敬和怀念的深情,愤怒地揭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卑劣,预示光明终将战胜黑暗,激励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2)线索:“悼念烈士”这根红线贯穿始终。(3)内容结构: (一)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二)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三)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新的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这是全文的过渡段。(四)记叙柔石等烈士的被捕、遇害的经过及作者悲愤的心情。这是全文的重点。(五)抒发悲愤心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文体知识本文选自南腔北调集。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的散文(是一篇抒情叙事散文)。 写作特点 (1)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 (2) 段落联系紧密,线索明晰,首尾呼应,详略得当。 (3)在选材上,以柔石为重点,白莽次之,兼及另外三位烈士。其中又以他们被害的事件为中心,连带写他们一系列革命活动。重要语段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第一部分中第一节、第二节是重要语段;第二部分中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是重要语段;第四部分中第六节、第七节是重要语段;第五部分中第一节、第二节是重要语段。【课课练】一、 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竦( ): 孺( ): 偈( ): 赎( ): 2解释下列词语:郑重其事: 永诀:延口残喘: 明珠投暗:情随事迁: 涅槃: 3.本文选自 。这是一篇抒情叙事 。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左联”五位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撰写了这篇纪念文章。“左联”五位烈士是 、 、 、 、 。4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个 短语,中心词是 ,表面上看两者意思是相反的,两者意义有矛盾,但实际上作者在这标题上寄予着深刻的含义。标题的含义是 。5鲁迅,原名 ,字 ,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以及多本杂文集,如 、 、 。(写出三本)6.下列各字的读音是“惴” 、“揣” 、“喘” 、“湍” 、“瑞” ;请你为这几个字各组一词 、 、 、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一个革命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有贡献的人。B.每一个革命青年都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有贡献的人。C.每一个革命青年都希望将来把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有贡献的人。D.每一个革命青年都希望将来自己被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有贡献的人。8文中写作者翻检白莽书信和文稿一无所得,只偶然发现了他的一首译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作者引出这首诗的目的是 ( )A.聊以慰藉,寄托哀思 B.赞扬白莽的献身精神C.扩展题材,丰富内容 D.A项B项9课文中引用了三个典故,作者使用它们的目的各是什么? A.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杀人如麻的罪行B.突出柔石性格中“硬”与“迂”的特点C.表现作者悲愤的心情D.表明作者保存自己以利再战的战法E.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暗腐朽的统治。a.关于方孝儒的典故( )b.关于高僧坐化的典故( )c.关于向子期的典故( )10.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1)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2)鲁迅在呐喊故乡中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11. 鲁迅先生发表这篇文章距今近70年,文中有些说法在现代口语中已经发生了变化。请用现代口语改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 ( )(2)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 ( )(3)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 ( )12说出下列加点字作用:(1)两年前的此时,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2)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 (3)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13认真阅读下列语段,根据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为什么不说“将悲愤摆脱”,而说“将悲哀摆脱”? (2)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本段具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分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两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 “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 甲 (人的心地险恶难测)”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高尔基作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 乙 (做事急于求成);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 丙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的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吮血 隔膜 譬如 耍棍Ashn m p shu B. yn m p shuC. yn m b shu D. shn m b shu 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甲处应填的成语是: 乙处应填的成语是: 丙处应填的成语是: 3仔细阅读(1)(2)(3)(4)节,把作者为了表现柔石“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种高尚品格所选用的材料找出来。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柔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材料: 柔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句话在表达方式上属哪一种?“旧道德”、“新道德”各指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 )A描写。 “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 “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 B. 抒情。 “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 “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C. 议论。 “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 “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D. 说明。 “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 “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 5“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中他学起什么来了? 从中可见柔石具有 精神。6第7节中“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 丙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的身上去了。”这里的“回答”指什么内容? “偷懒的主张”这里的“主张”又指什么内容? 三、拓展迁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1)不惮( ) (2)殒身不恤( )2解释加点的字(1)不惮( ) (2)如是之从容( )3“干练”的近义词是 “百折不回”的反义词是 4第二段中连用三个“竟”有什么表达作用? 。5对“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讽刺中国国民的麻木和愚昧,没有从刘和珍们的牺牲中吸取教训。B.烈士牺牲已有一段时间,并没有改变原社会的“太平”光景,因此这种牺牲太不值得。C.感叹于时间如流水,悲愤于社会现象没有改变。D.ABC都对6第三段中“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一句子的主语是 ,谓语是 。7第四段中“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这句话的含义是( )A.苟活者觉得希望非常渺茫,无法实现。B.即使苟活者也有所觉醒,从烈士身上看到了一些希望。C.苟活者也觉醒了,他们看到了希望。D.ABC都对【课课练】第一课: 为了忘却的纪念答案一、 基础知识1. 竦(sng):通“耸”孺(r)小孩子 偈(j):佛经中的唱词 赎(sh):用财物把抵押品换回 2郑重其事:对事情的态度严肃认真。 永诀:永别。 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存的呼吸,意为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涅槃: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意思是寂灭、解脱,指佛和高僧的逝世,也叫圆寂,指佛教所信奉的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3南腔北调集 散文 柔石 白莽 冯铿 李伟森 胡也频 4偏正 纪念 将由战友牺牲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 5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 革命家 思想家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坟 二心集 且介亭杂文 6zhu chui chun tun ru 惴惴 揣一脚 喘气 湍急 瑞雪 7B 8D 9 a.B b.A D c.E 10. (1)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 (2)鲁迅在呐喊故乡中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11.(1)志同道合 (2)成分或因素 (3)被捕了。 12. (1)“不敢”、“不愿”、“不屑”、“隐约其辞”四个词概括了当时所有报刊在白色恐怖下的不同态度。“不敢”是指进步报刊摄于反动派的淫威,想登而不能登;“不愿”是指持中立态度的报刊明哲保身,害怕惹事生非;“不屑”是指反动报刊认为不值得登,与反动派一鼻孔出气;而文艺新闻是“左联”领导的一个半公开性质的文艺周刊,如果明白直说,会徒然失去一个宣传阵地,所以只能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2)“误译”是不懂而译错;“曲译”是有意而为之。故意的曲译,从思想性出发,突出人民性。 (3)原来柔石他们早就死了,死的又那样惨烈,原来敌人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政府竟会这样对待象柔石这样的青年!所有这些,不能尽述的千言万语,都包含在这寥寥四字及省略号里了。 13(1)“悲愤”有两面,悲哀和愤怒,鲁迅要摆脱的只是悲哀,血海深仇则不能忘却。 (2)“夜”喻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漫漫长夜,“路”指与反动统治进行不屈斗争的革命之路。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黑暗统治暂时仍将继续,革命者的斗争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因而作者表达了要化悲痛为力量的心愿,也表达了对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斗争必胜的坚强信念。 二、 阅读分析1. A 2.人心惟危 急于事功 斩钉截铁 3.材料:硬气表现在:(1)设立朝花社需要本钱,柔石没有钱就向人借,出书出画册,要做许多事,大部分稿子和杂务都归他做。(2)朝花社倒闭,他一面借钱付纸帐,一面又拼命译书,准备还借款。 迂表现在:“人心惟危”说,相信人们是好的。 性格特点是硬气和迂 4C 5.学起: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具有进取精神,好学踏实 6.“回答”指“只要学起来!” “主张”指“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三、 扩展迁移 1.惮:dn 恤:x 2.惮:害怕 是:这 3.“干练”的近义词:干脆 “百折不回”的反义词是“临阵脱逃” 4.“竟”表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说明作者对当局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的极度愤怒和对临难女性的敬佩。 5.B 6.事实 为 7.Bw.w.w.g.k.x.x.c.o.m 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